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依托数字技术平台进行传播的现代化媒介,新媒体仅用了数十年的时间便获得了传统媒体近百年才慢慢拥有的受众。也正是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为我们带来信息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所产生的负面作用,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也变得不容忽视起来。一、新媒体的定义(一)新媒体的产生与界定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是1967年由美国学者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这一时髦单词提出之后,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新媒体?如何界定新媒体?时至今日,可以说仍旧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对于这种学术畏途的产生,英国学者理查德?厄豪尔斯曾分析过这样三个原因:“首先,这是一个极具变化的领域,即使最时兴的研究,到它成熟时就已经可能过时了;其次,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已经树立起来的重要文本和经典文本还很少;第三,甚至是‘新媒体’的定义还有待解决”[1]。事实上,自新媒体诞生以来,它的的发展历程经由精英媒体到大众媒体再到个人媒体这样三个阶段,不过也就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和以往通过数百年时间才完成几个阶段发展的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发展速度惊人的新兴领域。在这样的发展速度面前想要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度分析立言,找出符合其现在乃至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定义,是必须要再过一些时日,一方面观察其发展变化,一方面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虽然“新媒体”至今为止还并未存在一个确定的概念,但却已有了对于其相对准确的认识,而本文更倾向于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以及四川师范大学石磊博士的观点,即“相对论”的观点。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2]”同时,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天府早报》副总编石磊博士在《新媒体概论》中也对新媒体做了界定,他指出:新媒体一词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3]。(二)新媒体的构成要素新媒体虽然缺乏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对于现阶段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构成要素却有以下共识:1.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的,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可以进行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二、新媒体的主要特点与优势关于新媒体的特征,也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对于新媒体的主要特点,业界与学术界则有以下几点共识:1.交互性与及时性尼古拉·尼葛洛交庞帝曾经在1995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当中中对“被动的旧媒体”与“互动的新媒体”进行了比较,认为交互式传播是新媒体的一种常态传播,这与传统媒体的“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是具有很大区别的。以伦敦火车相撞案为例:1999年10月初,伦敦发生40年来最严重的火车相撞事件,事发清晨,正是当天报纸出版之后,而下一次报纸出版还要十几个小时。这时,《卫报》网站立刻将现场照片、事发目击等报道送到网上,在第一时间告诉了受众发生的一切。可见,早在1999年,网络对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已无可比拟。时至今日,发展中的互联网的传播时效已远远超过了报纸,仅需要第一现场的民众一条微博便可以广而告之。在拥有及时性的同时,新媒体也拥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交互性。在传统媒体的互动中,新媒体则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制约,只要所处区域内有信号覆盖,便可以高速传播和更新信息,在网络中所发表的评论都立即生效,可以直接与编者进行在线交流,几乎做到了与新闻事件同步。同时的,网络平台对于信息门槛的降低,使信息接收方和传播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这一平等的平台上的交流和对话,使得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至此,信息传播才逐渐真正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草根”话语权获得的前所未有的尊重。2.海量性与共享性进入微博,我们可以看到大到社会热点、小至好友心情的众多信息,而云盘的使用则使得世界各地的信息都可以汇聚共享。