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国内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案例研究
政府通过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公共服务,社会资本以项目目标的实现来获得收益,政府和社会资本都是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达成自身的目标。
1.研究背景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指为了完成某个公共事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同私人部门之间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在基础设施领域推行PPP模式,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引入市场化竞争主体,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政府开始推广PPP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PPP在中国迎来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时期。水利工程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及民生的大型基础设施,其兴建往往也需耗费大量的物资。单纯的依靠传统的融资模式难以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水利工程通常建设周期较长、施工条件复杂、规模较大、投资也比较高。为了有效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大力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促进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的政策措施。2015年,水利部、财政部和发改委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加速PPP模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运用及推广。政府通过引导投资、合理定价、授予特许经营权、财政支持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运营,既有助于快速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推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配置,也有助于降低政府债务负担,防备化解财政风险,项目风险将由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共同分担,有助于减少前期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引导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对创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
以下案例均选自2015年发布的社会资本参与到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第一批试点项目,这些项目为投资方带来部分收益的同时,社会公益性强。可以为引导社会资本如何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2.1黑龙江奋斗水库
2.1.1项目背景
黑龙江省奋斗水库是黑龙江省近十年来的第一个新建水库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用于城镇供水,结合防洪,兼顾灌溉、发电和航运等综合作用。水库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坝后式电站厂房、导流溢洪道、过道泄水建筑物等。工程总投资约14.26亿元,总工期为36个月。奋斗水库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城镇提供水资源5314万立方米,可满足穆棱市和鸡西市各个乡镇和林业局的用水需求。
2.1.2经验分析
(1)注入社会资金,填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缺口
奋斗水库工程总投资为14.26亿元,政府出资8亿元,社会资本为6.26亿元,占总投资的43.9%。社会资本参与到奋斗水库工程建设,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据有关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统计到2013年6月底,我国政府的负债率已经高达55.7%,面对如此沉重的债务压力,政府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更加力不从心。以往水利工程建设都是依靠财政支出,通过政府引进社会资本的投入,弥补了政府财政资金的不足,而社会资本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可以获得长期而稳定的收益。
(2)增强约束机制,提高管理绩效
PPP项目处于政府和社会的双重监督和管理之下,社会资本不仅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要提升服务质量。水利工程建设和其他行业发展一样,同样需要并且也能够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奋斗水库通过引入PPP模式,政府部门不再承担项目建设实施的具体事宜,与社会资本相互约束从制度上排除了权力寻租和暗箱操作,从源头上有效避免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化现象。
(3)促进水利行业投资效率
