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dgsoiw jkr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蒲松龄(1640年—1715年),生于明朝崇祯十三年,卒于清朝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有争议)。世称“聊斋先生”,更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编辑] 生平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蒲氏为淄川世家,热中功名。父亲蒲盘,此时家道已渐中落,曾娶妻孙氏、董氏、李氏,松龄为董氏子,庶出,地位地落。年少时,正处改朝易鼎之间,张献忠、李自成军队流窜天下,烽火动荡。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取中秀才。然而他在之后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乡试屡不中举,只有在46岁时被补为廪膳生,到了71岁时,才被补为贡生而已。平日除微薄田产外,仅能以教书、幕僚维生。康熙九年(1671年),蒲松龄在江苏省宝应县为同乡进士孙蕙做幕僚,后随往高邮,一年后回家乡,在一个姓毕的人家做私塾老师,于毕家石隐园绰然堂教学近40年,直到71岁归家。康熙五十四年病逝,一生颇不得意。从20岁起,蒲松龄开始收集素材,邹涛的《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作此书时,常设茶烟于道旁,“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鲁迅以为未必可信。蒲松龄40岁时完成志怪小说《聊斋志异》,该书共有十二卷,四百九十余篇。每成篇章,便请同乡好友王士祯指正。蒲松龄在世时,并未刊刻,仅在同侪间传钞,并几度改易原稿,直至死前仍有增添。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聘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士祯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想以五百两黄金欲购《聊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蒲松龄还为此立下家规:“余生平恶笔一切遗稿不许阅诸他人。”,手稿由长子世代传存,八世孙蒲英灏遗失下半部,今存上半部,收藏于辽宁图书馆,是中国古典小说唯一存世的手稿。除此之外,蒲松龄还创作了诗、词、散文、俚曲等,还有一篇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醒世姻缘传》作者西周生,一般以为即《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但不少学者对此说持异议)。后来有专门研究蒲松龄及其作品的学问,名为蒲学。[编辑] 著作聊斋志异 醒世姻缘传 晴云山房诗文集 红椒山房笔记 杂说 片云诗话 省身录 怀刑录 日用俗字 历字文 聊斋词 聊斋白话韵文
明崇祯十三年( 1640年) 农历四月,蒲松龄生。 明崇祯十七年( 1644年) 清顺治元年 蒲松龄 5岁。 李自成军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清兵入关;李自成军败走。清定都北京。 顺治 14年(1657年) 蒲松龄 18岁。与刘氏成婚。 顺治 15年(1658年) 蒲松龄 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知山东学政施闺章。 顺治 16年(1659年) 蒲松龄 20岁。与张笃庆、李尧臣结郢中诗社。 顺治十七年( 1660年) 蒲松龄 21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元年( 1662年) 蒲松龄 23岁。长子蒲箬生。 康熙二年( 1663年) 蒲松龄 24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四年( 1665年) 蒲松龄 26岁。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馆。 康熙九年( 1665年) 蒲松龄 30岁。八月,应江苏宝应知县、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 康熙十年( 1671年) 蒲松龄 31岁。春、夏在宝应、高邮。秋辞幕返里。三子蒲笏生。 康熙十一年( 1672年) 蒲松龄 32岁。四月,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二年( 1673年) 蒲松龄 33岁。在本县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康熙十四年( 1675年) 蒲松龄 35岁。应乡试未中。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八年( 1679年) 蒲松龄 40岁。开始在本县西蒲村毕际有家坐馆。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高珩为之作序。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蒲松龄 44岁。作《婚嫁全书》。长孙蒲立德生。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蒲松龄 45岁。作《省身语录》。 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 蒲松龄 48岁。春,结识大诗人王士祯。夏,王士祯来信索阅《聊斋志异》。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 蒲松林 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蒲松龄54岁。春,山东按察使喻成龙慕名邀请,到济南作客数日。馆东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 蒲松龄58岁。选《庄列选略》。朱缃寄诗、札,续借《聊斋志异》未读到的稿本。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 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王观正病卒。 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蒲松龄67岁。作《药祟书》。朱缃抄录《聊斋志异》全书毕,题诗三首。 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 蒲松龄70岁。岁暮,撤帐归家,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 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 蒲松龄71岁。十月,与张笃庆、李尧臣同举乡饮介宾。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蒲松龄72岁。五月,王士稹病逝,蒲松龄有《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客数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受知山东学政黄书琳。作俚曲《墙头记》。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蒲松龄74岁。八月,刘氏病卒。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 蒲松龄76岁。正月,病逝。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淄川蒲家庄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终生科举不第,以教书为业,晚年成岁贡生。旧志称其“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所著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戏等,其文言小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饮誉海内外。 书香世家 淄川蒲氏,自元代迁来,原籍何处,文献无征。其远祖蒲鲁浑、蒲居仁曾并任般阳府路总管,名载邑乘,但无任职年代。墓在城西北店子村附近,旧有华表翁仲,俗称“石人坡”。故其民族成分引发学术界争议,“蒙古、女真、回族、汉人”多说并存,至今尚未定论。 《蒲氏族谱》记载,相传蒲姓为元世勋,宁、顺间曾遭“夷族之祸”。邢戮之余,只遗“藐孤”,时方六七岁,匿于外祖杨家,改随母姓,元亡后,始复姓蒲,名璋(即其始祖)。其后子孙日繁,所居满井庄因而易名蒲家庄。至明万历间,全县诸生八名补廪者中,其族竟占六人。嗣后科甲相继,称为望族。自蒲璋至蒲松龄历十一世,其世系为: 璋—子忠—整—海—臻—永祥—世广—继芳—生汭—盘—松龄 蒲松龄的高祖世广,是族中第一位廪生,才冠当时,所生四子中一人为训导,三人为庠生,而后世子孙中在明清两代出了(三名)县令以及教谕,训导等职的进士、举人、贡生、廪生与庠生数十人;其曾祖继芳(行二),庠生,所生五子均为入泮;其祖生汭,所生五子无一采芹者;其父盘,字敏吾,配孙氏、董氏、李氏,少力学而家苦贫,遂弃学经商,数年称素封。业余不忘经史,博恰淹贯,宿儒所不能及。但长子早丧,四十余仍无子(曾过继嗣子),散金行善,救济乡里,后连生四子(三人进学)。生平“主忠厚”,值战乱,策划守村,出资助修城垣,故而名载县志“隐逸”中。 励志向学 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夜戌刻,蒲松龄诞生于蒲家庄内故宅北房中。此时,其父正梦见一位偏袒上衣、乳际粘有一贴圆如铜钱药膏的病瘦和尚进屋。而蒲松龄身上也“果符墨志”,故其以“病瘠瞿昙”降生自况。 蒲松龄在兄弟四人(兆箕少亡,过嗣者兆兴回归)中排行第三(董氏次子),上有兆专(李氏所生)、柏龄两兄,下有一弟鹤龄。因家境渐落,不能延师,兄弟四人皆从父读。蒲松龄天性聪慧,经史过目能了,尤得其父钟爱。 清顺治十四年,18岁的蒲松龄与本县丰泉乡大刘(今罗村镇道口村)“文战有声”的庠生刘国鼎次女成亲。 次日,新婚后的蒲松龄初应童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藉藉诸生间。其制艺《早起》、《一勺之多》,大为山东学使施闰章称赏。其批语:“首艺空中闻异香,下笔如有神,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维风移俗。次,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又掉臂游行之乐。” 越岁,踌躇满志的蒲松龄与同窗挚友张笃庆(历友)、李尧臣(希梅)、王鹿瞻等结为“郢中社”。每聚首则放怀吟咏,寄兴唱和,诗成共载一卷。旨在长学问,消躁志,相互切磋,以补文业。 其后,蒲松龄岁岁游学在外。先去城西沈家与宁绍道参议沈润之子沈天祥(燕及)“共灯火”;又应李尧臣之邀,于康熙三年春到城东李家与之“共笔砚”。此间,虽经兄弟析箸之变,然而蒲松龄却未改求学之念。为惜时笃学,他曾接受同在李家假馆的外甥赵金人(晋右)的建议,作《醒轩日课序》以励志。再后来,面对分家后“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的现状,尤其是弱妻幼子及窘困的家境,迫使蒲松龄不得不违心的终止了在李家的借读。自康熙五年前后,他便到城西王村课蒙,开始了他的熟师生涯。这是他的初馆阶段。 游幕宝应 康熙九年秋,蒲松龄为了全家五口人(已有二子一女)的生计,也为了开阔眼界,应聘于同邑进士、江苏宝应县令孙蕙(树百),南下宝应县署作幕宾,帮办文牍。他骑马南行,从益都县颜神镇(今博山区)西南青石关入莱芜县境,经沂州进苏北,渡黄河(清初由苏北入海),最后到达宝应。 宝应乃苏北古邑,隶扬州府辖,由于地处淮河下游并临大运河,当水路之冲,因而迎送官员驿站供应繁重;且遇连年水灾,土地村舍俱淹,百姓号寒啼饥,流离失所。孙蕙自康熙八年任此灾邑,处境困难,蒲松龄的到来确实帮了他的大忙。次年春,孙蕙被调兼署高邮州署。 蒲松领代孙蕙共拟书启、文告等稿90余篇,大都体现了州县官吏的艰辛、难以强项的处境与灾区的惨状、百姓的困苦,为孙蕙赢得了一定的政声。 南游期间沿途登眺以及苏北水乡的秀丽风光,激发了蒲松龄的文学创作热情。而他亲眼目睹了仕途险恶与社会的黑暗以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灾民惨状,都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更深广的生活感受。 然而,这种代人歌哭的差事,终究难圆自己的科举梦。他决意辞幕,并于康熙十年初秋北归。 八年窘困 南游归来的七八年间,是蒲松龄人生道路上最艰难的阶段。他满以为凭自己的才智,会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而一展鸿图,但却事与愿违,使其感慨万千。其诗句“世上何人解怜才”,“痛哭遥追阮嗣宗”,“独向陇头悲燕雀,凭谁为解子云嘲?”抒发了他壮志难酬且不为世人理解的苦衷,表露了他蔑视世俗庸人并以怀才不遇的杨雄自比的清高情怀。 这期间,他曾随淄川文人领袖高珩、唐梦赉等游览齐鲁山水,东去劳山,南登泰岱。