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模型的建立使用技术,知识等通过提供知识服务的一种手段服务,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社会行业是服务的对象[25]。随着国际科技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促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科技服务业已经渗透到产业链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科技水平较低的地区可以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带动国内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减短产品投入市场的过程,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大力发展出口技术产品领域,给独特的优势带来了来影响[26]。我国政府自2009年开始对PCT申请实行补贴,有学者研究认为由于政府政策的推动,我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会大大上升但质量可能会不尽如人意。从政府开始实施补贴政策直到现在,大约8年的时间里,我国PCT申请数量远超日本,在2016年达到43168份,继2015年后连续四年跃居全球第三位,但这并不值得欢呼雀跃。更多的产业发展优化选择采用国外更为优秀的知识产权作为发展基底,运用他国的专利为自己本国的企业谋求发展,这不仅对我国的企业发展造成压力负担,也造成了无用专利的沉积与国家资源的浪费[27]。创新已成为我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驱动力。举例来说,这句话用在民族产业华为和中兴上并不为过,华为和中兴在跨国申请专利的国家企业中独占鳌头,得益于企业高层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重视。根据现有的各类财经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华为和中兴的在研发层面而投入在近5年成总体上升趋势,研发费用率也保持在10%左右(研发费用率=研发费用/营业总收入)。再说前几年异常火爆的苹果,在创新方面,这个企业在近几年创新方面改良并不大,不温不火的沿袭前路,但是在创新型氛围中不进步就相当于退步,导致目前市场份额逐渐减少。相对来说,再看国内一些只顾眼前利益,借用他人知识产权研发新产品的品牌,专利的国际化只会导致科技服务贸易的负增长,对我国GDP的增长是极为不利的。引力模型,表示大范围的空间相互作用的功能,用于预测在空间上相互作用的能力的模型。它源于牛顿定律。这个模型是广泛应用的,在多种学科斗是比较常见的,较常见就是应用到具体国际贸易的理论[28]。在国际贸易理论,引力模型是指单笔交易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正比于各自的经济规模(GDP)。模型具体表示为:(模型1)Tij表示双边贸易额,A是一个权重系数,Yi是i国的经济规模GDP,Yj是j国的GDP,D是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将模型转化成线性对数形式:(模型2)专利的国际化,专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矛盾,使用统一的专利标准,简化申请程序,专利是在世界范围内保护。跨国专利申请量直接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在国际水平上其专利国际化的程度,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与我们所要研究的科技服务贸易紧密相关。故选取跨国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专利国际化的指标。其中,表示i国和j国的科技服务贸易额线性差异常量,因为是在线性计算式中,其对于科技服务贸易额的对数值的影响不会干涉我们对于科技服务贸易额与专利国际化的关系的观察,故后文中不予讨论。将专利申请量作为变量添加到模型2构建模型3:(模型3)其中Etcj表示第t年中国科技服务贸易对j国的出口量,Ytc表示第t年中国的GDP,Ytj表示第t年j国的GDP,Dcj表示中国和j国的地理距离,Etc表示中国在第t年的国民专利申请量,Etj表示j国在第t年的国民专利申请量,Ptc表示中国在第t年的人口总数,Ptj表示j国在第t年的人口总数,CDtcj表示中国第t年在j国的专利申请量。在模型3中,解释变量Ytc表示中国的GDP,代表中国的经济规模、供给及需求能力,预期符号为正,表示当中国GDP增加时,中国科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越大。解释变量Ytj表示j国的GDP,代表j国的经济规模、供给及需求能力,预期符号为正,表示当j国GDP增加时,j国对中国的科技服务的需求越大。解释变量Dcj表示两国的地理距离,代表双边贸易的运输成本,是双边贸易的主要阻力因素。预期符号为负,表示中国与j国相距越远,贸易成本越高,我国科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将减少。解释变量Etc表示中国在第t年的国民专利申请量,代表中的科技服务能力,预期符号为正,表示当中国的国民专利申请量增加时,中国科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越大。Ptc表示中国在第t年的人口总数,预期符号为正,表示中国人口增加时,双边贸易规模扩大,科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增大。Ptj表示j国在第t年的人口总数,预期符号为负,表示j国双边贸易扩大,中国对j国科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减小。CDtcj表示中国第t年在j国的专利申请量,表示中国在j国的科技服务保障力大小,预期符号为正,当CDtcj增大时,科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增大。(二)样本与数据科技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值等于特许使用费和执照费与其他业务和专业技术服务费之和。GDP是两国经济规模衡量的标准,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本文拟定使用基于PPP(购买力平价)估算的GDP以消除各国GDP计算体系标准可能带来的误差,由于部分国家基于PPP估算的GDP数据没有记录,本文中GDP数据采用经过换算的基于现行市场价格的美元表示(GDP at market prices (current US$))。GDP资料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整理详情见附录表1和附表2。本文的地理距离,代表两个首都之间的实际距离,它不受语言等因素如历史,地理距离和模式的专利国际化差异是完全独立的。地理距离资料来源于外文网站。具体数据参见附表7。这个模型的专利申请数量是国家科学技术服务能力的指标是影响科技服务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资料来源于WIPO公布的专利统计数据。具体数据见附表3。本文所说的专利国际化所指的是通过建立全球统一化的专利制度到达一国在另一国申请专利得到正规保护的行为。故我们运用了WIPO公布的各专利局收到的按来源国统计的专利申请数据来评估专利国际化的行为。结果分析显示如下表:类型实施者形式一国技术的全球化利用追求利润的企业和个体出口创新产品;转让许可证和专利;在国外生产内部设计和开发的创新产品技术的全球化创新(生产)跨国公司在母国和东道国开展R&D和创新活动;在东道国购买已有的R&D实验室或进行R&D绿地投资全球技术合作大学和公共研究中心合作科研项目;交换学者或研究者;学生国际流动国内或跨国企业特定创新项目的合资企业;交换技术信息和/或设备的生产协议表6.1 专利国际化实施者与形式Table6.1 Pat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Implementers andForms表6.2 专利国际化三指标分布情况Table6.2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of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atents从表6.3的第(1)~(3)列可以看到,在普通的固定效应回归中,专利国际化对贸易的增长呈负影响,这让我们想到了内生性问题。