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结构与功能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所长为王少峰教授。主要从事各种先进材料(包括先进功能材料、纳米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等)的微结构与性能方面的研究。根据离散晶格动力学,首次系统地建立全离散位错晶格理论。研究所成员将理论广泛应用于金属、半导体、新型合金和纳米材料等位错性质的研究,并且还用于研究位错芯重构、位错扭折等复杂的过程和现象。这对于在原子和电子微观层次上理解认识材料的延展性、脆性和强度等宏观性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吴小志副教授开展高压条件下的位错性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致力于探讨多场(高温、高压、电场)条件下材料的微结构与力学行为。此外,结合密度泛函的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在先进功能材料的力学和热力学性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近10余年,研究所成员已经在Phys. Rev. B, Phys. Letts. A, Eur. Phys. J. B, J. Phys. A, J. Phys.: Condens. Matter, Intermetallics等国际期物理期刊发表SCI论文近70余篇。本所以王少峰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国家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1项。本所拥有高性能计算集群服务器3台,可以方便进行各种科学计算。截止2012年,已培养出博士8人、硕士10余人,在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余人。培养的研究生曾获得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重庆市三好学生、重庆市优秀毕业研究生、“黄尚廉”院士创新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重庆大学研究生学术奖等奖励。此外,研究生中还获得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创新基金2项,中央高校基本业务基金研究生专项重点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业务基金一般项目2项。本研究所学术气氛活跃,与国内外诸多大学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我们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报考结构与功能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在理论物理若干前沿领域,做出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在高频遗迹引力波探测方面,提出高斯光束谐振干涉显示方案,国际同行认为这个方案在高频引力波与电磁场耦合的三个典型的方案(英国Birmingham大学、瑞典引力物理中心和中国重庆大学)中,可能是最有希望的。理论物理研究主要从事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介观物理、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医学、微机械制造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所研制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IPC-205A.B.C型机以及高精度的原子力扫描隧道显微镜AFM.STM.IPC-208B.C型机已经推向市场。这些产品将帮助您驰骋于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理论物理所共承担了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总项目经费450余万,其中包括近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子项目及科技部973项目子项目各一项),5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1项重庆市重点基金)。并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项目以及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杰出青年高级研究学者赴国外研修数学物理项目”。近些年来,理论物理所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核心期刊共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这些期刊包括,美国“物理评论D辑”(Physical Review D),美国“物理评论A辑”(Physical Review A),美国“宇宙学学报”(Journal of Cosmology),英国“经典引力与量子引力”(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欧洲物理学报C辑”(The Europe Physical Journal C),欧州“现代物理学报”(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等等。理论物理所承办了多次全国学术会议,如《第八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全国双重味物理研讨会》等等,并已做出多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工作,部分工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重庆大学环境物理是为积极贯彻重庆大学“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规划,顺应重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需求而着力发展的学科(学科代码610.101)。重庆大学物理学院为支持和推动环境物理学科的大力发展,于2010年12月组建成立重庆大学环境物理研究所,由物理学院从事材料物理、检测及仪器、环境工程及应用物理研究的科研团队组成。环境物理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环境物理技术应用与开发、环境修复材料研究与开发、污染场地监测与控制、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环境修复自动化成套设备的研发等。环境物理学科研究团队,在近两年内完成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和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三十余项,承担了我市半数以上大型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其中多项被列为国家环保部示范项目,年均科研金额达3000万元以上,已经成为我市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技术行业中的主导力量。环境物理依托重庆大学与重庆宇岸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的战略联合,于2011年5月,成功获批成立了“重庆市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技术研究中心”,为环境物理学科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平台。重庆大学环境物理将充分利用“重庆市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技术研究中心”的平台,开展国际与国内各行业的广泛合作,通过与战略合作单位的共同努力,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与产业化、市场化的建设、通过在全国各地污染土壤修复与处置基地的建设,规划在未来5年内发展成为国内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技术领域中的知名学科。学科年均完成科研课题1000万以上,年均完成产品或专利技术2项,年均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并对环境物理研究生的培养形成规模,为了实现我校“努力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战略宏图而贡献力量。 材料物理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经重庆市教委批准正式成立。依托重庆大学物理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和材料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是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创新人才的实验基地。材料物理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牵引,面向纳米科技与材料物理的学科前沿,围绕功能材料及微纳米器件制备、微观功能材料设计、固体的缺陷理论等方面展开了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并向应用延伸。主要研究方向为:(1)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2)微纳米光电子器件原型,(3)功能材料的微观结构与设计,(4)智能材料。实验室共承担科研任务7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部委项目30余项,其它横向项目30余项,项目合同总经费5000多万元。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已经国外核心期刊Nano.Lett., Adv. Mater., J. Mater. Chem., J. Power sources, J. Phys. Chem. B, C, 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和国内重要核心期刊中国科学, 物理学报等刊物上共发表论文SCI检索论文300余篇,英文专著1部。SCI论文被同行引用1000多次(Web of Science)。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获省部级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