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工智能所 陈德人 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与CAD、CIMS与虚拟制造、电子商务与信息集成技术 406 87952297 博导2 人工智能所 陈刚 教授 CIMS、网络安全、协同设计、数据库 501 87951245 博导3 人工智能所 陈奇 副教授 智能决策、GIS、数据挖掘、嵌入式系统、网络与分布式技术 320 87951254 4 人工智能所 陈卫东 副教授 网络、虚拟现实、移动计算、人工智能、CAD/CG、神经信息学、电子商务、商务智能 112(东) 87952308 5 人工智能所 董金祥 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与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工程数据库与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安全、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406 87951245 博导6 人工智能所 干红华 副教授 人工智能、因果模型、计算机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205 7 人工智能所 高济 教授 智能软件和Agent技术,网络计算和系统集成,软件工程和中间件技术,知识管理和信息系统 408 87951923 博导8 人工智能所 耿卫东 教授 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智能CAD、人工智能 512 87951248 博导9 人工智能所 何利力 副教授 GIS、人机交互、数据库与数据分析 310(东) 87952690 10 人工智能所 何钦铭 教授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网络教育工程 213 87951265 博导11 人工智能所 金小刚 副教授 非经典计算、非线性系统复杂性 310 12 人工智能所 孔繁胜 教授 人工智能、KDD、WEB-GIS、GPS 410 博导13 人工智能所 李际军 副教授 曲面造型、计算几何、CAD 505 87951992 14 人工智能所 李善平 教授 信息集成技术、CIMS、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 平台及应用 414 87952090 博导15 人工智能所 林兰芬 副教授 CIMS、网络化制造、数据挖掘 501 87952699 16 人工智能所 鲁东明 教授 数字媒体网络、数字化文物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协同虚拟现实 407(东) 87951904 博导17 人工智能所 潘云鹤 教授 人工智能、CAD和计算机图形学、认知科学、多媒体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化艺术、产品创新设计 校长办 87951109 博导(院士)18 人工智能所 孙建伶 教授 数据库、Web技术 503 87952700 19 人工智能所 唐敏 副教授 三维造型 CAD 303 87987944 20 人工智能所 童若锋 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CAD、计算机动画 303 87951414 博导21 人工智能所 王申康 教授 人工智能、多媒体计算技术、计算机协同工作技术、GPS&GIS 412 87951883 博导22 人工智能所 魏宝刚 副教授 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数据库与知识库系统 505 87968432 23 人工智能所 吴春明 副教授 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 407 87951916 24 人工智能所 吴江琴 副教授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最优化算法 507 87951247 25 人工智能所 肖国臻 副教授 可视化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 505 87952098 26 人工智能所 邢卫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电子政务模型及应用 516 87082635 27 人工智能所 徐从富 副教授 人工智能、智能CAD、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数据融合 313 87952308 28 人工智能所 杨建刚 教授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智能化信息处理与决策、人工神经网络 305 87952228 博导29 人工智能所 杨小虎 副教授 金融信息学、软件再工程 501 87952694 30 人工智能所 叶修梓 教授 CAD/CAM/CIMS、计算机图形图象技术、生物信息处理、GIS与数据库技术、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310(东) 87952690 博导(长江特聘教授)31 人工智能所 张泉方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516 32 人工智能所 张引 副教授 图象图形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 310(东) 87952690 33 人工智能所 郑扣根 教授 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GIS) 405(东) 87952308 34 人工智能所 周波 副教授 数据库管理系统、CIMS、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503 87952385 35 人工智能所 周忠信 教授 软件技术、Java 计算、互联网计算、互联网络研究 508 36 人工智能所 朱淼良 教授 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智能、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与网络通讯技术、网络信息安全 303(东) 87984692 博导37 人工智能所 朱晓芸 副教授 智能信息融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数据挖掘、数字制造 512 87952661 38 人工智能所 庄越挺 教授 网络多媒体、海量数据库与信息检索、智能动画技术、智能CAD、数字图书馆、嵌入式多媒体 308 87951903 博导39 人工智能 黄忠东 副教授 网络安全、数据库、CIMS 513 40 人工智能所 尹建伟 副教授 网络中间件、信息集成、CSCW 303 41 人工智能所 张亶 副教授 图象处理 42 人工智能所 杨枨 副教授 网络管理、数字制造、数据挖掘 512 87952661 43 人工智能所 董亚波 副教授 网络安全、分布式虚拟现实 教11-301 87952724 44 人工智能所 王东辉 副教授 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与网络通讯技术 407 87951916 45 人工智能所 吴飞 副教授 多媒体分析与检索 计算机动画 统计学习 608 87951853 