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血液内科专家团队由一流的血液内科专家组成,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血液内科诊断和治疗服务。此外,医院还设有血液净化中心、血栓栓塞中心、血小板凝集异常中心、肿瘤血液学中心、免疫血液学中心和贫血中心,可以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者提供优质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如需要预约名专家复查,可以直接联系医院前台进行咨询
广州南方医院是国内血液内科实力最强的医院。血友病全国最专业的医院,我是一名血友病患者,我了解到的基本都去南方,尤其是动手术等高危风险的。它也是全国最早从事血液病研究的医院之一。
血液内科,无非就是出凝血疾病与血液肿瘤,而出凝血疾病又主要是血小板和血友病,血液肿瘤又主要是白血病。
因此我们只要了解血液病与白血病的专家即可。
出凝血疾病专家
1.孙竞教授
医疗特长:擅长非亲缘移植和难治性白血病移植,以及移植并发症防治;擅长血友病诊治管理工作。
从医历程:血液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负责完成移植2000余例,擅长非亲缘移植和难治性白血病移植,以及移植并发症防治;负责血友病诊治管理工作,通过建立综合关怀和分级管理模式,使南方医院血友病中心成为WFH中国血友病培训中心和国家血友病诊疗示范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亚专科和出凝血疾病亚专科负责人。
学术任职:任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止血血栓学组和贫血学组委员,中国血友病协作组常委及预防治疗组和护理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血友病诊疗管理中心主任,广州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是血友病的知名专家
2.叶洁瑜医生
医疗特长:擅长血小板相关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
从医历程:副研究员,医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血液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对血小板相关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具有较深入的研究。
科研情况: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南方医院杰出青年培育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副研究员,医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血液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对血小板相关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具有较深入的研究。科研情况: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南方医院杰出青年培育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血液肿瘤专家
1.刘启发教授
医疗特长:在白血病的分子发病机理、造血干细胞移植、肿瘤免疫治疗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防治等领域具有高的造诣。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难治性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从医经历: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院血液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血液肿瘤的诊疗和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曾在日本东京自治医科大学作为客座研究人员进行一年的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在白血病的分子发病机理、肿瘤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防治等领域有极高造诣。科研情况:曾先后主持1项“九五”国家重大疾病攻关课题,3项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7项面上和20余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和三等奖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
学术任职:亚太地区血液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和感染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常委及精准医学学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和细胞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血液肿瘤首席专家。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IF:6.263)、中华内科学杂志及中华血液学杂志等11家核心期刊编委或常务编委,10余家SCI期刊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审稿专家。
2.冯茹教授
医疗特长:作为淋巴瘤亚专科负责人在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从医经历:血液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室党支部书记。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曾先后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美国进修深造。长期从事血液病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研情况:先后三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多次获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广东省社会发展、广东省自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省卫生厅基金资助。近年来发表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包括CELL、PNAS,Blood,BMT等著名杂志发表论文,且单篇论文被引用次数高达近700次和近200次。
学术任职:现任中国实验血液学专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侯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血液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广东省免疫学会理事、广东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血液淋巴专业委员会常委。
3.平宝红
医疗擅长:擅长疾病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综合治疗。
从医历程:惠侨医疗中心一病区科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血液病临床诊治工作,在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综合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科研情况:主持国自然基金1项,省市级课题5项,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微重力环境对造血干细胞调控、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GVHD防治作用相关研究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SCI收录。
学术任职:担任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血液病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涉外与特需医疗服务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多发性骨髓瘤学组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学会委员、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分会委员。
南方医院血液科简介
