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与茉莉》,商务印书馆(上海)《张约翰》(6/17/1923在清华公演,由顾毓琇编导, 单行本(北平)《国手》(10/10/1924在波士顿公演,由顾毓琇编导),单行本(北平)《瑟琶记》(3/28/1925在波士顿公演,由顾毓琇编导),单行本(北平)《国殇》(9/5/1925在Syracuse公演,由顾毓琇编导),单行本(北平)《孤鸿》(小说月报丛刊),商务印书馆(上海)《四次方程解法》,M.I.T. 电子丛刊53《电机瞬变分析》(Transient Analysis of A. C. Machinery),M.I.T.《荆轲》, 单行本(南京)《岳飞》(1940月在重庆公演。另有改编的京剧本,汉剧团在北碚公演), 单行本(南京)《岳飞及其他》, 单行本(南京)《电机论文集》(中国电工学会),C.I.E.E.《我的父亲》, 新月书店(上海)《牧羊神》(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上海)《西施》(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 商务印书馆(上海)《中国科学化问题》,单行本(北平)《电工原理》(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上海)《直流电机原理》(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上海)《白娘娘》,商务印书馆(香港)《古城烽火》(9/9/1938在重庆公演。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公演),中正书局(重庆)《荆轲》(插曲乐谱,由陈尚能作曲),单行本(重庆)《快乐颂》(中译词,乐谱由陈田鹤订谱,抗战胜利后上海重印),单行本(重庆)《苏武》(11/18/1943在重庆公演),商务印书馆(重庆)《蕉舍吟草》,世界书局(上海)《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华书局(上海)《中国经济的改造》,中国编译社(上海)《战时教育的回忆》,单行本(上海)《海滨集》(中译诗歌),单行本(香港)《唐宋长短句》,单行本(香港)《Analysis and 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The Ronald Press, New York《Electric Energy Conversion》,The Ronald Press, New York《海外集》,单行本(台北)《顾毓琇全集》(十二册),商务印书馆(台北)《Transient Circuit Analysis》,D. Van Nostrand, Princeton, N. J.《Analysis and Control of Linear Systems》,International Textbook Co., Scranton, PA《顾毓琇歌集》,商务印书馆(台北)《松风集》,商务印书馆(台北)《唐宋歌谱廿五调》,商务印书馆(台北)《莲歌集》,商务印书馆(台北)《冈陵集》,商务印书馆(台北)《宋词歌谱四十五调》,商务印书馆(台北)《顾毓琇歌十首(乐谱)》,“国研院”(台北)《梁溪集》,商务印书馆(台北)《惠泉集》,商务印书馆(台北)《蕉舍词曲五百首》,华冈书局(台北)《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s》(科学论文集,共1205页),台湾大学出版社《锡山集》,商务印书馆(台北)《太湖集》,商务印书馆(台北)《蕉舍诗歌一千首》,华冈书局(台北)《和清真词及其他》,华冈书局(台北)《禅宗师承记》,真善美出版社(台北)《日本禅僧师承记》,真善美出版社(台北)《蕉舍旅游三百咏》,华冈书局(台北)《History of Zen》(英文《禅史》),英杰出版社(台北)《潮音集》,华冈书局(台北)《长春集》,华冈书局(台北)《One Family Two Worlds》(英文自传),英杰出版社(台北)《和淮海词及其他》,英杰出版社(台北)《和渊明诗及其他》,华冈书局(台北)《顾毓琇诗选》,学林出版社(上海)《和唐诗三0三首》,英杰出版社(台北)《自订年谱》,英杰出版社(台北)《顾毓琇词选》,黄河大学(郑州)《和梦窗词及其他》, 英杰出版社(台北)《顾毓琇戏剧选》,商务印书馆(北京)《齐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Scientific