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高级职业中学承载着19年不断发展的强劲动力,承载着“国家级重点职高”的辉煌荣耀,蒙城县高级职业中学在学校党总支的带领下,全校3900多名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埋头苦干,使学校在新的形势下得到了新的发展。目前,全校上下热情高涨,志存高远,校风端正,校纪严明,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崭新局面。学校与时俱进,高屋建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的指引下,调整办学思路,拓宽人才输出渠道,启动名师工程,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谱写蒙城职教事业的新篇章。 一、软件不软,硬件要硬,以环境育人才,以质量求生存 蒙城县职高以长班为主,长短结合,多层次办学。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与理财、办公自动化、财会电算化、机电一体化、建筑、服装、园艺、生物工程等11个专业,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900多人。学校有教职工238名,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大学本科学历128人;高级教师4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坛新星2人,市、县级教坛新星13人,各级学科研究会会员76人,是一支工作热情高,业务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学校拥有计算机室(320台位)、语音室(50台位)、多媒体室(50台位)、钳工室(20台位)、会计模拟室(40台位)、服装操作室(20台位)、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实验实训设施设备,拥有机电实习基地、建筑实习基地、服装实习基地、园艺生物实习基地等7个,保证了学生实验实习的教学需要。 学校拥有各类图书8万册,有教师阅览室(350m2)、学生阅览室(700m2)和电子阅览室(40座)一个,订阅杂志、报刊160余种;有标准运动场1个,水泥篮球场4个,排球场6个,乒乓球台8个,有各类文体器材及医疗设备总价值30万元。 近三年来,学校参与或主持研究国家科研课题一个——《板块式课程结构和就业本位课程体系开发》,省级科研课题两个——《职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职高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市级科研课题两个,其中《中学生作文分层次教学》的课题正在实验和研究之中,并已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初步研究成果。学校先后组织教师280多人次赴广东、北京、南京、芜湖、合肥、马鞍山、蚌埠、淮北、阜阳、亳州等地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或教研学习,给教师们“充电增能”,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蓬勃开展。先后有10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表彰,共有30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比赛获奖,物理实验员张海明同志自制物理教具100多件(套),其中“焦耳定律演示器”、“眼睛的成像矫正视力演示器”、“四种触电形式演示器”、“火车转弯演示器”等件(套)参加全省的教具制作大赛获好评。学生中,先后有96人次在省、市、县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周浩、彭伟锋、杨静、宫海娣去年获省英语竞赛一等奖。优异的成绩得到全省英语教育专家的刮目相看,为此,省知名学者杜效明教授先后专程到校祝贺。 近10年来,学校承办了“蒙城县职业教育研究会”、“蒙城县文明创建总结表彰会”、“安徽省珠算等级鉴定”等活动10余项,获得“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安徽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等省、市、县各级荣誉称号20余项;先后有合肥市职教代表团、淮南职教中心、亳州二职高、宿州二职高等兄弟学校前来该校进行学习交流活动,该校的发展及发展中积累的办学经验得到兄弟学校的高度评价。 二、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管理要成绩,向科研要效益 众所周知,近年来由于受地方经济和“普高热”等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一度步履维艰。古语曰:“穷则思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本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更为凸现。经济结构大幅度的调整,就业形势的快速变化,与相对滞后的职教模式之间形成的矛盾,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改革传统的职教模式,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劳动者,是中等职业教育谋求更大发展的首要任务。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我们把学校的培养模式确定为“以毕业生多元化就业为主,兼顾职对口高考”。 “以毕业生多元化就业为主,兼顾职对口高考”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德育课、文化课、专业课并重的教学模式。新生入学后,一年级强化文化课学习,着重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二年级根据学生志愿以及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选择“学技能就业”或“对口考大学”,确定所学专业,学校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培养,高考失利的学生想就业,也可以通过短期技能培训,就业上岗。这种教学模式既满足了职高生再教育的要求,也照顾到了职业预备和职前就业,给职高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择业空间。 “以毕业生多元化就业为主,兼顾职对口高考”的教学模式,符合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方针,它革除了“终结性”职教模式的弊端,增强了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多受教育,多增技能的理想和愿望。在技能培训方面我们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思想上求“实”,形式上求“活”,考核上求“证”。通过师生的不懈努力,我们确保学生高考能如愿以偿,就业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以毕业生多元化就业为主,兼顾职对口高考”的教学模式的确立,还基于以下指导思想: 其一,它是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以2000年为例,该校共招收职高新生1064人,在随后进行的全面调查中,我们发现职高生的生源素质不容乐观,普遍表现为: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目标淡漠,学习方法匮乏,学习效率偏低,综合素质不高。面对这样的一群教育对象,如果不施以改革,依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标准来要求,显然是不科学,也无法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职能。 