一、 学科发展沿革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国内较早成立的血液专科之一;经过几代人不断努力,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成为硕士与博士授权点学科,且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血液病新药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全军血液病中心(原)、广东省血液病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教厅血液病重点学科、广东省血液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血友病诊疗管理中心、世界血友病联盟中国血友病诊疗培训中心、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与台湾慈济骨髓库采集和移植医院等。根据学科发展需求,2011年成立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在白血病精准诊治、淋巴瘤/骨髓瘤靶向诊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并发症防治、血友病诊疗综合关怀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及先进水平。
二、 学科结构
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常驻机构。学科现由常规诊疗病区、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惠侨楼病区和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重点实验室四部分组成。常规诊疗病区床位102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床位34张、惠侨楼病区展开床位16张;血液病实验室实用面积500㎡,下设实验室有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形态学和白血病样本与资料数据库。人员:全科医护技人员140人,其中医生系列34人(含高级职称13人)、技术系列14人、护士91人。医生系列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13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2人次、常委5人次,省级学会主委4人、副主任委员5人次
三、 医疗特色1、白血病精准诊断与治疗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肿瘤,不同类型治疗方案和疗效差别大,目前国际趋势是精准个体化治疗。南方医院血液科从上世纪90年代始,开展白血病的精准医疗包括:精确诊断 综合采用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基因突变检测等先进手段,对每一例白血病患者进行精确诊断分型、评估风险分层、筛选治疗靶点;个体化治疗 通过分析患者精确诊断、预后分层和靶点选择的信息,我们为患者量身设计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移植等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采用精准医疗,目前我科急性白血病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高;采用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高;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预后良好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达80%;中高危急性淋巴与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5年无病生存达70%;采用“基因定量”+“突变检测”指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5年无病生存高;采用超强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早期递减免疫抑制剂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策略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达到50%以上。 2. 淋巴瘤/骨髓瘤靶向治疗淋巴瘤/骨髓瘤是我科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亚专科方向,我们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淋巴结细胞匀浆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核磁共振、PET-CT、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仪等综合技术手段,建立了淋巴瘤/骨髓瘤精准诊断分型/分层体系,通过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放疗、新药临床试验等方法对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分层、个体化和靶向治疗,并且结合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特点,汇集南方医院相关科室,建立了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MDT),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快捷、专业的立体层面的诊断与治疗。我们采用免疫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淋巴瘤患者,率先开展苯达莫司汀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细胞性惰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难治复发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3年无病生存达到60%。在国内开展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新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显著提高了疗效和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总之,通过采用精确诊断和个体化靶向治疗体系,我科在淋巴瘤/骨髓瘤综合诊疗领域处于国内优秀水平。
3. 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并发症防治我科是国内较早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单位之一,目前是华南地区规模较大、移植病例较多的移植中心。从1984年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至2015年已完成移植近2000例;现拥有移植层流病房31张,能开展所有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每年完成移植250余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关键流程是供者筛选、移植时机与方式、预处理方案优化和移植后并发症处理。我科已建立成熟的非血缘供者和单倍体(亲缘半相合)供者移植技术,疗效与同胞全相合移植没有差异,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基于精准诊断选择移植时机与方式;采用足叶乙甙增强预处理移植方案治疗高危/难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年无病生存可达70%;采用超强预处理方案移植联合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难治性白血病/淋巴瘤5年生存率达60%;在移植并发症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有成熟系统的诊治规范,在移植后病毒感染防治体系、PTLD诊断及治疗体系、CD25单抗联合MSC治疗难治GVHD、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早期诊断及干预等领域处于国内优秀水平。此外,我科在CD34纯化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难治复发天疱疮等领域保持较高水平。
4. 血友病综合关怀我院是国内较早开展血友病诊治综合关怀的单位之一。南方医院血友病中心于2000年与加拿大渥太华CHEO医院建立了“WFH血友病姐妹合作中心”,2001年被世界血友病联盟(WFH)批准为“广州血友病治疗中心”;2009年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认定为“广东省血友病诊疗中心”;2010年1月由广东省卫生厅批准为“广东省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2010年11月被世界血友病联盟认定为“WFH中国血友病诊疗培训中心”;2013年由广东省卫计委批准为“广东省血友病诊疗管理中心”。通过组建多学科参与的综合团队和医护骨干的国内外培训,我科建立了完整的综合关怀体系,目前日常随诊省内外患者1500余人。本中心设立有血友病专科门诊,实施血友病综合关怀护理,血友病专职护士每周一、三、五开展护理门诊,培训病人自我注射和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开展阳光俱乐部活动,每年4月17日世界血友病日定期开展联谊会,给医患、患患之间的经验交流提供了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患者登记和随访管理制度;设有血友病专职理疗医师和治疗师协助指导关节锻炼与康复;定期举办患者血友病知识教育和诊治新进展讲座,免费提供教育资料、治疗辅助材料以及家庭治疗与自我注射培训;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综合团队协助解决血友病疑难并发症的诊治,如基因诊断、产前诊断、中大型手术、抑制物(抗体)监测和免疫耐受治疗等。