Papers》(科学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耄耋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水木清华》,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蕉舍诗词》,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顾毓琇诗歌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顾毓琇词曲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行云流水》,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顾毓琇全集》(共十六册,获大陆“国家图书奖”),辽宁教育出版社 (辽宁)《百龄自述》,江苏文艺出版社 (南京)《One Family Two Worlds》,南京大学出版社《一个家庭,两个世界》(中文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顾毓琇诗词选》(汉英对照),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梅贻琦年谱》,自费印刷(顾毓琇全集:第1卷 散文、小说/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2卷 戏剧/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3卷 诗词/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4卷 诗词/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5卷 诗词/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6卷 诗词/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7卷 音乐/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8卷 论著/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9卷 佛学/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0卷 佛学/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1卷 自传/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2卷 科学论文/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3卷 科学论文/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4卷 科学论文/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5卷 科学论文/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6卷 译著/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卷 散文、小说/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2卷 戏剧/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3卷 诗词/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4卷 诗词/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5卷 诗词/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6卷 诗词/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7卷 音乐/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8卷 论著/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9卷 佛学/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0卷 佛学/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1卷 自传/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2卷 科学论文/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3卷 科学论文/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4卷 科学论文/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5卷 科学论文/ 顾毓琇著顾毓琇全集:第16卷 译著/ 顾毓琇著)