专利国际化带来的贸易量的增长可能会带来市场重要性的上升,进而提高了申请专利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可能为了避免本国已有的市场份额被侵蚀而大量申请专利用以迷惑对手。这就需要使用一种可以控制这个内生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所使用的解决方法为工具变量法。工具变量法:当X与Y内生时,寻找一个变量只会影响X而Y不直接受影响,从而可以准确地识别出X对Y的影响。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本文所研究的专利国际化是一种个人和企业的专利申请行为在国家层面的总和,由于这是一种策略行为所以难免会受到多种多样的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密切的影响就是和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国际合作。由此,本文选择了是否是《1970年专利合作协定》(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成员这一变量以用来解决贸易增长和专利国际化的内生性问题。这一工作变量之所以有效的原因是由于从制度环境上来说,加入专利协定可以使个人和各国单位在国外申请跨国专利时使用更长申请宽限期的PCT条款;同样,由于WIPO和国际专利合作协定传递相关文件与信息,所以相关的申请成本有所降低。就这一意义来说,加入专利合作协定一定会对双边的专利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加入这一国际条约并不会直接影响双边贸易关系,因为这是一个多边条约,不会因为具体的双边贸易关系而影响一国加入与否,这一条约同时直接影响的是双边专利申请情况惟一对贸易产生影响的途径也是通过专利国际化对双边贸易结构和双边贸易量产生影响。在国际贸易研究中最常见的对相关因素直接产生影响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双边具体条约。本文使用STATA12.1软件的xtivreg2命令对专利国际化指标(即双边是否是专利合作协定成员)进行了工具变量两个阶段的最小二乘估计。科技服务贸易额专利流动对数专利流动对数-0.056***(0.010)/i国GDP1.302***(0.055)0.035***(0.001)j国GDP-0.957***(0.063)0.029***(0.001)专利合作协定成员方i/0.068***(0.004)专利合作协定成员方j/0.079***(0.004)i国民专利申请量-0.006(0.006)0.008***(0.001)j国民专利申请量0.018***(0.006)0.008***(0.001)i国人口总数1.250***(0.181)0.662***(0.018)j国人口总数2.163***(0.209)0.423***(0.016)i国和j国的地理距离-0.968**(0.102)-0.005***(0.015)样本数390390注:***、**、*分别代表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是序列相关与异方差调整后的稳健标准误差表6.3 科技贸易额和专利流动对数的影响因素Table6.3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de volume oftechnology and logarithm of the patent flows这一回归结果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我们所看见的大量的发达国家通过专利国际化来为自己企业的产品在相应的市场争取法律保护其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产品和公司,这些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交易量也有所增加。这一结果同时是在控制双边国家创新水平(以各自国家的本国居民专利申请量度量)之后得到的,所以这一结果实际上反映的是,不仅需要专心致志地切实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敢于将专利和技术国际化,积极主动的到东道申请专利,通过专利国际化来提高贸易的质量。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部分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科技服务贸易的全局发展进度,并且在贸易发展的总体上呈现了促进的作用,起到了正面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随着专利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伴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对原来的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压制效果,对一些企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且如果出现产品可替代的问题,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多方面的竞争,如技术资源与市场份额等,在一国的科技服务贸业的市场中也会发生企业之间互相侵蚀的现象。从这里我们可以对我国企业制定出更重要的方向。在国际科技服务贸易市场中,新旧产品往往生产于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而拥有专利国际化能力的企业就意味着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推动新技术引领的新产品,从而占据新市场的大面积市场份额,将一些缺乏创新技术或专利国际化进度相对落后的企业挤出市场竞争。所以,作为发展中的企业或传统规模的企业都必须注重专利国际化的进程推进和使用,企业必须拥有技术创新的思想,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运用国际最新技术,才能使企业确保在不断变迁的国际科技服务业市场中处于长期的优势地位,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科技服务贸易额1996-20052005-2014专利流动对数2.754***(0.930)7.368***(0.920)人口总数对数2.536***(0.003)-0.285***科技服务贸易指数-0.068***(0.002)1.750***(0.342)国民专利申请量0.039***(0.213)0.029***(0.034)样本数390390表6.4 检验——分时段回归Table6.4 Test2—point period regression(三)实证结果与讨论就像前面内容所描述的一样,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已经日渐显著,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可以按表一与表二进行了检验研究,观察了其中相应的变化。在各个年份里,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额与贸易广度都有着正面的影响,都起到促进的作用,尤其对科技服务贸易额的影响十分显著。从这一结论中可以看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了。以资金投入为主要显著优势的传统从事科技服务业的企业会逐渐被以创新科技与前端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所取代,一成不变的企业必然会做出让步,这一结论与我们前期的预测是相一致的。随着技术的革新会逐步影响新型产品的发明和制造以及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分工问题和细化,同时也影响全球专利国际化与技术国际化的浪潮和贸易自由投资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从中预想,专利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会在未来对科技服务贸易产生更大的影响。