政府部门在投资公共项目的时候,由于缺少市场竞争以及获得利润的动力,无论在工程建设还是在经营维护方面都缺乏效率,而社会资本会因为受到了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在奋斗水库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就会严格把控工期延误等问题,提高运营服务的效率,激发了社会资本的活力,可以有效地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提高水利行业的投资效率。
2.2湖南莽山水库2.2.1项目背景
湖南莽山水库是湖南境内唯一的大型水库,是解决该地区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的唯一有效途径。工程总投资为16.1亿元。项目法人投资4200万元中30%作为项目法人资本金,即12600万元,其余29400万元,由项目法人向银行贷款等途径融资。项目法人资本金分二期到位,第一期资本金5000万元在注册成立项目公司时到位,第二期7600万元在2016年6月30日前到位,建设期利息由项目法人承担。投融资额度占总投资的22.6%。灌区工程中中央及省配套资金60668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3012万元由项目法人负责筹措到位,工程款由县政府分3年按4:3:3比例偿还,按照8.55%偿还建设期资金利息。
2.2.2经验分析
(1)激发管理体制活力
在水利项目中引入社会资本,有利于转变思想,为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莽山水库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管理,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由政府出资模式,双方合作,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一起参与项目建设,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可严格管控人员编制,明显改善了过去由政府主管的水利工程人员超编、松懈懒散等问题。
(2)借助市场主导作用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最有效率的。社会资本在获得莽山水库特许经营权后,在特许经营期内可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最大限度激发项目潜在能力。以往政府投资项目公益性较强,收益低,盈利项目单一,引入社会资本后,可以利用社会资本的管理和资源优势来提高莽山水库效益及周边生态效益。
(3)缓解政府资金筹措压力
在莽山水库建设施工过程中,枢纽工程总投资为105763万元,政府资本金59910万元,项目法人投资为42000万元,建设期利息为3853万元。可见社会资本占了整个工程总投资的39.7%,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资金筹措压力。社会资本更加灵活而且能够快速到位,保证了水库项目建设实施进展不受资金不到位而延误工期。
2.3陕西南沟门水利枢纽
2.3.1项目背景
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在陕西延安黄陵县境内,该工程由洛河引洛入葫工程和芦河南沟水利枢纽工程这两项水利枢纽工程组成。该项目建设总投资概算为19.21亿元(政府出资为54,540万元、其他途径贷款为137,560万元),工期预计44个月。政府部门投资主体是延安水务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政府与陕西延长石油投资有限公司和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按照40%:30%:30%比例出资,成立延安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的项目法人。
2.3.2经验分析
(1)采用资本金与担保贷款组合的方式填补资金缺口
陕西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采用社会投资主体的自有资金和担保贷款,代替了部分政府财政出资,有效化解了资金缺口问题。转变了以往的都是依靠政府支出模式,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这一模式对于经营性较强的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示范价值。
(2)利用竞争性会谈筛选优质合格的社会投资主体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政府部门占有主导地位,考虑到该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同时也具有较好的财务收益,当地政府部门特地邀请了多家投资主体对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进行洽商谈判,通过竞争方式来择优选择社会投资主体,签立合同以及项目投资运营等各项协议,避免了合作伙伴信用不良等影响南沟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3)改善项目法人治理结构和提高管理水平
南沟门水利枢纽项目由投资三方依照《公司法》进行组织管理,依照现代化企业模式运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在项目建设管理、运营维修中都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一方面保障了投资者权益,另一方面大力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效率,充分保证了南沟门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良好运营以及后期的维修服务。
2.4贵州马岭水利枢纽
2.4.1项目背景
贵州马岭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层面联系的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试点项目中的大型项目。该工程地处于黔西南州兴义市境内马别河干流上,是马别河干流上梯级规划的第九个梯级。国家发改委在2015年7月29日对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有城乡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排涝抗旱等。设计年平均供水量达到21067万立方米,水库总库容为1.29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达到5.78万亩,多年平均发电量达1.24亿千瓦时。该枢纽工程总投资预计为26.24亿元,总工期计划为38个月。
