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教学论文写作过程与特点
引言:撰写教育论文,既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种具体的展示,又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以下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育教学论文写作的一般过程和要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既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又是总结、发布和交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还是促进教师学习与研究的有效抓手。本文从满足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需要出发,简述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一般过程和要点。
一、拟定论文题目
1. 论文题目的作用
题者,“额头”;目者,“眼睛”也。题目对于论文来说,就好比人的眼睛[1]。一双深邃而迷人的眼睛,可以投射出内心思想和智慧的光芒。论文题目的主要作用有:①激发阅读兴趣。身处快节奏的信息时代,“快餐式”学习较为普遍,人们的阅读往往首先是“标题式浏览”,然后才会细细品味感兴趣题目下的论文内容。新颖、独特且富有诗意和哲理的题目很能吸引读者眼球,激发阅读兴趣,定会明显提升论文的传播效果。但过于诗意化的题目下,应附副标题,点明研究的主题,因为论文毕竟不是一首诗。②揭示主题思想。读者通过论文题目就会明白作者的核心思想,这样的论文题目就会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③圈定研究范围。还有的论文题目直接反映研究对象、内容和方向,从而为读者提供直接而明晰的主题信息。④明确研究问题。有的论文题目直接抛出所研究的课题、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启发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2. 论文题目的要求
首先是贴切。题目要切合论文的内容,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或核心问题,防止给人“文不对题”的印象。贴切具体表现在文题对应、大小匹配这两个主要方面,前者要求文意适合,后者要求大小适当。
其次是精炼。此处的“精炼”有两层次意思:作为形容词,是指题目要简练、扼要;作为动词,则指确定题目时去杂取精的过程。当然这两个方面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正因为经过去杂取精的过程,才会使论文题目达到简洁明快的效果。
再者是新颖。题目新颖鲜明,可以体现在形式的创新、构思的巧妙、表述的奇特上。就其外在形式而言,题目要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就其内在内容而言,论文题目能起到开拓思路、引发联想的作用,将读者带入一个独特的视角,领略新的“风景”,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新颖的论文题目不仅能引人注目、引人入胜,还有避免雷同、便于检索等作用。
3.论文题目的形式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题目的形式真可谓多种多样,有约定俗成的,有传统的循规蹈矩式,如《论××××××》、《关于××××××的研究》;也有新颖别致的,如数字式、流行语、诗句等。所以要给论文题目形式给出一个逻辑关系非常清晰的划分,确实非常困难。论文题目的一般形式有:①课题式。此类论文题目就是课题立项名称,还有一部分论文题目是参照课题名称的句式拟定的。此类论文题目具有相对固定的程式,题目中一般含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等要素,常以《××××××的研究》格式出现。②设问式。此类论文题目本身就是一个疑问句式,当然这个疑问句式就是该论文探讨的核心问题。论文题目和正文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问题解答,即题目提出问题,正文就是问题的答案。疑问句式的题目比较醒目,还能激发读者的自身思考。利用设问式题目提出读者所关心但又不甚了解的问题,容易造成悬念,产生吸引力。③续论式。以先前发表过的论文题目为话题,进行后续性思考和讨论,阐述补充性观点或者不同观点甚或相反观点,这样写就的论文题目常以《也谈××××××》、《再谈××××××》、《与×××商榷》等格式拟定。此类论文题目能引起读者对同一话题的持续关注,并能引发读者参与互动,将同一主题的探讨不断引向深入,活跃学术气氛,颇受编辑和读者的青睐。④悖论式。此类论文题目是将非常普遍的俗语或名言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一种看似荒谬或者相互矛盾但却隐含着十分新颖或者深刻的意义,用这种方式拟定的题目叫做悖论式。这种论文题目非常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和深究的兴致,起到生疑激趣的作用,从而产生顿生疑窦到释怀酣畅的阅读经历。⑤引文式。这是借用俗语、名言或他人诗句直接拟作自己论文题目的形式,这种论文题目形式的特点在于富有亲切感,凭借广为流传语句的影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跳跃式的思维和联想。⑥话题式。《由××××××想起》、《“从××××××谈起》、《论××××××》、《关于××××××的思考》等是话题式论文题目的常见格式,这种形式的论文大多从题目中的某一事件、某种现象、某个事物等开始谈起,但又不受限于该话题,该话题在论文中相当于一个引子,然后进行引申性的触类旁通的分析议论。此类题目的特点在于醒目,由小见大,平凡中窥见不凡之处。⑦关键词式。有一类论文的题目是根据论文主要内容而提炼产生的几个关键词组成的,这几个关键词之间或通过圆点或通过顿号或通过空格隔开,也有通过“和”、“与”等连词将几个关键词连接起来。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以3个关键词语为最常见,这些关键词一般代表着论文论述的几个主要方面,这些方面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有的具有因果关系,有的具有递进关系,有的则呈平行关系,还有的是上下位概念关系或者是极易混淆的概念组。此类论文题目的特点是简单匀称、整齐简练、美观雅致,主题明了,中心突出。⑧双标题式。有一部分论文的题目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主副标题一般分行排版,副标题文字前为“——”号。
