从医75年来,吴孟超把16000多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面对篮球那么大的肿瘤,别人都不敢做手术、年轻同事怕他做了影响名誉的时候,吴老说:“名誉算什么,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吴孟超,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人们称为是“中国肝脏之父”。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励近40项和各种荣誉30多项,创造了中国肝脏外科的无数个第一。直到现在,吴老已经96岁了,每周还要做3台以上的手术。
之所以坚持做手术,吴老说一是觉得自己身体还可以,二是希望能够带带年轻人,教教年轻人。吴老透露,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其实越训得厉害,因为“希望他能够做好,不要出事”。
吴老右手的关节因为长期地拿手术刀,所以明显地发生了变形。吴老说,他爱护这双手,胜过爱护自己的脸。因为他要保护自己的“手感”。这种“手感”不为别的,只为做手术时的精确。
曾经身边的护士长说,他的手就像长了眼睛一样,满腹腔都是血,吴老的手一伸进去,一摸,在这儿,这根血管一掐,血就止住了。
2004年,吴老当时82岁,遇到一名武汉的患者名叫甜甜,她肝脏上的肿瘤比篮球还大,治疗难度太大,被不少大医院拒诊。想要彻底治疗需要肝脏移植,但因为没钱,甜甜一家只能跑到上海求诊,寻求最后一线希望。
吴老一看到病人,认为可以切掉,无需换肝。吴老的一些年轻人同事当时就说,这么大瘤子,人家都不敢做,你做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可对吴老来说,这并不是他需要考量的事。
他说:“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9月24日那天,吴孟超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整整十个小时,已经82岁高龄的吴老做完了整台手术。
这样伟大的吴孟超,却也有自己心中的遗憾,那就是没能救得了自己的父母。事实上,吴老其实是马来西亚归侨,在他的中学时代中国爆发了抗日战争。他当时做了一个决定,要回中国上前线。
18岁的吴老在那一年告别了自己的父母,回到了中国,从那时起,就和自己的父母分隔两地。回了中国以后,吴孟超为国家做了非常多的医学贡献。可是吴孟超的父亲却患上了胆囊结石等疾病,并且最终因此去世了。
没能挽救父亲的生命,这成了吴孟超最大的遗憾,后来有一次探亲的机会,吴孟超便回去看望了父母,然而却是在坟前了,吴孟超在爸妈的坟前痛哭不已。
吴孟超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这无数的第一无不见证着中国肝脏外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卓绝的探索。
有人说肝脏方寸之间,他仿佛是一匹老马,驮着一个个病人过河,他从医75年的生涯当中,将超过16000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吴孟超院士名言金句:
1、只有学生超过了自己,才是一个老师的成功。
2、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3、我一定要做外科医生,而且还要做个最好的外科医生!
4、治病救人是神圣的职责,救好一个病人,就缓解了一家人的痛苦。
5、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
6、我是一名医生,只要我身体条件允许,手术要做,门诊要看,与病人的联系不能割断。
7、患者的生命比我的名誉重要。医生要敢于承担风险,才能在救助病人时不瞻前顾后、顾虑重重。
8、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9、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如果一个医生对病人不负责任,那就失去了做医生的基本资格。
10、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