下载地址私信你了,点击右上消息可以看到
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1.一场好梦 作者/刘墨闻 从今年的三月到现在,我一共瘦了十二斤。我把这个消息公布在朋友圈以后,除了“一方有难,八方点赞”的损友党,大部分女孩子都是来求教程的。我知道你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因为你和我一样,是个怎么吃都不会胖的怪异体质。不同的是你是女孩,这值得你炫耀,我却不行。你有许多值得炫耀的东西,你的耐心,你的执着,还有你的好脾气,这些优秀的性格让你一直活得非常有质感,你不同于其他女孩,不习惯对感情有依赖,不依靠外界找存在感,并且只相信紧握在手中的东西。或许这就是我当初喜欢你的原因吧。感情这东西在时间面前很渺小,无论回忆给了它多么盛大的包装和加冕,也只能任其宰割。因为面对的不仅仅是流逝的考验,还有载体本身对它的筛选。就好像刚刚接到你的电话,听你哭了半个小时以后,我居然会是如此的平静。我真的没想到闹到最后,我们的关系竟和路人别无二致。我们没有在一起过,但还一直是朋友,却不曾想你我之间的缘也接近于萍水之份了。通话末尾你问我:“以后你要是有了恋人,我就不能这么和你打电话了,对吧?”“是的。”我斩钉截铁地回答,态度硬得像是拒绝电话推销。随之而来的是你浓重的呼吸声,我听得出,那声沉重的叹息中包裹着一部分意料之中的失望,随后你道了一句平常的谢谢,说有空来我这边玩。我一时语塞,挂掉电话后,脑海中翻滚出许多和你在一起“玩”的日子。我们相识的时候是大三下学期,所有人铆足了劲为大四实习做准备,只有我们俩还不紧不慢地看电影,打羽毛球,天气热的时候,坐在图书馆门前的长凳上喝食堂一楼的木子铁,看人们急匆匆地在图书馆内外来回奔波。和你相处的那段时间真的是特别舒服,两人莫名契合的习惯和行为感知,似乎早就剥夺了你我之间的界限。我陪你采购拿重物,你陪我买书听讲座,我们一起跑步,玩一款傻傻的游戏,吃完饭去下沉广场吹凉风。这样的舒适,不断地将我拉向你,一步步不可逆转,一阵阵窃喜连连。可即使我们的所有话题都巧妙地避开了工作,毕业,或是有关分别的这些词汇,这样舒适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随之而来的大四打断了。一批穿着朴实的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留影,新生们用充满期待和警觉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老师们开始分组带毕业设计,每个人都攥成一个拳头,准备向论文发起冲击。我们终于不得不收起冠冕堂皇的逃避,正了正衣襟,踏进大四的紧张期。你问我开题报告这玩意应该怎么写,不忍心让你失望,也不想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在你面前表现的机会,于是花了一个晚上在电脑前整理资料,下载案例,学习,仿照,修改。迎着第二天的朝阳,好像是拼凑一幅你笑脸模样的拼图,将报告一点点组装完成,最后一遍检查后按下“保存”的刹那,你笑的模样印在屏幕模糊的字里行间。说实话,我早就忘了后来你高兴的样子,只记得电脑那头的你打了一大串感叹号和感谢,那使我很满足。也是从那个时刻开始,我在心中告诉自己,我们毕业应该去同一个城市打拼,我应该和你一起流浪。那时我每天都在地图上寻找,找一个适合你,也适合我的城市。一个非常傻的行为,我却分析得甚有趣味。哪里离我们的家都近一些,哪个城市更适合人居住,哪里的工作和我们的专业对口。我一个圈一个圈地画上去,像发生战事的据点。于是反击战就这样开始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都扎在图书馆和工作室里,找资料查文献,画图找灵感,一个人对着四五台电脑做设计,不停地做。所有人都放学了,你在C楼教室的玻璃外面看着我,怀揣爱意地笑,有时候上完晚课朋友敲敲玻璃,指指手表示意我已经很晚了。后来论文三审时,我的论文被放在学院的群共享里当做范本,而我的毕业设计也是应届的全系最高分。当然这些事情你无从知道,我曾想过把我为了和你在一起而准备的这一切告诉你,可还没来得及,故事就终结于此了,就好像战争一旦开始,就没有办法很好地收场,感情大多也是如此。那一晚我走出C楼已经深夜,脚步声孤独清脆,我却感觉特别踏实。突然天空中有烟火出现,远处传来一阵欢呼,好像有人故意起哄,我踩着好奇大跨步就去了,走到人群外围,目光穿过人墙,一眼就看见了惊慌失措的你,而你的面前,还有一个单膝跪地,手举玫瑰的男孩。你也看见了我,目光中有些难以解释的慌张与尴尬。最后在众人的欢呼中无法下台,只得接过了男孩手中的花。人们开始欢呼,甚至还有破音的鬼叫,灯光暗下,世界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是对视,你脸上没有惊喜也没有幸福,我强挤出一点笑容,佯装祝福的模样鼓了鼓掌,便狼狈地慌忙退出,好让一场惊喜可以拉上完整的序幕。我记得我很久没有那么难过了,一整夜我都在摆弄着手机,希望从你那知道一些什么,或者是期待你和我解释一些什么,脑袋不受控制,感情指挥着逻辑进行推理,给你编织了“骑虎难下”、“怕拒绝会伤对方的自尊”等等类似的理由。