二、标引关键词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论文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关键词一定是实词,用以概括论文所涉及的一个至多个领域。标引关键词的基本原则:①专指性原则,一个词只能表达一个主题概念。②组配原则,叙词组配应是概念组配。概念组配包括交叉组配和方面组配这两种类型。交叉组配是指2个或2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以用来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肾结石”可用“肾疾病”和“结石”这两个叙词表示一个专指概念。方面组配是指一个表示事物的叙词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以用来表达一个专指概念。在组配标引时,应优先考虑交叉组配,然后考虑方面组配。组配所用的叙词必须是与文献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最邻近的叙词,以避免越级组配;组配形成的关键词所表达的概念必须清楚、确切,只能表达一个单一的概念。标引关键词时要避免出现下列问题:把无检索意义的冠词、连词、助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和名词等选作关键词,如“技术”、“观察”、“实验”;个别作者甚至把长长一串字作为关键词;为了强调主题的全面性,将关键词写成一句内容完整的短语;关键词过于宽泛,没有准确反映论文主题;没有参照《汉语主题词表》等标引关键词,尤其是自由词过多。
三、编制论文提纲
编制论文提纲不仅是为自己撰写论文制定一个具体的写作计划,而且是为论文设计一个具体的组织结构,因此编制论文提纲是撰写论文时谋篇布局的核心工作。
1.编制论文提纲的作用
论文提纲是指作者经过精心构思后用来引导论文写作的逻辑图表,通常以文本呈现,由序号和相应简练语句组成。编制论文提纲是论文写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好比建筑一幢大楼、铸造一种复杂的机器零件,首先需要构思、设计和绘制图纸。论文写作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精细工作,需要做大量细致的筹划和准备,全局谋划,框架建构,重点确立,层次设立,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编制论文提纲得以完成。因此,概括起来讲,编制论文提纲意义和作用至少有:明晰论文总体结构,指导有效组织资料,分清写作重点难点,梳理论文逻辑脉络,腾留局部修改空间。
2.论文提纲的常见类型
论文提纲根据本身的详略可以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的特点在于文字较少、高度概括,一般只是简单地列出论文各个部分的大小标题,至于各个部分如何展开没有明确。详细提纲则需要把论文的篇章结构、起承转合、主要观点、主要素材等要素都要加以细致地考虑,不仅要列出论文标题、各部分各层次的大小标题,还要详细列出各大小标题下各段落的主要观点、主要论据和论述角度等。
从论文框架结构上具体分析,论文提纲还可以细分为并列式提纲、递进式提纲、分合式提纲等类型。①并列式提纲。并列式提纲设计的论文结构中各层次的关系式平行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关系,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隶属关系,往往是围绕论文主题而论述同等的几个要素。②递进式提纲。递进式提纲设计的论文结构反映了围绕论文主题而展开的步步为营、丝丝入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论文文脉,论文的各部分从前到后存在着步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一层还比一层深刻,一步还比一步深远。③分合式提纲。由于论文主题的复杂性,大多数论文的提纲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式或者递进式,而是出现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等结构形式,有时论文总论点在各个层次的分论点中得以体现和阐述,有时在各个层次分论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概括,有时一部分呈现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内容而另一部分则又呈现递进关系,如此等等。
3.编制论文提纲的要求
第一要总揽全局。写作者在拟定论文提纲时首先要放眼全局,谋篇布局的关键在于整篇论文的整体布局,如主要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有哪些,各个部分按照怎样的逻辑关系排列,每一个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和地位怎样。经过这样的全文布局,至少能使论文的整个框架结构清晰严密、顺畅而有条理。
第二要围绕中心。一篇论文讨论的主题不宜太多,因为主题太多时,全文布局构思困难,在有限篇幅内难以分析透彻,还容易给人留下无中心的印象。当中心论点确立后,就可以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合理呈现和使用相关材料。材料取舍的最高原则就是围绕中心、服务中心。材料的呈现序列也需精心构思,如重要材料的排列、次要材料的渗透、备用材料的弥补,这些材料层次清楚的有机排列。
第三要合乎逻辑。论文的逻辑顺序主要包括6种: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等。因此,在草拟论文提纲时,我们可以此为依据梳理论文脉络、组织论文材料。
第四要详略得当。论文的篇章结构一般由导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导论和结论部分在提纲中应比较简略,不宜作为详细的论述部分。论文的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是全文的重点,应该成为作者最需要花费心思、集中笔墨而力透纸背的部分,因此在拟定提纲时要仔细考量、编制详细。本论部分的构思要遵循两项基本原则: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论点和论据之间要存在内在的紧密的因果关系;推理分析的深刻性,论述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把问题讲深讲透,论述切忌浮光掠影、隔靴搔痒。同时,论文篇幅也需要作一个大致的安排,若要在专业期刊中发表,更需对论文篇幅作一个计划和限制。
4.编制论文提纲的方法
编制论文提纲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标题式的写法,即把论文各级标题按照先后顺序书写出来。另一种是采用注释式的写法,即把论文各级标题按序写好后,再在各级标题后加入旁注,用来注释各部分的构思,如采用哪些素材,从哪些角度进行论述等。