5. 红细胞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我科设有“红细胞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亚专科方向,主要负责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MDS等疾病的诊治和研究。 我科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类遗传病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内较早组织实施地贫人群的监控预防计划,建立了针对地贫和G6PD缺乏症等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新技术及临床应用;采用CD55/CD59联合Flaer流式技术检测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PNH),显著提高了PNH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率;在国内较早开展环孢素联合ATG和脐血输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新业务新技术,有效率达80%,明显提高了重型再障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进行精确诊断及分层治疗,中低危组采用对症支持、来那度胺或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高危组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显著改善了预后和患者生活质量。
不错的。泰兴三高马玉霞是一个比较优秀的老师,在2015年还受到了泰兴三高学校的表彰,说明该老师的教学质量以及素质都很高
近年来发表论文五十多篇,主要如下:·会计背景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王怀明 张惠 《财会研究》 2008(22)·用公共部门内部控制理论解读“交通厅长现象” 程晓陵 王怀明 《生产力研究》 2008(15)·生猪疫病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汤颖梅 白云峰 王怀明 卞琳琳 《安徽农业科学》 2008.9·依托城市型观光农业发展思路 卞琳琳 汤颖梅 王怀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08(6)·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绩效评价维度分析 宋涛 王怀明 《财会通讯》(综合) 2008(6)·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结构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汤颖梅 王怀明 卞琳琳 《中国农学通报》 2008(4)·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程晓陵 王怀明 《审计研究》 2008(4)·股权、董事结构、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卞琳琳 王怀明 《改革》 2008(4)·中国地区农业TFP差距趋势研究 石 慧 王怀明 孟令杰 《农业技术经济》 2008(3)·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波动性的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 石 慧 孟令杰 王怀明 《经济科学》 2008(3)·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竞争力关系研究 卞琳琳 王怀明 汤颖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1)·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绩效评价 王怀明 宋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1)·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 树友林 王怀明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1)·CAPM模型在上海股票市场的适用性——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的检验 翟羽 王怀明 《当代财经》(增刊) 2007(12)·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分析与路径选择 树友林 王怀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07(11)·地区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内生性关系研究 树友林 王怀明 《情报杂志》 2007(10)·流动资产营运与盈利性、成长性关系分析——对中国农业上司公司的实证研究 王怀明 卞琳琳 刘爱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07(9)·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王怀明 吴佩远 《价值工程》 2007(8)·论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 程晓陵 王怀明 《生产力研究》 2007(6)·产品市场竞争对董事独立性作用的影响 王怀明 吴春燕 《产业经济研究》 2007(3)·董事会特征与企业自愿信息披露 王怀明 宿金香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7(3)·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王怀明 宋涛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7(2)·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及收敛性分析 赵蕾 王怀明 《农业技术经济》 2007(2)·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王怀明 刘晔 《经济论坛》 2007(2)
田凤俊,现任宁夏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委员兼宁夏回族自治区协作组组长,宁夏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现主要从事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语语言测试、应用语言学、教育行动研究等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主讲英语专业英语修辞学、毕业论文写作、英汉语对比研究及语言测试等课程。曾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自治区社科基金、中国外语教育基金、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以及学校等不同级别科研项目16项;2007年获学校教学名师。获自治区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7项;获自治区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获自治区级先进工作者、自治区级优秀教师、自治区“9·10奖章”。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高明泉,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大学语文》《唐宋诗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阅读与写作》等课程。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和唐宋诗词研究。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宋词管窥》、《〈五七言杏村草稿〉注解》《唐诗管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篇。发表随笔、散文、诗词计20余篇(首)。著作《宋词管窥》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宁夏高校优秀教材奖、宁夏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06年被固原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评为宁夏师范学院首届教学名师。2009年评为宁夏区级高校教学名师。 王建全,现任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逻辑学、人类与社会、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教育。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有4项成果入选建国60周年宁夏社科成果展;参编大学教材3部;主持自治区教育厅课题《贫困地区实施新课程问题与对策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普通逻辑直观性立体化教学体系研究》等研究项目各1项;主要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自治区教育厅、宁夏师范学院各类课题研究8项。主要获奖有:自治区、宁夏师范学院各类学术文二、三等奖10次;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及成果一、二等奖各1次; 2001年获宁夏师范学院“三育人”“十佳教工”称号;2007年获宁夏“9.10”教育奖章;2008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2009年获宁夏师范学院首届优秀教师。