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健康的心理是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与保证,如果大学生经常处于焦虑、烦躁、孤僻、压力、郁闷、自卑、怨恨等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著决定性的作用。虽然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策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泛指学校对学生施加的行为规范、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稳定、持续的积极适应的心理状态,并能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较好地适应客观环境。简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来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心理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一、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生活的导师、人格的引导者。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就容易把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学生的身上,致使有的学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某些个性。因此,教师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教师心理辅导的角色。在教学与管理中,教师要把自己的品行、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学生,用自身美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生活上要做到处处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懂得关心帮助别人、与人为善、知恩图报,这样不仅能促进大学生良好品质、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定位教育,帮助其正确对待人生
大学生对学业的关注是与自我关注紧密联络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高校教育工作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的途径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同时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将随之而增长,自制力也将随之而增强,在很多情况下都能自己摆脱心理负担,除掉精神障碍。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大学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既客观认识自己,又客观认识他人。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更要关爱有加、耐心引导、鼓励为主,使这部分学生慢慢地摆脱心理障碍,最终走出自我,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训练,帮助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认知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在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大学生在学生时期要正视现实,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做到心理健康。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建设,使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以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六、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物件主要是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求询者交谈、指导,要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物件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能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人的心理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调节心境、陶冶情性、愉悦身心、造就性格的功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使学生在这种具有凝聚力的氛围中受到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高校应尽量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促使他们的潜力不断开发出来。
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正确的内容、切实的要求,还要有恰当的方法。由于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心理教育方法是多样的,也是不固定的。在实践中可运用活动法、讨论法、讲授法、咨询法等,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活动法。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各项活动,通过体验和调整,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包括游戏、学习、劳动和社会交往等,这是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师工作中,活动法可以结合班、团队活动和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同时进行,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2、讨论法。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讨的方法。一般的程式为:先确定讨论题目;查阅和整理有关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论证或辩论;最后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总结发言。讨论法对学生的智力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师工作中,讨论法可以采用班级讨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3、讲授法。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根据讲授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可分为讲解、讲述、讲读和讲演四种方式。讲授法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其他方法的基础。在教师工作中,可以采用专题报告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咨询法。指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媒介,给咨询物件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书信、电话、宣传、现场咨询等。咨询者应注意掌握交友性和保密性原则、预防性和疏导性原则、教育性和整体性原则。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咨询或团体咨询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在社会处于转型期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教育工作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道德教育,使他们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做思想品德、智慧、体魄的储备,更要做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从而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3-14。
[2]靳诺刘贵芹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5***。
[3]华利平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中国健康教育,1999,***11***.331。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