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探究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年轻的一代,特别是未成年人,一直被社会视为祖国未来的希望花朵,社会的支撑栋梁。他们的现状,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未来,一直是人们口中不变的话题,甚至是祖国社会关注的核心。于是,我们的确看到了这些花儿被保护得滴水不漏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国家的关怀政策纷纷出来……这些措施的实现,我们不难看出未成年人的未来是光明的,“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态势绝对是势不可当的。然而,近期的社会,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让人担忧的景象。未成年人犯罪的数据逐年攀升,而且情况不容客观,甚至发展成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我们心痛着,难道社会的让道,换来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吗?难道国家的关怀,他们就应该这样回报社会吗?于是,我们希望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去发现这样的现象,去探究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从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用一种异样的眼光去发现社会的阴角,让这样的角落同样享受着祖国和社会的阳光……所谓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我国未成年人多达2.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7%。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指已满七周岁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已成为我国刑事案件的主体人群,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60%以上。其中十四周岁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违法犯罪总数也在逐年大幅攀升。那么未成年人犯罪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一)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低龄化,是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个主要趋势。在过去犯罪的高峰期一般是十五至二十四岁,而据近年来的有关统计情况看,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0%,而开始有劣行的年龄一般是在十一二岁,由于生理年龄的提前化,十三四岁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十五六岁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峰期。(二)侵财性犯罪占首位当前,在所有未成年人犯罪中,以侵犯财产为犯罪目的的犯罪占到相当大比例。在未成年人所犯罪行中,属于侵财性犯罪的盗窃罪、抢劫罪、抢夺罪一直高居所犯罪行的前列。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的是,大多数未成年人在犯此类罪行时,并未表现出财富原始积累的动机。(三)犯罪团伙化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在所有的案件中占到一半以上。未成年人往往容易形成“小团体”,而具有不良行为和倾向的人员一旦混迹于其团体中,便会诱使成员之间互相模仿、交叉感染,逐步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强化和共同犯罪案件的不断发生。(四)暴力程度增强,凶残程度增加有关资料显示,未成年人在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盗窃五类暴力犯罪中,以伤害和抢劫两类罪增长幅度为最高,因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而杀人灭迹的一案多罪的混合型案件也时有发生。的确,这样的情况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分析其发展趋势,我们也看到这些恐怖的景象。那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内部因素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过程中,其生理和心理诸因素都处于“变化活跃期”,具有极强的感知力、接受力、模仿力,但其知识少、阅历浅、涉世经验不足,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景”很难把握,缺乏对事物的辨别力,控制力,对事物和行为的理解带有片面性、主观性,容易出现“冲动”或者是“颓废”两种极端心态。1、道德意志薄弱、是非观念模糊。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期,可塑性很强,拒腐蚀的能力较差,如果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和熏染,就容易走向反面,形成孤注一掷、偏激浮躁、报复仇视等心理,甚至沦入违法犯罪的深渊。2、价值观念扭曲。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一部份未成年人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他们总认为老实吃亏,维我独尊,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3、自制力差。少数未成年人面对书刊、光碟、网络上四处泛滥的黄色淫秽读物、图片及视频作品,难予以有效的抵制,在迷乱中沉沦,走上性犯罪的道路。4、爱虚荣,遇到问题不冷静、处理矛盾不理智、思想简单、行事冲动,不计后果。(二)未成年犯罪的外部因素1、学校原因学校是未成年人除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可以起到导向标的作用。但是,现在的个别学校在对待学生教育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偏移,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我国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是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力,出现“教书不育人”的状况,引起了部分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无拘无束心理。二是法制教育流于形式。从近两年审查的在校学生犯罪案件来看,他们的法律知识基本是空白,通过办案人员的法制教育才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已的行为是犯罪。三是个别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如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把差生视作“包袱”冷眼相看,少数教师体罚或辱骂未成年学生,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家庭原因家庭是人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举止言行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翻开所有少年犯的案卷,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大多数未成年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均存在误区。(1)家庭经济贫困,部分未成年人辍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90%以上,农村和城镇下岗职工家庭收入普遍较低,几乎只够维系全家人温饱和少量的未成年人教育的开支。(2)教育方法简单,家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从调查看,现在农村未成年人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绝大多数未成年人父母不知道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他们对子女或是放任自流,或是娇生惯养,或是简单粗暴,这种放纵和高压,使孩子的心理形成畸形,根本起不到教育和引导作用。