七结论与政策建议(一)研究结论本文章通过运用专利申请总量、科技服务贸易总额两类数据,利用引力模型与工具变量法检验了专利国际化与科技服务贸易增长的关系,得到以下的结论。第一,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增长的影响是有利的,科技服务贸易会被大幅度的推动发展。我们的发现说明,应该通过鼓励企业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研究,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争取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进入到一个更高的科技平台。并且在保持政策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要制定国际学术交流政策,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放宽科技人员的兼职方向等,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第二,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影响是随着时间不断深化的。也就是说伴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专利国际化也在世界贸易中逐渐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而以专利产权作为核心内容的科技服务贸易也会逐步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两国或地区只有在技术专业化领域越接近,研发才越多,跨国专利控制才可能越多。第三,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业发展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专利的国际化就意味着技术与知识的全球性扩散,同时也意味着为专利产权带来了一定的限制性的保护,这样一来就相对减少了国内外的一定量的交流与合作。当外国企业控制或者占据某一市场的份额越小,我们与其合作的机会就越少,本国对专利产权的控制就越强,这种情况下无法创新的企业就很难支撑下去,导致本国企业利益受损,科技服务贸易额会大大下降。这就警示我们国内企业要加快创新的脚步,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多利用创新技术与知识加大自己的企业规模,保证自己在相应出口市场的份额不受对手侵蚀。本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专利国际化和科技服务贸易的增长的关系,为科技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经验与警示。从现实意义来看,为科技创新化与专利国际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也为我国参与技术全球化提供了根据与经验。我们可以知道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增长既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抑制效果,这要求我们必须协调好专利国际化与科技服务贸易的关系才能到达最理想的效果。(二)政策建议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提出建议:首先,要促进科技服务业和专利国际化的协同,加强国内科技服务业与全球贸易事务的关联,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其次,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业的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发挥专利国际化与技术国际化的协调和规范作用。最后,为了从事科学和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科技服务专项资金的承诺,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创新国际化,应提供给科研人员更多的福利和生活帮助。
相关范文: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上)摘要: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加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或一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和RCA两个指标对中印服务贸易整体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并借助模型对影响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一、引言在国际分工继续深化和全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且竞争日趋激烈,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面对这种形势,如何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升其竞争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实质上就是有关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因为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往往是一国或地区贸易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0世纪以来,国外一些著名学者提出了许多理论来探讨国际竞争力,其中被公认为竞争优势理论集大成者的是迈克尔.波特。他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问题实际上是行业竞争优势的问题,关键是理解一国经济的大环境如何影响企业和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然而波特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和产业,并没有专门涉及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而郑吉昌、夏晴(2004)则以波特的观点为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结合服务贸易的特征探讨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但文中却没有对各因素的影响做具体分析。查贵勇(2006)利用“钻石模型”分析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并认为造成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支持的差距。本文也选择印度作为比较对象,因为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状况相似,但印度在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上却极为迅速,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中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比较,并通过新模型对影响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各因素做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和建议。二、中印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从服务贸易总额来看,1990年中国的贸易总额为98.61亿美元,印度为105.52亿美元,两者相差6.91亿美元。但从1991年开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开始超过印度,且两者差额越来越大,2004年差距最大,达到563.28亿美元。