主讲的《普通逻辑》2010年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武淑莲,现任宁夏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西海固”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过《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理论》、《美学》、《女性文学研究》等专业课程。曾在《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宁夏社会科学》、《陕西师大学报》、《宁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心灵探寻与乡土诗意》和《真水无香》两部。曾获固原市文学评论、宁夏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全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论著等奖项;主持完成区、校级科研项目多项;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2008、2009年教学名师、优秀教师; 2013年获宁夏教育厅社科管理先进个人奖。 朱进国,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固原市委会副主委。长期担任《儿童文学》、《文学理论》、《美学与美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教学。先后在《名作欣赏》、《师范教育》等报刊发表教育科研论文四十余篇,约30多万字,其中一篇被《新华文摘》报刊辑要收入,二篇被人大资料全文复印。科研论文二次获教育部三等奖、优秀奖,一次获自治区教育厅一等奖。书法作品多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奖。参编中师选修教材、词典、小学语文课外辅导材料十余部,其中两部为副主编。主持申请完成院级科研项目二项。2007年获校级教学名师,2011年获固原市优秀教师,2012年获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徐安辉,现任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宁夏作协会员。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公关与礼仪》等课程,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宁夏师范学院及自治区重点学科。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先后在《宁夏社会科学》、《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及《名作欣赏》、《当代文坛》、《文艺报》等发表论文及文学评论多篇。曾获宁夏第八次文学艺术奖文学理论与评论奖、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奖、年度教师优秀论文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优秀奖、固原市文学评论奖等奖项。2009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张军,现任宁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先后担任《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数学》、《数学史》等六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主要担任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数学分析》教学工作及《数学分析》课程的考研辅导课的教学。2008年12月被宁夏师范学院评为教学名师。主持完成区、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先后在《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东北师大学报》、《宁夏师范学院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的《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数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07年度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2007学年度被固原市委、固原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2008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刘立红,曾任宁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现任宁夏化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宁夏化学化工会常务副理事长。目前担任化学教育专业的《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应用化学专业的《检测化学》及《检测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本人主持的《分析化学》课程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的精品课程。2008年至2010年被确定为校级分析化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近些年来主持并完成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学校重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 “三八红旗手”、自治区“9.10”奖章荣誉称号。2008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马旭,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兼任宁夏数学学会理事,宁夏电子与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主要讲授数值分析、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理论、离散数学、文献检索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技术、软件理论、计算数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区自然基金、宁夏高校科研项目6项,校级科研项目6项。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宁夏师范学院科研工作特等奖、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2011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 何志成,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先后担任《高等数学》、《解析几何》、《点集拓扑学》和《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广义Viatli不可测集的构造》等近20篇论文。主持的《高等数学》被评为区校级精品课程。主持的“代数几何教学团队”被评为区级教学团队。2008年3月被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宣传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区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被中共宁夏师范学院委员会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 吴茂江,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宁夏地质工程学院特聘客座教授。主讲《化学教学论》、《科学课程教学论》、《化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等课程,《化学教学论》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近年来,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20多家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近百篇,出版《化学新课程教学论》、《科学课程教学导论》、《走进化学探究室》、《教育实习导论》、《化学课外科技活动》、《粮食类食品加工技术》、《瓜果蔬菜加工技术》、《化学晚会》、《微量元素保健康》等专著9部。主持区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校级科研课题5项。曾获宁夏师范学院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著作《教育实习导论》曾获宁夏首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王得盛,音乐舞蹈系系主任、教授。主讲《和声学》、《配器》、《歌曲写作》、《曲式分析》、《合唱指挥》、《器乐合奏》等专业课程。 