但仍靠辗转设帐于丰泉乡王家等缙绅之家维生。 科举无望,难达青云之志,而灾年频仍,缺乏充饥之粮。中年的蒲松龄身负重担,在人生道路陡坡上艰难挣扎。 设帐西铺 康熙十八年,已届“不惑”的蒲松龄应同邑毕家聘请,设帐城西西铺庄。毕氏乃淄川四世一品的“名门望族”。馆东毕际有(载积)之父毕自严(白阳)是明崇祯间户部尚书。毕际有原任江南通州知州,康熙二年罢归,优游林下,诗酒自娱。他与王士祯、高珩等诸多名门多有交往联姻,就连任淄官吏亦多与攀结。毕家财力富足,居第宏大。除尚书府外,有绰然堂、振衣阁、效樊堂、万卷楼等,第后石隐园方广十亩,厅台廊榭,竹石花树,景色怡人。 蒲松龄为毕家教授八个弟子,还兼职大量应酬文字,并参陪迎送接待,因而博得了信赖。他与老少东家相处融洽30年,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读书、应试、著书的安定的生活环境。 科场偃蹇 由于毕家的优越条件和厚待,蒲松龄能在教书并处理杂物之余,得以安心预习举业,以图博得一第。但其命运不济终身未能如愿。他参加乡试的确切次数与不中的原因难以说清,仅就有记载的二次都是因为犯规而被黜。 第一次在康熙二十六年秋其48岁时,因“闱中越幅(在考场书卷时,误隔一幅,不相接连)而被黜。其词《大圣乐·闱中越幅被黜,蒙毕八兄关情慰藉,感而有作》称:“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飘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将其在考场发现自己“越幅”后的震惊状态及颓丧心情表露无遗。 第二次在康熙二十九年秋其51岁时,因故未获终试而被黜。其词《醉太平· 庚午秋闱,二场再黜》称:“风粘寒灯,谯楼短更。呻吟直到天明,伴倔强老兵。萧条无成,熬场半生。回头自笑艨腾,将孩儿倒绷。” 这两次失败,对他及家庭打击太大了。尽管其不死心,然而妻子却出面干预了,劝其说:“君勿须夏尔!尚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他认为妻子说的对,可每见儿孙赴试,自己便心生欲念,往往情见乎词,而刘氏总漠置之。 屡试不第,使他抱恨终生。其诗词及《聊斋志异》的《叶生》、《王子安》、《贾奉雉》等诸多篇章中对此都有深刻的感受与逼真的描写。 志异著述 蒲松龄的科举梦想破灭了,而其著述之心却始终未泯。他从年轻时即着手创作的《聊斋志异 》 ,一直断断续续未能结集。来到毕家后条件好了,有石隐园的美景,有万卷楼的藏书,再加馆东的支持,他决心续写完成这部巨著。从此他便集中业余的精力投入到搜集素材与构思创作中。“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寒来暑往,日复一日,“集腋成裘”,“浮白载笔”,终于完成了他的“孤愤之书”。后来,他还以淄川方言撰写了《墙头记》、《慈悲曲》、《姑妇曲》、《磨难曲》等十四种通俗俚曲及《闹馆》等戏三出。其救世婆心显而易见。他在创作小说、诗文、俚曲、戏的同时还编撰了《日用俗字》、《农桑经》、《药祟书》等多种科普资料工具书。充分体现了他的为民思想。 笃重交游 蒲松龄在西铺期间,由于馆东的乡宦地位条件,更因其诗文尤其《聊斋志异》的广泛传播,使其声望与交游日渐扩大。他不仅与本邑友人、省内资深的名士交好,而且还受到邑侯、宪台的青睐。其中的李尧臣、张笃庆、赵金人、高珩、王敏入、王观正、王永印、沈天祥、邱希潜、安于拙、袁藩、毕盛钰、毕盛统、华世持、韩逢、谭再生、张元、杨万春、唐梦赉、钟辕、朱缃、吴木欣、张贞、李之藻、汪如龙、张嵋、时惟豫、喻成龙、黄叔琳 、王士祯等,他们同孙蕙与毕际有父子一样,都曾对蒲松龄的生活、举业、思想乃至写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及作用。因而蒲松领与他们的交情深厚,其著作中多有记载。 岁贡暮年 至康熙四十八年,70岁的蒲松龄结束了在毕家的塾师生涯,撒帐归里。自此能心境闲暇,安居斗室,日以抱卷自适,或东阡课农,或时邀五老斗酒相会。 先是,他几个可爱的稚孙皆以痘殇,令他伤心不已,后来,与他共患难的妻子又不幸病逝,更让他痛不欲生。它饱含深情撰写了《述刘氏行实》缅叙妻子美德,还满怀悲伤作《悼内》等诗八首以挽悼。当江南画家朱湘鳞为其画像时,他亲笔题跋两则。妻子去世使他失去精神支柱,年后他去看望刘氏坟墓,又写诗《过墓作》怀念亡妻,读来催人泪下。康熙五十四年春节,邃于易理的蒲松龄自卜不吉。正月初五,他率儿孙为父盘上祭日坟,似冒风寒,医投理气之剂,自是食量尽减。至二十二日竟倚窗危坐而逝。 蒲松龄科举不第,无缘官场,终身清贫,仅靠教书为生。然而,他却没有颓废,更未流俗,而是集中业余精力,勤奋著述,无偿地为后世流下了诸多弥足珍贵的文学瑰宝。 据同邑文人张元(清雍正三年)所撰《柳泉蒲先生墓表》载,聊斋著作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志异》八卷;还有碑阴所附:“杂著”五册(《省身语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农桑经》各一册),“戏”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通俗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魔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各一册,《禳妒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各二册)。另外还有墓碑未载的部分编选与辑录作品等。由于古人习惯于在自己的诗文等作品前冠以室名,因而蒲松龄的著作分别称为:《聊斋志异》、《聊斋诗集》、《聊斋文集》、《聊斋杂著》、《聊斋俚曲》、《聊斋戏》等。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从20岁始至40岁基本成书,后又继续创作至暮年,历时40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篇,内容皆搜抉奇怪,其中多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虽涉荒幻而断制谨严。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其素材多取自于现实生活以及轶闻传说与个人感受。如写明末清初战乱的《韩方》、《鬼隶》、《乱离》、《野狗》、《张氏妇》等篇以及为抚慰落魄书生与孤身塾师的《绿衣女》、《小谢》篇等。 《聊斋志异》广泛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说,汉魏六朝的史传、志怪,唐代传奇与宋元明各代白话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蒲松龄以狐鬼花妖神仙怪异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和手段,“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鲁迅语);兼采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之长,“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博取史传文学、白话小说及戏曲文学等艺术技巧,将文言小说创作推向了最后一座高峰。 从作品内涵看,《聊斋志异》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很宽泛。一介布衣寒儒蒲松龄不仅关注着上自皇帝下至地方官的吏治腐败,贪暴不仁,而且也关心着社会各阶层与世风、民瘼。他尤不能容忍的是自己深受其害的科场不公与考官昏庸,其中还寄托了他向往美好人生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如《促织》、《潞令》、《鴞鸟》、《梦狼》、《放蝶》、《胭脂》、《商妇》、《张鸿渐》、《盗户》、《公孙夏》、《梅女》、《伍秋月》、《席方平》、《续黄粱》;《画壁》、《考城隍》、《钟生》、《陈锡九》、《张诚》、《二商》、《曾友于》、《辛十四娘》、《林氏》、《马介甫》、《大男》、《云翠仙》、《姚安》、《韦公子》、《宫梦弼》、《雷曹》、《素秋》、《酒友》、《崔猛》、《义犬》、《大力将军》、《丁前溪》、《种梨》;《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何仙》、《贾奉雉》、《饿鬼》、《三仙》、《神女》、《考弊司》、《胡四娘》;《红玉》、《绿衣女》、《连琐》、《香玉》、《小谢》、《嫦娥》、《爱奴》、《凤仙》、《青梅》、《娇娜》、《乔女》、《连城》等。 《聊斋志异》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空前而绝后。独具匠心的蒲松龄超人之处,在善于虚构,突破常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假幻设以寓意,虚拟鬼狐花妖,实写现实人间,借以抒情,用以警世。然而这些创新成就却遭到后来纪昀的反对,而纪昀所反对的,也正是这部名著数百年盛传不衰的根源。 《聊斋志异》里虽经高珩、唐梦赉作序,王士祯评点,但蒲松龄生前却无力印行,仅靠民间传抄流传。至乾隆三十一年,第一部木刻本“青柯亭”本在浙江睦州问世,随后各种批点、诠释、评点、图咏、拾遗本相继在海外出版。迄今,外文译本约有日、朝、越、英、法、德、俄、意、捷、罗、波、匈、保、挪、瑞、荷、马来、印尼等20多种语言、数十种版本在世界各国流传。 《聊斋文集》 《聊斋文集》是蒲松龄的散文、时论、应酬、拟作等文集结集,原为四卷,后人辑为13卷,包括赋、记、引、序、疏、论、跋、题词、书启、文告、呈文、婚启、生志、墓志、行实、祭文、杂文、拟表、拟判等,共计五百多篇。其中除部分作品为自作外,其余多是代人歌哭之作,而骈文竟占十之六。 作品内涵大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部分作品体现了蒲松龄的为民思想,如《康熙四十三年记灾前篇》、《秋灾记略后篇》、《救荒急策上布政司》、《循良政要》、《淄邑流弊》、《盐法论》等。文章构思精巧,典雅生动,成就之高,深受王士祯好评:“八家古文辞,日趋平易,于是沧溟、龠州辈起而变之以古奥”而操“因境写情,体裁不一,每于苍劲刻峭中,时见浑朴”,“当渔洋司寇、秋谷太史,至以声价相高时,乃守其门径,无所触亦无所附,卒成一家言。” 《聊斋词集》 聊斋词,其墓碑、行述中均无记载,仅在蒲立德致王洪谋书中提及有“词集一册”。路大荒先生在辑录整理聊斋词作的基础上,将西安发现的“柳泉居士词稿”(手稿)残卷内容与以前所收,去复校讹,共得92阕,厘为一卷,并且把唐梦贲《聊斋词序》手稿置于卷首。此为目前所见聊斋词的真品,(另有民国石印本《聊斋全集》中的26阕词、262首诗以及6篇文与两卷“笔记”全系伪作)。 从聊斋词作时间看,起自康熙初,多在其南游后与坐馆西铺间。内容多与友人唱和,戏赠,也有慨叹自己的困窘与乡试败北的悲愤,有赞美女性才貌及男女爱情的欢愉,有写景状物及讥讽世相的等等。作品特色,一如唐序所称:“峭如雪后晴山,岞崿皆出,一草一石皆带灵气。”并无词家常有的“粉黛病”与“关西大汉病”。 《聊斋杂著》 《省身语录》作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其内容是“敬书格言,用以自省,用以示后”。路大荒整理《聊斋文集》中仅存《序》,而无文。北京大学马振方教授1994年春自日本庆应大学带回抄本复印件,辑校出版《聊斋遗文七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前曾刊于《蒲松龄研究》(题名《聊斋编处世格言百全》)。 《怀刑录》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路大荒整理《聊斋文集》中存《序》而无文。从其序看,该书“集五服之礼,并稽五服之律”,旨在“使读礼者知爱,读律才者知敬,其有裨于风化”,“使尊卑之分,亲疏之义”一见可了。此书久已失传,至今未见面世。 《历字文》是蒲松龄设馆西铺毕家时,“于《四库》书中细心搜集,费尽数载心血,汇纂成书”的一部有关“吉凶禁忌,福利休祥”等内容的书稿。国内失传,日本庆应大学“聊斋文库”藏其残抄本。马振方先生复印带回国内,整理点校后先发表于《蒲松龄研究》中,后又收入其《聊斋遗文七种》一书中。 《日用俗字》稿成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3年)正月,至乾隆间始刻印成书。当年蒲松龄见《庄农杂字》一书多有脱漏、杜撰,不尽人意,因而详查《字汇》,另编成《日用俗字》一书。其中读音,悉从《正字通》,而难识者皆注以音切。共分身体章、庄农章、养蚕章、饮食章、菜蔬章,器皿章等31章,包容了世间生物、社会行当,方方面面常用俗字。不仅是很好的识字读本,更是当时社会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 《农桑经》是蒲松龄在韩氏《农训》基础上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增删,又博采古今论蚕者,编辑而成的。旨在“使纨绔子弟,抱卷书生,人人皆知稼穑”。内含《农经》71则(包括一年四季整地施肥,种植各种农作物的时间、方法以及治虫、灭荒御灾等);《蚕经》21则(包括择种、养蚕、择茧及齐茧法等);《补蚕经》12则;附录《蚕祟书》27则以及《种桑法》10则等。是一部有价值的农业科普著作。 除以上五册杂著外,蒲松龄还先后编选辑录了多种著作,如《婚嫁全书》、《<帝京景物略>选》、《宋七律诗选》、《庄、列选略》、《小学节要》、《药祟书》、《家政内编》、《家政外编》、《观象玩占》等。可见其勤奋,更见其为人之心。可惜的是,除《药祟书》抄本与《家政内、外编》手迹残稿近已得见外,其余诸书早已失传,仅有序跋留存而已。 