2005年差额有所减少,中国的贸易总额是1665亿美元,比印度多出315亿美元。从图1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总额曲线都在稳定上升,并且曲线越来越陡峭,表明两国服务贸易总额有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与两国都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息息相关。1990年至2005年间,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和36%,远远超过同期8.1%的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具体到服务出口贸易而言,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额为812亿美元,是1990年的14.13倍,年平均增长率达82.04%。与中国相比,虽然印度服务出口的总额低于中国,但其出口增长速度却较快。2005年印度出口总额为676亿美元,是1990年的14.67倍,年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85.42%。同时从服务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比重来看,中印两国差距较大。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的比重为9.63%,比1990年仅增加1.16%,平均比重也仅为10.56%。而印度的服务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比重达到41.55%,比1990年上升了21.14%,平均比重达24.81%,是中国的2.35倍,且比重还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表1所示)。印度服务出口的迅速增长,得益于其服务业的大力支持。2000年印度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而中国仅为33%),比198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且其服务业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其服务贸易的发展。三、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一)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比较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即该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总出口的比例,它反映了一国服务出口的整体竞争力。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总出口的3.36%,位居世界第八,比1990年增加了2.63%。而印度2005年服务出口的比重为2.80%,排名世界第10位,较1990年上升了2.21%。由表2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在世界的比重均高于印度,但两者的差额却有减小的迹象,如2002年中国和印度所占比重的差额为1.27%,而2005年则减少到0.56%。同时表中的数据还表明了两国的比重都有上涨的趋势,这与两国都大力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扩大服务贸易有关。(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比较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是能反映一国产品或服务的出口与世界产品或服务平均出口水平进行比较的一个指标。其公式为RCAij=(Xij/Xit)/(Xwj/Xwt)。其中,Xij表示i国当期服务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当期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而Xwj为当期世界市场服务的出口额,Xwt为当期世界市场全部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如果RCA>1,说明该国的服务出口具有比较优势,如果RCA<1,说明该国的服务出口不具有比较优势,该值越大比较优势就越大。从服务贸易总体的RCA的比较来看,中国和印度的差距比较明显。从表3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为0.51,比1990年仅增加了0.05,并且从1995年至2005年,RCA指数一直徘徊在0.49-0.63之间,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很弱。与中国相比,印度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大部分年份都在1以上,2005年更是高达2.21,且RCA指数还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之中,印度的服务贸易表现出很强的比较优势。从服务贸易RCA分项比较来看,中国在旅游业方面比较优势明显,其RCA指数从1991年到2002年始终维持在1以上,且持续上升,2004年虽有所下降但仍达到1.43。在运输业方面,RCA指数变化较大,由1990年的1.65持续下降到1998年的0.41;从2000年起运输业的RCA指数开始不断上涨,到2004年已达0.84,但仍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其他商业服务上,中国的比较优势不显著,RCA指数一直小于1。印度各部门却有着不同的状况。印度旅游业的RCA指数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中,1992年指数为1.36,但到了2004年却只有0.48,比较劣势越来越显著。在运输业方面,RCA指数的变化和旅游业很相似,也在持续降低,2004年仅为0.50。然而近年来,印度其他商业服务的比较优势则在逐渐增强,从1996年的0.80上升到2004年的1.56(见表4)。综合上述三个竞争力指标的比较来看,虽然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份额比印度要大,但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却比印度低。中国在传统的旅游服务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印度则在其他商业服务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两国在运输服务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较弱,并且印度的劣势更为显著。四、影响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囊分析本文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核心,结合服务贸易的特性以及中印两国具体的国情,通过修正后的模型来探讨影响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新模型(如图2所示)保留了波特“钻石”模型的基本内核,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服务业及关联产业和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理念仍然作为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不同的是新模型突出了政府的作用,不仅将其由“钻石”模型中辅助要素提升为决定要素,而且还把它置于“中心”位置。新模型还添加了两个“环”,内环表示国内环境的影响,包括一国的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和商业环境等,而外环则代表着国际环境的影响,如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等。