编制论文提纲步骤一般包括:①斟酌论文标题。标题可细分为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等几种。除了论文主标题外,有时为了进一步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或对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还可以加上副标题。②设计段落安排。从整篇论文结构上讲,写作者需要对导论、正论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更加具体的设计和构思。导论中怎样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现状、意义和价值,怎样导入正文;结论中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怎样罗列有序;正论是论文的主体,还需要围绕各部分的分标题,列出各自的分观点和相应的论据,注明引用的主要材料和论述的主要角度。同时,还要对主要段落进行大致的设计,包括观点、素材、字数等。③推敲修改提纲。论文提纲初步拟定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推敲和修改。首先是对标题的推敲,看标题是否恰当、精炼和生动,删除可有可无的字词,替换表达不准确、不生动的词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标题更富有生机和韵味。其次是梳理整篇论文的文脉,看前后文是否合乎逻辑顺序,各层次之间是否存在上下位的概念关系,看各段落之间衔接过渡是否紧密自然,必要时需要调整段落顺序甚至部分层次关系。第三,需要对各部分的论据素材、论述角度进行核查,看论据素材和论述观点之间是否真正具有因果关系,看论述角度是否合适,有没有更好的角度或者增加一些角度加以论述。
四、书写论文正文
论文的正文是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主体,因为论文体裁的不同,其内容和结构会有所不同。从论文内容上分析,事实根据、他人论述和自我论述一般是正文内容的重点。从结构组成上分析,正文一般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1.书写引论
论文正文的开头一般是引论,引论又称之为“前言”、“引言”、 “导言”等,引论中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方法和意义、历史和现状、进展和趋势等方面的内容。书写引论时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提出问题,不要过于过渡和铺垫;措词精当,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内容选择不要过于细致、琐碎,篇幅不要太长;不要与内容摘要相似,也不应成为内容摘要的注释。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明确标注分标题,如“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引言”等,也可不加注分标题。对于篇幅较短小的论文,有时正文开头的第一个段落起到引论的作用,在形式上没有明显标记。
2.书写本论
本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在正论中,写作者不仅要提出自己的论点,还要枚举详实的理论和实践论据,并通过自己充分而缜密的论述后,证明或批驳引论中所提出的观点,以达到证实或证伪的写作目的。论文的本论充分体现着研究成果的丰富度和创造性,因此写作本论部分时应内容详尽而充实,论据充分而可靠,论证严密而深刻。为此,一般本论要划分为若干部分,各部分之间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而且各部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本论部分由几个逻辑段落组成,每个逻辑段落又包含几个自然段落。一般情况下,每个逻辑段落前都会加注分标题,读者通过浏览逻辑段落的分标题可以领会逻辑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掌握论文的整体结构。
不同体裁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逻辑段落的划分会有明显差异。下面就以规范性要求较高的科学调查类论文、科学实验类论文为例,简要说明本论部分逻辑段落的划分和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逻辑段落:材料与原理。首先应介绍研究所需的材料和准备工作,如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和材料,包括材料用具的型号、规格、技术参数、数量和来源地等具体信息。在实验原理介绍中,一般应说明材料用具相关的特性,如药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实验过程的科学原理。在介绍实验材料用具时,应使用专业术语,不能使用俗称和商品名称。
第二逻辑段落:方法与步骤。本部分主要介绍研究本身的主要实施过程,如实验的先后操作步骤和具体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事项等;调查研究的取样对象、方式,以及研究方法和量规使用步骤等。在书写“方法与步骤”时,应该介绍主要的实验过程和方法,特别是那些容易导致实验失败的细节,不要变成“流水账”。一些复杂的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可配发实物照片或示意图。
第三逻辑段落:结果与分析。“结果和分析”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因为论文的所有结论由此得出,所有议论由此引发,所有推理由此导出。本部分要把研究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所采集到的实验数据等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和整理,然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在书写“结果与分析”时要注意下列事项:不要简单呈现和罗列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原始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而要对所有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和扬弃,并且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必要的实验结果;为了使呈现的实验结果更具有条理性和直观性,为了避免过多的文字描述而导致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尽可能采用图表形式予以表达,再加以文字的简单描述;要重视实验误差和例外情况的分析与讨论,以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分析讨论时,要设法解释实验结果与实验原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实验误差的分析要有科学依据,对例外性的讨论要尽可能延展,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向要进行明确。总之,“结果与分析”是论文的“心脏”,是体现论文创新和活力的源泉,因此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当然也是论文写作最困难的地方。