其二,它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为青少年获得新知识提供了信息平台,他们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一代,而是追求新知识、渴望创造、勇于实践的新世纪青年。另一方面,新时代的青年迫切需要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以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因而,发挥职业教育因材施教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的根本保障。 其三,它也是整个职教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几年来的办学实践证明,“以职对口高考为主,兼顾毕业生多元化就业”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意愿,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全面培养,赋予职业教育以新的活力,给处于低谷中的中等职业教育找到了一个重新崛起的支点。 三、内育真才,外拓渠道,想千方百计,促学生就业 十九年的不懈耕耘,我们培养了8000多名深受社会欢迎的优秀毕业生,他们中有象张洪海、何勇、杨景欢、崔伟、彭化典等一批在各乡镇、县市直机关独当一面的行政人员;有像马继承、闻景东、黄学安、武忠仁等一批在企业单位或应聘就业,或独立创业的业务骨干和企业家;有像彭影、杨阳、张向武、毕令等一批进入高校学习的品学兼优高材生。他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也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职业教育的强大生命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学校也随之增大了毕业生技能培训与鉴定,毕业生综合素质考评,毕业生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展等方面的工作,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由校长亲自挂帅,确保了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的积极、稳妥、有序、高效。 (一)潜心培养优质毕业生 毕业生素质的高低,是毕业生就业择业状况优劣的决定因素。为此,学校专业成立了技能培训部,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指挥,抽调富有管理经验的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选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专业课教师负责教学,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通过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方式、考核方式的大胆改革,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的劳动者。 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简介该校技能培训的几大特色。 1、变革课程设置:我们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分为四大课程板块,即: ①德育课程板块:政治、美育、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 我们把德育课独立为课程板块,目的是突出德育的先导作用,以保证培养品质优秀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就业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②文化课程板块:文学欣赏、应用写作、法律、体育等。 文化课的开设大胆变革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课程,突出了它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我们希望通过文化课的教学,让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又能锻炼和培养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③专业课程板块:编辑与排版、办公自动化、软硬件及维修、公共关系、市场营销。 专业课的设置简化了繁难的专业理论,突出了它的实用性和多元性,“公共关系”、“市场营销”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多种职业提供了可能和保障。 ④特长课程板块:分为文艺、写作、书法、演讲、棋牌、体育六个小组 为了体现个性化培养的宗旨,我们把实验对象分为七个组进行活动,并把它纳入正式的教学环节。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报一至二项加以重点培养,试图在一专的基础上达到多能,从而提高择业就业的竞争力。 2、变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课程的改革,首先要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即只有积极主动地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保证课改实验的成功。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如: ①《文学欣赏》、《法律》课程的“看看、想想、说说、议议”教学法。“文学欣赏”课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文学名著、优秀影视作品,然后发表观后感;“法律”课让学生观看《时事经纬》、《今日说法》等法律类栏目的录像资料,然后想想,说说、议议,在评议中学习法律知识,在争论中弄懂法律实质。 ②《编辑与排版》课程的“以赛代练,练赛结合”教学法。授课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举行组与组的技能对抗赛,或者以班为单位举行技能擂台赛,教师及时地进行评定和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以赛代练,练赛结合”的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保证了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效果。 ③特长课程板块的“展示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直观具体,能歌则歌,善舞则舞,舞文则写,弄墨则书。活而不乱,收效颇佳。 3、变革管理方式。 学籍方面,我们实行动态管理,即在同一年级中,只要经学校研究同意,综合高中的学生可以到职高班,终生职教板块的学生也可以到个性职教板块学习,反之亦然。这样可以淡化人的体制意识,给学生按照自己的志愿选择学习方式留下较大的余地。 教育方面,在个性职教板块中,我们始终坚持开展“班级评星”活动,从“遵纪”、“学习”、“进步”、“技能”等十个方面评选出每周的“班级十佳”,分别授予“文明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技能之星”等荣誉称号,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总结发奖,学期结束纳入学分制考评,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良与否的主要标准。 4、变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学生的多元性,课程的多元性,社会职业的多元性,都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学生优差的做法,尝试以“学分制”来加以考核。