依托数字化平台,新媒体克服了报纸版面的容量限制使信息得以海量传播,冲破了广播电视的单方传播与不可重复性,使资源得以下载共享,这种“天涯若比邻”式的区域覆盖使受众在随时输录信息的同时也可以便捷获得世界各地的讯息,而空间与时间上的开放性也促成了讯息的海量性,受众在汲取所需的同时也成为的信息的传播者,使受众在海量信息与讯息共享中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3.多媒体与超文本新媒体使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是一种以结点为单位的超文本呈现。相同的,新媒体的传播也是以是超文本、超链接为依托,以结点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的。面对不同受众的需求,信息通过这些结点的不同链接,构成特定的信息网络,提供不同事物信息媒体形式。网络将传统媒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对于用户来说,信息最终以何种媒体形式出现,是文字、图片、声音还是图像,完全由用户根据信息的内容、自己的爱好以及接收条件自行决定”[5]。4.个性化与社群化新媒体出现后,虚拟社区、网络群团相继出现,受众不再受播出流程和内容的限制;各种网络平台尤其是博客微博的蹿红,使新媒体个性化与社群化这一特点便更加显著起来。以博客为例,对于博客最形象的比喻应该是公开性与私密性并存的“对外开放的私人闺房”。在这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随地的书写自己具有倾向性的个性化愿望,收看你的受众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个性化的回复。在具备这种个性化的同时,受众也在这个社群化的平台上拥有一群特定的观看者和收听人群。通过以上特点不难看出,以互联网为代表新媒体其优势在于:网络培养了人们的平等价值观念,淡化了人们的地位和身份意识;网络传播是一种注重个性创新和个性文化的传播,它拒斥千人一面,崇尚文化多元;网络传播营造出人们通过自由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了那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网络传播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的跨地域的“虚拟社区文化”,使人类文化的交流真正突破了时空的边界[6]。而这些,也正是新媒体能够迅速融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使新媒体的存在与发展具有了必要性。三、新媒体所存在的问题新媒体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它也暴露诸多问题(一)网络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信息良莠不齐,低俗虚假信息泛滥新媒体发展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便是信息量的绝对增加。根据美国学者H.H弗莱德里克曾经做过的推算,即使以5年为周期来计算,也意味着,在今后不到70年的时间内,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将达到我们今天信息量的100万倍[7]。作为新媒体的代表,网络克服了报纸的版面限制,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栏,使信息得爆炸式的增长。然而正是这样的增长速度使得信息良莠难辨,低俗淫秽信息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而一些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为了引起关注则不惜捏造虚假新闻。据悉,2010年2月20日至21日,由于听信“地震”传言,山西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2月20日凌晨开始走上街头“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痪。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从3月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3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查到“谣盐”信息源头,并对始作俑者“渔翁”作出行政拘留。这些网络大V,利用网络的快捷传播与迅速扩散,造谣传谣形成所谓影响力,进而谋取不当利益成为网络“大谣”,在误导民众判断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二)市场利益驱使供应商传播不良信息,法律法规却未能跟上中新网曾发表消息称:“传媒与出版业是现在乃至新世纪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受新媒体广大的受众市场与几何倍的利润回报的驱使,一些供应商便甘心以“人为财死”的方式追求眼前利益,无视法规法纪,向网络中大量投放、传播不良信息。以楼宇电视为例,由于户外广告媒体的不断增多,加快了户外广告投放额的上涨幅度。北京、上海、广州的楼宇电视与电梯平面媒体发展空间广阔,成长环境优越,面向的高、中收入消费群体相对集中,与其他市场相比,增幅显著,提升了一级市场的户外投放份额。但它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目前尚无播发新闻信息的资质,广告是其惟一内容,侵害了人们的公共空间,单一地播发商业广告,造成了“视觉污染”[8]。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的管理中,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从而使牟取暴利的营运商罔顾社会责任,导致市场经营秩序无法得到维系。