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原创 2021广州车展广汽埃安带来了星灵架构、全新的产品AION LX PLUS等诸多的产品以及技术规划,而我有幸参与了与广汽埃安高层的沟通,能更细致地知道在品牌、营销以及产品上他们是如何规划的。
古惠南:去年埃安宣布品牌独立的时候,当天股票还涨停了,说明大家对于埃安这个品牌独立还是寄予厚望的,好像今天广汽也涨了很多,涨了9%点多,A股整个汽车板块都不怎么好,但是广汽集团中午之后也是红的,说明资本市场对我们还是寄予厚望。
我们一年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做了全领域的变革,包括研发、智造、产业链、营销服务和组织文化。
首先是组织文化,主机厂的组织体系进行了混改启动,这是体制机制最大的变化,从有限公司马上要进入股份公司,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了推进混改,我们与研究院进行了人员和研发业务的重组。广汽研究院的三电研发团队将近600号人,以及部分的专利技术、研发中心也转到了广汽埃安。
我们还进行了机构的改革,以前公司的组织体系是按总经理、副总经理,下面是部长、科长、系长。现在没有科长及以下的干部了,都变成项目管理制了,没有行政职务。有经理,但是不会有科长。我们还实行三级审批制度,与数字化水平提高结合起来,整个工作协同效率提升了90%。这个提升让人感觉不可想象是吧?我们的组织体系改革效率非常高。
还有就是营销服务的变革,在肖总的带领下,这几年营销部门也做了很多变革。大家知道我是一直搞技术的,不太懂销售,但是我知道肖总他们这几年创新了很多东西,包括线上+线上、直营+经销、车城+商超,还准备搞合营,另外还有一口价、低库存、高周转的改革。
产品端的变革更大,今年我们推出了升级版的AION S Plus,AION V Plus,今天车展亮相了AION LX Plus,AION Y也马上要做这方面的提升,很快就会发布。埃安在技术升级迭代这块,应该说过去一年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从EV到ICV都做了产品端的全面升级,这里做贡献最多的就是梁主任他们。
肖勇:今年AION系列的产品,除了AION Y是全新发布之外,基本上S、V、LX都是做了一个Plus的升级,很多车可能换一个前大灯也叫做Plus,但是埃安的Plus真的是真金白银的。
我们前面AION V Plus、AION S Plus,给大家都是焕然一新的感觉,我相信各位媒体老师都有这种感觉,包括市场目前也是非常认可和火爆。
到了AION LX这款旗舰车型,AION LX Plus我觉得也可以非常自信地说,也是货真价实的Plus,全新的升级,主要是体现在EV和ICV方面,我们都做了一个迭代,很高的迭代。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这次Plus的升级都是针对客户的痛点,关于电动车方面的,有痛点也有甜点,一方面解决痛点,一方面让甜点更甜,让大家感受更好。
在续航里程方面,我们应该说是用了广汽集团的自研电池,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的应用,充一次电可以跑1000公里,实测的数据是1008公里,基本上可以说市内通勤用的话,如果每天都是在30公里左右,电动汽车就进入了月充时代。
而在之前上市的Aion V PLUS中,我们也带了超倍数电池技术,依托于880V高压充电桩,能让车辆在5分钟实现充电200km续航,真正意义解决用户觉得充电麻烦的痛点。
另外就是加速性问题,我们经常都说,进入4秒以内就是超跑,就是百万级超跑,之前的AION LX是3.9秒,这一次在EV上也是做到了极致,高性能两档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的应用,让AION LX Plus的百公里加速进入2.9秒,这都是用户可感知的魅力。
外在ICV方面,我重点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强调一下,这款SUV的黑科技非常强大。我们在NDA方面,也就是智能驾驶方面做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我们基本上可以说是代表了目前整个行业最先进的水平,这个我们都可以讲,为什么?因为从激光雷达就可以看到,我们开玩笑说,第一代激光雷达才刚量产的时候,我们的第二代已经投入了,这里指的是行业里面。
古惠南:关于自研电池,谈一下关于未来对核心科技的占领,我们的想法是,第一,我们会坚持对外的合作,但是更重要的一条路是合作+自研的双轨并行。不管是EV还是ICV,坚持自主可控的研发和产业化,就是核心科技包括三电,包括ICV相关的,广汽研究院推出的电子电气架构,相关的产业都会自主可控,但是也会对外合作,两条路并行走。
再回到电芯,电芯肯定是核心技术,需要自主可控的最重要的部分,广汽研究院已经在5、6年前就开始研究电芯了,混改之后,相应的技术会转移到埃安。我们现在正在建相关的电池线,争取明年底建成,就在埃安工厂里。
