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管理笔记笔记公共行政学 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公共行政是政府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思想 威尔逊和古德诺分别在<<行政之研究>>与<<政治与行政>>中主张行政与政治分离 美国早期行政学家怀特将公共行政界定为最广义的行政,即一切管理均为行政.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德国的马克思.韦伯 科学管理之父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温斯顿.泰勒 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则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他提出的五项管理职能是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美国行政学家古立克提出了七项管理职能 行政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怀特(<<行政学导论>>), 魏劳毕(<<行政学原理>>)和费富纳(<<行政学>>)完成的 巴纳德提出了社会人和非正式组织理论 西蒙在1947年发表德<<行政行为>>提出了有限理性德观点 沃尔夫在1948年发表了<<行政国>>一书 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德是梁启超 提出五院分立制度的是孙中山 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1935年张金鉴德<<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新公共管理是以效率为中心德改革,它并没有触及官僚制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 管理取向(传统管理取向 新公共管理取向) 政治取向 法律取向行政环境具有复杂性,约束性,特殊性,不稳定性的特点 其作用表现为(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 (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 (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高斯 <<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政府生态学>> 里格斯<<比较公共行政模式>><<公共行政生态学>>政府干预应该遵循的原则(1)政府与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不能互相代替(政府作用不能由市场代替 市场起作用的领域政府不应强制干预) (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 (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正常的现象政府的政治职能有 政治统治职能 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民主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 (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建设和谐社会 一 政府管理观念的转变 (1)政府机构改革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2)要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观念转变 (3)要实现从权威主义向民主行政的转变 (4)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从统治方式向管理方式的转变 (5)要实现从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的彻底转变 因此,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处理好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 市场 企业 事业单位 社会组织 公民等之间的关系(展开)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权力划分 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设置 行政体制是政府系统的权力,机构和运行的总和 具有政治性 稳定性 系统性 滞后性与继承性的特点中央政府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 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总称内阁制的代表是英国, 还有印度 日本 泰国 新加坡 斯里兰卡 荷兰 比利时 德国 丹麦 加拿大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美国 还有巴基斯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埃及 南非 津巴布韦 墨西哥 巴西 危地马拉 阿根廷 委内瑞拉 智利半总统制是总统制在法国的变形 还有奥地利 芬兰 冰岛 葡萄牙 爱尔兰 赞比亚 坦桑尼亚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 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并借鉴前苏联的部长会议制与1954年形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总理领导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协助工作地方政府体制可以分为自治体地方政府(英国) 行政体地方政府(德国) 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中国)复合制国家倾向于分权 单一制国家倾向于集权地方分权制也称多元制和分离制,是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 分权制又分为联邦分权制和单一分权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 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行政区划应该以有效管理为原则. 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 政治原则 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 有效管理原则 有利于发展原则 民族自治原则. 行政区划可以分为传统型(依据历史行政区域的建制) 发展型(现代大工业的产物) 特殊型公共组织(狭义)是指政府部门及其执行部门, 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一般有权力 机构 人员 规范 信息和物质资源等要素构成. 公共组织是公共权力的载体,具有政治性 社会性 服务性 权威性 法制性 系统性的特点. 中国行政系统服从中国共产党的系统领导和指挥.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订者与协调者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 指挥 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民令听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统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 指挥 监督的组织类型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 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会晤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 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行政职位是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公共组织结构方式具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纵向结构是以命令与服从作为准则的,它是行政效率的根本保证. 