3.书写结论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通过研究工作和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应是论文对相关研究工作所作出的阶段性、终结性的推理判断,尤其是对论文当初观点和假设的总结性回应。结论不是某一段落中问题或某一层次中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观点和研究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当体现写作者深层次的认识和问题现阶段的最终解决,是以整篇论文的全部材料为依据,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思维过程而得到的学术方面的总见解。因此,结论应该准确、明确、精练而完整,在遣词造句上简明扼要,语句严谨而明了。结论部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研究的主要成果,得出的主要观点,对他人研究的重要修正和发展,研究还需解决的问题和可能方向等。
五、标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根系,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标注参考文献不仅是对别人研究成果的一种尊重,也反映了自身研究工作的起点。现在参考文献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一是参考文献能反映相关学术研究的基础和现状,直接而全面地反映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二是参考文献就是写作者所从事的相关研究工作的起点和依据,也是论文立论的重点论据和基础;三是在研究成果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便于他人查寻原始出处、追根溯源,以便直接进行再考证和再证明。
参考文献的要素是指读者由此可进行准确回溯的必须部分,也是所有学术出版物的参考文献中必须出现的部分。综观国际和国内主流学术刊物,参考文献的样式因期刊不同而呈现多种多样,如国际知名刊物《nature》是以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的,也有一些学术刊物是按参考文献作者和年份的顺序进行排列,《Science》等少数刊物还把参考文献和注释结合在一起,进行标注。不管参考文献的样式如何变化,都包含了一些基本要素,简单总结如下:刊物论文——作者,年份,刊物名,卷号,论文起始页码;论文集中的论文——作者,年份,论文集主编名,论文集名,出版社,出版地;专著——作者,年份,专著名,出版社,出版地;学位论文——作者,年份,论文题目,学位取得学术单位名;专利——作者,年份,专利号,专利取得国;网络论文——作者,网络地址,发表时间等。由于不同刊物对标注参考文献有不同要求,因此在公开发表论文时要仔细阅读相应刊物的具体要求。
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夹注、脚注和尾注三种。
拓展:教育学论文常见题目
论发展教育产业的必然性及其政策引导
关于教育管理质量观的研究
我国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对策
教育技术观念的变迁和发展——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的探讨
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成本费用核算及效益评价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
论教育寻租
试论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
教育正负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
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
非制式评量
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文化生境
教学新技术——自适应干扰抑制研究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博士)
高等教育的资本运营研究(博士)
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博士)
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博士)
教学电子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教育伦理评价论
关于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改革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研究
协作学习环境下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试论何思源教育思想和实践
克里夫·贝克价值教育理论述评
论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和人文观