直到天光大亮,在一片失望中昏睡过去。醒来时,是你的未接来电,我按捺着激动平静地回过去,你也确实像我说的那样和我解释,接过那束花,也只是为了当时可以圆满地收场。听到这番话,我几乎要从床上跳下来。因为这样的解释足以证明,你和他仅仅是现场直播的逢场作戏,而你却更在意和我之间的关系。像是沙漠中迷路的人看见了一座村庄,绝望的疲惫得以缓解,步伐又变得稳健有力。但是之后的日子里,那男孩一直没有放弃,他总是活动在你的周围,总是在我寻找你的前一秒先找到你,缠着你。我开始生气,甚至要求你粗暴地支开他,而我们那时并没有确定任何关系,我们还因此吵了一架,真是没想到我们会为这样无聊的事情而红了脸。最终你接受了我无理的要求,屏蔽了那个男生的所有联系。但是,我们确实因为这次吵架,而有了隔阂。学校招聘会的前一天,我看着作品集自信满满,想问你准备将简历投往哪里,准备去哪个城市生活。电话里我们约在女生宿舍楼下的过道里。我走到那时,看见你站在过道的门口尴尬地维持着和那个表白男生的对话,你看见我以后,主动挽起我的手臂,似乎向他宣告着什么。我礼貌地朝着那个男生笑笑,自知笑中带有一丝轻蔑,虽然幼稚可笑,但也确实在心底暗爽许久。学校并不是很大,过道里也还有共同认识的朋友,我们在众人注目中离开,我目光如炬,扫开一条路。可是出了过道,你就松开了挽着我的手。我有些意外,也没有多问,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而最想问的那一句“你想去哪”,我却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说出口。离别的日子里,时间撕扯着我们的快乐,居然没有一场欢笑是踏实的。我们吃的最后一顿饭,选在一家人极其少的日本料理,我们都心不在焉地胡乱点了一通。菜很久没上,我们也不急着催,菜上了一桌,我们也不急着吃。东西参半地聊着,我忽然意识到这一幕虽然无数次地发生过,但今后可能不会再发生了。我们好像有很多时间可以相处,又好像这是仅剩下的几个小时,我要把握每一个可能说话的机会,一分一秒地,紧张地,珍惜地,数着过。后来我们开始一杯杯地喝清酒,喝到最后眼神模糊,言语不清。你好像哭了,又好像没有。迷离中你叫着我的名字,你说:“墨啊,我是喜欢你的,可是这种喜欢有太多自我克制,因为我知道你不会跟我回家,而我只想当一个小女人,想在父母身边,不想远走,只要平平淡淡的就够了,不想太累,也不想追求太多……”而我想都没想就开口说:“也许我可以和你回家啊。”那一刻你笑了,笑得特别开心,梨花带雨。但是我看得出那笑容背后的东西,你似乎也了解这一时冲动说出的话,需要付出多少去实现,所以你的笑还是由兴奋夹杂着失望混合而成。这笑容,好像解开了我心里的一个包袱,将自认为收拾好的情感全流露了出来,我泪眼婆娑,竟难过得发不出任何声音。你走的那天我没有去送你,我想过给你一个结实的拥抱,想过在车站看你从车窗里朝我招手,可你是知道我的,向来不喜欢离别的人,又怎么愿意面对离别,于是我又喝了一场大酒,在昏睡的梦中,逃避着你的离开。后来我去了深圳,一个离你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城市。两年后的七月,我去你家附近的城市出差。我父亲是知道你的,所以他半开玩笑问我到底是出差,还是去找你。我笑着说,都过去这么久了,怎么可能是找你。因为我毕业后一直单身,所以父亲不肯放过每一个可能捕捉我“花边”新闻的机会,他问我们为什么最后没能在一起。我就说你想回家,而我不可能去你家啊。我告诉了他看似敷衍却也是最真实的理由,电话那头的父亲沉默良久后,居然问你家那儿的房价贵吗?我吓了一跳,心想坏了,老爸这是认真了,不知道怎么往下对话,就假装大男子主义地说:“爸,我是不会丢下你们倒插门(入赘)的,我会好好工作。”父亲打断我说:“不是,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咱们全家搬过去。”我为之一颤,开口却打趣道:“爸,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 ‘买一送二,倒插全家’吗?”我的父母是万千大众中最普通的那一款,安分守己一辈子,老老实实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攒了一辈子积蓄,供我念书,余下还打算帮我置办家产。他们来南方玩时,我带着他们东走走西看看,老两口开始还有些精力,后来便全然没有新鲜之感,每天可活动娱乐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四五个小时,超出这个时间,他们就很容易显出疲态,所以我再有心带他们多玩玩,也只能适着他们的状态来,既然到处玩累,那索性就多尝尝这里的美食。我父亲口味偏,南方菜不是很得他心意,吃个新鲜还可以。我母亲虽然是电机工程师,但是行业不景气时,她也做过一段时间厨师,想从她嘴里讨个客套话容易,讨个好评还真是难。但是在一起的每一餐,他们都吃得高兴,聊得尽兴,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可是有一次吃过饭后,我在结账时等发票的间隙,无意中回过头看他们。