当代公共组织结构的特点之一是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相结合,称为复式结构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主要有 人际关系学派创始人梅奥 社会人理论 非正式组织理论 新型领导能力理论 切斯特.巴纳德 权威接受理论 组织平衡理论 非正式组织理论,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等社会公平是新公共行政学时期组织理论的核心概念, 公平的重点是纠正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分配的不公正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 独立的 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它具有组织性 非政府性 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的特点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监督政府学习型组织是指组织通过个体学习、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其特点(1)学习型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能力,使组织成员有接受新观念的开放性;(2)组织成员有共同原景;(3)善于不断学习;(4)自主管理;(5)组织的边界将重新界定。 学习型组织五项核心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 团体学习 系统思考创新型组织的六项核心修炼 活化学习 重新自我超越 模式 自由 领导创新 观念创新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全力,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行政领导可以分为政务类行政领导、行政类行政领导。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名词)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合法权力、奖惩权力、专业知识权、归属权行政领导责任的内容:(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行政领导的责任有: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道德责任。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认识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人事行政具有:法治化(法定地位、法定关系、依法行政、程序法定、法律责任)、专业化(职业、理论、机构、管理方法)、职业化、现代化(观念、管理、技术手段)人事行政的原则:德才兼备、知人善任、公平竞争、功绩、依法管理人事行政机关的类型:部外制(美国、日本)、部内制(法国、德国)、折中制(英国)、党统一领导制。人力资源的特点:时效性、时代性、能动性、再生性、增值性1993年4月24日通过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机关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初步确立。品位分类:英国、法国;职位分类:美国、日本国家公务员调配的四种基本形式:调任(由外调入,由内调出)、转任、轮换(国家行政机关对担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有计划地实行职位轮换。有经历轮换、职期轮换、地区轮换)、挂职锻炼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的类别主要有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国家公务员的辞退: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和事实,由有关行政机关批准,解除国家公务员与国家行政工作关系的制度。国家公务员的惩戒: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公务员违法违纪的职务行为进行行政处分的制度。机关行政: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具有:事务性、综合性、时效性的特点。其职责是: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其作用:发动作用、枢纽作用、保障作用、效率作用、联系作用科学合理的机关工作程序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计划安排工作、组织实施工作、协调控制工作、检查总结工作、奖惩教育工作公文有两个方面的效用:现实执行效用、历史效用。行政机关档案的功能:凭证作用、参考作用。行政机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管好行政经费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事务处理层、管理信息层、决策支持层办公自动化系统构成。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的行政行为.行政决策具有自身的特点:主体特殊性 客体广泛性 目的非营利性 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地域效力的普遍性 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行政决策一般表现为法律 法规或公共政策.行政决策的作用:(1)行政决策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是公共行政管理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行政决策的原则:科学预测原则 信息原则 可行性原则 满意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公平与民主原则 法制原则 实现公共利益原则行政决策的类型 决策者的法定地位分:中央政府决策 地方政府决策 基层政府决策 从决策内容上分:政治决策 经济决策 文化决策 社会决策 从重要性上来分:战略决策 战术决策 从涉及目标多寡类分:单目标和多目标决策 从风险度来分: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要有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不确定型决策 从决策主题的结构性程度来分:程序性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 从决策主体的决策方法来分:经验决策 科学决策非程序性决策是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 非结构性的决策经验决策是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危机决策是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作出决定的过程.