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结构工程实验室组建于1979年,1999年被认定为交通部重点实验室(现更名为“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000年被认定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是“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重庆市和交通部重点学科)的重要科研基地,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桥梁及结构工程实验室之一 。结构工程实验室实行开放的运行管理体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提出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及建设任务,指导实验室学术活动,审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实验室开放课题;由实验室主任管理实验室日常事务、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实施对外服务工作。实验室主任为梁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郑皆连院士。实验室已有484建筑面积7m,已完成基本建设和设备总投资近3900万元人民币。拥有包含五通道结构动态试验系统(MTS) 、材料试验系统、64通道动态信号采集及分析仪、24通道动态信号采集及分析仪、10000kN压力试验机、多种大型的反力设备(反力架、反力墙、建研式加载机)、SUN-ULTRA 60计算机工作站、MSC/NASTRN及MSC/MRAC2001有限元分析软件、UCAM-70A-10、7V14日产数据采集器等设备和软件约568台(套),设备总值近2300万元人民币。作为“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的依托,结构工程实验室承担西南地区桥梁与结构工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是我校进行科学研究与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台。目前为止,结构工程实验室有固定研究人员32人(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其他人员6人),其中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交通部科技英才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聘请特聘教授1人(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客座教授10人。实验室根据长期的科研工作基础和技术优势,确定了如下多个研究方向:“大跨径桥梁设计理论与工程控制”、“混凝土桥梁结构行为与新技术研究”、“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耐久性研究”、“桥梁深基础及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长大公路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支撑着“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点以及土木工程一级硕士点和“工程力学”硕士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名(含在读研究生)。作为西部地区主要从事桥梁与结构工程试验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交通大发展、重庆大建设的良好机遇,针对西部和西南地区桥梁、隧道建设的难题,结合自身研究特色和优势,完成了大量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关键科研试验任务,获得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优秀成果。近5年来,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实验室研究人员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9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27部、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