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下申请过程,留个纪念,申请两次了,可能不会再申请了。
1:因为以高校流动站申请,还要企业和学校签经费协议,懒得从学校申请,就从工作站申请了,还想着,高校申请竞争压力比较大,毕竟留校读博后的学术水平可能更高一些,工作站单独申请可能会竞争小一点。
2:第一次以机械口申请,毕竟企业是要做设备的,没中。第二次转到农业口,因为我做的算是农业机械,也没中。申请过程没有找任何关系。第一次写基金时间可能不到2周,没中,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改了一周,感觉有明显改善了,最后分数比第一次高了10分左右吧,结果组内排名更低了,当然不同领域没有对比性。
3:研究内容算是创新,国内外都没有的一种设备机理研究。因为我们属于垄断行业,前期也去过很多企业调研,确信是目前没人解决的,但行业外的评审可能觉得没意思吧,虽然这一块每年的人力成本要十几亿,但确实不是高大上的研究内容。
4:不中就不中吧,确实博后基金投入的时间精力少,毕竟我上班还要做其他事情,而且公司可能还不太愿意我申请(担心各种审计问题),企业搞学术太累,如果真中了,可能我要多花正常上班的三倍精力,还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短时间也不会涨工资。
5:既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是申请了两次,一是为了解决问题,也是为了想着以后评职称或者对自己以后发展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