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俄罗斯以大国身份介入欧洲事务以来,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是:每一次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的重大调整,几乎都导致了国际体系的重新构建。
19世纪初,俄与法、英、奥、普等国敌友关系的变换,导致拿破仑帝国垮台和维也纳体系的确立;19世纪晚期,俄德关系蜕变、俄转而接近英、法,在列强关系变幻的背景下,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战中苏联参加反法西斯联盟更是成为二战胜利和雅尔塔体系确立的关键因素;而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主动放弃与西方对抗,乃是国际社会进入后冷战历史阶段的决定性前提。
事过境迁,历史上由于俄欧关系变化所导致的国际格局更替不会再简单地重演。但是,俄欧关系中合作与抗拒两重性的交互作用,使得这对双边关系依然深刻作用于后冷战时期世界秩序的重塑。
西方文明处于总体衰落但远非终结的历史阶段,对民族国家和后民族国家的不同认同,地缘政治因素重上前台——这是影响当下俄欧关系的重要背景特征。
从俄罗斯的视角来看,普京在总统大选中的高票当选,聚敛了人气,可以预料俄罗斯在未来内政外交中必有一番新的构想和作为。虽然俄国内经济状况还远待改进,但这恰恰是俄欧合作的理由而不是阻力。
最近俄罗斯高官苏尔科夫有关“百年孤独”的文章,透露出俄罗斯精英的深层心态,表达出多年与东西方交往而无法得到应有承认的悲凉之感。但是,这篇文章更多地还是展现出俄罗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争取与各方合作的态度走一条自己道路的信念。
由卡拉加诺夫提出,被普京所接受的“大欧亚伙伴关系”理念虽然主要侧重于面向周边和亚洲,但也对发展与欧洲关系寄予厚望。
在这样的总体背景下,有理由期待俄欧关系能够在未来的某一时刻逐渐走出困境,或许三四年之后才能达到合作强于纷争的状态,但这毫无疑问将是一个相当艰难而充满变数的过程。
参考资料:欧洲与俄罗斯,相爱相杀的背后-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