46 人工智能所 蔡铭 副教授 网络化制造、ASP、语义网、嵌入式操作系统 87951414 47 人工智能所 张文宇 副教授 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模糊逻辑、本体论、语义Web、黑板结构、基于实例的推理、机器学习、CAD/CAM/CAPP/CIMS、智能CAD、并行设计、智能制造、网络化制造、数据库技术 524 48 人工智能所 门素琴 副教授 人工智能、CAD 310(东) 87951902 序号 研究所 姓名 职 称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办公地点 办公室电话 Email 备注1 系统所 陈天洲 副教授 嵌入式系统 主520主316西404 87951793、87952650 2 系统所 陈小平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信息安全 文三路508号天苑大厦11楼C座 88225422-818 3 系统所 姜晓红 副教授 计算机体系结构、虚拟环境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处理 520 4 系统所 陆魁军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网络软件、网络数据库系统 501(东) 5 系统所 吕红兵 副教授 智能控制、计算机应用 522 6 系统所 潘雪增 教授 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下一代(IPV6、IPV9)网络通讯与分布处理技术、面向SO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智能搜索引挚,数字广播系统、计算机先进制造及设计自动化 420 87951244 博导7 系统所 平玲娣 教授 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下一代(IPV6、IPV9)网络通讯与分布处理技术、面向SO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智能搜索引挚,数字广播系统、CIMS、设计自动化 420 87951244 博导8 系统所 钱沄涛 教授 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数据挖掘和数据统计分析、计算智能 504 博导9 系统所 石教英 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处理 紫金港校区CAD实验室 87951045 博导10 系统所 史烈 副教授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 文三路405号 85026338-816 具体请与陈文智老师联系11 系统所 陈文智 副教授 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应用,操作系统 511 12 系统所 宋广华 副教授 实时数据库技术、嵌入式系统;并行计算与网格计算 410(东) 87952644 13 系统所 吴朝晖 教授 人工智能、生物认证、分布式计算与GRID、嵌入式系统工程 505(东) 87951647 博导14 系统所 杨长生 教授 计算机系统结构、微型计算机控制、多媒体数据压缩 518 87951246 15 系统所 姚敏 教授 计算智能、模糊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 418 博导16 系统所 张明敏 副教授 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处理 紫金港校区CAD实验室 87951045 17 系统所 张三元 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CAD、图象处理与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几何处理技术等 310 87952690 博导18 系统所 朱桂林 副教授 智能CAD、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可视化 509 87998921 19 系统所 李国杰 教授 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组合优化、人工神经网和遗传算法 北京 博导(院士)序号 研究所 姓名 职 称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办公地点 办公室电话 Email 备注1 软件所 卜佳俊 副教授 嵌入式系统、移动多媒体、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CSCW 508(东) 87952600 2 软件所 陈纯 教授 CAD/CAM、CSCW、多媒体计算技术、数据库、嵌入式系统、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 508(东) 87951255 87952600 博导3 软件所 陈根才 教授 群件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应用,CSCW技术、协同虚拟环境研究,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搜索引擎)、数据挖掘、自动文摘和分类研究,情感计算、语音情感模型与真实感语音合成研究 306 87953052 4 软件所 陈平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信息处理 517 88480000-8128 5 软件所 陈越 教授 曲面重构、曲面造型、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213 87951265 6 软件所 冯雁 副教授 数据库研究与应用、电子商务、数据挖掘 502 87951967 7 软件所 金连甫 副教授 信息处理、软件工程、电子商务、操作系统 517 88480118 8 软件所 金一庆 教授 计算全息、CAT、CAI、网络应用软件、应用数学 519 88062779 9 软件所 许端清 教授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CAD/CAM、虚拟现实技术、网络协同与虚拟制造技术 205(东) 87952023 10 软件所 应晶 教授 软件工程方法学、软件开发方法、软件体系结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403(东) 87951965 博导11 软件所 陆系群 副教授 多媒体数字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和网络安全技术等 527或523 87951257 12 软件所 林怀忠 副教授 数据库技术、移动计算 205(东) 87951257 13 软件所 郑耀 教授 高性能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多学科应用模拟的支撑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及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 教11-201, 410(东) 87953168 87952644 博导(长江特聘教授)14 软件所 首山雄 副教授 多学科知识融合与创新 序号 研究所 姓名 职 称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办公地点 