(三)网络平台在提供便捷言论的同时产生网络暴力,使公民隐私难以维护网络是一个言论相对自由的平台,人们在畅所欲言的同时也很容易形成网络暴力,即:一定规模的有组织的网民,在“道德、正义”等“正当性”的支撑下,利用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起的群体性、非理性、大规模的、持续性的舆论攻击,以造成对被攻击对象人身、名誉、财产等权益损害的行为。[9]这样的行为使得言论自由产生异化,“人肉搜索”成为一些人泄愤的途径,公民的隐私权变得难以维护。以胡伊萱案为例,由于孕妇谭培培诱杀送其回家的善良少女的行为,导致满腔怒火的网民曝光了谭培培父母以及妹妹等不涉案者的个人信息进而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虽然这是大多数网民处于“公愤”与的行为“正义感”希望替枉死少女出气,但这样的行为,归根到底仍旧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而这案例并不是个案。可见,网络暴力影响着公民的正常生活与学习,甚至会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侵害。(四)网络制度尚未完善,侵权抄袭现象难以遏制版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就是法律赋予创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的表达、复制、传播及利用的控制权。它不是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在因特网中的微博、博文等,只要是首次公开表达的创造性表达,都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10]然而,由于网络上信息流通量大,审核能力有限,再加之在这个虚拟平台上通过网民的注册账号很难追查到本人,使得版权的维护变得举步维艰。大多数时候,人们仅仅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便可以任意复制、抄袭他人的言论,并在未经作者允许的情况下任意转播他人作品。这样的行为已然侵权,却由于提供了大量可供免费快捷下载的资料,使得很多网民也乐于接受这样的 “免费午餐”,从而形成了既有抄袭者复制,又有传阅者下载的网络环境,也使侵权现象在网络上成为了一种大家“默认许可”的行为。(五)政府监督困难,网络公信力有待提高2008年6月,中国已大幅超过美国,跃居成为世界第一网民大国。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达到5.64亿。面对这样庞大的网民人数,要做好统计监督,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统计与规范过程。现今,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督引导难度较大,仍然缺乏对于网络等新媒体的监督力与审核力,一些希望借助谣言来博得眼球的网络媒体便不顾职业道德,大量散布谣言假新闻,造成了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缺失公信力的局面。(六)网络中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麻醉作用”与“数字鸿沟”的扩大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曾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中针对现代大众传播的负面作用提出了“麻醉作用”一说,认为:大众媒介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占用人们的时间,使人们沉浸在虚幻的自我满足中,从而丧失社会行动能力;所传递的浅俗、煽情化的内容,使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退化;使人们成为不假思索顺从现状的单面人。本文认为,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所阐述的大众传播的负面作用,同样也是网络所存在的问题。网络具有信息海量传播的特点,然而,在这些成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低俗表层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新异性与刺激性,在吸引人们去点击阅读的同时也侵占了人们思考与学习的时间,人们习惯于将注意力集中在零碎肤浅的八卦娱乐之中,加之网络上缺乏深度的评论对人们的误导,很容易使人们沉溺在虚拟信息中难以自拔,失去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此外,网络在带来信息量增大的同时也产生了“数字鸿沟”。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提出了一种“知沟”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11]。随着新媒体发展中信息量的进一步增大,由于人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与接受数字技术的机会的差异,便很可能会造成比大众传媒时代“知沟”更大的“数字鸿沟”产生。(七)负面舆论堆积造成“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网友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在匿名的情况下毫无顾忌的发表偏激言论,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现象,从“郭美美”、“干露露”到“天价月饼”、“豪华跑车”,由一点进而延伸到各个领域的负面信息五花八门,充斥全屏。就连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在网络上也更多的表现成为了一种异化与奢侈,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会认为为了一己私利而罔顾法律,长久如此,将会造成整个社会诚信缺失,投机主义已及社会风气恶化。