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地语新文学的产生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也有着密切联系。印地语新文学的启蒙者和开创者是帕勒登杜(1850-1885)。他在诗歌、散文和戏剧领域都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他的代表作六幕剧《印度惨状》(1876年)被认为是印地语文学中第一部爱国主义作品。这个剧本写的是印度现实的悲惨境况,饥饿、疾病、死亡、黑暗等等对于祖国的严重威胁。剧本的结局是悲剧性的:男主人公对于“印度的命运”的绝望,终于用匕首刺杀了自己。
除此之外,他的重要剧本还有《按〈吠陀〉杀生不算杀生》(1873年)、《信守不渝的国王》(1875年)、《金德拉沃里》(1876年)、《印度母亲》(1877年)、《尼勒德维》(1880年)等。
乌尔都语新文学也有很大发展,代表人物是诗人迦利布(1797-1869)。他的诗歌表现人民疾苦,反对宗教迷信,宣传平等博爱,同情劳动人民;他的书信格式新颖,文笔流畅。他的诗歌和书信在乌尔都语诗歌和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用乌尔都语发表的主要作品有《迦利布诗选》、书信集《印度的芬芳》和《乌尔都语精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