2.4.2经验分析
(1)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领域
贵州马岭水利枢纽工程采用PPP合作模式,扩大了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的领域范围,水利工程作为基础设施的一种,PPP模式在马岭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顺利实施和发展意味着社会资本可以有效的参与到更多工程建设领域。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有利于今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输水工程、水源工程、供电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2)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政府与社会合力出资兴建马岭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遵循平等合作、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原则。当地政府在项目建成后授予私人特许经营权,社会资本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同时,社会与政府部门分担风险,当地政府主要承担政策和法律法规等风险,社会资本承担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通过发挥双方优势,将工程建设风险降到最低。
(3)转变水利工程建设模式
该项目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结合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指导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建设模式。PPP模式的发展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5江西峡江水利枢纽
2.5.1项目背景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赣江流域上一座大型的控制性水电站,同时也是我国目前规模量最大的水电站之一。该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总投资为992,216万元,国家政府拨款为288,000万元,江西省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安排113,700万元,剩下的590,516万元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该工程的一期下闸蓄水阶段验收于2013年顺利通过,如期完成了工程控制性节点目标,取得了航运、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
2.5.2经验分析
(1)以水利工程的可经营性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峡江水利工程具有公益性的同时也带有经营性,可保障社会资本投资获得合理回报。借助工程的营利性项目和设施的作用,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注入,缓解项目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该工程中社会资本金占总投资59.5%。峡江水利枢纽项目建成后将经营性比较强的水电站经营权部分剥离出来授予社会资本,同时科学合理划分社会资本的参与范围,保证社会资本在特许经营期内获得稳定的收益,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对于社会资本更具有吸引力。
(2)采用邀请招标择优选择社会投资合作主体
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成功合作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项目投资主体。为了保证合作方质量,江西省水利厅在该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邀请了数家有投资意愿的相关公司来投标,通过会谈协商、竞争性报价等公开公正的方式合理择优选择中标企业,保证了项目建设主体的合格优质。
(3)订立多项合同文件明确权责利关系
规范项目合作双方权利义务、建立奖惩约束机制的有效形式主要是采用规范、严谨的合同文本。为了避免各种利益和责任纠纷,峡江水利枢纽项目在实施开展前,相关利益主体就签订了多项合同文件,如出资比例和利益分配合同、发电相关合同书、特许经营期协议等,明确界定各合作方的责权利关系,保证峡江水利枢纽项目实施和运营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政府通过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公共服务,社会资本以项目目标的实现来获得收益,政府和社会资本都是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达成自身的目标。总体来说在水利工程中引入PPP 合作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减少政府部门财政压力,填补资金不足缺口;
2)引入约束机制,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
3)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
5)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利行业投资效率。