办公室电话 Email 备注1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鲍虎军 研究员 真实感、非真实感图形绘制、虚拟现实和多源信息的表示、融合及其可视化、计算机动画、逆向工程和曲面造型技术、信息安全和数字水印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1室 88206683-501 博导(长江特聘教授)2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冯结青 研究员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6室 88206683-506 博导3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曙明 研究员 先进产品建模、虚拟设计与制造、协同CAD、CAX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14室 88206683-514 博导4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小刚 研究员 计算机动画、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几何设计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6室 88206683-507 博导5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伟青 副研究员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图像处理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411室 88206683-407 6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林 海 研究员 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学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10室 88206683-510 7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潘志庚 研究员 虚拟现实/虚拟环境、多媒体计算技术、网络图形和电子商务;虚拟设计技术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8室 88206683-509 博导8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彭群生 教授 计算机图形算法及应用、多光谱信息融合及图形仿真、虚拟现实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3室 88206683-503 博导9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万华根 副研究员 虚拟现实及应用、计算机动画、科学计算可视化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12室 88206683-512 10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于金辉 研究员 计算机动画、计算机美术、非真实感绘制,图像合成与处理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8室 88206683-508 博导11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文庭 副研究员 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12室 88206683-513 12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玉生 副研究员 CAD/CAM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9室 88206683-524 13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秦学英 副研究员 计算机图形学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10室 88206683-511 14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章野 副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9室 88206683-525 序号 研究所 姓名 职 称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办公地点 办公室电话 Email 备注1 工业设计所 孙守迁 教授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与概念设计、虚拟人与新媒体、产品创新与设计管理、数字艺术与新媒体、软计算与设计艺术 307(东) 87952639 博导2 工业设计所 万昌平 教授 产品设计策略、艺术设计美学、视觉传达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 201(东) 87952589 3 工业设计所 许喜华 教授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环境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文化、设计美学 318 87952589 4 工业设计所 彭韧 副教授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环境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201(东) 87952589本帖地址: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应爱娜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美术教研员。现为浙江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杭州市美术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杭州市美术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2005年至今,担任浙江省省长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浙江省“领雁工程”讲师团成员。《追求真善美――城乡一体化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团体建设实践与思考》等论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教育论文一等奖4次。 主编和参编教材: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美术》国家实验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美术》教材《小学美术教学法》第四册教师用书的编写;主编《怎样上好设计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童玩俱乐部丛书――《陶玩苑》、《彩陶坊》、《纸艺园》(浙江摄影出版社)、《工艺世界》(浙江摄影出版社)、《我心中的西溪》(浙江大学出版社)等。 