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是民间科学家的简称,这个称呼是在本世纪初才出现的。之前也有民科,比如大批声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这样的称号,同时信息的传播不像现在这样便捷,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这个群体的存在。互联网兴起后,可以见到一些人经常在网络上发布自己创造出的科学大论,这些人往往就是民科,像大家比较熟悉的郭英森,他就是一位典型的民科。
民科没有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他们打造科学发现时用的方法往往本身就有问题,故他们不能被科学共同体所接纳。这个群体整体上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号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往往只有初中学历。自认为能创造出多个诺贝尔奖的郭英森就是初中学历。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民科,学历并不是重要的,关键是看他用的什么方法,能不能被科学共同体接受。以前不少民科经常拿爱因斯坦说事,说爱因斯坦给出狭义相对论时并非是科学家,只是联邦专利局的小职员。爱因斯坦毕竟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而且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供科学界评判分析。这是科学发现被承认的必由之路。
国内有一位叫郑晓廷的古生物研究学者,他的学历只是初中肄业,这并没有妨碍他走上了学术研究的必由之路。他和其他学者合作在《自然》等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他的研究成果被同行接受了,他也被临沂大学聘为教授。如果哪位民科能够按照郑晓廷这样的路子走,即使研究成果不能发表到《自然》上,发到其他专业的学术期刊上也是有望被学术共同体接受的。
几十年前国内的教育资源非常少,但毕竟需要有研究,所以出现过一些学历不高的科学家。国内年龄比较大的一些博导很多并没有研究生学历,甚至还有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的数学家。在国外也有类似的现象。法拉第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可他并没有受过几年的学校教育。幸运的是他成为了大科学的戴维的助手,和戴维的工作让他学到了科学的方法,并融进科学共同体中。
在教育逐步发展提高的今天,一个没上过几年学的人想重走法拉第的道路是不可能的。有志向成为科学家,这不是坏事。只有志向是不可以的,还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遵守学术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