《聊斋戏》 《闹馆》写教书先生在饥荒之年难找主顾,形同乞讨的沿路喊叫:“教书”。在苛刻的顾主一番还价后,他竟以极低的报酬成交,并甘愿无偿地为东家接送孩子,还兼干各种家务活。尽管每天只有两顿不象样的饭,也总比挨饿强。充分反映了“斯文不值钱”的社会现实。 《钟妹庆寿》通过钟妹送鬼为兄庆寿,写面目不扬而才能吐凤的钟馗,因恨朝廷重相貌轻文章,愤撞金阶,死后被上帝擢为九幽三曹都判官。他认为世间的不公,都是几个邪鬼作祟,于是专吞邪鬼入肚。“养成一个鬼脾胃,顿饭非鬼不美”。其道白:“扫尽群魔千里雾,放日月照阴城。”说出了怀才不遇,恨科场不公的蒲松龄心底的话。 《窘闱》(附《南吕调九转货郎儿》)前者写乡试闱场里,考生在答卷过程中焦急、无奈、怨恨、乞求、梦幻等各种窘态与心理变化;后者写应乡试的秀才,从仓促备考到闱场门外、候检、入场,以及在答卷前后与出场始悔的各种感受和心态。将考生的窘态与艰辛刻画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三出戏生动幽默,写出了蒲松龄的亲身感受与对科场不公的愤慨。 《聊斋俚曲集》 聊斋俚曲,按蒲松龄墓碑原载为14种,其中《富贵神仙》后变《磨难曲》作为一种计算,实际上应作两种,共15种。当年路大荒在整理《聊斋俚曲集》时未收入《琴瑟乐》一种。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创作的说唱与戏剧作品,其形式类似今天的琴书说唱与地方戏,所用曲调是借用当时流传的几十种曲牌音乐(填词)演唱的(因作品中未附曲谱,仅靠口传,至今只凭录音整理记谱十数首)。 从写作时间看,除较短的几种写于作者中年外,其余多作于暮年。从写作动机看,作者是为“参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市媪之梦”,用以劝善惩恶,移风易俗。大多数作品写于西铺的直接动因,是为取悦于毕际有的孀妻王老夫人(王渔洋的从姑母)。 从作品内容看,其中半数改编自《聊斋志异:《姑妇曲》即《珊瑚》,《慈悲曲》即《张诚》,《翻魇殃》即《仇大娘》,《禳妒咒》即《江城》,《富贵神仙》与《磨难曲》即《张鸿渐》,《寒森曲》即《商三官》与《席方平》。作品大都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如婆媳(《姑妇曲》)、夫妻(《禳妒咒》)、后母与儿子、兄弟(《慈悲曲》)、父子(《墙头记》)关系等,到街坊邻里关系(如《翻魇殃》)到社会不公问题(如《富贵神仙》、《磨难曲》、《寒森曲》),直至朝廷的昏庸荒诞(如《增补幸云曲》)。除少数游戏笔墨外,无不浸透了作者的救世婆心与良苦用意。部分作品至今仍富教化作用。 从艺术效果看,作品的取材与方言俗语的运用,深受当地听众、观众与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如《墙头记》等作为地方戏,至今盛演不衰。 从写作形式看,聊斋俚曲经历了一个从短篇到长篇的发展过程,更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的琴书说唱到搬上舞台演出的地方戏演变进程,如最后完成的《禳妒咒》、《磨难曲》与《墙头记》。作者的思想也由最初的自悲自喜,进而转化为与大众同悲同喜的最高境界。聊斋俚曲最终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成为俗文学的高峰。 怀才不遇的蒲松龄,超脱了世俗的享乐追求,艰苦卓绝地背负着雅、俗两座文学艺术高峰,登上了世界之巅,他为自己铸就了一座丰碑,更为后世树立了人生楷模。 回答者:zhidao3319 - 经理 四级 11-7 13:37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盘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旋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贴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
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明崇祯十三年( 1640年) 农历四月,蒲松龄生。 明崇祯十七年( 1644年) 清顺治元年 蒲松龄 5岁。 李自成军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清兵入关;李自成军败走。清定都北京。 顺治 14年(1657年) 蒲松龄 18岁。与刘氏成婚。 顺治 15年(1658年) 蒲松龄 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知山东学政施闺章。 顺治 16年(1659年) 蒲松龄 20岁。与张笃庆、李尧臣结郢中诗社。 顺治十七年( 1660年) 蒲松龄 21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元年( 1662年) 蒲松龄 23岁。长子蒲箬生。 康熙二年( 1663年) 蒲松龄 24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四年( 1665年) 蒲松龄 26岁。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馆。 康熙九年( 1665年) 蒲松龄 30岁。八月,应江苏宝应知县、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 康熙十年( 1671年) 蒲松龄 31岁。春、夏在宝应、高邮。秋辞幕返里。三子蒲笏生。 康熙十一年( 1672年) 蒲松龄 32岁。四月,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二年( 1673年) 蒲松龄 33岁。在本县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康熙十四年( 1675年) 蒲松龄 35岁。应乡试未中。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八年( 1679年) 蒲松龄 40岁。开始在本县西蒲村毕际有家坐馆。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高珩为之作序。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蒲松龄 44岁。作《婚嫁全书》。长孙蒲立德生。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蒲松龄 45岁。作《省身语录》。 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 蒲松龄 48岁。春,结识大诗人王士祯。夏,王士祯来信索阅《聊斋志异》。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 蒲松林 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蒲松龄54岁。春,山东按察使喻成龙慕名邀请,到济南作客数日。馆东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 蒲松龄58岁。选《庄列选略》。朱缃寄诗、札,续借《聊斋志异》未读到的稿本。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 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王观正病卒。 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蒲松龄67岁。作《药祟书》。朱缃抄录《聊斋志异》全书毕,题诗三首。 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 蒲松龄70岁。岁暮,撤帐归家,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 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 蒲松龄71岁。十月,与张笃庆、李尧臣同举乡饮介宾。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蒲松龄72岁。五月,王士稹病逝,蒲松龄有《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客数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受知山东学政黄书琳。作俚曲《墙头记》。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蒲松龄74岁。八月,刘氏病卒。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 蒲松龄76岁。正月,病逝。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淄川蒲家庄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终生科举不第,以教书为业,晚年成岁贡生。旧志称其“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所著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戏等,其文言小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饮誉海内外。 书香世家 淄川蒲氏,自元代迁来,原籍何处,文献无征。其远祖蒲鲁浑、蒲居仁曾并任般阳府路总管,名载邑乘,但无任职年代。墓在城西北店子村附近,旧有华表翁仲,俗称“石人坡”。故其民族成分引发学术界争议,“蒙古、女真、回族、汉人”多说并存,至今尚未定论。 《蒲氏族谱》记载,相传蒲姓为元世勋,宁、顺间曾遭“夷族之祸”。邢戮之余,只遗“藐孤”,时方六七岁,匿于外祖杨家,改随母姓,元亡后,始复姓蒲,名璋(即其始祖)。其后子孙日繁,所居满井庄因而易名蒲家庄。至明万历间,全县诸生八名补廪者中,其族竟占六人。嗣后科甲相继,称为望族。自蒲璋至蒲松龄历十一世,其世系为: 璋—子忠—整—海—臻—永祥—世广—继芳—生汭—盘—松龄 蒲松龄的高祖世广,是族中第一位廪生,才冠当时,所生四子中一人为训导,三人为庠生,而后世子孙中在明清两代出了(三名)县令以及教谕,训导等职的进士、举人、贡生、廪生与庠生数十人;其曾祖继芳(行二),庠生,所生五子均为入泮;其祖生汭,所生五子无一采芹者;其父盘,字敏吾,配孙氏、董氏、李氏,少力学而家苦贫,遂弃学经商,数年称素封。业余不忘经史,博恰淹贯,宿儒所不能及。但长子早丧,四十余仍无子(曾过继嗣子),散金行善,救济乡里,后连生四子(三人进学)。生平“主忠厚”,值战乱,策划守村,出资助修城垣,故而名载县志“隐逸”中。 励志向学 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夜戌刻,蒲松龄诞生于蒲家庄内故宅北房中。此时,其父正梦见一位偏袒上衣、乳际粘有一贴圆如铜钱药膏的病瘦和尚进屋。而蒲松龄身上也“果符墨志”,故其以“病瘠瞿昙”降生自况。 蒲松龄在兄弟四人(兆箕少亡,过嗣者兆兴回归)中排行第三(董氏次子),上有兆专(李氏所生)、柏龄两兄,下有一弟鹤龄。因家境渐落,不能延师,兄弟四人皆从父读。蒲松龄天性聪慧,经史过目能了,尤得其父钟爱。 清顺治十四年,18岁的蒲松龄与本县丰泉乡大刘(今罗村镇道口村)“文战有声”的庠生刘国鼎次女成亲。 次日,新婚后的蒲松龄初应童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藉藉诸生间。其制艺《早起》、《一勺之多》,大为山东学使施闰章称赏。其批语:“首艺空中闻异香,下笔如有神,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维风移俗。次,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又掉臂游行之乐。” 越岁,踌躇满志的蒲松龄与同窗挚友张笃庆(历友)、李尧臣(希梅)、王鹿瞻等结为“郢中社”。每聚首则放怀吟咏,寄兴唱和,诗成共载一卷。旨在长学问,消躁志,相互切磋,以补文业。 其后,蒲松龄岁岁游学在外。先去城西沈家与宁绍道参议沈润之子沈天祥(燕及)“共灯火”;又应李尧臣之邀,于康熙三年春到城东李家与之“共笔砚”。此间,虽经兄弟析箸之变,然而蒲松龄却未改求学之念。为惜时笃学,他曾接受同在李家假馆的外甥赵金人(晋右)的建议,作《醒轩日课序》以励志。再后来,面对分家后“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的现状,尤其是弱妻幼子及窘困的家境,迫使蒲松龄不得不违心的终止了在李家的借读。自康熙五年前后,他便到城西王村课蒙,开始了他的熟师生涯。这是他的初馆阶段。 游幕宝应 康熙九年秋,蒲松龄为了全家五口人(已有二子一女)的生计,也为了开阔眼界,应聘于同邑进士、江苏宝应县令孙蕙(树百),南下宝应县署作幕宾,帮办文牍。他骑马南行,从益都县颜神镇(今博山区)西南青石关入莱芜县境,经沂州进苏北,渡黄河(清初由苏北入海),最后到达宝应。 宝应乃苏北古邑,隶扬州府辖,由于地处淮河下游并临大运河,当水路之冲,因而迎送官员驿站供应繁重;且遇连年水灾,土地村舍俱淹,百姓号寒啼饥,流离失所。孙蕙自康熙八年任此灾邑,处境困难,蒲松龄的到来确实帮了他的大忙。次年春,孙蕙被调兼署高邮州署。 蒲松领代孙蕙共拟书启、文告等稿90余篇,大都体现了州县官吏的艰辛、难以强项的处境与灾区的惨状、百姓的困苦,为孙蕙赢得了一定的政声。 南游期间沿途登眺以及苏北水乡的秀丽风光,激发了蒲松龄的文学创作热情。