2011年3月 地点: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任慧萍(以下简称任):应爱娜老师,您好!您近几年一直在做城乡一体化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团队建设实践与思考的课题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展开这个方向的思考和研究? 怎样来理解城乡一体化? 应爱娜(以下简称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了,无论是城乡,还是农村,公民都有对美的需求,而他们的孩子都应享受到艺术教育的润泽。相对来讲,城区学校对艺术教育投入的师资、设备、经费等较农村学校更有保障,在八九十年代,农村的美术教育教学状况就要薄弱得多,那么农村学校怎么办?怎样统筹区域内城乡艺术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就提上议程。怎样带领美术教师满足学生对于美的知识的渴望,让农村的孩子彻底摆脱缺少绘画工具,没有专职美术教师的现状,让农村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依托环境,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中享受均等的美育机会,这些是作为一个教研员发挥作用,奉献爱心与责任的使命所在。 所谓城乡一体化,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改变教研员带徒弟的工作模式,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系统地将农村和城区美术教师组织起来,围绕学生发展,建构教师团队研究模式,以“五个关注”为宗旨,抓常态美术教学、推进城乡一体化美术教育和谐互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城乡一体化建设主要表现在:1、无论农村还是城区,美术教师团队教育愿景一体化,共享一种团队精神“团结求实、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自觉奉献”。为了孩子,为了明天,共同追求真善美;2、无论农村还是城区,美术教师团队活动、培训、教科研一体化。在工作状态中体现“良好心态、富有激情、责任到位、交流沟通、团队协作”;3、无论农村还是城区,美术教师团队制度建设,常规培养一体化。修改研讨美术教学常规,人手一份,研究教材知识点,落实教学“五认真”;4、无论农村还是城区的美术教师,在常态教学中能逐步与社会、生活、学习一体化互动;5、无论农村还是城区,美术教师团队研究与学生、同事、校长、教研员一体化主题实践。在城乡一体化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团队建设过程中,我们得到教育局领导,各校级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才能在美术学科教学领域不断配齐配足专职美术教师,上齐上足美术课,使美术教师专业教学技能培训的机会得到保证,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得到保证,建立建全校本研修机制等多种措施,而教研员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发现人才,提供宣传、意见、建议、架构桥梁的作用。 任:城市和乡村的美术教育要同步进行,怎样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那么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开展了哪些工作? 应:2003年以来逐步提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五个关注”。一是关注生活:引导教师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基于教学实际,面对现实,因地制宜设计和建构以美好生活为主体的美术教学模式。在课堂学习中,从教学内容出发,联系学生的所见所闻,用画笔、泥塑等多种造型方法表达孩子们眼中心中的人、事、物、情;二是关注文化:引导教师学生,关注多元的和本土的文化,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了解与传承。如剪纸教学、蓝印花布教学、陶艺教学等的专题培训与教学研究;三是关注学生: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视觉特点和视觉认知思维进行探究。培养美术学习常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美术工具、材料的使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四是关注图像:研究课堂教学结构及学习方式的形成,落脚点在教法、学法、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研究和常态研究。五是关注创新: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项目研究作为研究的载体,积累实践与理论的资料。把创新的意识融入到备课、 教学设计 、团队共享教学理念等方面,把自己的强项“揉”入到教学设计中,通过学生作业的展示、评价与整个团队分享创新资源。打好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重视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和实践中又有五个方法来搞好常态教学。 方法一:成立了10个教学研究协作组:中国画教学研究协作组、课堂教学结构及研究协作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协作组、陶艺教学研究协作组、设计・应用研究协作组、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研究协作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协作组、剪纸教学研究协作组、篆刻教学研究协作组、青年教师学习研究协作组。每组都有城区与农村的美术教师身影,自由组合,自主申报的专人负责。每学期在全区展示两个以上研究组的教学研究成果和阶段性问题与思考; 方法二:关心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教师对某一方面教学研究持续的关注与实践,思维的深刻性和广泛性得到加强,自然提升了美术教学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每一位教师个体的成长能有效促进全区城乡一体化美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方法三:创办美术教师常态有效实践能力提高班;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兼职教师多,年龄结构偏差大,学历低,大多数没有经过美术教学的专业培训,我们通过区级培训班,带着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理论与实践能力提高班,逐年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常态有效的教学实践能力; 方法四:承担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农村“领雁工程”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任务。