四、新媒体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由上述问题可以看出,新媒体在带来言论繁荣的同时也在带来言论失控与社会动荡的风险。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研究有效解决对策,对于新媒体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上述几点问题,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种解决措施:(一)借助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健全信息审核平台信息审核是筛选网络信息是否适合传播的第一道门槛,在网络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健立健全相信息审核机制这一关卡,有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不良网络信息的大面积传播,将不良信息扼杀在初始阶段。然而,在数量巨大的网民面前这样的审核并不好开展,因此,应借助广大受众的力量。由于受众是网络信息的直接受传者同时,是网络低俗虚假信息的第一受害人,因此,受众具有对媒介活动进行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可以通过个人信息反馈等手段建立民间信息审核平台,由“公众利益”来制约网络虚假信息的发展。(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逐步形成规范的网络秩序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同时,法律规范应当如期而至。但是,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关于网络规范方面的立法资料还相对较少,在网络大面积普及的情况下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法条法规。因此,应加快推进网络立法建设,依法治网,建立健全网络规范与监督,注重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与著作权。使民众在享受自己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至于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而罔顾他人的合法权力,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形成规范的网络秩序,以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三)加强国家政府的舆论管控,引导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传播学教授郭庆光在《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这一章节中认为:“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12]。国家与政府强作为强力的管理者,在解决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上也居于主导地位。2007年中共中央新年伊始的第一次学习就是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2008年,前总书记胡锦涛开与网民交流之先河,大力发展媒介和文化产业,在每个五年计划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可以看到,国家正在重视和支持着新媒体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对于新媒体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将对新媒体存在问题的解决与舆论的正确引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只有国家和政府站出来指导的舆论方向,切实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崭新阵地,成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四)依托政府支持,加大技术监控治理力度从新媒体信息的传播过程来看,新媒体传播是产业链式的传播。整个传播过程需要涉及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移动平台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终端提供商、渠道合作伙伴等诸多环节。因此,新媒体的内容安全,也同样需要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密切合作。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针对有害内容源、有害内容传播渠道、以及最终目标(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的全生态系的防护体系,才能对对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监管,从而保障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应以政府为依托,研究不良信息传播的演化机制,加强对网络通信软件、网络传输内容的管理。规范应用商店对通讯软件的检验和测试流程,使用户,尤其是抱有新异心理的未成年用户在浏览信息时受到一定的合理制约,使互联网的网络信息体系更加干净与安全。