师范生教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现阶段,高师院校师范生写作的教学论文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拼凑式写作泛滥。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今在校师范生在教学论文写作方面的能力存在欠缺。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作了一些探究,并经分析后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师范生 教学论文 写作 教学论文与哲学论文、法律论文、科技论文等一样,是论文的一种,是教育工作研究者对教育科学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教育科研成果的文章。高师院校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教学论文写作的能力尤为重要。本文经过对其研究思考,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开设专门的教学论文写作课程,给予学生正确指导 笔者认为,在课堂上,除常规的教学论文写作知识的教授外,更应发挥课堂的自主性,其形式也可以创新。 1.分组讨论,进行发言。在课堂上,可以将同学们分为若干小组,在进行分组讨论后,由同学们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发言的内容可以涉及对教学论文写作的各个方面,如选题、表述、论文结构等,意见不同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甚至反驳,容许争鸣。当然,也可以根据讨论内容进行划分,形成一个系列,每次针对其中的一个部分来进行讨论发言。 2.采取自写互评的课堂交流模式。该模式类似于“听课—评课”的模式,所谓自写互评,即由同学们根据自身能力学写一篇教学论文,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同时,作者还应向同学们解释如此谋篇布局的一些想法,而后由同学们相互评议,从而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3.写作pk赛。即借用打擂的形式,在每次的课堂中,由同学们自告奋勇来推荐自己的文章,经过同学们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选出优胜的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同时,鼓励同学勇于竞争,勇于超越,与优秀作品进行pk。这样,经过一轮轮的筛选,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完善跟踪反馈论文批改模式。跟踪反馈论文批改模式是针对学生写作的论文“有去无回”的现象提出的。强调老师应在论文评定完成后,将阅读感受反馈给学生。老师可以把学期末的论文任务分解安排到平时的教学中,而反馈的形式可以多样,例如采取反馈单的`形式,或在平时的课堂中,将阶段性作业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供大家学习借鉴。同时,教师自身应该提高其评价质量,扮演好引导人和点拨者的角色。 二、开设讲座、兴趣小组,并开展教学论文写作比赛 讲座作为课堂讲授的补充形式,对提升师范生教学论文写作能力也有其独特的作用。讲座相较于课堂教学,其所涉及的面可能更细,同时其主讲老师通常是所讲授内容方面的专家,其先进的研究理念和深刻的分析与见地,往往能使学生对教学论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说课堂教学只是普及教学论文写作知识的形式,那么开设讲座则是进一步有选择地提升同学们教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同时,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开设兴趣小组。其实,很多同学对于教学论文的写作还是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兴趣,只是很多时候找不到志同道合者,没有进行集体探讨学术问题的氛围,因而教学论文写作一事也便就此耽搁。而组织开展兴趣小组,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像英语学习一样,同学们能在“英语角”进行口语练习,与志同道合者分享学习英语的乐趣,久而久之英语口语的能力也会有所进步。把有写作兴趣的同学们聚集到一起,进行教学论文写作研讨,不仅会营造良好的学术探讨的氛围,同时通过交流,学生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并分享他人的经验,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 另外,学校还可以多组织教学论文写作的比赛,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论文写作中去。
师范生论文范文
在师范生需要写论文时,应该如何写好论文的内容呢?应该如何写论文内容更好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师范生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厚的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本科学历教育学学士。说课技能在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教研以及各种比赛中是最常用的教师专业技能,本文在对某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说课技能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后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望对小学教育本科生说课技能的培养有所启发。
关键词: 说课技能;小学教育;问题;对策
1小学教育本科生说课技能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对某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说课技能培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总结出其说课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有:
1.1说课技能理论与实践相悖
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本科学习的,在对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如表1)和访谈可得知,有80.1%的学生表明开设过说课理论课程,但是只有15.2%的学生参加过说课比赛,有40.7%的学生写过说课稿但是没有参加过说课比赛,而有42.8%的学生没有写过说课稿也没有参加过说课比赛。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通过实践来完成。虽然80%的学生都进行过说课技能理论课的学习,但是将近一般的学生没有书写过说课稿,这说明这些学生没有进行过说课技能的实践培训,说课技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没有结合。