由于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形成不是阶段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其对一国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表现为对竞争力的强弱是有利还是不利,从长期来看则是后者如何受前者的影响,所以本文将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归结为辅助因素。波特将机遇作为“六要素”模型中的另一辅助要素,但本文考虑到机遇不可求的特性,并且其作用的发挥往往要通过改变一定的国内或国际环境才能产生影响,所以并未将其作为一个基本因素独立出来,而是化入“环境”这一辅助要素之中了。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中印两国的具体国情来逐一论述模型中的各个要素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一)要素条件服务贸易的生产必须依托一定的生产要素,如旅游服务需要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环境,金融、保险、银行离不开雄厚的资本等等,生产要素是服务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服务的要素也可以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其中基本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普通工人等要素。而高级要素则是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要素,如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等。各国应当把自己的服务贸易竞争策略建筑在发挥本国高级要素的优势之上。由于高级要素也是变化的,今天的高级要素明天可能变成一般要素,因此,各国在发展国家竞争优势时,关键是创造一种有利于高级要素生成、发展、不断提高、升级换代的环境。正如波特所认为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一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其环境优势要比基本要素更为重要。中国和印度皆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这为两国旅游业和旅游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和印度人口数量众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廉价的劳动力,但两国劳动者在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因而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尹翔硕、申朴(2005)通过对中国和印度1980-1989年和1990-2000年这两个时间段内劳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三种要素的积累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影响做了时间序列分析,发现中国劳动力积累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贡献度很大,而印度人力资本积累对其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贡献度较大,说明两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不同: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其丰裕的劳动力,而印度更多地来源于人力资本。由于一国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能够为其现代服务贸易部门比较优势的增强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以此来迅速积累人力资本。原文地址:其他相关: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服务贸易 比较 竞争力 中国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甚至被誉为是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的一个奇迹,其GDP增长率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左右。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使中国已然成为了一个世界工厂。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发展迅速,由1978年的进出口总额206.4亿美元、逆差11.4亿美元发展为2004年的进出口总额5933.2亿美元、顺差320.9亿美元。这其中服务贸易总额由1985年的55.8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2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8.2%,然而我国的服务贸易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2004年逆差达到108亿美元,并且最近几年有加大的趋势。而亚洲的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在经历了九十年代初的改革之后,也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印度已成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在印度的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50亿美元,占当年印度贸易出口总额的31.4%,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大国,然而服务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迥然不同。虽然印度的服务贸易在绝对数量上还比不上中国,但其竞争优势及发展潜力不可小视。笔者认为中国可以和印度加强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往来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可以从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中印服务贸易概况 随着世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印服务贸易的出口近几年都呈显著上升的势头,其中,中国的出口额由1998年的264.7亿美元增长为2004年的697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九大服务贸易出口国,而印度在1998年的出口额为110.7亿美元,到2004年猛增到322亿美元,增长了两倍。 但是另一面,中印服务贸易的进口额也在急速的增长,甚至比各自的出口增长还要快,截至2004年,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额为697亿美元,在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中排在第八位,并且长时间存在逆差;而印度在2002年和2003年的服务贸易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顺差,到了2004年其进口额达到379亿美元,反而逆差57亿美元。可见,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都未能建立起自己的绝对优势。 另外,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只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8%,不及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出口大国美国的五分之一,印度的出口额所占的比例更是小得可怜。