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题一定要新颖,范围要适中,选题新颖是必须的,如果是老掉牙的题目,一定会被老师给毙的...2.论文框架要完善,千万不要丢内容,很多同学的论文框架连理论部分都没有,直接就是问题和部分...3.论文内容要写的深入,不要写的太浅,数据一定要丰富,拿数据说话。论文语言要通顺,逻辑明确...4.论文格式,这是很多同学都不注意的,但格式也最简单能影响论文答辩的主要问题,一定要注意格式...写
写在前面: 昨天参加了研三学长学姐的毕业论文预答辩会议,他们的毕业论文中有很多问题。我根据四位老师的点评记了一点笔记,梳理了写论文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几个坑。 这篇文章就分享一下这些小点,希望对要写论文的小伙伴有一点帮助。 1. 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即你的文章能够解决你所在领域的哪些问题?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论文题目即要简单直接,又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想要解决的问题。 好论文,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文章的重点在哪里,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论文也最忌讳重点不突出,甚至没有重点。 在预答辩会上,四位导师指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论文缺少“问题意识”,如果一篇论文不能够解决一点问题,那么这篇论文不就是没有创新点吗?如果没有创新点,这篇论文又有什么价值呢? 2 .文题不符 研究生毕业论文还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吗?跑题不应该是小学生才经常犯的错误吗? 可事实是,文题不符是除了“问题意识”之外最普遍的问题之一。 论文题目中的观点要在文章中得到论证,或者说,整篇文章都是在论证你的题目。论文题目确定之后,论文内容和题目表达的观点要一致,不能题目是一个主题,文章论证的却是另外一个主题。 3. 谨慎选题 我的导师经常说:选好题目,论文就成功了一半。 论文选题要尽量细一点,针对某个点进行全面论证,尽量降维。论文题目选择要有一个明确的范围,或者在文中指明自己的研究范围。 选题的视角/切入点也很重要,它决定了你行文的方向。 4. 概念清晰 你的论文要用哪个理论切入,至少你自己要清楚这个理论的定义、背景、意义以及优缺点。同时,文章中出现的关键理论也要界定清楚。 为什么要用这个理论作为你的论文的理论依据,也要在文中说明白。 最后,你要清楚这一点,你选用的理论只是你达成研究目标的一种工具,你的目的不是解释这个理论,你的目标是通过这个理论得出的结论。 在预答辩的过程中,有很多学长学解将论文的重点放在了解释理论上,这样就是跑偏了。理论只是你的工具,不是你的目的。 5. 引用文献来源清晰 论文中引用的材料、数据、案例,要给出引用它们的原因,是因为好采集呢?还是具有代表性呢?总之,要在文中讲清楚。 另外一点就是文中引用文献,要将引用文献的作者、文献来源讲清楚。一方面是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一方面则可以表现文章的权威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转引”。如果能够找到文献来源,就不要转引,亲自去翻一番原始文献。如果找不到原始文献,也不要为了展示权威性而直接引用。有些文献老师都找不到,看你找到了,叫你拿出来看看,那个时候拿不出来就尴尬了。 6. 分析深刻 论文是进行学术分析的,不是进行现象描述的,要分析就要分析深刻。描述现象后,要能够看到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在预答辩会上,很多学长学姐的论文被老师直接说成了说明文,不像是一篇论文,而是一本宣传手册。 这一点又回到了“问题意识”,如果你没有提出问题,那么就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7. 结构合理 整篇文章的结构要合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能是一盘散沙。好的论文,每一小节都在论证题目中的观点。 同时,小节的标题不能太散,要围绕一个中心,不要一段一个标题。 8. 全文对比 对比类的文章,对比的参照系要明确,最好进行全文对比。 9 .行文流畅,表达简洁 写论文可以没有文采,但是一定要表达清晰、流畅,尽量避免说“废话”。 许多同学在写论文的时候,找到很多很好的案例,就想着怎么把他们塞进论文里,认为可以增加论证的力度。但是,再好的案例,只要和文章主题不相关,都要果断舍弃,否则只会让老师觉得这是无话可说的敷衍。 此外,提出的观点要能够自圆自说,不能够被老师发现漏洞。表达的内容要完整,不能一会左一会右,让老师觉得云里雾里。 10. 参考文献不能太少 一篇毕业论文,少说也得五十篇以上的参考文献。 11. 创新点明确 你的论文有哪些创新点,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都要在论文前面表达清楚。不能够太含蓄,让老师以为你没有创新点。 12. 抄袭 无论文章写的怎么样,千万不能直接抄袭别人的文章,被老师查出来后果很严重。 昨天的预答辩会上,我的导师发现一位同学的文章和他读过的一篇文章很相似,在点评的过程中含蓄地表达了很多次。 为了给那个同学留一点脸面,才没有说透。如果正式答辩过程中发现了抄袭,后果可能就是延毕,所以,要慎重! END
最近有一个朋友来找我诉苦,说她发了一篇中科院预警期刊,科研处的处长拿出那个名单告诉她,这篇论文啥也不是。 可是这篇论文发的是二区的SCI期刊,而且也是当时一个国内的老师推荐的,怎么就变成了一个一文不值的论文了呢? 辛辛苦苦写的论文,不能就这样浪费了啊。 这就难办了,如果文章有多个作者,一个作者单方面撤稿是不行的。 就像夫妻离婚还可以分财产,但是你不能把文章一劈两半分掉啊。 这就相当于白浪费了自己的一个辛苦的成果。 我安慰她:“科研路上的坑太多了,踩过了下次就不会再遇到了。” “谁知道还有多少坑等在前面啊。。。。。。呜。。。。。。” 确实是,做科研这么多年,踩过坑还少吗? 总有些规定一改再改,总有些规则说变就变,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唯一不变的只有我们的努力和认命。 如果你的学校也有这个中科院预警期刊的限制,如果你们学校发了这样的新闻,那你就要注意了,你们学校应该是要看这个的。投稿前千万要注意避坑。 而且这个期刊目录是每年变化的,要随时关注。 今年投的,明年发了,说不定就不认了。 我还记得C刊目录和北大核心目录出来时,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老师发了一个C扩,结果变成了C。有的老师发了C,结果变成了C扩或者啥也不是。 有的老师在出目录的前一天发的,但是也不能算。 有的学校从目录发的那天开始算,有的学校从当年开始算。 总之啥情况都有,都见怪不怪了。 怪只怪自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没有碰上好的政策和年代 (学校) 。 话说回来,规则都是人定的。 科研成果的认定真的不能这样一刀切。 就应该是文章本身说话。 好的文章自会流芳千古,万人传颂。 好的成果自然会发挥功力,造福众人。 岂是你一个随便什么预警系统就能说的算的? 哼!
81 浏览 8 回答
101 浏览 3 回答
119 浏览 6 回答
165 浏览 3 回答
306 浏览 4 回答
171 浏览 4 回答
96 浏览 7 回答
218 浏览 2 回答
344 浏览 4 回答
312 浏览 2 回答
93 浏览 6 回答
82 浏览 5 回答
229 浏览 3 回答
283 浏览 8 回答
327 浏览 4 回答
174 浏览 4 回答
266 浏览 3 回答
140 浏览 5 回答
136 浏览 6 回答
147 浏览 4 回答
267 浏览 5 回答
307 浏览 5 回答
203 浏览 5 回答
223 浏览 1 回答
194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