(3)畸形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一方面,畸形家庭使许多未成年人在性格上变得孤僻、内向,不善交往,容易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另一方面,该类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又因丧失了父母的爱抚和管理,逐渐与其父母感情淡薄,从而控制他们的力量减少了,他们像一批批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地在原野上狂奔,寻找自己的希望之光,这时只要有人稍加引诱,就会滑向犯罪的深渊。(4)不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少数家庭不关心子女,任其发展,不闻不问,未成年人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耳濡目睹,久而久之,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走上犯罪道路。3、社会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容易产生高消费意识盲目膨胀,追求物质金钱的欲望及腐朽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拜金主义、贪污腐败、生活腐化等等,扭曲了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了未成年人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发他们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他们为获取不义之财而疯狂作案。其实,原因远远不止这一些,因为造成这样的结果,它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因此,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多管齐下,多方面的因素都要考虑。那么,我们,社会,那些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去改善这样的窘况呢?1、优化成长环境。家长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许多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与他们的家长有很大关系。调查时发现,18岁以下劳教学员普遍认为,如果学校、父母早一点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特别是父、母能有更多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与自己交流的话,自己不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家长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给予孩子以正确的教育与监护,帮助引导孩子形成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好学上进,自尊自强的思想,并以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去影响、感染自已的子女,为子女当好榜样,善于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帮助子女树立和实现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校承担着对在校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迸行保护的义务。有的老师有时对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格外关心照顾,而对那些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后进学生,学校往往缺少必要的关心和引导。许多未成年人往往是因为内心空虚,不知道怎么去做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的远大理想,会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助于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已在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这应当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2、加强法制宣传。实践中经常发现,当宣判某个未成 年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时,该犯常常发出不知道这也是犯罪的感慨。这确实值得深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法制宣传任重而道远。国家不会因一个人主观上的违法不知而不予以定罪处罚,但我们相信知法一定会减少违法。在未成年人中大力开展法制教育,至少能使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预见到该行为可能发生的后果,而在面对犯罪行为侵害时,知道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手段,力求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当然,我们的宣传教育应当注意方式方法,避满走形式、呆板化。3、加强心理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学校及社会职能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配备学生心理辅导员,健全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体系,通过定期开展咨询、解答疑问、提供帮助等形式,解决未成年人遇到的困惑,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将问题发现并解决在萌芽状态,消除犯罪隐患。4、社会联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司法机关应结合当前开展的“严打”整治斗争,应本着积极的态度狠狠地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特别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经发现坚决查办,依法从重从快予以打击。 5、社会、家庭和学校齐抓共管,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防范体系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不良文化的存在、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以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松散等方面。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6、建立家长与学校沟通制度。即家长定期向学校通报子女在家里的表现,学校也应作出相应规定,使之制度化,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很不够的。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和道德的多层次化,使未成年人在成长中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这就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是的,有怎样的目标,就有怎样的人生。为了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明确我们的责任,特别是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总是相信,经过昨天,我们会把握好今天,我们更加憧憬明天。未成年人的未来,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关注,而且是行动去改善和提高。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采取行动的同时我们更加要注意时机,因为等大错已经酝酿的时候,我们的行动就已经太迟了。趁着这些花儿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有心地去浇灌,悉心的照料,我们定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艳压群芳的鲜花……我们总是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下,我们的梦想总有实现的一天,就让我们共同地去期待吧!这是我学校去年的期末作业,我们五个人一组,这是我们的成品,网上应该不会有雷同的,参考一下吧,其实顺便交就是,老师抽查的,几率很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