我的父母像迷了路的两个小孩子,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陌生,茫然地打量着环境,不安分地把目光东西挪动四处安置着,最终选择了一起望向窗外。我忽然觉得那么难过。是啊,这是你所在的城市,这儿的天气,这儿的新闻,他们第一时间都比你熟悉,因为你的存在,他们才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但是当你真的要他们来到这生活时,那便又是另外一种状态了。长春的夏天有过堂风,或者说长春一年四季都在刮风,所以空调的用处不是特别大,在深圳时我父亲每天都不敢出屋,看见楼下有人顶着三十多度太阳遛弯,就觉得南方人真是太厉害了。我陪老妈逛市场的时候,正好撞见了两个人操着不同地方口音的粤语吵架,回来的时候她问我,那广东话你能听懂几句。我坦白说,地铁报站的都能听懂,但必须是罗宝线。在南方的许多日子里,他们两个人经常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吃饭,重复以往,再来无数遍。可若是在东北老家,他们大可寻上三五同事好友,麻将打上几圈,再一起吃顿好饭,闲暇时乘着凉风,踩踩夕阳,喝喝酒,遛遛弯。作为子女,自知受恩太重,你说我怎么忍心要他们为了我一己之欲,而舍弃他们几十年来的习惯呢。我忽然想起离别宴席时你那一笑,那夹杂着感动,与无奈的笑。我才读懂那笑容里含着的,是怎样的期盼与遗憾。你的家乡也是一座小城,但是我进不去,你也出不来。因为身上的责任和眷顾,我们都没有办法为彼此多往前迈出一步。旁人说,你们啊就是不够爱。是啊,不够爱,却是足够理智。回想刚读书的那几年,我们一无所有,手上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拿来典当周济感情,每次回血后都能再来一次奋不顾身,可感情是消耗品,没人能靠鸡血赢得最后的圆满,终于都被生活拖着走,在一次又一次的被动失去中,打回现实的原形。长大以后,所有痴情的人儿都变成了感情奸商,也学着议价、分配,或是平衡。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病人,是夹缝中求生的平凡年轻人,面对着所有人都面对的问题。我一个深圳本地的同事给自己妹妹介绍男友,小伙子是湖南的,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结果姑娘却说:“哦,‘北方’的就算了吧,离得太远了。”大家听后聚在一起笑,什么时候连湖南都变成了“北方”。你看,我们总想着把事情的风险降到最低,尽量避开一些不可控因素,好让爱情能多一些胜算,却忘了对一份感情的执着,才是大的胜算。所以我们怕,怕那个我们因为冲动而做出的选择,最终会被现实淹没。工作以后,我也接触过一些女孩,有向自己示好的,也有自己感觉不错的。细细接触下来,记忆犹新的却是我对自己变化的后知后觉,原来和孤独这东西相处久了,也会产生依赖,一个人活得像一个世界了,当有人突然走进来反倒觉得不适应。于是悄悄地展示出一些笨拙与疏漏,在心里凿开一个洞,想放对方进来。尝试再三,两个人却总是对不上频率,以失败告终。你想循序渐进地去依赖一个人,故事一开始却发现自己比从前更独立。工作需要经验,人生需要累积,爱情何尝不是如此呢,你需要经过伤心、无奈和失去,才能懂得一点宽容、忍让和珍惜。理想可求而不可遇,而爱人可遇而不可求。他们说孤独和婚姻,坚持久了都会觉得是一种错,我这也算是体会到前面的那一点了。前些日子陪朋友去澳门,晚饭后无聊散步,在广场口看见一个由老头组成的乐队,周围挤满了人。一个国外的白胡子老头,憋红了脸努力地吹着一个崭新的萨克斯,他换气的时候我可以清楚地看见他的牙已经脱落了很多,已经开始漏风走音,旁边的两个老头一个哆哆嗦嗦地弹着吉他,一个敲着零碎的架子鼓。说实话,他们的表演很业余,谈不上精彩。但是他们忘我,享受,以及投入的那种感觉,却深深吸引着我。我想起一个已经当妈的人和我讲述她独自一人打拼那几年,总想着能靠结婚救赎自己,以为有家了,就真的有依靠了。哪知道真正结了婚有了孩子以后,每天也只是看着嗷嗷待哺的宝宝,面对着鸡毛蒜皮的琐碎,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也没有其他的有意思的事情可做,剩下的日子就是慢慢变老,看着宝宝长大,离开自己,然后安安静静地等死。这一下就望到了头的日子,实在是一种安逸的失望,甚至是绝望。他们说孤独和婚姻,坚持久了都会觉得是一种错误,我这也算是体会到那么一丁点了。所以啊,三十岁之后,当工作已经由理想沦为生计,爱情已经被同化成亲情,我们是不是总得找一些能温暖自己的游戏呢。比如学一门没什么用,但是自己一直很想学的手艺,比如浪费一些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想做,却没时间去做的事。就像吹萨克斯,就像当流浪的艺人。所以我坚持着寻找,辨认,区分,为的并不是他们口中的出人头地,而是想在今后的今后,能拥有一个值得期待的、完整的、有意思的人生。