黄万里否定苏联专家建坝治河方案2001年,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庆。生于1911年的水利系教授黄万里恰好与清华同年,8月20日,系里的师生们在一间会议室为病重的他举行了生日聚会,寿辰仅仅过去7天,90高龄的黄教授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在与癌症抗争了17年后溘然长逝。如果说他的一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长书,那么贯穿始终的主题必定是治理江河,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章,关系着他一生荣辱的重要转折,就是三门峡。三门峡狭窄的河床和湍急的水流一直被历代行船人视为畏途,到了20世纪,这却恰好成为拦洪建坝的有利条件,河床狭窄,便于截流,水流湍急,建坝后利于发电,而河床下坚固的花岗岩,人门、神门、鬼门的岩石岛结构又成为拦河建坝的最好基础。120人的黄河考察团在进行了大规模的查勘后,苏联专家组长科洛略夫认为:“三门峡是一个难得的好坝址,任何其他坝址都不能像三门峡那样综合地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方面的问题。”在那样一个年代,这句“老大哥箴言”,对三门峡工程的决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于是,同年夏天,人大召开一届二次会议,三门峡工程经全体人大代表举手表决一致通过。1957年4月,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动工。6月,水利部召集70名学者和工程师在北京饭店开会,讨论苏联专家的方案。在几乎众口一词的赞美声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微弱却十分坚决的不和谐音,这来自两个书生——正当盛年的清华教授黄万里,和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技术员温善章。黄万里毫不客气地否定了苏联专家的规划,他认为,三门峡修建拦河高坝,泥沙在水库上游淤积,会使黄河上游的水位逐年增高,把黄河在河南的灾难搬到上游陕西。而根据“河水必然夹带一定泥沙”的科学原理,“黄河清”只是一个浪漫而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温善章的335米“低坝”方案,提出三门峡水库应以“滞洪排沙”为主,汛后蓄水发挥综合效益,大坝底孔应尽量放低加大,排沙出库,少淹地,少移民。黄河是条多泥沙的河流,跟前苏联的河流不一样,他们的专家并没有泥沙河流治理的经验,正如原苏联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著名泥沙专家康恰洛夫所说的:“科洛略夫对河流一窍不通,仅就工程角度考虑,无法理解河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而与此配合的是,在那个相信人定胜天的年代,我们的一些专家热情地提出以“水土保持”的方式保证上游减沙,从而解决泥沙淤积的计划。他们给出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数据:到1967年,来沙可减少到50%,到水利枢纽运用50年之后,可减少100%。1958年,在黄万里等人的努力和周总理的争取下,三门峡设计方案作出了降低水位的让步——大坝按360米设计,350米施工,蓄水控制在340米;大坝泄水孔底高程从320米降到了300米——而这两点直接关系着淹没和迁移人口以及能把多少泥沙冲出去。1960年,三门峡工程捷报频传,大坝基本建成,9月开始蓄水。而这之后,黄万里所预言的灾难也开始一一应验。在1年多的时间里,库区内泥沙淤积成灾,潼关河床抬高了4.5米,泥沙淤积向上游延伸,“翘尾巴”已直接威胁西北经济中心西安,关中平原地下水位上升,“八百里秦川”大片土地出现盐碱化和沼泽化。1962年,水电部在郑州召开会议决定,并经国务院3月20日批准,水库的运用开始从“蓄水拦沙”转向“滞洪排沙”。汛期尽量泄空水库,暂不考虑发电和灌溉,只保留防御特大洪水任务。此后库区淤积有所减缓,但由于水库导流底孔被堵,库区淤积“翘尾巴”现象仍在继续发展。1964年,经过一场关于三门峡大坝是否要改建,以及如何改建的争论,周总理在总结报告中说:“当前关键问题在泥沙……如不改建,再过五年水库淤满后遇上洪水,无疑将会对关中平原有很大影响。不能只顾下游不看中游,更不能说为了救下游,宁可淹关中。”他提出了两个确保,即确保下游、确保西安。于是,三门峡大坝第一次改建,在黄河两岸凿挖两条隧洞,铺设四条管道,泄水排沙,即“两洞四管”方案。五年后的1969年,大坝第二次改建,将原坝底的8个排水孔全部炸开。这些12年前黄万里坚决请求“切勿堵死,以备它年泄水排沙起减缓淤积的作用”的泄水孔,后来依然按苏联设计用混凝土死死堵上了。而此时为了将它们一一重新打通,付出的是每个孔人民币1000万元的代价。因为公开反对三门峡工程,又在1957年“引蛇出洞”的时候不合时宜地发表了《花丛小语》,黄万里理所当然地成了右派分子。而这右派帽子竟一戴就是23年。1971年秋,鄱阳湖清华大学农场因血吸虫病肆虐停办。仍戴着“右冠”的黄万里教授被安排到三门峡大坝工程接受继续改造,在这里度过了6年时间——“我上午参加‘学习班’,俯首听批,下午扫地,晚上可以自己想黄河的事。”就是在工棚昏暗的油灯下,他完成了《论治理黄河方略》等许多重要科学论文。1978年,清华大学三大右派之一的黄万里在全校最后一个摘掉了右派帽子,此时他已年近古稀。他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尽快投入工作:教书、著述。80年代,他又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完成了一系列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的高水平论文,1989年,黄万里以78岁高龄,应邀在美国12所大学作巡回演讲,1998年长江洪水后,87岁高龄的他终于获准给研究生授课。此时他已身患癌症多年,历经四次手术而大难不死,但他还是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授课权。他换了一身白西装,打上红领结,庄重地走进教室。三门峡不能“一库定天下”经过几次改建,三门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大为减轻,但是,黄河洪水泥沙并未得到完全控制,下游防洪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年淤高,泄洪能力逐年下降,多年承担防洪减淤重任的三门峡水库已逐渐淤满,不能适应防御特大洪水的需要。为了继续保证黄河下游安全,“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针出台,即要在三门峡以下兴建干支流工程拦蓄洪水,提高分滞能力,加大下游河道泄量,排洪入海。1994年9月12日,小浪底主体工程开工。