因此,总的来讲,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潜力很大,但是与世界上的服务贸易大国相比,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中印服务贸易的进出口行业结构比较 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关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分类和统计,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和整理,2003年中印服务贸易的进出口行业结构如表1。 从出口行业结构中可以看出,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占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绝大部分,三项所占比例之和为91.4%,而印度的这三项之和为40.8%,另外占了其将近出口额一半的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这得益于印度国内发达的软件服务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印度的服务贸易已经以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为主,而中国则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出口为主。 在增长率方面,印度各项服务业的出口增长率比较平均且都达到25%左右,表明其服务业出口贸易在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虽然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和其他政府服务出现了负增长,但是由于金融服务和其他政府服务所占比例较小,而其他商业服务负增长的幅度较小,因而对印度总体的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中国的出口也呈现比较良好的态势,大多数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由于SARS的影响,旅游服务的出口有所减少,对总体的服务业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增长较多,表明我国正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信息化的潮流。 在中国的进口行业结构中,出口较多的几个部门同样是进口多的部门,它们是运输服务、旅游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其他各部门所占比例依然较小。印度则有所不同,其进口变为主要以运输服务和其他政府服务为主,两项之和达到了68%,其他各部门的出口比例分布相对较小而且比较平均。从增长率可以看出,中国运输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进口增长依然强劲,今后仍然是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主体,旅游服务进口呈现微小的下降,同样应该是受非典的影响。在印度进口份额较大的部门中,其他商业服务增长率最高,几乎翻了一倍,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也增长较快。另外,印度的建筑服务进口增长了一倍多,表明该部门对外需求较大。 中印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指数的选取 本文选取比较优势指数来对中印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CAI)又叫净出口比率(Net Export Ratio,NER),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其计算公式为: Nxij=(Xij-Mij)/(Xij+Mij) 式中Nxij为比较优势指数 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 Mij为i国家第j 种商品的进口 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xij=-1,意味着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如果Nxij=1,意味着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 (二)指数比较分析 由表2中可以看出,两国比较优势指数均为正值的服务项目为旅游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政府服务,说明在这几项服务项目中,两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的旅游服务在2003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绝对数量上有所下降,但由于比较优势指数是一个相对数值,因而该数值大小并未受太大影响。两国的旅游服务比较优势指数虽然比较接近,但其绝对数量却相差较大,中国在这一年的旅游服务出口额为174.1亿美元,进口额为151.9亿美元,同期印度的出口额为38.9亿美元,进口额为35.1亿美元,进出口均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印度的指数高达0.89,说明印度在这一方面的国际竞争力相当强,中国的指数值仅为0.031,虽然也是正值,但是相比较于印度来讲,几乎不存在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向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转化的背景下,印度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建立起的高度国际竞争力非常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两国比较优势指数均为负的服务项目为运输服务、保险服务以及版税和专利使用费。中国在货物贸易如此发达的条件下,运输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却为负数,原因在于近些年运输服务逐渐成为一项资本密集型的服务项目,而中国通常只能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上显示出竞争优势。而印度在此项目上的竞争劣势则应主要归因于其欠发达的货物贸易。中印在版税和专利使用费方面的竞争劣势如此之大以至于其指数值均接近于-1,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两国的创新能力都非常不足,创新制度有所欠缺。在保险服务方面,中国的竞争劣势要大于印度,这与中国保险业发展落后和保险业对外开放度低是分不开的。 中印两国比较优势指数出现正负不同值的项目为建筑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且两项服务均是中国表现为比较优势,印度表现为比较劣势并且劣势较大,因此中国可以考虑在这两项服务上加大对印度的出口。 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上要强于印度,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影响力也大于印度。但是中国只是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从比较优势指数可以看出,中国从“质”的方面讲优势并不明显。 印度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的高度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醒着我们世界服务贸易的未来,中国目前的服务贸易结构显然不会让中国在今后的世界服务贸易竞争中取得所谓的竞争优势。