我明白,当初你所选择的归途,和我选择的旅途,势必将你我分割开来,像不可控的洪流选择了自己去向汪洋湖泊的路,你我的分开并不是因为地域上的距离,而是我们早都已经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也没有打算为彼此做出任何牺牲。而自欺欺人的愚钝让我们都巧妙地避开了羞耻的自私,将分离的罪名,嫁祸给现实。欲望更迭理想的时代,现实也会挫败现实,都各自有各自的难处。在分开这么久的时间里,我也曾无数次地问自己,是否为与你分离而后悔。思而再三,我也只是感到遗憾。遗憾的是好不容易碰到一个觉得对眼的,也还合适的人,就这么错开了。可惜不可惜,值得不值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错开,想再找个合得来的人,居然这么难。不后悔的原因是如果我当初没有选择背上包,走遍这个国度,或许我依旧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因为争风吃醋而冲昏头脑的毛头小子,我就不会是现在敲下这些字的我。虽然还有那么多缺点和不足,但是好在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努力,也算是收获了一些东西。所以,我挺喜欢现在的我。你一直说,我欠你一个离别。因为毕业时我的懦弱,你总觉得我们之间像是有些话还没说完,堵在心口,哽咽难受。我们下一次见面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或许再也不会见面了。我想,我们能为彼此做的,也就是把今后的人生活得有意思一点了,即使是为了自己可笑的虚荣心与自尊,我们也不忍心让对方看见,在错过彼此以后,自己过得有多狼狈吧。你说呢?倘若余生之中,真有人能恰如清风,吹开我窗边的君子兰,掀翻我的日记,在字里行间斟酌着相守的时光。这样的默契如果能再来一次,我想即使前路再艰险,我也绝不会辜负,这一场好梦了。当然,我也祝愿你,早日遇见那个人。希望今后的你,多一些感动,少一些难过。也希望你以后的眼泪,能再一次流到一个人的心里。这是我欠你的别离。2.《我在最温暖的地方等你》收录了24个暖心故事,6封长信,6首短诗;刘墨闻风格式的温暖和贴心。让人相信爱情,相信生活中每一对爱人在一起的相互包容、理解和守望。3. 就当是一次路过 作者: 这么远那么近 、 午歌 、 陈果 、 周冲 、 刘墨闻、 苏辛 、李荷西 、烟波人长安 、伊心 、张躲躲 、 秦汧 、 鼹鼠的土豆 、魔云兽 、 半杯暖 、猫语猫寻 、蓝色海上有麦田 、虫二雪先生 、吴松张、 田公子、 驹小柒 、安诺 、惊蛰君小白 、狸奴老妖
散文和小说的区别:1、小说主要倚靠虚构,散文主要记叙描写真人真事。2、小说的故事性要强,散文的叙事情节则相对简约。3、两者都可以 用第一人称,指代却不同。4、散文和小说对主题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1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浪漫青春、游戏竞技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2散文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3散文和小说的区别有哪些1、小说主要倚靠虚构,散文主要记叙描写真人真事。小说作者可以根据人生经验和现实世界“弄假成真”,创造出一个故事来。即使是写真人故事或历史小说,也可以运用文学手段对故事的叙述语言进行加工。而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散文。后两者与小说区别很大,不必赘述。前者(叙事散文)与小说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它们的叙事性。但是散文一般是讲述真人真事,抒发亲身感悟。2、小说的故事性要强,散文的叙事情节则相对简约。小说和叙事散文都必须有“故事”,而且都力求具体生动。但是,小说的情节追求曲折变化,出人意料。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四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会在“开端”前面加上一个“序幕”,在“结局”后面补充一个“尾声”。而叙事散文没有这么复杂,情节相对简单,有时情节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是由数个事件浓缩组合成的一篇文章;当然,散文虽然取材广泛,但是其主题是集中的,正所谓“形散神聚”。3、两者都可以写“我”,但是“我”的含义不同。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这样可以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增强真实感,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但是,小说中的“我”不管有没有作者的影子,这个“我”都不能当作作者本人。