也为西湖区城乡一体化教学带来良好契机,把浙江省“领雁班”带到西湖区来办,让农村的教师来担任学员的指导教师,在担当的过程中收集资料、了解班里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声,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我们的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自然得到提高; 方法五:将中国美术学院公共教育系的实习生教学实践指导工作下放在各个农村学校。虽然农村教师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但在指导实习生的准备工作中也能向实习生学习,提高教师美术专业水平,使农村教师有锻炼的机会。 以“五个关注”为行动指南,用真情实感引导教师专业成长,落实在12个学校之间的常态教学,以个案和团队为载体,适时与领导沟通,搞好学校硬件设备和教学材料方面的支持,通过真善美的桥梁来建构城乡一体化。把教学交流活动也尽量安排在农村,让农村教师变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城乡牵手,自主合作,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能关心部分教师生活,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发奋教学。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找到自己的特长为行动基础,开发利用乡土资源为行动特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周浦小学张引江老师的《家乡的酒坛画》《稻草画》,转塘小学纪徐丰老师《家乡的桥》、《转塘 印象》,西湖第一实验学校葛建明老师的《龙坞彩灯》《家乡的竹子》、黄文亮老师的《茶文化之茶壶设计》、留下小学葛潮霖老师的《家乡的柿子树》、季晓琳老师的《游船设计》和《西溪小花篮》等一系列自编的农村乡土教学题材进课堂,积累了农村教师们驾驭教材,研究课程的丰富经验。 任:对城乡一体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哪些职业要求呢? 应:首先,对城乡一体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职业要求。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们提出并落实一系列求真求善求美的操作要求。概括为“三组五词廿字”:(1)共享一种团队精神:团结求实、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自觉奉献。(2)在工作状态中体现:良好心态、富有激情、责任到位、交流沟通、团队协作。(3)在美术教学中体现:关注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文化、关注图像、关注创新。让教师以关注生活、关注文化、关注学生、关注图像、关注创新这“五个关注”来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力求教师将职业要求内化为行为习惯,融入教学工作中,了解和设计每学期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分析架构教材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进课堂,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与心理,课前可以针对学习内容,做些小调查,每个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不同的,帮助每个孩子获得美术学习的成长,课后反思研究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其实,这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 将“追求真善美的城乡一体化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团队建设实践”研究模式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架构,教师可在几个模式中有重点的根据自身专业化发展需求有选择的参与教学研究。见(图1) 任:作为成长教育的一部分,美术课怎样做到文化学习与传承的并存? 应:美术课是文化学习与传承的课程,怎样的美术课是有文化内涵的?启发教师们去思考:上课要关注什么,关注学生什么。怎么关注,我们有哪些文化,每个教师是否能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的文化主干来找资源,来架构。比如关注图像,一到六年级怎么架构,一个学期怎么架构,一个单元怎么架构;或者是关注创新,怎样是创新。让学生每一分钟都在过自己的生活,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我们的教师虽然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也有一定的教学方法,是否就能胜任美术教学呢?研究表明,这些条件具备了也不一定就是优秀的教师,还应让教师对自己在美术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学能力、文化素养、爱心与责任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个综合思考。美术教学以情感人更应肩负以美育人的职责,更应了解学生,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我注意到:新课程标准修改征求意见研读稿中,新增加了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公民教育目标时,触动较大。联想到我们的课题研究所倡导的教师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观最终的价值体现,即可落实为责任感的培养,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作为美育目标中社会美的范畴,必将期待其作为社会建设者是优秀的。也就是说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否具有崇高的道德水准,是否爱岗敬业,是否能对每一个孩子同样地去关爱,这包含了教师对美术教育事业的热爱,能否在心底深处认为自己是最合适从事这个职业,从中觉得有幸福感,是很了不起的。如果有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问题也就解决了。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在学习中,在工作中,体验到与学生一起共同享受到美的熏陶与体验,在关注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与学生共同进步感到幸福和快乐。
