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远洋渔业起步于1985年,以过洋性渔业为主,2009年产量98万吨,不及近海渔业的十分之一。但我国已跻身世界远洋渔业大国。 远洋渔业为我们餐桌上带来一批陌生的鱼类,例如秋刀鱼、竹荚鱼、鳕鱼、柔鱼(大洋性鱿鱼)、金枪鱼。我们未来的餐桌上,还可能出现南极磷虾。这些域外海产,正在丰富和改变我们的饮食传统。很可惜,中国的远洋渔业起步太迟。1994年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地球上近36%最富饶的公海变成了沿岸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公海更加贫瘠,捕捞成本更高,捕捞配额的争夺也更激烈。连日本这样的传统远洋渔业强国都难以承受,产量连续下降,只好将部分产能转向近海。可想而知,中国远洋渔业的发展空间也很有限。远洋渔业并非救渔之道。“靠外海、大洋是不行的。日本人认为,渔业的根基在沿岸。”已退休的福建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林学钦先生说,“我们还是多重视沿岸海域的保护,发展栽培渔业,增殖放流等。沿岸渔业的成本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