(五)媒体人增强自身自律感,坚守职业道德提高“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来自于媒体人的自律与其对于职业道德的坚守,作为一个媒体人,其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便是在威胁与利益面前,坚守媒体从业者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众的信赖。面对问题深入调查,客观负责的评论,促进积极信息的传播,这是网络媒体的责任与义务。通过“自律”换“自由”,以自律公约的形式强化自我约束和管理力度,才能在获得媒体公信力的同时,使网民拥有一个健康阳光的网络环境,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六)提高网民素质,实行网络实名制在网络普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网民的思考与辨别能力,使网民具备对事件的基本的辨别能力,正确对待真实客观的负面信息报道,以避免将谣言信以为真而产生情绪激化。此外,网络的虚拟性也是网络存在大量谣言的重要原因,虚拟身份使得一些网民认为自己可以摆脱法律的规范而大肆造谣散布非法信息,在一些主要领域实行实名制则可以辅助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民的行为,也为网络安全与“清网”行动提供了便捷。找出解决新媒体存在问题的对策是社会安定与和谐的必由之路,在未来,新媒体会将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发展,新媒体对于社会的影响也将与日俱增。如何良好地解决新媒体存在问题,是需要国家、政府、媒体人乃至每一位公民共同努力的,也只有这样,新媒体才能健康发展,社会也才能的构建和谐。
好。1、地位较高。四川日报新媒体编辑运营中心,被评为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待遇好。四川日报新媒体编辑运营中心不仅享有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并有带薪休年假待遇。
自我介绍
我本科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会计专业,一战三跨,考川大学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英语82、政治65 业务一128、业务二128,总分403。网络与新媒体第一。
我知道跨考同学们一定会经历很多迷茫和无措,所以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川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报录比非常低,一般在2%左右,竞争非常激烈,能考上的都是真英雄,能考第一更是非常不容易。这位学姐三月份起步,一直以来都很坚持并且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大家这篇分享能够帮到大家,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校学科介绍
四川大学简称“川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早期四川大学曾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等几大学院,文学院历任院长有向楚、朱光潜等学术名家,曾任中文系主任的有刘大杰、潘重规、杨明照等著名学者。50年代院系调整,撤销文学院建制,分为中文、外文、历史等系。1994年恢复文学院,包括中文、历史等系。1998年又进行调整,将原四川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与原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合并,组建成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是四川大学文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实力最雄厚的学院,所属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在第二轮、第三轮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先后排名全国第五。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就业方向 :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音像电子出版社、杂志社、新闻单位、教育推广公司、教学软件开发公司、学校(网校)、远程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咨询策划公司、展示展览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各企业的市场部工作。
关于专业课
636新闻传播史论
《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李苓 四川人民出版社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郭亚夫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16新闻传播业务
《新闻采访论》邱沛篁 四川大学出版社
《现代新闻编辑学》蒋晓丽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闻摄影学》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广播电视学导论》欧阳宏生 四川大学出版社
《应用广告学》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由于我是跨专业选手,所以为了尽快入门以及减少信息获取的成本,我直接选择了报班。
三月
三月决定了跨考过后,我就报了传播匠全程班。而我的专业课学习基本上就跟着传播匠走了,基本就是跟带读、听课、写作业、模拟考,跟着走就完事了。