小浪底目标是建成后保证近二三十年内下游两岸广大地区的安全。而随着水库工程即将结束,有关三门峡大坝是否应该敞泄又引起了新一轮的争论。一种说法是,小浪底水库完成后,其主要任务应该是解决下游的防洪减淤问题,替代三门峡水库承担防洪、防凌、春灌等任务,而三门峡水库只在特大洪水时配合滞洪运行。深受泥沙淤积之苦的陕西省,更是希望由此“解放”三门峡,敞泄拉沙,从而彻底解决长期以来的关中平原的泥沙淤积问题。但是,不同意见也很强烈,理由是依靠小浪底“一库定天下”绝无可能!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只有与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实行“四库联调”,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确保下游安全。如果失去了三门峡这个有力屏障,小浪底的设计目标就难以实现,下游的整个防洪体系也将被彻底打乱。并且如果三门峡敞泄,按照黄河水沙条件,小浪底5到8年即可淤满!谁敢轻易拿“解放”三门峡与多变莫测的黄河赌命?由此可知,有关黄河治理的事业还远远没有结束,仍然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为着黄河的安澜做着不懈努力。反对者做大贡献由于三门峡大坝的缘故,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库区蓄水时,黄河便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从三门峡大坝至山西芮城大禹渡100公里间,碧波粼粼,一望无际。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泄洪放水,黄河又恢复了浊浪翻卷、一泻千里的本来面目,这就是1973年以来实行的独特运用方式——“蓄清排浑”。即汛期泄洪排沙,非汛期蓄水运用,使“水沙不平衡”变为“水沙相适应”。经过不断探索运用,“蓄清排浑”获得了很大成功,三门峡终于发挥出巨大的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减淤、生态等综合效益。而三门峡大坝应对泥沙淤积的探索实践,又无疑为国内外多泥沙河流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如今“蓄清排浑”方式已被黄河小浪底、万家寨、长江葛洲坝等多泥沙河流水利工程成功借鉴。长江三峡工程泥沙淤积难题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最终也决定同样采用“三门峡方式”。就是汛期来沙较多时降低水位泄洪“排浑”,以减少淤积;而汛后即每年10月至次年5月,趁泥沙减少时“蓄清”,以供发电便利航运。多年来,大批的学生到三门峡实习,大批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到三门峡考察,三峡工程的有关部门也亲临三门峡学习取经,黄河三门峡工程俨然成为国内外多泥沙河流治理开发的大学校。用一句话概括——世界泥沙研究看中国,中国泥沙研究看黄河,黄河水库工程泥沙研究看三门峡。除此之外,三门峡还留给后人些许精神上的价值:1955年,全国人大通过三门峡工程时,没有人反对,没有人弃权,在热烈鼓掌中一致通过;到了1992年4月,三峡工程即将上马,全国人大2633名代表,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机器,通过了政府的提案。对此,我国著名的水电专家、当年“三峡工程的规划论证”专家领导小组副组长兼技术方面负责人、如今的三峡二期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是这样说的:“我反对全票通过,那个东西靠不住……如果对工程不够了解,不能确定赞成还是反对,投弃权票也正是一种负责的表现……而有一定的反对票更是正常而且必要的,我们可以从这些反对票里面来分析,从正面上吸取他的意见。”“贡献最大的就是反对者”——的确,对于一项工程利弊得失的争论,只有听到了反对的声音,才能通过那些对不利因素的质疑,发现更多问题,从而解决更多问题。而那些能够坚持自己观点的学者,不仅是对学术负责,更是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影响水利工程地的局部气候
1.1 影响局部降水量
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首要影响就是降水量,具体体现在:
(1) 降水量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水库工程建设蓄积大面积的水,在光辐射下增加蒸发量,引起降雨;
(2) 降水区域发生变化,水库的低温效应会影响降雨区域的变化,比如库区及其邻近区的降水量可能减少,而相距一定距离的外围区则会增加; 地势高且迎风面降水增加,背风面减少;
(3) 降水时间发生变化,夏季因水面稳定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对流变弱而减少降水; 冬天则相反,降水增加。
1.2 影响局部气温
水利工程竣工后,因水库区与空间的接触性质发生变化,由陆地变为水面,使得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发生改变,进而引起气温变化,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局部气温会略微升高,主要表现为冬季温度升高,而夏季温度降低,夏季水利工程外围区域降温明显。同时,会降低局部的日温差和年温差。
2 、影响水利工程相关的水文系统
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直接改变了相关流域的水文状况,对整个流域差生影响。大多数水库建设于水质较好、水流急、水量较大的流域上游,水闸则建设在渠道、河道,利用闸门来控制水流量及调节水位,关闭闸门可防洪、挡潮、蓄水将上游水位抬升满足上游通航、取水等需要。
开启闸门则可泄洪、排涝、灌溉等,或根据下游用水要求调控水流量。但是,上游水利工程如过度拦截非汛期水流,则会大大减少下游的水流量,降低水位,甚至出现断流,而入海河流会因河水流量变少而淤积泥沙,导致海水倒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水文系统变化主要有: 流量稳定性和频率变化; 季节性峰流丧失,流速变缓,急流消失; 水位落差变化较缓; 水量蒸发和下渗出现变化等。
3、 影响相关流域的水质