而他亲眼目睹了仕途险恶与社会的黑暗以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灾民惨状,都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更深广的生活感受。 然而,这种代人歌哭的差事,终究难圆自己的科举梦。他决意辞幕,并于康熙十年初秋北归。 八年窘困 南游归来的七八年间,是蒲松龄人生道路上最艰难的阶段。他满以为凭自己的才智,会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而一展鸿图,但却事与愿违,使其感慨万千。其诗句“世上何人解怜才”,“痛哭遥追阮嗣宗”,“独向陇头悲燕雀,凭谁为解子云嘲?”抒发了他壮志难酬且不为世人理解的苦衷,表露了他蔑视世俗庸人并以怀才不遇的杨雄自比的清高情怀。 这期间,他曾随淄川文人领袖高珩、唐梦赉等游览齐鲁山水,东去劳山,南登泰岱。但仍靠辗转设帐于丰泉乡王家等缙绅之家维生。 科举无望,难达青云之志,而灾年频仍,缺乏充饥之粮。中年的蒲松龄身负重担,在人生道路陡坡上艰难挣扎。 设帐西铺 康熙十八年,已届“不惑”的蒲松龄应同邑毕家聘请,设帐城西西铺庄。毕氏乃淄川四世一品的“名门望族”。馆东毕际有(载积)之父毕自严(白阳)是明崇祯间户部尚书。毕际有原任江南通州知州,康熙二年罢归,优游林下,诗酒自娱。他与王士祯、高珩等诸多名门多有交往联姻,就连任淄官吏亦多与攀结。毕家财力富足,居第宏大。除尚书府外,有绰然堂、振衣阁、效樊堂、万卷楼等,第后石隐园方广十亩,厅台廊榭,竹石花树,景色怡人。 蒲松龄为毕家教授八个弟子,还兼职大量应酬文字,并参陪迎送接待,因而博得了信赖。他与老少东家相处融洽30年,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读书、应试、著书的安定的生活环境。 科场偃蹇 由于毕家的优越条件和厚待,蒲松龄能在教书并处理杂物之余,得以安心预习举业,以图博得一第。但其命运不济终身未能如愿。他参加乡试的确切次数与不中的原因难以说清,仅就有记载的二次都是因为犯规而被黜。 第一次在康熙二十六年秋其48岁时,因“闱中越幅(在考场书卷时,误隔一幅,不相接连)而被黜。其词《大圣乐·闱中越幅被黜,蒙毕八兄关情慰藉,感而有作》称:“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飘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将其在考场发现自己“越幅”后的震惊状态及颓丧心情表露无遗。 第二次在康熙二十九年秋其51岁时,因故未获终试而被黜。其词《醉太平· 庚午秋闱,二场再黜》称:“风粘寒灯,谯楼短更。呻吟直到天明,伴倔强老兵。萧条无成,熬场半生。回头自笑艨腾,将孩儿倒绷。” 这两次失败,对他及家庭打击太大了。尽管其不死心,然而妻子却出面干预了,劝其说:“君勿须夏尔!尚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他认为妻子说的对,可每见儿孙赴试,自己便心生欲念,往往情见乎词,而刘氏总漠置之。 屡试不第,使他抱恨终生。其诗词及《聊斋志异》的《叶生》、《王子安》、《贾奉雉》等诸多篇章中对此都有深刻的感受与逼真的描写。 志异著述 蒲松龄的科举梦想破灭了,而其著述之心却始终未泯。他从年轻时即着手创作的《聊斋志异 》 ,一直断断续续未能结集。来到毕家后条件好了,有石隐园的美景,有万卷楼的藏书,再加馆东的支持,他决心续写完成这部巨著。从此他便集中业余的精力投入到搜集素材与构思创作中。“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寒来暑往,日复一日,“集腋成裘”,“浮白载笔”,终于完成了他的“孤愤之书”。后来,他还以淄川方言撰写了《墙头记》、《慈悲曲》、《姑妇曲》、《磨难曲》等十四种通俗俚曲及《闹馆》等戏三出。其救世婆心显而易见。他在创作小说、诗文、俚曲、戏的同时还编撰了《日用俗字》、《农桑经》、《药祟书》等多种科普资料工具书。充分体现了他的为民思想。 笃重交游 蒲松龄在西铺期间,由于馆东的乡宦地位条件,更因其诗文尤其《聊斋志异》的广泛传播,使其声望与交游日渐扩大。他不仅与本邑友人、省内资深的名士交好,而且还受到邑侯、宪台的青睐。其中的李尧臣、张笃庆、赵金人、高珩、王敏入、王观正、王永印、沈天祥、邱希潜、安于拙、袁藩、毕盛钰、毕盛统、华世持、韩逢、谭再生、张元、杨万春、唐梦赉、钟辕、朱缃、吴木欣、张贞、李之藻、汪如龙、张嵋、时惟豫、喻成龙、黄叔琳 、王士祯等,他们同孙蕙与毕际有父子一样,都曾对蒲松龄的生活、举业、思想乃至写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及作用。因而蒲松领与他们的交情深厚,其著作中多有记载。 岁贡暮年 至康熙四十八年,70岁的蒲松龄结束了在毕家的塾师生涯,撒帐归里。自此能心境闲暇,安居斗室,日以抱卷自适,或东阡课农,或时邀五老斗酒相会。 先是,他几个可爱的稚孙皆以痘殇,令他伤心不已,后来,与他共患难的妻子又不幸病逝,更让他痛不欲生。它饱含深情撰写了《述刘氏行实》缅叙妻子美德,还满怀悲伤作《悼内》等诗八首以挽悼。当江南画家朱湘鳞为其画像时,他亲笔题跋两则。妻子去世使他失去精神支柱,年后他去看望刘氏坟墓,又写诗《过墓作》怀念亡妻,读来催人泪下。康熙五十四年春节,邃于易理的蒲松龄自卜不吉。正月初五,他率儿孙为父盘上祭日坟,似冒风寒,医投理气之剂,自是食量尽减。至二十二日竟倚窗危坐而逝。 蒲松龄科举不第,无缘官场,终身清贫,仅靠教书为生。然而,他却没有颓废,更未流俗,而是集中业余精力,勤奋著述,无偿地为后世流下了诸多弥足珍贵的文学瑰宝。 据同邑文人张元(清雍正三年)所撰《柳泉蒲先生墓表》载,聊斋著作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志异》八卷;还有碑阴所附:“杂著”五册(《省身语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农桑经》各一册),“戏”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通俗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魔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各一册,《禳妒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各二册)。另外还有墓碑未载的部分编选与辑录作品等。由于古人习惯于在自己的诗文等作品前冠以室名,因而蒲松龄的著作分别称为:《聊斋志异》、《聊斋诗集》、《聊斋文集》、《聊斋杂著》、《聊斋俚曲》、《聊斋戏》等。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从20岁始至40岁基本成书,后又继续创作至暮年,历时40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篇,内容皆搜抉奇怪,其中多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虽涉荒幻而断制谨严。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其素材多取自于现实生活以及轶闻传说与个人感受。如写明末清初战乱的《韩方》、《鬼隶》、《乱离》、《野狗》、《张氏妇》等篇以及为抚慰落魄书生与孤身塾师的《绿衣女》、《小谢》篇等。 《聊斋志异》广泛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说,汉魏六朝的史传、志怪,唐代传奇与宋元明各代白话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蒲松龄以狐鬼花妖神仙怪异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和手段,“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鲁迅语);兼采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之长,“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博取史传文学、白话小说及戏曲文学等艺术技巧,将文言小说创作推向了最后一座高峰。 从作品内涵看,《聊斋志异》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很宽泛。一介布衣寒儒蒲松龄不仅关注着上自皇帝下至地方官的吏治腐败,贪暴不仁,而且也关心着社会各阶层与世风、民瘼。他尤不能容忍的是自己深受其害的科场不公与考官昏庸,其中还寄托了他向往美好人生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如《促织》、《潞令》、《鴞鸟》、《梦狼》、《放蝶》、《胭脂》、《商妇》、《张鸿渐》、《盗户》、《公孙夏》、《梅女》、《伍秋月》、《席方平》、《续黄粱》;《画壁》、《考城隍》、《钟生》、《陈锡九》、《张诚》、《二商》、《曾友于》、《辛十四娘》、《林氏》、《马介甫》、《大男》、《云翠仙》、《姚安》、《韦公子》、《宫梦弼》、《雷曹》、《素秋》、《酒友》、《崔猛》、《义犬》、《大力将军》、《丁前溪》、《种梨》;《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何仙》、《贾奉雉》、《饿鬼》、《三仙》、《神女》、《考弊司》、《胡四娘》;《红玉》、《绿衣女》、《连琐》、《香玉》、《小谢》、《嫦娥》、《爱奴》、《凤仙》、《青梅》、《娇娜》、《乔女》、《连城》等。 《聊斋志异》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空前而绝后。独具匠心的蒲松龄超人之处,在善于虚构,突破常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假幻设以寓意,虚拟鬼狐花妖,实写现实人间,借以抒情,用以警世。然而这些创新成就却遭到后来纪昀的反对,而纪昀所反对的,也正是这部名著数百年盛传不衰的根源。 《聊斋志异》里虽经高珩、唐梦赉作序,王士祯评点,但蒲松龄生前却无力印行,仅靠民间传抄流传。至乾隆三十一年,第一部木刻本“青柯亭”本在浙江睦州问世,随后各种批点、诠释、评点、图咏、拾遗本相继在海外出版。迄今,外文译本约有日、朝、越、英、法、德、俄、意、捷、罗、波、匈、保、挪、瑞、荷、马来、印尼等20多种语言、数十种版本在世界各国流传。 《聊斋文集》 《聊斋文集》是蒲松龄的散文、时论、应酬、拟作等文集结集,原为四卷,后人辑为13卷,包括赋、记、引、序、疏、论、跋、题词、书启、文告、呈文、婚启、生志、墓志、行实、祭文、杂文、拟表、拟判等,共计五百多篇。其中除部分作品为自作外,其余多是代人歌哭之作,而骈文竟占十之六。 作品内涵大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部分作品体现了蒲松龄的为民思想,如《康熙四十三年记灾前篇》、《秋灾记略后篇》、《救荒急策上布政司》、《循良政要》、《淄邑流弊》、《盐法论》等。文章构思精巧,典雅生动,成就之高,深受王士祯好评:“八家古文辞,日趋平易,于是沧溟、龠州辈起而变之以古奥”而操“因境写情,体裁不一,每于苍劲刻峭中,时见浑朴”,“当渔洋司寇、秋谷太史,至以声价相高时,乃守其门径,无所触亦无所附,卒成一家言。” 《聊斋词集》 聊斋词,其墓碑、行述中均无记载,仅在蒲立德致王洪谋书中提及有“词集一册”。路大荒先生在辑录整理聊斋词作的基础上,将西安发现的“柳泉居士词稿”(手稿)残卷内容与以前所收,去复校讹,共得92阕,厘为一卷,并且把唐梦贲《聊斋词序》手稿置于卷首。此为目前所见聊斋词的真品,(另有民国石印本《聊斋全集》中的26阕词、262首诗以及6篇文与两卷“笔记”全系伪作)。 从聊斋词作时间看,起自康熙初,多在其南游后与坐馆西铺间。内容多与友人唱和,戏赠,也有慨叹自己的困窘与乡试败北的悲愤,有赞美女性才貌及男女爱情的欢愉,有写景状物及讥讽世相的等等。作品特色,一如唐序所称:“峭如雪后晴山,岞崿皆出,一草一石皆带灵气。”并无词家常有的“粉黛病”与“关西大汉病”。 《聊斋杂著》 《省身语录》作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其内容是“敬书格言,用以自省,用以示后”。路大荒整理《聊斋文集》中仅存《序》,而无文。北京大学马振方教授1994年春自日本庆应大学带回抄本复印件,辑校出版《聊斋遗文七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前曾刊于《蒲松龄研究》(题名《聊斋编处世格言百全》)。 《怀刑录》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路大荒整理《聊斋文集》中存《序》而无文。从其序看,该书“集五服之礼,并稽五服之律”,旨在“使读礼者知爱,读律才者知敬,其有裨于风化”,“使尊卑之分,亲疏之义”一见可了。此书久已失传,至今未见面世。 《历字文》是蒲松龄设馆西铺毕家时,“于《四库》书中细心搜集,费尽数载心血,汇纂成书”的一部有关“吉凶禁忌,福利休祥”等内容的书稿。国内失传,日本庆应大学“聊斋文库”藏其残抄本。马振方先生复印带回国内,整理点校后先发表于《蒲松龄研究》中,后又收入其《聊斋遗文七种》一书中。 《日用俗字》稿成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3年)正月,至乾隆间始刻印成书。当年蒲松龄见《庄农杂字》一书多有脱漏、杜撰,不尽人意,因而详查《字汇》,另编成《日用俗字》一书。其中读音,悉从《正字通》,而难识者皆注以音切。共分身体章、庄农章、养蚕章、饮食章、菜蔬章,器皿章等31章,包容了世间生物、社会行当,方方面面常用俗字。不仅是很好的识字读本,更是当时社会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 《农桑经》是蒲松龄在韩氏《农训》基础上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增删,又博采古今论蚕者,编辑而成的。