但不得不说,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专业课的学习刚开始真的很痛苦,因为书里的知识刚开始真的非常晦涩。
所以,我听课的时候一直做笔记,不理解的部分一定会百度,还会用微信号内搜的功能,这会发现很多整理过后的知识点,很有帮助。(传播匠号内搜功能在菜单栏,点击:王牌干货)
六月
六月份的时候,在我确保我能看懂《传播学教程》过后我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框架,等着传播匠七月回课。
回课就是我给学姐讲一遍的传播学的框架,这次回课我发现了很多我的知识漏洞。
八月
八月的时候我干了一件很厉害的事情,我把传播匠的各大高校真题集传播学的题目口述了一遍,整理成了word,这一次对我来说作用真的特别大,因为把那一百来个名词解释一百来道简答题过了一遍过后,我好像能够编制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知识网络了。
九月
九月的时候我开始做各大高校2020年的题目,主要写开头、结尾、小标题。做题的过程中我发现我需要疯狂调动所有知识储备。
这种练习效果真的很好,既能找到写题的感觉,也在无形中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我还将这些题目按照类型分类,最后这部分成为了我热点笔记的一部分;这个月我也开始看论文了,看论文就是读摘要,然后看你觉得有趣或者有用的观点,也要把它记录下来。
十月
十月的时候我重读了《范式与流派》,有了一定知识储备过后再读一遍真的收获特别大,所以书本常读常新。
十一月
十一月我开始刷川大的历年真题,我一共刷了两遍,刷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知识点的频率很高,而这些高频的知识点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商务印书馆。)
十二月
十二月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框架,所以我主要做的事情就是一直背书,练习,背书,练习。
这个时候脑子的知识已经能过连成一张网了,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衍生,这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十二月我参加了我在传播匠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很巧的事情是这次考试和我最后的成绩超级接近。考前几天想让粥哥穿旗袍送我们,被残忍驳回。然后我就上了考场,老师很好,题也很熟,一切都很顺理成章。
考研政治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暑期7-8月)
复习目标:暑期是复习考研政治的黄金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数学、英语、专业课的压力没那么大,每天可以腾出一些时间专门复习。
复习安排:这段时间主要是对考研政治有一个基本了解,打牢基础,把视频或者教材(精讲精练)复习一遍,然后把《1000题》刷一遍,搞清考研政治的分布、难点和自己的复习薄弱点。
2、强化阶段(9-10月)
复习目标:通过暑期的复习,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阶段就是重点复习,与其他人拉开差距。
复习安排:这个阶段不需要做太多题目,做题在精不在多,只需要把《1000题》再刷一遍,找出自己的漏洞,然后回归教材进行查漏补缺。
3、冲刺阶段(11-12月)
复习目标:冲刺阶段要主攻主观题,开始主观题的背诵和练习,学习和总结主观题的大题技巧、思路和框架。同时,在最后的一个月中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期望把所有的大纲知识点囊括到自己的头脑中,而是要按照考试的方向,抓住重点。
复习安排:背诵主观题的同时,选择题也不能落下,因为最后真正拉分的还是选择题,这个阶段要每天练习保持手感,同时继续通过选择题查漏补缺。
2022考研政治选择题易错点思维导图:
关于刷题的方法和经验,学长建议:
第一,分模块刷。把马哲、毛概、史纲、思修、当代五个部分一个一个刷完,每一个模块刷完,再看下一个模块。因为前期基础差,如果综合起来刷,效果会很差。当然,当代部分可以先不刷,11月份再看完全来得及。
第二,配合视频、精讲精练一起刷。先看一个视频,然后在精讲精练上做好笔记,看完书和笔记之后立刻刷题,这样效果更好,能把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
第三,只刷选择题。主观题等到11月份复习是完全来得及的,在这之前,你只需要疯狂练习选择题,攻克这个坚固的堡垒即可。
第四,第3遍只刷错题。考研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备考时间没有那么多,第三遍只刷前2遍做错的错题即可。
考研英语复习规划
一、准备阶段
1、明确自己是考英语一/英语二 不同专业考的英语不同,务必先搞清楚,英语一难度会比英语二大一些,可通过研招网、目标院校研究生官网了解
2、制定全年复习计划 研究历年真题,熟悉考研英语的题型、分值,大致规划复习任务。
二、基础阶段(即日起-2022年6月)
1、复习内容 单词、长难句、基础阅读
2、复习资料
(1)单词 《红宝书》
OR 《恋练有词》
(2)长难句、基础阅读 1998年到2009年阅读理解真题 《张剑黄皮书基础版》
OR 《考研真相》
3、建议时长 最好平均每天达到不低于2.5小时。(基础弱的小伙伴建议4-5小时)
4、Tips
(1)背单词这项工作要贯穿考研复习的始终
(2)单词复习重点在于掌握高频单词和高频短语用法
(3)句子复习重点在于解析出句子的主干结构
(4)基础阅读,做题不是目的,对错不必过于在意,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于单词,常考用法的掌握,练习自己解析长难句的能力
三、强化提高阶段(2022年7-8月)
1、复习内容 单词、提升阅读 2、复习材料
(1)单词 《红宝书》 OR 《恋练有词》
(2)提升阅读 2010年到2019年阅读理解真题 《张剑黄皮书精编版》、《张剑黄皮书珍藏版》
OR 《考研真相》
3、阶段任务