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我”就不是鲁迅,而是叙述主人公,是小说的人物形象之一,是故事的见证者。而散文中的“我”必须完全是作者本人,通过“我”的经历见闻,客观叙事,主观抒情。4、两者对主题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景,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与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所以,小说和散文都以表现主题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
一、概述小说和散文是人们接触比较多的文体,有很多人有时读到一些文章后搞不清楚是小说还是散文,其实,正是因为小说和散文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有时才会有人搞不清楚。那么,小说和散文到底有哪些相通和不同的地方呢?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小说的分类就不说了,关于小说的主要特征:1、必须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2、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3、必须给出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关于散文的主要特征:除了诗歌,小说,戏剧,其他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称为散文,这是人们广义上的理解,也可以说是大众式的理解。而狭义上的理解就有抒情和记叙散文两类,也有人在叙事散文中又分纪实散文,与报告文学和杂文可以并列。散文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直接表现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根据主观感受的需要选择人物的一些活动和生活事件的某些镜头进行描述。2、紧紧围绕主题,广阔而灵活地选用生活侧面,一篇文章中可以古往今来,展开充分的联想,抒发感情表现主题。3、语言优美,胜过推敲,达到一定的美学境界。(举例)二、区别与比较区别与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人物和对话;人物:1、真实与虚构。大家知道,小说和散文里面都会有人物,但不同的是,小说里的人物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假的即虚构的,而散文里的人物通常只会是真的,不存在虚构的问题,所以人们对散文更容易产生共鸣。2、具体与散落。长篇小说就不必说了,一个短篇小说至少会有1-2个人物甚至更多,一般来说也会有姓名(不排除有的短篇只用你我他之类的代词)而散文表现比较散落,与它表现情感的真实性相比较,散文在人物这个方面可以始终不出现具体的姓名和形象,甚至可以若有若无,让你读者自己去感觉。而小说肯定不能这样,小说这样就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因为小说就是要让人一读就能看到一个清清楚楚活灵活现的人站在面前,有时甚至以为就是自己,所以有些小说改成电影时总要强调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就是防止别人误认为写的是自己。这就是小说非常鲜明的地方。说到这里,有些人会有点糊涂,不是说小说是虚构的吗?怎么现在又说得这么真实呢?区别就在这里,既是虚构,又要虚构的像真的一样,这有点像撒谎,人,让人上了当就成功了,小说呢,虽是虚构,你虚构得让人掉眼泪了,就肯定成功了。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有点那么回事。散文呢,既是真实的,又不强调具体,比如出生地点,时间,家庭来龙去脉等等,都可以不涉及,只要有个真实的影子在你心中就行了。(举例)3、时间与空间。小说里的人物一般来说就是生活在作品交待的时间和环境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而且互相总是有某种关联,而散文里的人物与文章当时的时间和环境可以相隔非常遥远,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纵横古今,现代人与过去几百年的上下几千年的人人都可以神交在一起,即使相互间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不是胡说八道,毫无关联毫无意义的乱扯。(举例)4、描写。