旨在“使纨绔子弟,抱卷书生,人人皆知稼穑”。内含《农经》71则(包括一年四季整地施肥,种植各种农作物的时间、方法以及治虫、灭荒御灾等);《蚕经》21则(包括择种、养蚕、择茧及齐茧法等);《补蚕经》12则;附录《蚕祟书》27则以及《种桑法》10则等。是一部有价值的农业科普著作。 除以上五册杂著外,蒲松龄还先后编选辑录了多种著作,如《婚嫁全书》、《<帝京景物略>选》、《宋七律诗选》、《庄、列选略》、《小学节要》、《药祟书》、《家政内编》、《家政外编》、《观象玩占》等。可见其勤奋,更见其为人之心。可惜的是,除《药祟书》抄本与《家政内、外编》手迹残稿近已得见外,其余诸书早已失传,仅有序跋留存而已。 《聊斋戏》 《闹馆》写教书先生在饥荒之年难找主顾,形同乞讨的沿路喊叫:“教书”。在苛刻的顾主一番还价后,他竟以极低的报酬成交,并甘愿无偿地为东家接送孩子,还兼干各种家务活。尽管每天只有两顿不象样的饭,也总比挨饿强。充分反映了“斯文不值钱”的社会现实。 《钟妹庆寿》通过钟妹送鬼为兄庆寿,写面目不扬而才能吐凤的钟馗,因恨朝廷重相貌轻文章,愤撞金阶,死后被上帝擢为九幽三曹都判官。他认为世间的不公,都是几个邪鬼作祟,于是专吞邪鬼入肚。“养成一个鬼脾胃,顿饭非鬼不美”。其道白:“扫尽群魔千里雾,放日月照阴城。”说出了怀才不遇,恨科场不公的蒲松龄心底的话。 《窘闱》(附《南吕调九转货郎儿》)前者写乡试闱场里,考生在答卷过程中焦急、无奈、怨恨、乞求、梦幻等各种窘态与心理变化;后者写应乡试的秀才,从仓促备考到闱场门外、候检、入场,以及在答卷前后与出场始悔的各种感受和心态。将考生的窘态与艰辛刻画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三出戏生动幽默,写出了蒲松龄的亲身感受与对科场不公的愤慨。 《聊斋俚曲集》 聊斋俚曲,按蒲松龄墓碑原载为14种,其中《富贵神仙》后变《磨难曲》作为一种计算,实际上应作两种,共15种。当年路大荒在整理《聊斋俚曲集》时未收入《琴瑟乐》一种。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创作的说唱与戏剧作品,其形式类似今天的琴书说唱与地方戏,所用曲调是借用当时流传的几十种曲牌音乐(填词)演唱的(因作品中未附曲谱,仅靠口传,至今只凭录音整理记谱十数首)。 从写作时间看,除较短的几种写于作者中年外,其余多作于暮年。从写作动机看,作者是为“参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市媪之梦”,用以劝善惩恶,移风易俗。大多数作品写于西铺的直接动因,是为取悦于毕际有的孀妻王老夫人(王渔洋的从姑母)。 从作品内容看,其中半数改编自《聊斋志异:《姑妇曲》即《珊瑚》,《慈悲曲》即《张诚》,《翻魇殃》即《仇大娘》,《禳妒咒》即《江城》,《富贵神仙》与《磨难曲》即《张鸿渐》,《寒森曲》即《商三官》与《席方平》。作品大都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如婆媳(《姑妇曲》)、夫妻(《禳妒咒》)、后母与儿子、兄弟(《慈悲曲》)、父子(《墙头记》)关系等,到街坊邻里关系(如《翻魇殃》)到社会不公问题(如《富贵神仙》、《磨难曲》、《寒森曲》),直至朝廷的昏庸荒诞(如《增补幸云曲》)。除少数游戏笔墨外,无不浸透了作者的救世婆心与良苦用意。部分作品至今仍富教化作用。 从艺术效果看,作品的取材与方言俗语的运用,深受当地听众、观众与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如《墙头记》等作为地方戏,至今盛演不衰。 从写作形式看,聊斋俚曲经历了一个从短篇到长篇的发展过程,更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的琴书说唱到搬上舞台演出的地方戏演变进程,如最后完成的《禳妒咒》、《磨难曲》与《墙头记》。作者的思想也由最初的自悲自喜,进而转化为与大众同悲同喜的最高境界。聊斋俚曲最终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成为俗文学的高峰。 怀才不遇的蒲松龄,超脱了世俗的享乐追求,艰苦卓绝地背负着雅、俗两座文学艺术高峰,登上了世界之巅,他为自己铸就了一座丰碑,更为后世树立了人生楷模。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清代对考了一辈子都没有取得功名,而年龄超过七十岁的考生的安慰性的功名)。四年后,蒲松龄去世。 在科举考试中和官宦仕途上,蒲松龄屡屡受挫,终生不得志。为生活所迫,蒲松龄只好去做私塾先生。他对仕途失落同时,便把精力转到写作上去了。他一边教书,一边开始了文学创作。从20岁起,蒲松龄就开始收集、写作志怪小说。 科场仕途的失败使蒲松龄满腔悲愤,一生的穷困潦倒使他接近和熟悉劳苦平民,身不在官场,反而使他对科举和官场的黑暗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满腹实学,却屡不中举,他牢骚满腹,却无处可发,于是他把牢骚悲愤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这本书就成了蒲松龄“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 到蒲松龄40岁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书的大部分已经完成,此后他还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可以说《聊斋志异》这部小说凝聚了蒲松龄一生的心血,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所以有人说:若是蒲松龄中举了,最多多一个清官,但中国文学却少掉了一个里程碑,世人也无人知晓蒲松龄。祸福就是这么难于理解的转换,这也是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不少诗、词、散文、俚曲,他的作品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以及《历家文》、《农桑经》、《药崇书》等关于历法、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著有《宋七律诗选》和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
《狼》的作者蒲松龄(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是中国清代志怪小说作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族裔有争议),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平时喜好收集怪异的民间故事,死后以短篇故事集《聊斋志异》闻名于世,塑造了诸如聂小倩、青凤、婴宁和莲香等不少有代表性的狐仙和女鬼艺术形象。蒲松龄热衷于求取功名,但科举成绩并不如意,创作《聊斋志异》除了满足猎奇趣味,也成为他寄托个人思想的方式。康熙九年(1671年)八月,蒲松龄在江苏省宝应县为同乡进士孙蕙做幕僚,后随往高邮,一年后回家乡,居家曾随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十二年在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蒲松龄辞别毕家石隐园绰然堂,其间教学近40年,直到71岁以老归家。康熙五十四年病逝,一生颇不得意。扩展资料人物成就影响:蒲松龄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他曾写了14种俚曲。《聊斋志异》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不仅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使短篇小说的艺术水平达到空前高度,而且同李杜诗,《红楼梦》等构成中国文学史上绵延不断的高峰。后多家竞相翻印,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谐铎》《新齐谐》《夜雨秋灯录》等模拟之作纷纷而起。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也是在其影响下产生的一部笔记小说。该书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库里的东方瑰宝。1848年美国人卫三畏将其中的《种梨》《骂鸭》译成英文至今,《聊斋志异》已有英法德捷克等十八种文字的三十个译本在世界流行,并且对日本文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编辑于 2019-02-27查看全部5个回答你要找的幼儿园绘本这里都有,品质优,价格低,进来看看吧值得一看的绘本相关信息推荐幼儿园绘本-京东价格真实,经久耐用,专业质造,功能更全,一站式服务更贴心!「京东」品类全,折扣狠,送货快,省事又省心,享受愉快购物就在「JD.com」!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买故事书 0-3上万能的淘宝!优享品质,惊喜价格!购物上淘宝,诚信商家,高人气热卖商品,淘你满意!支付无忧,交易更放心!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更多专家《狼》的作者简介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garlic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188****8493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AKA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2条评论热心网友赞狼是选自哪本书的?查看全部2条评论—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如何正确使用方法?零基础入门到精通,点击查看正确学习方法?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正确学习方法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广告2021-12-06狼的作者简介《狼》的作者蒲松龄(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是中国清代志怪小说作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族裔有争议),世称“聊斋先生”。 蒲松龄平时喜好收集怪异的民间故事,死后以短篇故事集《聊斋志异》闻名于世,塑造了诸如聂小倩、青凤、婴宁和莲香等不少有代表性的狐仙和女鬼艺术形象。蒲松龄热衷于求取功名,但科举成绩并不如意,创作《聊斋志异》除了满足猎奇趣味,也成为他寄托个人思想的方式。 康熙九年(1671年)八月,蒲松龄在江苏省宝应县为同乡进士孙蕙做幕僚,后随往高邮,一年后回家乡,居家曾随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十二年在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蒲松龄辞别毕家石隐园绰然堂,其间教学近40年,直到71岁以老归家。康熙五十四年病逝,一生颇不得意。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9赞·1,221浏览2019-03-08《狼》的主要内容《狼》共有三则,故事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 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其中第二则被选为沪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34课《狼》,鲁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30课《狼》,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和部编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狼》选自蒲松龄的著名小说《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聊斋志异》的文题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称,“志”指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其中故事大多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大约在四十岁时,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聊斋志异》。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狼》可分三段,第一段(屠夫遇狼)写两狼追赶屠户,屠户时而迁就退让,继而被迫抵抗自卫。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从“少时”至“又数刀毙之”。