印度在其他方面相对薄弱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取得的发展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服务贸易的发展总是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印两国近几年经济发展都相当迅速,服务贸易蕴藏的潜力很大。中国应该加强与印度在服务贸易各领域的合作,比如引进印度的软件业来帮助提升或者改善本国的信息服务水平,也可以对印度输出建筑业来帮助完善印度的基础设施等等。 英国劳埃德国际金融周刊消息:欧中贸易有利于降低欧盟通胀压力 在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即将在北京举行之际,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日前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中欧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讲说,欧中贸易有助于降低欧盟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 英国劳埃德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中印仍保持外包优势地位 英国劳埃德经济周刊报道:目前中印仍保持外包优势地位,预计在今年的全球外包市场上,印度所占份额将达11.5%,中国将达4.4%。 印度是全球离岸外包的首选目的地,预计今年印度的外包收入将达34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9.5%。一直到2010年,印度将继续保持在全球离岸外包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所占份额至少达15%。今年中国的外包收入将达13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7.9%。 XMG公司首席分析师劳罗?维韦斯指出,除了印度和中国之外,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外包行业的发展也值得关注。他指出,今年菲律宾外包收入的增长率将达62%,预计将达41亿美元,占全球的1.4%。 此外,XMG咨询公司预测,由于成本不断增加且美元持续贬值,2008年“离岸外包市场会出现动荡,但仍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英国劳埃德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近些年印度经济的增长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本文通过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行业结构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详细解读了中印两国目前在服务贸易领域所处的地位和现状,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中国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甚至被誉为是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的一个奇迹,其GDP增长率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左右。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使中国已然成为了一个世界工厂。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发展迅速,由1978年的进出囗总额206.4亿美元、逆差11.4亿美元发展为2004年的进出囗总额5933.2亿美元、顺差320.9亿美元。这其中服务贸易总额由1985年的55.8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2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8.2%,然而我国的服务贸易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2004年逆差达到108亿美元,并且最近几年有加大的趋势。而亚洲的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在经历了九十年代初的改革之后,也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印度已成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在印度的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其服务贸易出囗总额为250亿美元,占当年印度贸易出囗总额的31.4%,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大国,然而服务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迥然不同。虽然印度的服务贸易在绝对数量上还比不上中国,但其竞争优势及发展潜力不可小视。笔者认为中国可以和印度加强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往来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可以从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中印服务贸易概况 随着世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印服务贸易的出囗近几年都呈显着上升的势头,其中,中国的出囗额由1998年的264.7亿美元增长为2004年的697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九大服务贸易出囗国,而印度在1998年的出囗额为110.7亿美元,到2004年猛增到322亿美元,增长了两倍。 但是另一面,中印服务贸易的进囗额也在急速的增长,甚至比各自的出囗增长还要快,截至2004年,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囗额为697亿美元,在全世界服务贸易进囗额中排在第八位,并且长时间存在逆差;而印度在2002年和2003年的服务贸易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顺差,到了2004年其进囗额达到379亿美元,反而逆差57亿美元。可见,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都未能建立起自己的绝对优势。 另外,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囗额只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囗总额的2.8%,不及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出囗大国美国的五分之一,印度的出囗额所占的比例更是小得可怜。因此,总的来讲,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潜力很大,但是与世界上的服务贸易大国相比,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中印服务贸易的进出囗行业结构比较 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关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分类和统计,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和整理,2003年中印服务贸易的进出囗行业结构如表1。 从出囗行业结构中可以看出,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占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囗额的绝大部分,三项所占比例之和为91.4%,而印度的这三项之和为40.8%,另外占了其将近出囗额一半的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这得益于印度国内发达的软件服务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印度的服务贸易已经以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囗为主,而中国则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出囗为主。 