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的由来】“副刊”这个名词,最早是1921年在北平出版的一家颇受读者喜爱的报纸——《晨报》上出现的一个独具一格的专栏,当时叫做“晨报附镌”。后来由于这个专栏改为单页,特地聘请一位精于隶书的著名书法家来写题名。但隶书内压根儿没有“附”字。于是这位书法家灵机一动挥毫写了“副”字。从此,“副刊”这名词,就在我国北平第一次出现了。鲁迅先生的赢得国际声誉的小说——《阿Q正传》就是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现在“副刊”已成为我国报纸的一大特色,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形式活泼。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能够开阔视野,启迪智力,增长知识,使读者喜闻乐见,爱不释手。同时,副刊质量优劣对报纸的发行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图:报纸副刊的萌芽)【副刊的定义】:(1)报纸上用文学体裁反映社会、文艺色彩较浓的、能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的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来源::百度知道)(2)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分综合性和专门性两种,专门性副刊又称“专刊”。我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最初称为“附张”。1897年11月24日,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出版附张《消闲报》,是我国最早的副刊 (3)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的发表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最常见的是文艺副刊,此外还有各种专题性副刊,如国际副刊、科普副刊、周末副刊等;哲学副刊、经济与管理副刊等。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副刊不同于新闻版,它兼有新闻、文艺、知识、综合等特性。 来源:cnki数据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