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 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专家咨询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行政决策的程序:(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目标,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粗拟阶段 精心设计阶段);(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 决策方案有四种: 积极方案(为了实现目标) 临时方案(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应急方案 追踪方案(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 社会团体 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其形式包括 直接选举 全民公决 公共政策听证会 公示 民意调查 政务公开等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具有:综合性 目的性 具体性 强制性 灵活性的特点.其过程有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行政指挥的原则 统一指挥 法定权威 果断有力 准确权变 合理授权 行政指挥的方式 口头指挥 书面指挥 会议指挥 现代通讯指挥行政控制 新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孔子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行政控制的作用:(1)新政控制是完成计划的总要手段;(2)行政控制是行政工作方向正确的重要保障;(3)行政控制是保证行政目标实现的重要机制;(4)行政控制是贯彻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 行政控制的过程 确定控制目标 衡量成效 纠正偏差 行政控制的对象 行政工作人员 财务 工作 信息和组织绩效行政沟通是指在公关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行政沟通的作用:(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 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行政协调的作用 (1)行政协调可以是各行政部门和行政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 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 物力 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行政评估的作用 (1)行政评估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有效手段;(2)行政评估是检验政策的效果 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3)行政评估是决定政策取向的重要依据;(4)行政评估是开始新的政策运行的必要前提;(5)行政评估是公共政策科学化 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行政评估的方法 直接质询法 民意调查法 标准衡量法 历史比较法 对象比较法 案例类比法行政监督 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 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 社会组织 社会舆论和公众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具有:主体多样性 对象的双重性 内容的双向性 监督主体的层次性 法律地位的独立性行政监督的类型 依监督主体:执政党的监督 权力机关的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行政机关的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 检察机关的监督(侦查监督 职务犯罪监督)) 社会监督 依监督的过程:事前监督 事中监督 事后监督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 工作报告 检查 专案调查 审查 备案 批准 提出议案 改变或撤销 惩戒司法机关与行政监察机关的法律关系体现为业务分工与办案合作的关系,以是否构成职务犯罪作为其业务的分水岭.我国行政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行政监察对象 国家行政机关 国家公务员 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行政监察机关有 基本职权(检查权 调查权 建议权 行政处分权) 辅助职权(查询权 请求协助权 处置权)我国审计体制的机构设置为 中央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 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审计监督的主要方式 主动检查 要求报送 参加会议 调查 审计专案 强制措施 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可根据情况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处分.法制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法制监督案主体可分为权力机关的监督与司法机关的监督. 监督对象包括行政机关 法定授权组织 公务员和委托组织. 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内容有 政治监督 法律监督 工作监督公众监督是指让公民参与到司法机关 检察机关 政府机关及其他事业机关的相关事务之中去,充分发挥公民的监督作用,实现权利制约权力以防治腐败.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公共财政是指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分配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公共财政的职能 优化资源配置 调节收入分配 稳定经济增长相机调节机制是根据社会供求矛盾的具体表现,灵活选择财政政策手段及实现方式,调节社会供求关系,稳定经济增长的机制公共预算的分类 (1)按政府级别分为中央和地方 (2)按内容分合程度分为经费预算 公共投资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3)按预算的编制程序分为临时预算 正式预算 追加预算 (4)按编制范围和预算技术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公共预算编制的原则 公开性 完整性 可靠性 年度性 法律性公共预算的审批经过初审阶段和批准阶段. 其审核内容有 政策审核 指标审核 体制审核 技术审核公共预算的管理有 公共预算的编制 审批 执行与决算四个过程国家税收具有强制性 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1)按单一性和复杂性分为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 (2)按税收的征收办法和税额的确定方法分为定率税和配赋税 (3)按征税对象划分分为所得课税 财产课税 商品课税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1)按经济性质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按国家的职能可分为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 其他支出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是竞争性原则 公开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政府采购方式有招标性和非招标性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再行使公共权力 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 上下级之间 同事之间以及公私 得失等关系使,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规范人们行为的手段不同 (2)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不同 (3)两者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法治行政的特点 职权法定 法律保留 法律优先 依据法律 职权与职责统一行政立法的原则 人民权力至上 人民政治参与 个体利益为重点 依法立法 民主立法 科学立法行政立法的程序 规划 起草 审查 决定 签署公布 备案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 立项和起草 听取意见 法规草案的审查 决定 公布 刊登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制定程序是 决定 公布 刊登行政复议的特征 (1)由有行政复议权的上级机关作出 (2)行政复议的审查对象是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附带审查部分抽象行政行为 (3)行政复议是一种依申请的行为 (4)行政复议主要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 (5)行政复议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审查标准 注:行政复议不适用调解 对国家公务员的处分或处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被处分 处理者不能申请复议,但可提出申诉行政诉讼的审查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不包括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范围.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再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无过错归责原则 过错归责原则 违法归责原则 构成行政赔偿的几个要件:侵权行为主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 损害的事实以及违法行为与造成损害的因果关系.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再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手段和技术的总称.编制行政计划的步骤 调查研究 拟定计划方案 选择计划方案 实施和修正计划方案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有利于突出以工作为中心 (3)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有利于明确责任,强化责任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国家的竞争力的提升,明确政府角色和行为方式. 其过程为 界定公共组织的内外环境 制定战略规划 实施战略规划 战略评估目标管理方法是美国学者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 控制论 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行政基本方法有 法律政策方法 行政指令方法 经济方法标杆瞄准的流程 整体规划与标杆项目的选定 内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外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标杆项目的绩效改进 持续改进推行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1)政府高层领导者的领导和支持 (2)策略性规划 (3)以顾客为导向 (4)考评与分析 (5)训练与奖惩 (6)赋予组织成员活力与团队合作 (7)质量保证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充实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行政效率从公共组织层次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组织效率(决策效率) 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 2 、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3 、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主要有: 1 、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 2 、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 3 、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 、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要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1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 、平等原则;3 、公平分配的原则; 4 、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行政效率测定的意义 (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 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 (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 (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 (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行政改革的原则 ( 1 )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 ( 2 )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 ( 3 )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 ( 4 )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 ( 5 )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行政改革的取向 ( 1 )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 ( 2 )以精简机构为取向; ( 3 )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 4 )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 ( 5 )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 ( 1 )新公共管理运动;( 2 )政府再造;( 3 )新的政府模式。 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 1 )向民主行政的嬗变; ( 2 )电子政府; ( 3 )市场机制和民营化的引进。