3.1 积极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流域的水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是库区河道的水流速度变缓,使得浮游生物活动频繁,其产生的 CO2和水中的镁离子、钙离子、钾离子等形成碳酸化合物,沉淀水底,降低水质硬度; 二是河水停留时间较长,可使水中杂物沉降,提高水体清晰度。
3.2 消极影响
因库区内水流速度变小,降低了水体与空气交换速率,使得污染物不易扩撒迁移,最终造成复氧能力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 水流速度变小使得水体透明度提高,有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如河水长时间储存,则会导致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水体营养化; 腐烂的植被、有机物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而释放出沼气和 CO2,造成温室效应; 水体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会造成大量沉积,不能及时得到降解,造成水体次生污染而降低水质。
4 、影响工程所在地的土壤及地质
4.1 影响土壤
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对库区的土壤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 盐碱化,这是库区蓄水后常见的土壤问题。水库的建设,会把下游区域的地水位提升,而地下水的矿化程度较高,抬升到地面后经过蒸发、日照作用,盐碱类物质留存于地表,导致盐碱化,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2) 沼泽化,因水位抬升使得植物根系过于湿润而衰败,当潜水层提升到耕作层,会导致土壤湿度加大而造成包气带破坏,造成土壤沼泽化;
(3) 浸没,水位抬高,土壤被浸没,使得土壤的通气环境变差,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变弱,肥力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
4.2 影响地质
水利工程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质,会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有:
(1) 地震,因巨大体积的蓄水加大了水压,在此状况下岩层出现断裂,是岩层和地壳原有的地应力平衡被打破,加大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2) 滑坡,水库蓄水后使得山坡山地的强度降低,易引发坍塌、山体滑坡等灾害。另外,一些大型水利水利工程需要大量泥土来填充,被挖掘区因受外力影响易发生坍塌和滑坡;
(3) 渗漏,主要是因为对库区周围水文环境的改变,如水库出现污染则会对周边区域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5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应积极做好这几点:
(1)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的承载力。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选择最佳区域进行建设;
(2) 在实际建设中,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比如: 施工前应明确各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严格的限污标准; 施工中,应强化生态环境的监测,对工程所在地的水体、水质、土壤、植被等进行密切监测; 在竣工后,应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保护耕地;
(3)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在建设中应严格按照我国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监管,对出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惩。
6、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生态环境则关乎人类的生存与生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设计、建设、使用等阶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以实现两者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1、建设水利工程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对能源的需求量,因此加快了资源的消耗。水资源是世界上缺乏比较严重的资源,因此人们应该合理的利用水资源,防止出现浪费水资源的情况。目前我国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来说,应该运用集中化的形式合理的管理水资源,而集中管理水资源的方法就是建设水利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但是随着建设水利工程的项目不断增多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破坏愈发严重,因此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建设水利工程成为了当前重点探讨的重要问题,应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探讨,寻找可消除建设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解决方法。
2、建设水利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河流区域的影响。
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改变水流方向、水流量等,在进行人力建设的过程中会将钢筋泥土等通入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中,因此对原来的天然河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河道内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影响,并且天然河道受到严重的损坏,更严重的会影响河内的生物正常生存,如果河流内常年存有泥沙,会使得河道内产生大量的泥沙,河床的高度提升,为两岸带来严重的水患问题。
