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一点总结,不完整但希望能够帮到你!一 赤脚医生产生时间及由来:1968年夏,上海《文汇报》刊载了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同年第三期《红旗》杂志和9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都全文转载。正是这篇文章,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当天,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二 赤脚医生产生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已有5.49 亿,但卫生机构和卫生设施却是少之又少。(卫生机构: 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只有2600 个, 疗养院所只有30 个, 门诊所只有769 个, 专科防治所只有11 个, 妇幼保健所只有9 个, 药品检验所只有1 个, 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只有3 个, 全部床位只有80 000 张。卫生人员: 医师只有38000 个,中医276000 人, 医助49400 人, 护士32800 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08840 人, 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5040 人)。人均寿命只有36 岁, 内蒙古地区只有19 岁。天花、霍乱、鼠疫等传染病, 地方病肆掠, 以地方病来说, 仅血吸虫病就有1 000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25% , 产妇死亡率达15 % , 儿童死亡率高达130 % , 婴儿死亡率更高, 竟达200 % ( 城市婴儿死亡率为120 % )。在城市,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 建立了与这一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镇职工医疗保健体制。这一制度包括两方面, 一是公费医疗制度; 二是老保医疗制度, 基本保障了城镇职工的身体健康。而在农村, 在2 100 多个县里, 只1 300 个县有卫生院,平均只有10 张病床, 规模很小, 设备简陋, 技术落后。全国县以下只有100 多个区卫生所, 至于几十万个村庄, 除了少数开业医生, 没有什么医疗机构, 更谈不上有医疗保障了。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当时,中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去了75%。三 赤脚医生身份:中国农村人民公社时期, 生产大队中不脱产的无编制农村户口的初级卫生保健人员。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卫生技术人员,是建国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的产物。四 赤脚医生选拔条件:就地取材, 首先必须是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子女,其次还要读过书.最起码要小学毕业。主要从行医世家子弟和略懂医术的回乡知识青年且阶级成分较好的人中挑选。五 赤脚医生的培养:培训时间一般放在农闲季节,采用集体培训的方式。集中到县医院或卫生学校、乡卫生院等机构进行短期培训(大约1—3 个月),经过短期培训,掌握基本医疗卫生常识和技术,以后再不断复训,提高水平。六 医疗对象: 六亿多农民。七 主要医疗任务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以基本医疗、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为其主要任务。1.治病,挖草药,制土药( (自种、自采、自制、自用)。2.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和根治工作,监控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流行,做好各种疫苗的接种和投服工作。3.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在三级卫生工作的底层,走村串户,宣传教育群众,倡导和推动农村卫生工作的文明发展。八 赤脚医生行医方式及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但主要以中医和针灸的就诊方式为主(中医在农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且农村中草药资源丰富, 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和减轻群众的负担)。赤脚医生医学专业水平不一定精深,不一定会处理高精尖的问题, 但能医治处理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上门提供医疗服务且随叫随到。九 赤脚医生和患者的关系 赤脚医生和他们的治疗对象之间, 除了医患关系之外, 还有其他一些在共同生活的社区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 如乡亲关系、邻居关系、亲戚关系、熟人朋友关系。 病人和医生之间在心理上很容易取得较为平等的认同。医生对病人所关心的事情有着较多的了解,有共同的语境, 病人和医生有一种比较贴近的交流。治疗方式也不完全是由医生决定后命令和强加给病人, 而是通过谈话, 让病人知情,与病人取得了一致性, 病人的很多问题和疑虑, 基本上都能得到解答。所以病人对医生给自己的建议都比较乐意采纳并服从, 对治疗一般疾病较满意。十 赤脚医生收费情况农民每人每年交1元医疗费,大队再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集体公益金中,人均提取5角钱作为合作医疗基金,群众看病每次交5分钱的挂号费;药费开始由集体补贴,后来也要收费,办法是“赤脚医生决定用的药,收药价的30%;患者指定用的药,收100%十一 赤脚医生待遇一般是大队记工分,年终由各生产队分摊,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也发放少量补贴。他们的工分虽高于一般社员,但和普通农民相差不大。有时会获得社员示谢的实物并享有乡土社会的广泛尊敬。十二 赤脚医生报酬来源一是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益金或企业、副业收入解决; 二是从生产大队( 村) 卫生所的业务收入中解决; 三是由政府给予解决。十三 赤脚医生的发展规模从1965年到1980年,中国约有90%以上的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在全国各县成立人民医院,在公社一级成立卫生院,村里设卫生室,形成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三级(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70年代中期(鼎盛时期),在这个网络下,有51万正规医生、146万赤脚医生、236万生产队卫生员和63万农村接生员。70 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卫生部门开始采取措施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赤脚医生的数量开始急剧下降。十四 赤脚医生发挥的历史作用近20年的岁月里,数百万乡村里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具体实践着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为六亿农民提供着最基础的医疗服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满足了农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实现了农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