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序文研究述评》,发表于《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此文后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2.《〈杜诗详注〉勘误》,发表于《古典文献研究》(总第六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3.《〈全唐文纪事?贡举卷〉校勘举证》,发表于《古籍整理与研究》2004年第1期;4.《刘辰翁杜诗批点本的三种形态》,发表于《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1期;5.《刘辰翁有意评点过词吗》,发表于《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7.《<兴观集>小识》,发表于《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8.《刘辰翁评点词作考辨》,发表于《叶嘉莹先生八十华诞暨词与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9.《论刘辰翁的评点对象》,发表于《文学评论丛刊》第八卷第二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10.《论刘辰翁的评点目的》,发表于《中州学刊》2006年第5期;11.《汤显祖评点<花间集>中的词学思想》,发表于《文学与文化》第7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12.《大学语文应落实文本本位》,发表于《南开学报》2007年第1期;13.《杨慎评点<草堂诗余>中的词学思想》,发表于《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8年1月;14.《评点与词话——杨慎评点<草堂诗余>与撰著<词品>之关系》,发表于《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15.《试论大学语文的“古今并蓄”与“融汇古今”》,发表于《母语?文章?教育——大学语文研究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16.《性别视角下的文体特质》,发表于《南开学报》2009年第6期;17.《性别视角下的文体特质——以词体美感问题为例》,发表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性别审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18.《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词》,发表于《文学与文化》第10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19.《奇文共欣赏,异义相与析》,发表于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0年第2期;20.《词“被女性作”之后》,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10期;21.《中华吟诵的前生今世——兼论吟诵在语文教育普及的必要性》,发表于《天津学术文库: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22.《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浅议中华吟诵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第二作者),发表于《光明日报》2012年4月26日;23.《男儿行处是,客子斗身强》,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7月6日第10版;24.《吟诵:文化精神潜移默化的教育手段》,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16日A8版;25.《绣出鸳鸯教细看,金针度与慧心人》,发表于《名作欣赏》2012年7月;26.《吟诵与语文教育》,发表于《文史知识》2012年11月;27.《中国历代名人书信大系?隋唐卷》,与人合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28.《叶嘉莹先生八十华诞暨词与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副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29.《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与人合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30.《中国文化史导论》(编写部分章节),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31.《古代文学基础》(编写隋唐五代文学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32《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隋唐五代文学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科研项目】1.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资助项目“唐代‘以文取士’制度的当代思考”,主持人,结项;2.天津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词学评点史研究”,主持人,结项;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吟诵传统”,主持人,在研;4.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子课题主持,,在研;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传统吟诵与当前语文教育”,主持人,在研;6.国家汉办基地项目“中华诗词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参与成员,在研;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参与人,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