(2)土壤条件发生变化。
我国北方的半湿润地区是黄色土壤,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地区土壤的水分不足,使得土壤的含有的碱性物质增高;南方为红土,其原因是由于降水量大而导致,由于土壤常年受到雨水的侵蚀,进而增加了土壤内的碱性物质。
而在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嗨皮,促使当地的地下水发生了变化,因此使得该地区的土质的酸碱度发生了变化,对土壤内的含碳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农作物减产,当然,如果土壤环境发生了变化,将会影响该地区动物的正常生存,甚至严重的会造成动物死亡。
(3)对生物的影响。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生物的影响是不能避免的,随着水位的不断提高使得水流速不断变缓,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发生了沉淀,生物原本在10米时就能获得食物,现在需要20米才能获得到,因此这样严重影响了水生物的正常生存,长此以往会造成大量的水生物死亡,甚至会使得水生物出现灭绝的现象。
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陆地生存的生物也会带来严重的影响,由于本区域增加了需水量,使得陆地生物的活动范围不断减小,一些以水生物为食物的陆地生物由于加深的水的深度,加深了觅食的难度,再加上气候条件的严苛,因此对陆地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建设水利工程的.措施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通过水利发电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通过水利进行存蓄、疏导来应对干旱和洪涝灾害。但是以往兴建水利工程的时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此应运用合理的解决方法避免产生类似情况。
(1)合理的建设监督机制。
为了能够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在人们努力保护环境的恩同事将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引入到其中,对于当前情况来看,应严厉打击在生产过程中不顾生态环境恶化的行为。在建设水利工程前、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完成还有,应全方位的进行监督神煞,确保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友好性。
(2)关闭或整改高污染的项目。
在一般情况下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使得一些高耗能的企业对其进行靠拢,,因此相关单位应将监督管理工作做好,要严格控制高污染量排放的项目,要整改和关停生产超标的企业,并向所有依托水利工程的项目收取环保税务,其中所收取的费用可用于治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们更爱护环境和水资源。
(3)建设河道生态。
水利工程的关键是河道,建设一个大型的水坝应该建设在河道的上方,因此这对生态环节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河道保护的监视工作,特别是针对与天然河床的保护工作。在开发河道资源的过程中也应将保护责任做好,本着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严格打击人为破坏河道的行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确保河道状况的良好性。
(4)合理的进行工程设计。
为了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可通过项目的设计。施工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引导改变生态环境,可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的发展,继而可达到白虎生态环境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工程价值、环境评价等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能确保我国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4、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对施工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化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实施施工环境评价工程,深入研究和探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影响周围环境的影响,运用科学的手段引导受到破坏的环境趋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继而可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而目的,同时也能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234 浏览 6 回答
275 浏览 5 回答
160 浏览 3 回答
201 浏览 7 回答
166 浏览 3 回答
158 浏览 7 回答
225 浏览 5 回答
105 浏览 3 回答
312 浏览 3 回答
168 浏览 4 回答
114 浏览 5 回答
340 浏览 8 回答
246 浏览 3 回答
319 浏览 6 回答
160 浏览 9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