小说里的人物很注重外表描写,从相貌到服装,包括一些个性特征的突出都很强调,但散文就不太有这方面的要求,写可以随意一两笔,不写也无伤大雅,有时写多了反而不好,有喧宾夺主之嫌,因为散文的重点并不在写人物。特殊情况下比如这篇散文本来写的就是服饰,就有可能写人的外表和服装,这样说就是反对绝对化。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对话:1、小说里的对话往往就是故事情节,这是小说里必不可少的东西,极少没有人物对话的小说。而散文里的对话就不一定与故事情节有关;常常是一种意境的喧染,反过来,很多散文除了作者自己没有更多的人物,所以也就没有对话,但你很难找到一部甚至一篇没有对话的小说。曾经有人把一句话也称作短篇小说,小小说。我说那是放屁!因为连小说的几个基本特征都不具备能称之为小说吗?2、散文里的对话虽然也可能是某种故事情节但大多比较简单,因为不会在情节上做太多文章,如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等。小说的对话常常就是某些情节的延续,所以它常常要表现人物性格故事的发展等。有时可能通篇都是人物对话,情节就在对话中发展,所以散文的对话随意性比较多,小说则必须着力对付。(二)描写和故事情节;小说里需要的描写有多种,如人物,对话,景物,环境等等,凡是我们人类生活中有的,小说里就会有,因为小说写的就是人,写人生活的环境与人有关系的所有外部存在,这些是构成小说的重要内容,需要作者认真构思,而散文是在自然地抒发情感中,自然地描写景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会人为地为了人物做景物上的铺陈,所以散文里的景物,人物,对话描写,大都比较简单,除了强调文字的优美,不会在意故事情节的复杂,有时甚至谈不上情节,更不会细致地去构思故事情节和细节,与小说的以情节引人就有本质的区别了。(举例)(三)时间和生活场面;小说的时间,如故事发生的年代,情节产生的具体时间交待是必不可少的,要让读者明白你这个人物是生活在宋代还是在清代,是生活在十年前,还是在二十年前,而散文则不必交待十分清楚,前面也说过,上下几千年都可以交融在一起。场面也同样,可以明确也可以不很明确,说来说去,散文是以情感人,小说是以故事情节吸引人,侧重不同,要求自然也就不同了,再说,小说和散文的篇幅也有很大的不同,散文是不可能有几万字,哪怕是五千字以上的也不多,它无法展开太多的内容。而小说除了微型小说,小小说,一般篇幅都较长,几十万几百万字都有可能,散文一般两千字左右为宜,一事一议,不可能篇幅太长。容量有限,所以也不必如小说那样拥有那么多的表现手段。三、散文和小说侧重的两个方面:散文的真实性:以情感人,这表现在文字的优美,情感的真实,意境的烘托。它与小说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虚构,一个不能虚构。所以散文写出来的那种情很容易打动人,小说尽管也可以感人,但因为知道它的虚构性,所以人们不会去追究它的真实性,而散文就有可能去追究它的来龙去脉,当然写的好的小说往往让人觉得如临其境如知其人,那是写作的技巧使然。没有虚构就不成为小说了,所以人们有时会把这样的东西叫作纪实文学。散文的美学性:散文有时可以用美不美这个词去形容,这就说明了散文具有的美学价值。美从哪里表现出来呢?首当其冲就是它的文字了,也就是语言美,散文的美,同时还表现在感情美,感情美首先又体现在它的真,即真实的美,一段真实的感情表现出来把人们打动了,产生了共鸣这就是说达到了美的意境,既要真实也要感人,并不是说真实的就是感人的,随便写你家哪个小孩打架也是真实的,还要看能不能感人。散文的语言和真实性都能感动人的话,这篇文章应该算是成功的了。小说的人物性格:前面说过,小说以写人为主,所以,写好人,把你虚构的人物写的像真的一样就是你的主要任务,写出了性格就写出了真实,在文艺学里这叫人物的典型性,或者叫典型人物。这方面要铺开来讲几天也讲不完。小说的故事情节:其次就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小说谁也看不下去,看电影我们也喜欢看里面的事情是如何发展下去的,电视连续剧就更是这样,让你天天都守在电视机边上欲罢不能,这就是故事吸引了人。没有故事的小说是不存在的。所以写小说必须编故事,就像你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要让大家愿意听下去,讲的不好,没味道,自己都觉得无聊,人家也听不下去,看小说也是这样,必须用故事来吸引人,让人在故事的发展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169 浏览 3 回答
198 浏览 3 回答
139 浏览 3 回答
254 浏览 7 回答
227 浏览 4 回答
343 浏览 4 回答
292 浏览 4 回答
92 浏览 4 回答
118 浏览 5 回答
151 浏览 4 回答
341 浏览 3 回答
127 浏览 3 回答
246 浏览 5 回答
197 浏览 5 回答
185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