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文中。
裴文中(1904年1月19日-1982年9月18日),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北京人的发现者。
1904年1月19日,生于今河北唐山丰南县。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转入本科地质系。1927年,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
1929年起(25岁),主持并参与周口店龙骨山的发掘和研究。一个冬日黄昏,在一处岩洞中,裴文中挖出了一块“著名的头盖骨”。发出了一封考古史上最为著名的电报:“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这便是轰动世界的北京猿人。
裴文中先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及哺乳动物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和推动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裴文中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科学精英,是地质学界、古人类学界和考古学界的一代宗师,也是卓有成就的文学家、科普作家和教育家,还是文博界的重要领导者。
扩展资料:
裴文中认为,劳动手段遗物的研究是恢复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的可靠物证,如何鉴定人工制品和非人工物,成为史前考古学理论和实践的关键。
裴文中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真的对比实验,在周口店发掘中便从岩石痕迹上弄清了人工打击和自然破碎的区别,从而明确中国猿人石器的存在。
在法国留学期间,裴文中结合人工打击的实验及国外收集的自然破碎的岩石标本,深入分析人类制作的石器与自然形成的“假石器”之间的根本区别。
裴文中对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体系和年代分期也做了开创和深入的综合研究。1937年美国费城举行了早期人类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裴文中宣读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是中国学者首次发表的全面总结,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这篇论文把中国猿人文化、河套文化和山顶洞文化列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分期基础,并指出它不同于欧洲的旧石器文化。
1955年、1959年和1965年,他发表了一系列总结性论文,根据新的发现和研究,不断扩充其内容和提出新的认识,如用水洞沟文化和萨拉乌苏河文化来代替过去的河套文化等。
裴文中对中国旧石器文化的体系和分期的论述领域的轮廓和基础,在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裴文中还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做出贡献。《中国史前时期的研究》一书便是具体的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裴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