精读2010到2020年的真题(留出2021年和2022年的真题用于模拟测试水平)。第一遍刷完后,除了对答案还要仔细研究其中的长难句和背单词,注意做好笔记整理。记住,真题是最好的研究材料。
4、Tips
研读真题的方法
(1)研读的时候一定要读透文章,读明白这篇文章讲的什么,生词也要记下来,多过几遍
(2)无论题目做对做错,都要把题目仔细深入的看一遍;错的要搞清楚为什么错,答案为什么选这个,体现着怎样的逻辑,自己的思路与真题的逻辑差在哪里;做对的也要看一遍,想一下自己做题时候的思路,与真题答案的逻辑是否一样
(3)再深入一点,找一找规律,真题喜欢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出题。这样以后做阅读会形成这种敏感性,每当读到某个部分,就感觉到这个地方可能出题,读的时候也就会重点关注
(4)剖析长难句。基本上每篇文章都会有1-2个长难句,深入剖析长难句对提升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长难句一般情况下,看第一眼是看不出说的啥意思,也断不好句子。即使花20分钟去剖析一个长难句,只要剖析的彻底,了解其句型、句式、语法等,也是非常值得的。尽量把遇到的真题中的长难句都记下来,没事了翻阅一下,熟悉一下句式、语法什么的。这样深入剖析几次,你会发现长难句基本也就那么几类句式;而且通过几次的深入剖析,你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下次看到长难句,能比较迅速的理清结构,进而理解意思
四、综合真题提升(2022年9-11月)
1、复习内容 单词、阅读、作文、翻译、新题型、完型
2、复习资料
(1)作文 《2022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2)翻译 《2022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
3、阶段任务
(1)继续精读2010到2020年的真题(留出2021年和2022年的真题用于模拟测试水平)
(2)总结一套自己的作文模板
(3)复习翻译、新题型、完型
4、Tips 到了这个阶段,作文、翻译、新题型、完型的复习就要提上日程了。虽然阅读是重中之重,但其他题型的复习也很重要!在这些题型中,完型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题型,建议最后复习。作文要整理一套自己的写作模板,翻译跟着唐静老师的视频掌握翻译的方法。
五、冲刺阶段(2022年12月—考研)
1、复习内容 2021年和2022年真题模拟、背作文模板、单词、其他各题型查缺补漏
2、复习资料 2020年和2021年真题 作文模板 高频单词 薄弱题型资料
3、阶段任务
(1)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真题模拟 将2021年和2022年真题完全当做一次考试一样,并让自己适应考试状态;当然,也检测一下,看自己还有那些地方错的,一定要花功夫去纠正,因为这点可能是一个顽疾,也正是你跟出题人思路不对付的地方;
(2)背高频单词 坚持背单词,特别是自己时常检验一下单词记忆的水平如何;此阶段也可以着重背之前做真题阅读时整理出来的真题单词,或者看看哪个老师有整理考研高频单词,直接背,单词是贯穿考研全年的。
(3)背作文模板 可拿近几年真题套用模板试试手感,并加强记忆。
(4)最后这个阶段就是要吃透近十年真题,查漏补缺! 其实,经过前期多轮的复习,基本功底已经差不多了。这个阶段最需要提升的临场考试的发挥。一定要让自己熟悉、适应考试节奏,不然到时候可能会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英语战线是所有科目中战线拉的最长的,与政治不同,英语非常看重前期的基础,基础打的好,高分自然来。
4、Tips 考前务必把高频单词再过一遍,阅读运用掌握的方法把真题过一遍,作文则是运用自己的模板去练习真题,其他题型也要运用掌握的方法找真题练练,温习已掌握的方法。
官方复试书单
>>学硕(即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
① 《新闻采访论》,邱沛篁,四川大学出版社
② 《新闻评论学》,张玉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③ 《应用广告学》,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④ 《网络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⑤ 《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
⑥ 《有效的公共关系》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
一些小贴士
关于焦虑:
焦虑很正常,有焦虑才会有紧张感去继续学习,所以与其避免焦虑,不如利用焦虑,战胜焦虑最重要的是战胜让你焦虑的事情,所以晚上睡不着不要躺着想我该怎么样,睡不着不如用手机听听课背背书。
关于努力:
我之前也被网上很多学十二个小时的人吓到过,也思考我是不是不够努力,但是后来我悟了,如果我坐在书桌上的每秒都是有效率的,那我就算早上九点钟起床学习也没问题。
关于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考研期间请大家务必爱护身体,生病了心态真的会爆炸。我考研前一周生了病,那个时候真的觉得难受又难过。
关于模拟考试:
请一定要模拟考试,请一定要珍惜每一次模拟考试的机会,不要翻书,认真做,不要留空,不会写也要编,当能做完一整套卷子过后,已经离成功迈了一大步。
关于学习的本质:
所有的学习都是一样的,输入加输出,继续输入再继续输出。找到自己的节奏按部就班就好,天不负有心人,加油鸭!
324 浏览 4 回答
215 浏览 4 回答
84 浏览 3 回答
237 浏览 4 回答
112 浏览 5 回答
101 浏览 6 回答
93 浏览 6 回答
329 浏览 2 回答
332 浏览 2 回答
186 浏览 6 回答
247 浏览 9 回答
118 浏览 3 回答
158 浏览 5 回答
153 浏览 2 回答
92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