1.2师资整体素质及能力不够降低教学质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培养小学教师的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可知,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阶段并没有讲授教师专业专项技能的专门教师,在访谈中也可得知,教师专业技能的教师所教授的都是比较笼统的教师技能,且每个技能分配的课时很少,讲得多但是不够深入,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训练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
1.3教学环境与资源缺乏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针对某大学小学教育本科生培养情况调查分析,可支持说课技能的培训的有专门的说课技能教材、多功能教室、校内授课教师、学校的学习氛围等,但是通过调查可知仅有较少部分学生表明在说课技能培养中没有专门的教材和多功能教室,有部分学生表明没有专业技能实践和训练的平台和机会,也没有校内、校外专业课指导教师,学生反馈的这些问题暴露出了学校在教学环境和资源条件上对小学教育本科生说课技能的培养的诸多制约。
1.4技能类课程的设置有待改善
通过调研可知,某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专业理论课程中有开设教师专业技能相关课程,但是没有对专项技能的专门培训,也少有专项技能的专门教材。专业实践类课程只有微格教学和教育见习,且微格并不经常使用,教育见习随机性强,对学生说课技能以及其他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很大的限制。
1.5中师阶段的培养有待开发
中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小学师资的中等专业学校,目标也是培养基本功扎实,有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小学教师。由调查可知,调查对象中有大约百分之九十都是通过中等师范学校获得中专学历,然后考入本科学校的,其中有一半的学生表明中师阶段虽然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说课技能培养,但中师阶段有关教师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本科的继续学习,由此可见,中师阶段的学习和培养是本科阶段的预备,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2说课技能培养对策分析
2.1总结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思路
2.1.1明确本科生培养目标,重视说课技能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复合型小学教育人才。说课技能是教师必备技能,是高校培养计划中的重点,学校应加强说课技能理论和实践的培养,多增加说课训练机会,让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教师技能,为成为优秀的小学教师打实基础。
2.1.2归纳培养经验,创新培养模式
近几年,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显示出了对高质量小学师资的社会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兼顾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发展,并重集体成长和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学教师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掌握教学实践技能和教学科研能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面对这样的新形势,高校对小学教育本科生的培养应该总结培养经验,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新思路。
2.2更新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课程教师队伍
2.2.1提高教师的水平,完成培养任务
既然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那么小学教师的培养也应该是师范教育的重点,要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时必须配备更高层次的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水平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改善,例如聘请教师专业专项技能培养教师或在教学一线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
2.2.2增加特级、骨干教师互动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校外指导教师多数为一线普通教学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有限,高校应与小学特级、骨干优秀教强强联合,增加小学教育本科生深入一线教学、训练教师专业技能的机会,形成专门培养小学教师能力和指导小学教师技能的模式,为培养未来的优秀小学教师提供保障。
2.3增加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说课技能训练机会
2.3.1巩固理论基础,增加实践训练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以及各种比赛中处处是说课技能的用武之地,可见说课技能是小学教师极其重要的必备技能。调查发现,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没有开设说课专项技能培训课程,多数是在教师专业技能课中一提而过;每学期一次的微格教学虽然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基本上起不到提升教师说课技能的作用;每学期还有一周的小学见习实践,但是随意性和流动性大,也没有起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小学应该在加强说课技能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多的为本科生提供实践训练平台,例如增加微格教学频率,与校外见习、实习学校实施一人对一班的培养计划、增加说课比赛或模拟招聘会等。
2.3.2学校给予相应的支持