明年就可以量产,初期产能会比较小,因为地不够大,但到2025年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埃安电池、电芯领域,有一定比例的自给自足。
我们有什么相应的技术?首先现在大家在AION LX Plus上看到的是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整包能量密度达到205Wh/kg以上,实现144.4kWh超大电池电量,能够实现性能的提升。
目前量产的电芯主要是满足高端性能上需要的电池,这个是已经可以实现量产的,同时我们现在研究院的工程师已经储备了相应的,包括市场上的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相应的技术也做好了储备,以及半固态电池也储备好了,接下来陆陆续续要做的工作就是不断迭代和加快产业化的提升。
梁伟强:广汽的新能源架构从2019年就开始研发,广汽星灵电子电气架构应该是从最早的第一款车型就开始自主研发,从1.0到2.0到现在的3.0,我们把它命名为星灵架构。
其实我们做架构的一个升级,完全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因为随着大数据、高带宽、5G通讯的到来,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汽车本身的形态包括形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所以我们推出了星灵架构。这个架构是可以让我们的汽车实现持续增值的平台,我们整个车采用SOA服务化设计,未来我们会推出一系列技术的子品牌。
以前我们开发一个功能,可能以月为单位更新到车上,但是在星灵架构的支撑下,我们从月变成以秒为单位,形成这个功能的快速迭代,所以大家都说快速迭代。
什么叫做“快速”呢,以后以秒为单位做一个快速的迭代。而且我们以前做汽车设计和定义时,有一种说法叫做“万物可定义,一切可编程”,在实现汽车的开发之外,我们肯定能开发相关的配套。
我们认为应该是是做安全可靠的接口,给到第三方,包括我们的车主和创客,通过它构建出一个可共享开发的生态圈。
而这个电子电气化架构并不是每个车企都有能力自研的,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说功能的重新划分,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的安全,大数据如何集成,涉及到非常多新的规划,这些都取决于原来整车厂有没有非常深厚的功底和积累。如果积累不够深的话,很难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出适合这个车企的架构。
而电子电气架构其实没有标准,每个车企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做开发,我们很多的技术都是在探索和实践和开发并行的过程中碰撞出来的。
古惠南: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话题,这个话题本身就很复杂的,怎么综合,综合到哪里,这个价值链应该怎么算,这个峰应该是怎么样的峰。其实有的企业说,2030年碳达峰,是不是最近要多做一点,让那个峰做起来先,有人有不同的意见,怎么是峰,怎么做峰,怎么综合,其实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我认为不要管那么远,先管眼下,这个事业本身就是为双碳做贡献的行业,争取2023年做到零碳工厂。
我现在已经有光伏,有储能,我已经可以满足15%的用电,这个是清洁电,我准备进一步扩大太阳能和储能,增加到30%。其次接下来会引入核能、风能、水能,一定要有清洁能源,因为我现在可以跟相关的公司直接签合同。
另外一个就是,还剩下一部分,比如说少量的天然气,煮饭也可以改成用电,那部分的我可以通过参与植树造林,有一部分是直接减,还有一部分是转,就是通过别的地方,植树造林转换,碳中和有一条就是要把碳聚集,有树林就可以聚碳。
有了这些办法,那么我到2023年就可以做到零碳,我们第一步就是零碳工厂,所以接下来很多碳达峰、碳中和的动作逐步展开。
编辑点评:
广汽埃安,前身广汽新能源,自2017年创立以来,从最初的月均销量不到1000辆,到目前宣布独立后月均销量破万,广汽埃安品牌正在逐渐走进消费者的常购清单,证明了广汽埃安这几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而我,也有幸见证了广汽埃安从一开始宣传“25h小时”的概念,逐渐转变为给消费者带来“先人一步的技术”,从虚无变得更贴近实际。这也正如古总在访谈里说到的,新能源汽车未来的路没人知道怎么走,也没人知道对与错,所有人都在摸索,或许这个时候的走的路是错的,但总有走对的时候。
不过我坚信一点,技术是电动汽车的根基,也必然是时代发展的刚需,无论发展哪方面的技术,终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