坚持“毕业证”、“技能证”的“双证制”是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最根本的要求。 (二)极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15批次选派副校长及中层领导南下广深,北上京城,东至沪浙,西越川滇,联系人才劳务输出,落实校企联合办学,鉴定订单培养协议,先后与深圳科技园、上海机电设备公司、宁波兴达电子集团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向各大中城市输送毕业生 2000多人。目前,该校正在和蚌埠工贸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凭借蚌埠工贸学校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体系和该校充足的毕业生资源,实施优势互补,形成年输出毕业生700余人就业渠道。 职高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跟毕业生质量一样,同样是职业中学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职高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们的人生前途,同时也是学校社会职能完成与否的直接体现。因此,我们将继续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把这项事关学生自身发展,学校发展、国家发展大局的大事做实做好。 四、强化师次,优化专业,抓对口升学,育高级技工 该校与我省同步,于1997年组织学生参加职对口高考,是我省开展对口升学最早的学校之一。七年来,先后组织了机电、建筑、财经、计算机文秘、计算机技术、服装设计、园艺、生物工程、法律、旅游、电子等11个专业的学生参加对口高考,年考取本科近百人,高考达线率90%以上,对口高考成绩连年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 回顾七年来的对口升学工作,我们认为该校的优势在于如下方面: (一)稳定高效的教师队伍。多年的高考指导,锻炼培育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王勇、张建同两同志均具有五年的组织管理和教学指导经验,张利同志参与了2000年《会计》学科的高考命题工作,张建同同志参与了全省《考试大纲》修订的研讨工作,许多同志都参与了全省重点职高的命题交流,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可以说,这支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该校高考成功的重要保障,是该校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二)科学严谨的教育管理。指导职高生考大学,如同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庄稼,要比别人多付出十倍、百倍的心血和汗水才行。基于此,升学班的老师开展了一系列“以人为本、以诚为本”的人文化管理。首先是理想教育,通过印发学习诸如《人生九章》等精美哲思的文章,通过大会鼓舞,班会讨论、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目标;其次是信心教育,充分利用考上高校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再者是兴趣和责任教育,鼓励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帮助学生从学习中找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习是对人生、对父母、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最后是能力培养。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着意雕凿的壁玉,每块壁玉都凝结着工匠们的智慧和汗水。 (三)优良宽松的学习环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经常深入教学一线指导工作,教师座谈会,学生大会,学校领导必到,并作详细记录,对师生们反映的各方面的问题,均给予及时的解决或满意的答复。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给予了师生无限的鼓舞,极大地调动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政策上向升学班倾斜,教室供电专线,学生宿舍一楼,实习安排、考试安排优先,教师待遇、学生奖励倾斜,等等一切的优惠政策,排除了教学的后顾之忧,有力地保证学习环境的安全、安静,整洁、有序。 随着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一批名牌高校在我省对口招生,对口高考愈来愈受到职高学生的欢迎,这也是该校近年来对口高考成绩斐然的原因之一。 我们认为,通过职对口高考,让职高生考取高等院校,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求知进取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一部分学生重新找回了因文化基础薄弱而一度被扼杀的求学信心。同时,职对口高考取得的突出成绩,拉动了该校的招生工作,该校今年招生突破1200人大关,和该校2004年高考本科达线近百人有关密切的关系。 五、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做好大文章,谱写新篇章 回顾过去,我们倍感欣慰;展望未来,更觉任重道远。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以怎样的态度,用怎样的行动,来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新的腾飞,是摆在每一个职教人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铭记屈子哲言,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坚定的改革步伐,踏上新世纪职教事业的新征程。 我们将在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光辉思想的指引下,继续高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旗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探索新思路,找出新办法,不断开创职教事业的新局面。 我们还将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在校园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求知进取的理想乐园。 我们将继续加大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力度,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观、新型择业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坚持“双证制”,鼓励和支持“多证”,确保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将继续加大科研力度,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保教学,以教学来保证育人质量的稳步提高。全面启动“名师”工程,通过“热情请进来”、“积极送出去”等形式,着力打造一支更优秀的教师队伍。 我们坚信:有党的职教方针政策的春风化雨,有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悉心呵护,蒙城县高级职业中学,这株职教花苑中的奇葩定会迎风绽放,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