曾在《宁夏大学学报》、《乐府新声》、《广播歌选》、《大家》、《音乐天地》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区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在2010年宁夏第十二届文化艺术节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歌曲《黄河边的花儿手》2011年荣获西北五省歌曲创作比赛二等奖。2010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白思胜,政法学院教授,宁夏大学外聘地理学硕士生导师。主讲。。主编教材《自然科学概要十八讲》、《科学技术发展概要》(高等教育精品课规划教材)两部,撰写《楔块运动与中国地槽的海陆变迁》专著一部。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宁夏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累计发表论文40篇。2010年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 张建国,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师范院校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先后担任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摄像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发表《视觉教育技术中投影软件编制方法与技巧》、《Rex Edit在非线性编辑中的应用》等学术论文多篇。主编出版《现代教育技术》教材两部,参编教材一部。主持完成自治区教育厅教改项目一项,校级教改项目两项。获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四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二次。2009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伏振兴,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长期以来,担任《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光光谱学、量子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等。在彩显高性能荧光粉的研发、离子能量转换和发光动力学等研究领域成绩突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14篇,6篇文章发表在SCI二区期刊。取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1项,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完成宁夏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宁夏高校科研项目、宁夏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各1项。曾获固原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宁夏师范学院校级优秀教师、“创先争优”教学岗位标兵、“科研先进个人”等。2012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马生仓,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英语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宁夏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宁夏翻译协会理事。主要从事中西文化对比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讲授《综合英语》、《口译与听力》、《中西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高级英语》等课程。主持完成宁夏高教项目一项、校级科研项目两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一项、校级“教改项目”一项、副主编教材一部,发表的论文十余篇。曾获2011年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王正文,宁夏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宁夏师范学院“西北回族社会历史研究所”所长。长期担任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社会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学、社会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篇,主持国家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共2项,作为第二人参与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项,其中,《宁夏南部山区合作医疗盲点的实地考察——以泾源县泾河源镇为例》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西部基金项目立项。2012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主讲的《世界现代史》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张爱,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电工及实验》、《电路及实验》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先后在国内的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核心期刊4篇,其中一篇荣获全国一等奖。主持或参与完成校级教学成果三项,并分别荣获二等教学成果奖,参与完成校级科研项目三项,参与主持完成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完成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一项。所任课程《电工学及实验》被宁夏师范学院评为本科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 魏金和,现任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多年来担任《高等代数》、《近世代数》、《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参与区级科研项目8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校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两次,参与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主持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一门,主持自治区级教改项目一项, 主持自治区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项目一项,主持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一个,主编教材两部。2007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2009年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郑海洋,计算机中心主任,教授,一直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工作。主讲课程有《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门课程。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两次获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9月被固原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人员”称号,2007年4月区被宣传部、科技厅、科协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主编专著一部、教材叁部,近年来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十多篇,2011年10月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稿源:宁夏师范学院官网 编稿:银川大学记者团
泰兴三高的马玉霞老师教学风格严谨,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她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她也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总的来说,马玉霞老师是一位敬业、认真、负责的优秀教师,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171 浏览 2 回答
138 浏览 3 回答
348 浏览 4 回答
150 浏览 7 回答
118 浏览 2 回答
304 浏览 3 回答
294 浏览 3 回答
227 浏览 6 回答
343 浏览 4 回答
209 浏览 2 回答
205 浏览 2 回答
142 浏览 5 回答
359 浏览 3 回答
344 浏览 2 回答
199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