不同的教学环境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和能力水平也是不一样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可以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教师技能强、专业素养高,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优秀小学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校应该积极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动员一切师资力量支持小学教育本科生说课技能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提高多媒体教室和微格教室的使用频率,分配有说课比赛评委资格或经验的教师教授该门课程等。
2.4调整课程结构,做到全面发展
2.4.1增加教师技能类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
通过调查可知,小学教育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中教师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所占比重较小,每学期仅有一门比较笼统的教师专业课程,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也体现不出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建议学校增加教师技能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空有理论没有训练是不能够培养出教师专业技能强的小学教师的。高校应该适当调整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课程结构,增加教师技能类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和培养中不畏惧讲台,没有紧张情绪,面对任何教学对象都能够顺利地展开教学活动,体现出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2.4.2调整课程的结构,加强校内外实践
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整合当然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内,还可以拓展到校外。校外相对于校内的教学和训练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校外是教育前线,对于师范生来说是真正的锻炼平台,不仅接触一线小学的实际教学,还有真真切切学习知识的小学生,对于即将成为祖国花朵的护花使者的小学教育本科师范生来说,多到一线小学进行磨练才是真正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强化教师各项教学技能的最好办法。校外的见习可以和校内的理论课程相互对应,做到校内巩固教学加强,存进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说课技能以及其他教师专业技能的养成。
2.5利用中师的培训,促进更好发展
2.5.1巩固中师阶段的学习成果
小学教师的培养层次越来越高,从中师到本科不断提升,中师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是虽然距离本科培养的小学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也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教师专业技能。即使在中试阶段没有接受过说课技能或者其他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也会或多或少的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也对小学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在中师阶段培养结果之上继续进行本科层次的继续学习的话,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5.2形成校———校联手,培养优秀小学教师
要培养出优秀的小学教师需要中等师范院校和本科师范院校两个培养层次联手合作。中等师范院校可以主动向本科层次培养院校看齐,注重学生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高层次的学习机会。本科阶段接受的教育都是中师阶段的提升,如果本科培养的都是接受过中师培养的师范生,那么本科的培养将更加得心应手,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建议两个层次的学校可以形成互助关系,达到双赢,最终能够培养出具有扎实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优秀小学教师,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添砖加瓦。
3结语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根基,小学教师就是基础教育质量的保证。说课技能是小学教师必备的教师专业技能,各大高校在对小学教育师范生进行培养时应该注意到教师实践技能和教师专业能力一样重要,有时更重要,只有教师具备一点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够胜任新时代对小学一线教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会平,梁伟.浅谈高等教育中“说课”的作用[J].商情,2012,18:165.
[2]赵宝荣.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说课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3]范丹红.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与教育实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4]欧阳英豪.“说课”在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中的价值[J].读与写,2013,05.
222 浏览 5 回答
187 浏览 6 回答
320 浏览 6 回答
203 浏览 7 回答
191 浏览 3 回答
345 浏览 3 回答
342 浏览 4 回答
272 浏览 4 回答
123 浏览 6 回答
230 浏览 6 回答
80 浏览 4 回答
200 浏览 7 回答
269 浏览 3 回答
251 浏览 5 回答
350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