作者在描写两狼对屠户“眈眈相向”之后,又变换笔法,写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形态蹲着,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这是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 第二层写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发现了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次“亦毙之”作了痛快的结束。 行文至此,才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屠户“乃悟前狼之假寐,盖以诱敌”的道理,与上层紧相呼应。这使屠户也使读者领悟到:只知狼凶狠的特性,不了解狼的欺诈一面,那就要上当;只看到眼前的狼,却不注意暗藏的狼,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到头来还会遭到失败。92赞·2,834浏览2019-03-27《狼王》作者简介怎么写?狼王(巫玮玮著小说)编辑 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目录 1小说2 ▪ 图书信息 ▪ 内容简介 ▪ 1兽王争霸 ▪ 2暗黑复仇者 ▪ 3超兽的黎明 ▪ 4越狱大逃亡 ▪ 5恐怖大王 ▪ 6急速飙狼 ▪ 7暗能较量 ▪ 8怪物号幸存者 ▪ 9勇武者游戏 ▪ 10死神狩猎空间 2小说3 ▪ 基本信息 ▪ 内容简介 ▪ 出版信息 1小说2编辑 图书信息 书名《狼王》 作者:巫玮玮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图书公司:上海童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年:2012-9-29 定价:16.80元 装帧:平装 图书种类:儿童小说 内容简介 1兽王争霸 小狼威风一出生身上就带着神秘的斑纹,没想到这竟然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一场突如其来的山崩,使他在失去家园的同时,遭到“邪恶幻狼组”的攻击。 “邪恶幻狼组”的成员闪电、熊奇、蓝斯个个拥有无比神奇的能力,威风无法逃脱幻狼们的魔爪,绝望之际,一双硕大的翅膀摭挡了天空,云层之中是他的新朋友——冒险家飞鹰! 飞鹰带着小狼来到终极猎场海贼岛,那里正在举行野兽界最盛大的兽王争霸赛!这场比赛没有规则,没有裁判!威风被逼到了赛场中央,比自己强大数百倍的敌人一个又一个出现,观众席上传来如雷的呐喊,邪恶的猫头鹰领主操纵恐怖的金钢狼军团向他袭来…… 战斗的号角响起,海贼岛在等待新的英雄诞生! 2暗黑复仇者 威风坠入疯狂的噩梦,大批的僵尸恶灵向他涌来!他一睁开眼就置身噩梦般的湖畔,身边没有任 何同伴,这是多么绝望的暗黑世界! 现实生活里种种熟悉的情景被噩梦扭曲成了恐怖的模样,无数凶恶的恶灵从泥浆中复活,潮水一样涌到了身边,树梢上却出现了神秘的狼影,竟然是爸爸!爸爸怎么会进入他的梦境? 威风一心想揭开梦境的秘密,却无意间打开了厄运的潘多拉魔盒。在梦境中他成为了恐怖的不死 狼魔,眼看着最忠贞的伙伴一个个离去。成为强者的道路艰辛坎坷,每一次战争都伤痕累累,无法痊愈的灵魂在噩梦中交织成恐怖的梦魔…… 复仇!重生!沉睡的金字塔亡灵正在醒来,它们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3超兽的黎明 辉煌的斗兽场在激战中化为一片废墟,世界被分割为光明与黑暗! 向往新世界的野兽们踏上勇敢的征途,为夺得宝座而浴血厮杀。狼王威风在战火中向统治者宣战,带领末世界的野兽与敌人对抗到底! 距离海贼岛数千海里的首领山上,囚禁着远古的邪恶巨龙首领——龙翼。龙翼在十年前的兽王争霸赛中被飞鹰陷害遭到囚禁,刀峰般的悬崖与他的身体结为一体,从此他拥有更加可怕的力量,仍然对昔日的仇恨念念不忘。龙翼的仇敌飞鹰在战斗中已经死去,他又将目光瞄准了新生的兽王…… 恐怖的变形机械布满天空,威风和他的同伴被燃烧的斗兽台吞没,巨猿狱卒将受伤的野兽抛入了死亡炼狱,贪婪的甲虫吞噬着野兽们的躯体,邪恶的幽灵黑猫躲藏在幽暗的角落,向所有路过的动物讨要高昂的报酬。威风将会以灵魂为筹码与魔... 4越狱大逃亡 海贼岛热血豪情的冒险像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吸引着全世界有血性的少年,这是绝无仅有的疯狂旅程,任何一头年轻的野兽都无法抗拒! 强力的巨爪,广阔的舞台,看似公正无私的裁决之下,却隐藏着巨大的阴谋!一张神秘的船票将无辜的动物载往灾难的旅途。谁能够拯救陷入危机中的野兽?正义在呼唤着狼王的回归! 厮杀的战场上突然出现披着铁甲钢衣的伪装怪兽,飓风般逆转战局,将大家从死亡的阴影中救出,究竟这位来无影去无踪的英雄是谁?而赢得王座的狼王并没有逃过阴险敌人追击,野兽的世界在震荡,狼王的联盟危在旦夕…… 新英雄的阵营必须建立起来,来自拉琪尔大陆野兽学院的猎犬兄妹,你们登场啦!接下来的冒险是一场颠簸的旅程,将改变你们平凡的生活…… 5恐怖大王 每个动物都曾在黑暗中听到魔鬼的声音,那些无法抗拒诱惑的动物,将成为恐怖的恶魔。 一艘数百年前迷失在宇宙之中的超级战舰,开启了邪恶猫头鹰的复仇之路。如果想变得更强大,就必须摆脱“妈妈”的温柔保护,去单打独斗!想要复仇,就要把过去羞辱过自己的家伙都打败! 当神秘的卷轴在眼前展开,压抑许久的欲望疯狂爆发,猫头鹰暗杀了被全世界奉为领袖的狼族天才魔炎,将自己的大脑改造成超级发达的智能武器。他不惜毁灭自己也要向狼族复仇! 是什么力量灭绝了曾经叱咤风云的洪荒猛兽?已经盘踞在战舰中数百年的异形兽群,又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巨龟战舰的大嘴开启了黑暗与毁灭的新纪元,与统治者的交易让恐怖大王得到了永不衰竭的末日能量! 降临吧,恐怖大王!海贼岛的悲歌将再度... 6急速飙狼 百狼大赛开始了! 可怕的狼族裁判用奇怪的力量操纵比赛选手们的生死,逼迫他们全力奔跑。如果有选手想要作弊譬是临阵脱逃,裁判就会用最恐怖的手段惩罚他们!威风在百狼大赛中被排到了“97”号的位置。他的命运会怎样呢? 蹄声阵阵,烈马奔腾,耳边传来狂野的嘶鸣声,黑色的亡灵马车戛然而止,燃烧的雪地里出现一排排透明的足印……这一切部存在于幽灵的黑色空间里吗?身披斗篷、没有头颅的骑士之魂出现在雪地中央,他被砍死在断头台上,被诅咒永生永世找不回自己的头颅,无法回到现实世界。他是个坏脾气的幽灵!但他所披的黑色斗篷上面竟然绣有狼族超级英雄的徽章!他到底是谁? 极速隧道的崖壁上刻着古老速度世界的伟大历史:骑着赛马驰骋在大地的骑士赛手,驾驭着鸟兽飞翔过无数山川的天空飞骑,能够驾驭风、云、气流和雷电的闪灵骑手!... 7暗能较量 在全世界最暗无天日的炼狱里,囚禁着狼族中最为残暴的一支狼群,他们嚣张、叛逆、无法无天,他们是狂暴的代名词。他们曾经横行世界,如今却被放逐在巴士底狱,他们拥有最强悍的族群领袖——狼王虎奔!“我身为狼王,才懒得去分辨你们是穷凶极恶的坏蛋,还是被陷害的无辜者,你们在我眼中只有‘服从者’和‘死尸’的区别!命运使我成为霸主,你们的英雄就只能有一个,就是我!”刚愎自用的虎奔从不认命,他在艰难的环境中总结出生存之道:唯有不断吞噬才能斩获生机。然而,一场叛乱彻底改变了巴士底狱的氛围,不安分的门徒们跃跃欲试,将他逼上绝路,温柔的狼后化身为野心家……但是他们错了!当恐怖的末日丧钟敲响,仍旧是虎奔率领群狼冲破巴士底狱。然而,重生之旅竟是下一场动荡的开头,如同诅咒般的存在的夜狼和虎奔达成了诡秘的交易……太阳海贼团的叛乱还未平复,两头陌生的狼又骑着雪巨熊出现在天际尽头,狼王虎奔的残暴统治能否继续?大灾变后的幸存之地,是怪物们的乐园还是劳者的新战场?两位狼王的冲撞、较量,隆重登场! 8怪物号幸存者 恐怖大王的魔咒从天而降,黑色冰暴侵袭世界,磁辐射无限扩张,瘟疫疯狂蔓延,野兽们眼中放射出可怕的凶光……黑暗末世来临! 狂啸的暴风雪成为末世仅存的叹息声,天地间只剩两匹饥饿疯狂的狼。他们一定要在群魔盘踞的末世界闯出一条生路——王者之路! 从惊讶,到惊吓,再到惊恐!从震-晾,到紧张,再到麻痹!他们每一天都要对付从魔盒中不断涌现的怪物。冰土大陆仿佛陷入地狱模式,阴8音潮湿的地穴中传出无敌怪物的咆哮声…… 世界仿佛只剩下燃烧后残留的灰烬,狼王为了搜寻幸存者而不断地挖掘,却遭遇到末世前最凶悍的强敌震荡波。震荡!节奏!旋律!三位一体的攻击防不胜防,天地为之发出恐惧的颤抖! 威风立志要揪出制造“世界末日”这场凶案的最大凶手,并与之对决!他的鲜血在野兽的墓碑上留下鲜红的印迹,那是狼王的保证!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黑暗的冰土大陆下面,等待他的竟会是全世界最黑暗诡异的秘密!沉默的巨型泰坦微笑着,等待着复活之日…… 9勇武者游戏 黑夜被闪电的光芒撕破,狼国即将从睡梦中惊醒,因为幻狼复仇者联盟从时空尽头带着诅咒归来了! 黑漆漆的眼睛里藏着恐怖的恶鬼,狼永远不会忘记耻辱,一旦失败就会疯狂地铭记对手——受伤了,就千百倍地讨要回来!痛了,就要让对手千万倍地痛!这就是狼心狼性。 在恐惧中长大的狼学不会爱,大剑狼国的暴狼熊奇一生下来就被视为异类,被同族驱逐,从悬崖坠落深渊。阴暗潮湿的乱流滩是他受难的乐园,养父黑魂莫鬼给了他掺着狼血味的奶汁,也把对剑狼的仇恨给了他! 当熊奇站在失败者面前,喉管里面溢满了狼血气味时,他已经不再把自己认作一匹狼,他们是比普通狼高级得多的生命!他们正义、强大,又残忍、血性!他们注定成为所有狼族当中最强大的一股力量,改变这个被扭曲的世界!如果被欺侮,就战斗,战斗到获得尊重!熊奇杀了大剑狼国最顶尖的勇者“蓝魂卡里奥”,夺走了他的宝剑,还把他的狼心——闪耀着蓝色光芒的“海魂之星”带了回来。但是大剑狼国一百年前便从苍穹中消失了,因为在幻狼复仇者们到来之前,骤变城就遭到了恶魔的造访…… 究竟湮灭于时空中的狼国为何会毁灭?前来复仇的幻狼们,难道要成为逆转时空的拯救者?黑魂与蓝魂,正义与邪恶,在地图上消失的狼国,掀起了勇武者的决斗游戏,也留下了毁灭者的证据。 10死神狩猎空间 红潮翻滚的湖水中出现一艘漆黑如夜的黑帆舰艇,浓雾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无数动物葬身其中…… 数十年前,从死神狩猎中心叛逃的两头凶悍的恶龙——索魂斗士西索与死亡美食家恶甲龙,在现实中建立了噩梦般的死神空间。死神是黑暗世界最冷酷的王者,没有谁能逃脱他们的追猎! 以狼王威风为首的野兽精英小分队,被神秘的红眼跟踪者逼入绝境。在黑暗与幻境之间,在永无止境的险恶中,看不见的对手正在悄悄操控着一切。 疯狂的天梯通向死亡陷阱,冰冷的泰坦眼中暗藏杀机,狂涌的蛾群即将揭露现实世界最后一个惊天…… 2小说3编辑 基本信息 中国首部极限幻想动物小说。冲破所有精神的枷锁,挑战想象力极限! 英雄与机甲的时代来临,狼王将成为末世界野兽们的领袖! 心灵的魔鬼 高科技的神 末世界野兽的幻想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动物王国! 内容简介 《狼王1 兽王争霸》[1] 小狼威风一出生身上就带着神秘的斑纹,没想到这竟然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一场突如其来的山崩,使他在失去家园的同时,遭到“邪恶幻狼组”的攻击。 “邪恶幻狼组”的成员闪电、熊奇、蓝斯个个拥有无比神奇的能力,威风无法逃脱幻狼们的魔爪,绝望之际,一双硕大的翅膀摭挡了天空,云层之中是他的新朋友——冒险家飞鹰! 飞鹰带着小狼来到终极猎场海贼岛,那里正在举行野兽界最盛大的兽王争霸赛!这场比赛没有规则,没有裁判!威风被逼到了赛场中央,比自己强大数百倍的敌人一个又一个出现,观众席上传来如雷的呐喊,邪恶的猫头鹰领主操纵恐怖的金钢狼军团向他袭来…… 战斗的号角响起,海贼岛在等待新的英雄诞生! 《狼王2 暗黑复仇者》[2] 威风坠入疯狂的噩梦,大批的僵尸恶灵向他涌来!他一睁开眼就置身噩梦般的湖畔,身边没有任何同伴,这是多么绝望的暗黑世界! 现实生活里种种熟悉的情景被噩梦扭曲成了恐怖的模样,无数凶恶的恶灵从泥浆中复活,潮水一样涌到了身边,树梢上却出现了神秘的狼影,竟然是爸爸!爸爸怎么会进入他的梦境? 威风一心想揭开梦境的秘密,却无意间打开了厄运的潘多拉魔盒。在梦境中他成为了恐怖的不死 狼魔,眼看着最忠贞的伙伴一个个离去。成为强者的道路艰辛坎坷,每一次战争都伤痕累累,无法痊愈的灵魂在噩梦中交织成恐怖的梦魔…… 复仇!重生!沉睡的金字塔亡灵正在醒来,它们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狼王3 超兽的黎明》[3] 辉煌的斗兽场在激战中化为一片废墟,世界被分割为光明与黑暗! 向往新世界的野兽们踏上勇敢的征途,为夺得宝座而浴血厮杀。狼王威风在战火中向统治者宣战,带领末世界的野兽与敌人对抗到底! 距离海贼岛数千海里的首领山上,囚禁着远古的邪恶巨龙首领——龙翼。龙翼在十年前的兽王争霸赛中被飞鹰陷害遭到囚禁,刀峰般的悬崖与他的身体结为一体,从此他拥有更加可怕的力量,仍然对昔日的仇恨念念不忘。龙翼的仇敌飞鹰在战斗中已经死去,他又将目光瞄准了新生的兽王…… 恐怖的变形机械布满天空,威风和他的同伴被燃烧的斗兽台吞没,巨猿狱卒将受伤的野兽抛入了死亡炼狱,贪婪的甲虫吞噬着野兽们的躯体,邪恶的幽灵黑猫躲藏在幽暗的角落,向所有路过的动物讨要高昂的报酬。威风将会以灵魂为筹码与魔鬼交易,而熊奇将要经历刻骨的背叛……142浏览2018-03-11《狼》的作者简介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4471位专家解答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狼》的写作背景《狼》是《聊斋志异》中节选篇章,作者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 写作背景:从聊斋系列来看,蒲松龄的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面,官僚,土豪劣绅欺压百姓,所以在这里也可以将狼理解成是那些混蛋的化身。