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了与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药物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包括酶与底物,药物与靶分子结合自由能的计算蛋白质稳定性的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分子的随机动力学模拟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酶作用机理的计算机模拟,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取得了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计算生物学研究方面,二十多年来她和她领导的课题组,深入开展了与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药物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包括酶与底物,药物与受体结合自由能的计算;蛋白质稳定性的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分子的随机动力学模拟;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酶作用机理的计算机模拟;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取得了一些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结构生物学方面,她是在国内最早开展生物大分子二维核磁共振实验的几个人之一,她领导的实验室,建立了多维核磁共振实验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系统方法,研究了一些重要蛋白质如转录因子,蝎毒蛋白(钾通道拮抗物)的溶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相关论文发表在Biochemistry,J. of Biomolecular NMR等期刊。目前正在负责国家863结构基因组(规模化蛋白质三维结构测定)项目。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生物大分子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是国内此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她开展了与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药物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方法学研究。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加热力学积分方法模拟酶与底物,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自由能;研究和发展了蛋白质及其周围溶剂的静电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将分子动力学模拟与量子化学模拟结合模拟溶液中的有机反应及模拟酶反应。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波谱研究。她是国内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波谱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她领导的研究组解析了系列重要蛋白质的溶液结构,研究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功能意义。她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领导建立了中国科学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领导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人才研究团队,培养了一批在计算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这些交叉学科领域工作的年轻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