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的孩子毕业后,应该怎么引导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下面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第一,个人的融合是基础。
专业招生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由于缺乏自信,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当他们嫉妒其他孩子时,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要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首先要改变他们的主观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接受现实,提高自信心,从自我不能转变为我能。使他们主动融入周围的环境,并积极地去做一些事情。例如,一般学生和特殊学生看完哑剧小品后,要做模仿表演,一般学生可模仿部分肢体动作,多做声响,增强逼真度;模仿特殊学生中有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自身的局限,声音模拟不能结合在一起,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会更加形象逼真。所以,要改变特教学校学生的认识,个体主动融合才是根本。
第二,家庭融合是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残疾儿童的家庭,多数家庭都认为自己有愧于孩子,在接受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的同时,还接受家庭教育。要实现家庭融合,首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家庭观念的转变。家庭教育在儿童生活习惯和儿童三观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家长要复制,孩子要复制,家庭教育要复制。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每个孩子的问题都是不同的。要转变家庭观念,家长要摒弃主观认知,让孩子尽力而为,从家庭教育入手,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孩子的锻炼。
2.改变家庭态度。对残疾儿童家庭,家长存在耐心不够、信心不足、爱错位等情况,家长要在这个时候给家长心理疏导,要合理的定位目标,不能急于求成。
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于教育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过上自己的生活就可以。要转变家长的观念,残疾学生也可以成为成功人士,家长应配合学校有目的为孩子制订计划。
第三,学校整合。
国家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并禁止任何基于残疾原因的教育歧视。残疾人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重点是普及和提高,重点是保障义务教育,重点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教育。残疾人教育应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根据残疾类别、接受能力,采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方式,以普通教育为主。
结语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努力,尤其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更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更新,寻求更多适合残疾学生的途径和方法,不仅给他们最终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使他们变成残废、残缺、独立、独立、敢于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