蒲松龄从20岁始至40岁基本成书,后又继续创作至暮年,历时40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篇,内容皆搜抉奇怪,其中多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虽涉荒幻而断制谨严。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 其素材多取自于现实生活以及轶闻传说与个人感受。 《聊斋志异》广泛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说,汉魏六朝的史传、志怪,唐代传奇与宋元明各代白话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 扩展资料: 《狼》赏析: 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一狼径去”,另有图谋;“犬坐于前”(这里的“犬”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狗一样),牵制屠户,更见出狼的狡诈。“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气氛似有所缓和。 “暴起”、“刀劈”、“毙之”,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到这儿并未让人松口气。“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乃悟”说明斗争使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32赞·894浏览2019-04-25儿童故事书-京东大牌汇聚,质量保证,好评点满,点进来选购值得一看的儿童故事书相关信息推荐京东广告出书的步骤_正规代理出书平台_价格亲民根据文中提到的作者简介为您推荐本月1068人已咨询相关问题咨询vipcip.com广告正在加载评论256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早年蒲松龄的一生较少到外地旅游,家境贫寒,生活清苦,但他却常到济南居留。崐在济南期间,留下了不少文字,其中有一首题为《客邸晨炊》的诗:“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短短数语,道明了蒲氏旅居大明湖畔,晨曦早炊的生动情景。特别是后面两句崐,说了取泉水熬煮粟米粥,以及在案板上切配素食蔬菜包括黄花菜,用于佐食小吃崐的情景。可以想见当时蒲松龄自炊自啖、津津有味的早餐状况。蒲松龄所记述的炊煮小米白粥,佐以菜蔬的早餐饮食,也正是山东大部分地区崐的日常饮食习俗。山东民间早晨多喜食粥,粥的品种甚多,有小米粥、大米粥、小崐米绿豆粥、江米粥、豆汁粥、红豆粥、荷叶粥等等。蒲松龄与《聊斋志异》-马瑞芳教授在山东大学的演讲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毫无疑问,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如果再问:哪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和《红楼梦》不同,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红楼,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 《聊斋志异》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它还是世界文学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经常让汉学家感到惊奇。家徒四壁妇愁贫 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 《聊斋志异》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说,而《聊斋志异》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明代崇祯十三年,公元一六四零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惊醒了。他听到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在月光的照耀下,蒲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清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我国古代作家很喜欢把自己的出生说得很神秘,大诗人李白说他是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而蒲松龄是他的父亲梦到病和尚入室而生,他还解释,我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故事,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生活很贫苦,他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所以我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苦,考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我们先看他的生活怎么苦。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在父亲的保护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读书,跟朋友们搞诗社。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为什么分家?因为家庭矛盾。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为这两个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抢,而蒲松龄的妻子刘氏非常贤惠,沉默寡言躲在一边。分家的结果是蒲松龄分到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只好借了门板安上。他分到了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吃三个月。这样一来,蒲松龄就要自谋生路了,他于是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师生涯。 私塾教师就是乡村小学教师,而且是到私人家里教书,待遇非常低微。算算具体的账,做私塾老师每年可以拿多少工资?最多八两。八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在当时农村一个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要二十两,这个账是《红楼梦》里刘姥姥算大观园的螃蟹宴时算出来的。所以说,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辛辛苦苦教一年书,挣的钱不够大观园半顿螃蟹宴。到了30岁以后因为父亲去世了,蒲松龄还要赡养他的老母,他穷到什么程度呢?“家徒四壁妇愁贫”。他有一首诗,叫《日中饭》,写到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没有粮食,只好煮了一锅稀饭,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到锅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边放,二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蒲松龄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蒲松龄非常心疼,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祭穷神文》。他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就是蒲松龄的生活之苦。 辛酸科举路漫漫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这是为什么?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科举考试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施闰章是个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闰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要求你得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怎么写的呢,他用文言文,我们用白话文把它说出来。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不富贵、但是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富贵人家门前的,也大有人在。而对功名不感兴趣的,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她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蒲松龄的描写非常生动,像是一篇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接下来,蒲松龄走得更远,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跟踪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写,也有人物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很像小说。这样的写法,当然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的考官是爱才如命的大文学家施闰章,他非常欣赏蒲松龄的文章,拿起笔来就写批语,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把人们那种追名逐利的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绝了,写活了,接着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观书如月”,就是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运笔如风”,就是写起文章来轻松愉快,非常流畅。施闰章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县、府、道三试第一以后,蒲松龄名气很大。他踌躇满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进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举人了。 史料记载,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而把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因此以为,这样写就能够取得更高的功名了。但是蒲松龄没有想到,其他的考官是些什么样的人。这些考官是拿着那种刻板的、腐朽的、毫无文采、绳捆索绑的八股文,当个敲门砖,取得了功名,他自己只会写这样的文章,他喜欢的也是这样的文章。像蒲松龄那种写法的文章,他怎么会欣赏呢?所以蒲松龄从考秀才一开始就偏离了跑道。 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根据朝廷制度,一个省的学政任期三年,学政一到,先把秀才组织起来考试,这叫岁试。岁试成绩分成几等,考到第一等可以成为廪生。廪生是个什么概念?廪生还是秀才,但朝廷每个月给你一定的钱,补助你的生活。那么,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一定是个廪生呢?也不是。因为廪生是有名额限制的,你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额,才可以补廪。所以蒲松龄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差不多等了二十年,才成为廪生,朝廷才给他那点补助。秀才岁试以后第二年,要进行科考。科考就是给举人考试做准备。科考把秀才的成绩分成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举人考试,考后两等就得降成青衣。蒲松龄参加乡试,三年一次,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专家说十几次。这样一来,蒲松龄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都考。