现在主要研究方向为CAD&CG、软件工程、曲面重构、曲面造型、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数据结构和算法等近五年来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和承担的实践性学科 内容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校、省、亚洲) 8 参与者数千 毕业论文指导 8 66 硕士生论文指导 8 10 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年限 来源 软件工程考试改革 04-05 浙江大学 软件工程双语教学改革 04-05 浙江大学 软件工程校级精品课程 2005 浙江大学 软件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与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06-07 浙江大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08-11 教育部 主要学术成果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 “软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三个互动,陈越,杨小虎,林怀忠,张引,尹建伟,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论文集(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p.42-46. ISBN: 978-7-04-023225-7,2008年3月[2] “数据结构”综合性课程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陈越,何钦铭,冯雁,计算机教育,2008年4月第8期,总第68期,2008年4月[3]《软件工程·实践者之路》:实用主义的典范,陈越,教材周刊(CN11-0265)第47期第5版,2004年11月12日除第一作者论文外,还有以下教学改革相关论文及教材:[1] 软件学院中“软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林怀忠、杨小虎、陈越,计算机教育,2007年4月第8期,总第44期,2007-4[2] 软件工程课程实践中激励机制的探索,张引、杨小虎、陈越,计算机教育,2007年5月第9期,总第45期,2007-5[3] 快乐竞赛激发自主学习 -- 论大学生程序设计综合能力在竞赛中的培养与提高,王灿、翁恺、陈越,高校计算机教学与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2007-10[4] 以大量的程序阅读和编程练习来强化程序设计语言学习的探索,翁恺、孙文礼、陈越,高校计算机教学与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2007-10[5]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杨小虎、陈越、林怀忠、尹建伟、徐莹,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8[6]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何钦铭、冯雁、陈越,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8[7]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英文版·第2版),M.A.Weiss、陈越(改编),人民邮电出版社·Pearson Addison Wesley,2005-8[8]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魏宝刚、陈越、王申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9] 数值方法,金一庆、陈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获得的相关奖励教学奖励: 奖励名称 奖励等级 授予单位 时间 排名 《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值分析》浙江大学2006年度优质课程 校级优质课程 浙江大学 2006 1 《软件工程》2005年校精品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 浙江大学 2005 1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省一等 浙江省教育厅 2005 3 个人奖励:·2007年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坛新秀”;·200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03-04年度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浙江大学教书育人标兵。学术研究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及经费 本人所起作用 软件产品线工程配置模型与问题求解研究 863计划探索课题 2007.1-2008.12(100万) 负责人 基于多幅图象的Visual Hull重构及表面属性建模算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 04.1-06.12(23万) 负责人 基于图像的三维真实感模型重构软件及其应用 宁波市科技局 04.1–05.12(15万) 负责人 2.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陈越,余峰。从二维系列摄影图片提取剪影重构三维实体的光线跟踪算法。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第7卷(A版) 第8期,p.806-813,2002-8(2)陈越,杨文娴,王光宇。从二维图片重构凸单连通三维实体的快速算法。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36卷第5期 p.526-530,2002-9(3)陈越,裴玉茹。基于照片序列快速三维表面网模型的生成算法。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37卷第5期 p.537-542,2003-10(4)Zhiqiang Wu,Yue Chen. Algorithms for local concave surface recovery from visual hull models.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v 5286,n 1,2003,p 216-219,2003-8(5)余峰, 陈越。一种可视外壳的快速拓扑生成算法。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第9卷(A版) 第5期 p.604-610,2004-5
264 浏览 5 回答
343 浏览 5 回答
337 浏览 6 回答
306 浏览 2 回答
237 浏览 5 回答
157 浏览 2 回答
288 浏览 5 回答
172 浏览 2 回答
132 浏览 4 回答
98 浏览 3 回答
202 浏览 6 回答
164 浏览 2 回答
180 浏览 3 回答
266 浏览 5 回答
360 浏览 7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