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卵击石的焦作女老师最近,网上沸沸扬扬的焦作女教师的职称事件轻轻刺了两种人的神经,一种是在职称评审过程中有实权且大赚特赚的少数领导们,还有一种就是多年评不上职称的普通老师们。职称评审制度优点是巨大的、有目共睹的,激励、鼓励、奖励了一大批真才实干的优秀教师,大大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事业进步发展。但是,在局部地区,在少数单位,职称评审过程中则充满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等各种和社会主义主旋律不和谐的音符。我的一个亲戚在一农村中学工作20多年了,一次闲谈中听她讲了她们学校评职称的情况:大专毕业,工作两年,就可以自然晋升为中学二级。再工作五年,就能参加评审中学一级了。如果想评审中学一级职称,首先至少需要三大“硬件”:1,学校年度考核优秀,2,县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证书、3,一篇县级以上获奖论文。理论上讲,前面的两个优应该由学校年度最优秀的老师获得。但是,教育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它不像销售行业的前三名的数字说话,也不像跑步比赛前三名的有目共睹。俗话说“文无第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同的学科之间、不同的年级之间、主课副课之间、教师领导之间、不同的班级之间,不同的工作量之间,要评出谁就是最优秀,是很难拿出一个标准的。事实上。就是有一个合理的标准,领导们也不会以一个公开合理的标准来分配“优”这个稀缺资源的。在优的分配上,领导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职称需要。酒壶把在自己手中,当然是自斟自饮。很多领导们多年不上课,却都是高级教师。优的第二顺序分配对象则是领导们和领导的领导们的亲戚和关系户们。对于那些没有关系的普通老师们要想获得这些硬件,则不得不低头折腰请领导们吃饭喝酒送礼拍马屁拉关系才行了。学校年度考核的优,一般要请学校的领导层两餐,第一餐是表示自己的意向、需要。第二餐则确定优的获得。这个地方饭桌上还要发烟,中华的、人手一包。第二个优,则难度提高了,光吃饭喝酒发烟还不行,还要在某个晚上到领导家向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意思意思,一般是两条烟两瓶酒。如果某年竞争激烈,还要再送三送。论文,相对来说简单多了。可以在期刊上花钱发表。也可以参加本县的论文比赛。一老师的一篇论文第一年参加比赛,没有获奖。第二年请校领导带路送礼,同一篇论文,第二年获二等奖。有了这三大件,加上平时准备的备课、听课资料,就可以参加最终的评审了。这其中一些资料还要签字盖章、评分打分。和领导层们关系好,资料就是真的,很容易签字盖章、分数也合格。反之则反。一副课老师关系因为没有搞到位,领导就是不签字盖章、含恨而归。材料全部搞好,统一送到市里评审。也是最后一关的请客送礼了。需要关系人带路、找到相关评委,请客送礼。否则,会前功尽弃。至此,只要硬件到位、只要评委找到位,一般都能大功告成,职称评审过关,学校里又有中一名额,就能涨工资了,每月涨一千元左右。整过流程下来,就明白了,评职称对领导和关系户来说,很容易,很轻松。因为他们很容易获得必须的硬件。对那些不得不低头折腰请客送礼的老师们来说,也是一本万利的好事。而对那些没有任何关系又不肯低头折腰请客送礼晚上敲领导家门的老师们来说,获得三大硬件、评上职称则是蜀道之难难以上青天了。而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来说,稀缺资源的分配权,则给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工资外收入及人捧人拍的领导感。焦作的女教师败于人缘不好,更精准地说,是和领导层的人缘不好!五柳先生穿越到现在教书,职称肯定是评不上的,有关系的人评职称很容易,有实权的人通过职称评审财源滚滚。因此,职称改革取消都是不可能的。能不能增加一些别的方式让没有关系的普通老师们有可能参加评审呢?比如采取公务员招考的考试制度,比如像商品房的买卖制度?如果卵里的公鸡长出了尖嘴利爪,如果石头风化腐烂,以卵击石,也还是有可能的。本文为一篇蹭热度的拙劣的虚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