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容易产生偏见的情况包括如下:
1、对某些作者的影响力存在偏见。
当同行评审审稿人知晓作者的身份时,可能会对其所在研究机构、地理位置、文化或性别产生偏见。
例如:仅针对第一作者所在的国家,同行评审审稿人甚至会在未事先阅读对方投稿的情况下,对文中使用的语言质量存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这种在审稿之前的偏见会给稿件“打上标签”,使得审稿人对研究论文的质量做出不公正的判断。
而这种偏见甚至会出现在同行评审实践之前,换言之,可能是期刊编辑的偏见,对方可能会根据研究所或国家做出判断,最终决定不把投稿送去接受同行评审。
偏见也不一定就是负面反馈。审稿人可能对投稿进行粗略的审查,仅基于作者的声誉及其所在单位给出不值当的好评。
2、针对特定研究结果的偏见。
研究是发现事物的过程。有时,新的发现可能挑战人们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
在遇到新颖且出乎意料的研究报告时,一些审稿人可能会固执己见,要求作者删除其研究结果或修改分析。
然而,也有一些审稿人可能会阻止发表毫无意义的研究结果。
这些做法导致了对结果和报告的偏见,以及发表偏见。
3、利益冲突。
如果审稿人知道某份投稿的作者与他们有私人恩怨或存在职业竞争,他们可能会给出糟糕的反馈。
相反,他们可能会对某个朋友或以前的学生所撰写的论文给予不当的好评。
如果审稿人的审稿身份得到了作者的推荐,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有义务给对方的论文给与正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