在增长率方面,印度各项服务业的出囗增长率比较平均且都达到25%左右,表明其服务业出囗贸易在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虽然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和其他政府服务出现了负增长,但是由于金融服务和其他政府服务所占比例较小,而其他商业服务负增长的幅度较小,因而对印度总体的服务贸易出囗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中国的出囗也呈现比较良好的态势,大多数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由于SARS的影响,旅游服务的出囗有所减少,对总体的服务业出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增长较多,表明我国正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信息化的潮流。 在中国的进囗行业结构中,出囗较多的几个部门同样是进囗多的部门,它们是运输服务、旅游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其他各部门所占比例依然较小。印度则有所不同,其进囗变为主要以运输服务和其他政府服务为主,两项之和达到了68%,其他各部门的出囗比例分布相对较小而且比较平均。从增长率可以看出,中国运输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进囗增长依然强劲,今后仍然是我国服务贸易进囗的主体,旅游服务进囗呈现微小的下降,同样应该是受非典的影响。在印度进囗份额较大的部门中,其他商业服务增长率最高,几乎翻了一倍,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也增长较快。另外,印度的建筑服务进囗增长了一倍多,表明该部门对外需求较大。 中印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指数的选取 本文选取比较优势指数来对中印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CAI)又叫净出囗比率(Net Export Ratio,NER),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其计算公式为:Nxij=(Xij-Mij)/(Xij+Mij) 式中Nxij为比较优势指数 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囗 Mij为i国家第j 种商品的进囗 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xij=-1,意味着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进囗而没有出囗,如果Nxij=1,意味着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出囗而没有进囗。 (二)指数比较分析 由表2中可以看出,两国比较优势指数均为正值的服务项目为旅游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政府服务,说明在这几项服务项目中,两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的旅游服务在2003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绝对数量上有所下降,但由于比较优势指数是一个相对数值,因而该数值大小并未受太大影响。两国的旅游服务比较优势指数虽然比较接近,但其绝对数量却相差较大,中国在这一年的旅游服务出囗额为174.1亿美元,进囗额为151.9亿美元,同期印度的出囗额为38.9亿美元,进囗额为35.1亿美元,进出囗均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印度的指数高达0.89,说明印度在这一方面的国际竞争力相当强,中国的指数值仅为0.031,虽然也是正值,但是相比较于印度来讲,几乎不存在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向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转化的背景下,印度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建立起的高度国际竞争力非常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两国比较优势指数均为负的服务项目为运输服务、保险服务以及版税和专利使用费。中国在货物贸易如此发达的条件下,运输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却为负数,原因在于近些年运输服务逐渐成为一项资本密集型的服务项目,而中国通常只能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上显示出竞争优势。而印度在此项目上的竞争劣势则应主要归因于其欠发达的货物贸易。中印在版税和专利使用费方面的竞争劣势如此之大以至于其指数值均接近于-1,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两国的创新能力都非常不足,创新制度有所欠缺。在保险服务方面,中国的竞争劣势要大于印度,这与中国保险业发展落后和保险业对外开放度低是分不开的。 中印两国比较优势指数出现正负不同值的项目为建筑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且两项服务均是中国表现为比较优势,印度表现为比较劣势并且劣势较大,因此中国可以考虑在这两项服务上加大对印度的出囗。 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上要强于印度,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影响力也大于印度。但是中国只是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从比较优势指数可以看出,中国从“质”的方面讲优势并不明显。 印度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的高度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醒着我们世界服务贸易的未来,中国目前的服务贸易结构显然不会让中国在今后的世界服务贸易竞争中取得所谓的竞争优势。印度在其他方面相对薄弱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取得的发展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服务贸易的发展总是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印两国近几年经济发展都相当迅速,服务贸易蕴藏的潜力很大。中国应该加强与印度在服务贸易各领域的合作,比如引进印度的软件业来帮助提升或者改善本国的信息服务水平,也可以对印度输出建筑业来帮助完善印度的基础设施等等。 参考文献: 1.王小平.中国服务贸易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财贸经济,2004 2.谢光亚,谢兰兰,孙海燕.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 3.董小梅.中印软件服务业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02]{so}2005《商业时代》2006年第32期{au}姚孝军
326 浏览 4 回答
174 浏览 4 回答
277 浏览 3 回答
206 浏览 3 回答
142 浏览 6 回答
242 浏览 3 回答
120 浏览 3 回答
256 浏览 5 回答
317 浏览 4 回答
331 浏览 4 回答
289 浏览 5 回答
89 浏览 4 回答
172 浏览 5 回答
253 浏览 2 回答
85 浏览 7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