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90天初审最短14天,最长90天,平均34.4天,中位数31天。审稿是编辑人员的一种职能,编辑人员对作者创作的文字、图像等材料(原稿)为对象所进行的判断、鉴定和评价工作(对于译稿的审稿,主要是鉴定译文的质量),由审读、写审读报告两部分组成。又称审读。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关键,是决定图书质量的重要步骤。在中国,各类书稿的审读,首先研究原稿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在政治问题上:要注意是否违背宪法,有没有同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相抵触的问题;在学术问题上: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时判定稿件是否已经充分地阐明主题所要求说明的内容,在论证和叙述方面,是否有逻辑性和说服力。审稿时还要考虑读者的需要和出版的目的性,以及有无侵害他人版权的情况等。在审读著作稿时,还需注意它的体例结构和文法修辞;在审读编选稿时,要注意书稿的编选标准和材料来源;在审读翻译稿(包括编译和节译)时,重点在评定译文质量,同时查明原书的价值和原书版本的新旧或可靠程度,以便判断是否适宜翻译出版。对于教材、工具书一类出版物,尤其要重视资料的准确性和文字的简明通俗,以及体例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