他48岁那年,又参加考试。他觉得自己文章写得非常好,写得也很快,拿到考题“唰唰”就写下来了。但是写完后,回头一看,坏了坏了,越幅了。“越幅”是一个科举名词,就是违反了书写规则。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页只能写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蒲松龄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了,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隔了一幅,越幅,就不仅要取消资格,还得张榜公布。我们现在看,简直太可笑了,文章写得好,隔了一页,就要取消资格!这次“越幅”,蒲松龄自己是什么感受呢?他在词中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吓呆了。 蒲松龄在科举这条路上拼搏到50岁之后,他的妻子劝他说: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连宰相都做上了,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们在村里住着,不也挺好吗?何必一定得像县官一样去听那个打着板子催老百姓缴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觉得他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也有些专家考证,就在他妻子劝了他之后,他还参加过考试,仍然失败了。 蒲松龄19岁成为秀才,到72岁,成为贡生。贡生是什么概念?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这个儒学训导前还加了两个字“候补”。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县有没有空出名额来。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一点很实际的利益: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而县官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也不发给他银子。蒲松龄不得不一次一次写呈文、打报告去要。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看觉得他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唯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穷其一生写聊斋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像。《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蒲松龄为什么总考不上?这和他一直在艰苦地写《聊斋志异》有关系。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淄川离齐国故都临淄数十里,有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蒲松龄5岁的时候,改朝换代。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聊斋志异》。蒲松龄大概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师时,就开始写《聊斋志异》。他的好朋友张笃庆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考举人,就写了一首诗劝他:“聊斋且莫竞谈空”,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 关于《聊斋志异》大家可能听过传得很广的一个说法,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斋志异》。这个说法是《三借庐笔谈》说的,鲁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对,不会是这样一回事。我们现在琢磨一下,蒲松龄穷到那种程度,45年在外边当私塾老师,家里有时候连锅都揭不开,怎么有闲空优哉游哉摆上茶,摆上烟,你给我讲故事,我写小说?不可能。但是蒲松龄不管听到什么人说,听到什么稀奇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他还有一个取材途径,就是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聊斋志异》里大概有一百篇小说,就是改写自前人作品。前人作品有时候记得非常简单。比如说,在六朝小说和唐传奇当中,记了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取月,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都很简单,一百来个字,几十个字。蒲松龄拿来写了《劳山道士》。这是大家很熟悉的聊斋故事。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感情经历是个什么样。蒲松龄的妻子非常贤惠,贤惠到什么程度呢?蒲松龄外出给人当家庭教师的时候,他妻子在家里上养老,下育小,住在荒凉的农场老屋里面。夜里狼都可能跑到院子里,她就整夜不睡觉在那儿纺线,如果有一点好吃的,给蒲松龄留着,有时留的时间长了,都坏了。这么好的一个妻子,但是个柴米油盐的妻子、糟糠之妻。所以有些研究蒲松龄的专家就发现一个线索,说蒲松龄有第二夫人,什么根据呢?蒲松龄文集里有一篇《陈淑卿小像题辞》,这篇文章是说:文章的作者和陈淑卿自由恋爱,父母不同意,最后两个人私奔了,然后是个悲剧。但是很快就有专家又考证出来了,陈淑卿是蒲松龄从南方归来在淄川丰泉乡王家坐馆给一个叫王敏入的人代写的文章,这样一来蒲松龄的所谓第二夫人不复存在了。大家就要问了,那他为什么能够写这么多这么优美的爱情故事?台湾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推测过。我也推测过,我是这样推测的:蒲松龄白天教完了学生,晚上自己坐在那个荒凉的书斋里,外面是月色朦胧,树叶在那儿哗啦哗啦响,远处传来狐狸的叫声,那个时候狐狸很多。这时候蒲松龄就很容易产生幻想了。他就想像有一个书生,就和他一样,是一个很穷困很不得志的,但是又很有才华,情感很丰富的书生,坐在一个荒斋里面,这个时候有个美女推门而入。你在这儿读书吗?我和你一块读书,我和你一块写诗、填词,我跟你下围棋,我安慰你这个贫困、寂寞当中的书生,你需要功名吗?我帮助你金榜题名。你家里老婆不是不生孩子吗?我给你生个传宗接代的孩子,而且这个女的不需要父母之命,不需要媒妁之言,不要妻子的名分,也不要这个书生的金钱,甚至还倒过来给你钱。在蒲松龄生活的那个社会,男女结合那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这个什么都不要的,对男人无条件奉献的女人有吗?不可能有,她只能是脑子里想出来的,只能是作者的想像。她是从天上下来的,她是从海底出来的,她是从深山洞府过来的,她甚至是阴曹地府出来的;她可能是小鸟变的,她可能是鲜花变的,甚至可以是书本里的。书生不是在那儿看书吗?从书架上搬下一本《汉书》摆在这儿,翻开第八卷,里边夹着一个小美人,纱帛剪的,背后写了四个小字,“天上织女”。突然,这个纱剪的小美人,折腰而起,飘然而下,来给书生当妻子,长得花容月貌,善解人意,跟书生自我介绍,我叫颜如玉,《汉书》出来的颜如玉,这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 西方理论家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聊斋志异》里面这些花妖狐魅变成的美女就是穷秀才蒲松龄的白日梦。他做这种梦,就是表达那种一厢情愿的男性的幻想,穷秀才的幻想。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大作家雨果,就是《悲惨世界》的作者,他曾经说过,“想像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蒲松龄虽然那样贫困,那样不得志,他也写了和自己生平有关的一些东西,但是他特别善于想像,《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就这样苦了一辈子,就这样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在写小说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到了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斋的窗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蒲松龄穷秀才出将入相飞黄腾达这个梦想终于成为泡影,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又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斋志异》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的。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文学成就
蒲松龄一生的文学生涯,摇摆于传统的雅文学和民间的俗文学之间。他生长于农村,幼年受过乡村农民文化的熏陶,会唱俗曲,也曾自撰新词,只是近世传抄的“聊斋小曲”已不辨真伪。他身为文士,以能文为乡里称道。
所写文章多是骈散结合,文采斐然,惜乎多是代人歌哭的应酬文字,只有几篇赋事状物的四六文,才是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作品。被辞赋史家推为清初辞赋之能手。他也曾染指于词,作品较少,显然是一时之兴致或交往之所需,方才偶尔操笔。诗作甚丰。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聘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至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蒲松龄印章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狼》的作者蒲松龄(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是中国清代志怪小说作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族裔有争议),世称“聊斋先生”。
蒲松龄平时喜好收集怪异的民间故事,死后以短篇故事集《聊斋志异》闻名于世,塑造了诸如聂小倩、青凤、婴宁和莲香等不少有代表性的狐仙和女鬼艺术形象。蒲松龄热衷于求取功名,但科举成绩并不如意,创作《聊斋志异》除了满足猎奇趣味,也成为他寄托个人思想的方式。
康熙九年(1671年)八月,蒲松龄在江苏省宝应县为同乡进士孙蕙做幕僚,后随往高邮,一年后回家乡,居家曾随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十二年在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蒲松龄辞别毕家石隐园绰然堂,其间教学近40年,直到71岁以老归家。康熙五十四年病逝,一生颇不得意。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影响:
蒲松龄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他曾写了14种俚曲。
《聊斋志异》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不仅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使短篇小说的艺术水平达到空前高度,而且同李杜诗,《红楼梦》等构成中国文学史上绵延不断的高峰。
后多家竞相翻印,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谐铎》《新齐谐》《夜雨秋灯录》等模拟之作纷纷而起。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也是在其影响下产生的一部笔记小说。该书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库里的东方瑰宝。
1848年美国人卫三畏将其中的《种梨》《骂鸭》译成英文至今,《聊斋志异》已有英法德捷克等十八种文字的三十个译本在世界流行,并且对日本文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243 浏览 1 回答
161 浏览 6 回答
316 浏览 5 回答
283 浏览 3 回答
257 浏览 6 回答
209 浏览 5 回答
211 浏览 4 回答
163 浏览 5 回答
328 浏览 3 回答
296 浏览 6 回答
234 浏览 4 回答
279 浏览 8 回答
138 浏览 13 回答
146 浏览 3 回答
347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