同学你好,毕业了就需要面临写论文,对于行政组织学方面的论文不知道你是否确定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需要参考资料我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作者简介 托克维尔(1805-1859) 19世纪法国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 托克维尔作为一个经历过重大历史事变的观察家,一个混迹于政治舞台的反对派,一个博览群书、泛游异国并直接接触到第一手史料的历史学家,他又具备了与众不同的敏锐洞察力,一种力图超越本阶级狭隘利益的社会意识,一种根植于本国实际的历史感与时代感。在19世纪法国大革命的血色黄昏中,他深入考察了“自由平等”、“尊重权力”、“尊崇法制”、“主权分享”、“均势制衡”等原则对美国政治制度与民情的影响。托克维尔在西方被尊为社会改革先知,他的学说对民主思潮有着深远的影响。内容简介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上册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册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国、法国等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我读的是《论美国的民主》下卷,现在把第二部分“民主对美国人情感的影响”前四章的笔记总结如下:作者在第一章讨论了“民主国家的人对平等的热爱比自由更加热烈和持久”:自由在不同的时代会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在公众的面前,自由不是民主国家的独有特点,但是身份的平等却是民主时代的独有特点。要废除政治自由只要不实行就可以了,但是大众要想获得平等必须经过艰苦的斗争。人们知道平等的来之不容易而自觉维护平等,且相信平等经过他们的维护可以长久的延续下去而更加热爱和珍惜平等。自由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每个人多少都会受到侵害,而平等带该我们的灾难,只有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才会发现,当我们发现的时候,就因为习惯而不以为然了。自由带来的好处,恰恰相反,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并且不易被我们辨认;平等带来的好处却立竿见影,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自由可以使人享受到最大的慰藉,但是却不经常发生,受众者有限;平等虽然使人享受到的慰藉数量有限,但是人们每天都可以享受,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自由的获得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平等带来的快乐是自动产生的,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第二章讨论了“民主国家中的个人主义”:该章作者首先把利益主义和个人主义做了一番的比较:利己主义是对自己的偏爱和过分的溺爱,对自己的关心和对自己的爱超过一切。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心安理得的情感,使自己和他人产生隔离,同时对自己的亲戚和朋友疏远。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有三点不同1源泉不同: 利己主义来自盲目的本能,个人主义来自错误的判断,2作用不同:利己主义使美德的幼芽枯死,个人主义使功德的源泉干涸3产生历史时期不同:利己主义是历史悠久的恶习,个人主义是伴随民主国家的诞生而产生的,且伴随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民主国家的个人主义使人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及别人,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会被孤寂笼罩。作者在第三章讨论了“个人主义在民主革命完成后比在其他时期强烈”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没有使人们相互更加亲近,而发生的民主革命使原先的贵族与贫苦阶级回避,使原先不平等的仇恨保存在了新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的内容之中。原先的贵族阶级虽然他们的地位已经被推翻,但是他们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天生就是高贵的,不愿融入这个新社会中;原先的贫苦阶级由于民主革命获得了平等,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却没有马上转变过来,当他们见到昔日的老板们,难免有些害怕,远远的避开。作者在第四章讨论的是“美国人以自由制度对抗个人主义”本章首先阐述了专制制度的弊端,以及专职和平等的关系。“在任何时代都是危险之物的专制,在民主时代尤其令人害怕。”专制统治者总是想方设法使被统治者彼此隔绝,因为他们害怕被统治者联合起来推翻他们的统治,是被统治者彼此隔绝是维护他们统治最好且最有效的手段。统治者对被统治者是否爱护他们并不是很在乎,;他们更在乎被统治者是否彼此互相爱护,。被统治者越是彼此互相爱护,他们越是团结,他们联合起来推翻统治者的可能性越大。专制统治者不会请被统治者来帮助他们管理国家事务,试想谁会把自己的权利,自己的利益交给对方呀?如果被统治者对国家的政权不关心,统治者会感到很高兴,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作威作福了。统治者把那些试图联合起来推翻暴政统治的人视为刁民歹徒,对他们赶紧杀绝,而对那些贪生怕死,一点集体意识没有的无知的被统治者大大赞扬,视为善良的公民。专制造成了人的劣性,平等又助长了这种劣性。平等虽然使人们独立,但是同时又使人们彼此隔离,使彼此缺乏结合的共同联系。没有了共同的联系,被统治者就无法结合。无法结合,被统治者就不可能推翻统治者政权,建立新的政权。这样统治者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们就可以偷着笑了。平等使被统治者只顾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看的高于一切,无暇顾及别人。专制制度推波助澜,把这种互不关心的利己主义视为一种美德,大肆赞扬。“美国人以自由制度对抗个人主义并且战胜了它。”当人们都参加公共工作时,他们会惊奇的发现: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独立的生活了,为了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他们也得时常帮助别人来获得对方的认同及好感,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原先的那个利益的小圈子,有时甚至会放弃自己坚守的观点,因为他们都感受到了公众互照顾的好处,每个人都致力于相互照顾,以博得他人的尊敬和好评。“傲慢之心不敢流露,轻蔑之意不敢现形。利己主义本身也感到恐惧了。”原先的上等人如果继续存在一颗傲慢之心,对原先的被统治者轻蔑,他们将会把自己封闭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将会由于没有他人的支持,没有他人的同情而感到孤独,无助。这是因为,在自由制度之下许多公职是由群众们公开选出来的,贵族原先享有的特权已经不存在了。“使国内的各个构成部分享有自己的独立政治生活的权利,以无限增加公民们能够共同行动和时刻感到必须相互信赖的机会,是恰当的。”地方上的事情是由当地居民负责的,他们会经常接触,经常联系,有时会由于某些特殊的关系,他们不得不彼此认识和互相讨好。而对国家大事来说,是由一些被各地居民所公开选出来的代表来负责,这些代表不会经常见面,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事情商讨结束后,各地的代表便返回各地,他们彼此之间见面的机会很少,一般来说,他们之间很少有永久的相互联系。“如果让公民们多管些小事而少操心大事,他们反而会更加关心公益,并感到必须不断地相互协力去实现。”使一个人放弃自我去关心整个国家的命运,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个人不知道国 家的命运是如何对他产生影响的。文中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国家要修建一条公路,某公民起初根本不关心这条公路要通向何方,工程进度情况如何。但是当他听说这条公路要穿过他的家园时,他的神经会马上紧张起来,会多方关注这条公路的建设情况。修公路这件国家大事关系到了他个人的私事,他会关心搬迁情况和赔偿情况。他发现自己的利益和整体的利益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132 浏览 3 回答
196 浏览 8 回答
152 浏览 3 回答
308 浏览 6 回答
88 浏览 2 回答
309 浏览 4 回答
244 浏览 5 回答
86 浏览 5 回答
219 浏览 3 回答
286 浏览 4 回答
335 浏览 3 回答
277 浏览 2 回答
87 浏览 2 回答
301 浏览 3 回答
141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