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Guizhou 1997年02期 ISSN:1002-6924、p44-p47所载索晓霞文《苗族传统社会中妇女服饰 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苗族妇女服饰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论述,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角度,对于相关内容,角度不一样,理解就有所不同,摘读其中一些有趣的章节作为资料进行收集。 1、关于苗族服饰 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 只是在《后汉书》 、 《晋纪》等书中 有五溪苗“ 好五色衣裳” 的记载。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写下“ 五溪衣裳共云天” 的著名诗句 盛赞苗族服饰足与天上彩云相媲美。 2、“ 以前有三兄弟、 三妯娌、 因为不堪官吏的压迫 不得不远走他乡。 在逃难前 规定大家的服装要做得一样 花要绣得一样 日后见了面 也好认得。 他们规定 女子一律缝花裙子、花衣服。 花苗是黑衣服、 尖披领 青苗在裙尾绣角角花、 枝角对枚角 花纹图案要单不要双 。三兄弟又同媳妇们商量 衣服的环肩 因为挑担子 经常打磨 男的衣服是不是把花缝在里面 外面不要花 女子挑担少 衣服的环肩上透花 不然分不清男女 商量好以后 三兄弟和抽姐们都做了这种衣服才分手 天各一方地走了。 这个规矩也一代一代沿袭下来。 ’ 2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 虽然苗族服饰的最初起源无从考查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 苗族服饰具有作为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标识 起着一种象征与符号的作用。 3、即使在苗族内部 无论在路上相遇还是几万人的盛大集会 不必开口 不必介绍 一看妇女的着装类型 他们便可断定这妇女住什么地方、 说哪种方言。 如 头饰的不同 就标志着她们来自不同的地区 挽偏髻于头右上方的一般来自安顺、 镇宁 挽髻于头顶中央的一般来自黔东南 挽螺旋髻于额顶的一般来自黔西南 戴金紫色小平帽的一般来自 黄平 戴青色尖帽的来自惠水、 平坝 就裙子来说 看见长不盈尺的“ 超短裙” 就知她来自雷山、 丹寨接壤一带 再如衣饰的色彩 地方特色也很明显 如黔东南喜用紫黑色 遵义喜用紫红色 贵阳喜用青色 威宁喜用红白相间等 。 4、在毕节地区部分俗称“ 小花苗” 的居住地区 流行着这样的传 说 “ 在远古的时侯 有兄弟二人居住在黄河以北 因连年战乱 被迫向西南迁移。 哥哥骑 马在前 弟弟步行于后。 弟弟眷恋故土 不忍离去 便将家乡的田园风光记录在自己的衣服 上。 那方形图案是田地 方形里的红布条表示鱼 花纹表示田螺和星星 弯道道表示树木 还有长形的红条、 黄条象征着长江与黄河。 ’ 5、研究表明 苗族起源于黄帝时期的“ 九黎” 尧舜时期的“ 三苗” 。 “ 五千多年前” 九黎确实是居住在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 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 失败后退入长江中下游 形成“ 三苗” 部落。 在四千年前 以尧舜、 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 三苗” 发生战争 “ 三苗”战败后被迫南迁 。 6、传说恶神雷公放洪水淹灭天下 毁灭人类 姜央躲过灾难降伏雷公 用泥巴造人。 但泥人不会说话 于是派人去请天。 天说破竹子来烧 竹子爆出声音了人就会讲话了。 姜史照此办理、 果然如原。 施秉一位老奶奶说这类图案有避邪的作用 甚至结婚多年不育的妇女穿上后会有孩子。 7、苗族妇女传统服饰的文化传承功能 不仅仅体现在服饰图案、 纹样、 款式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后人研究苗族历史 苗族文化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形式 它还体现在苗族妇女服饰的制作过程和服饰图案的演变过程中。 苗族妇女服饰一代一代的制作过程 实际上就是苗族社会里母亲向女儿讲述历史、 传授技艺、 培养审美意识、 灌输有关民风民俗的过程 是母亲帮助女儿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 服饰作为一种载体 它记录了苗族妇女创造的灿烂的女性文化 作为一种纽带 它维系着母女之间、 女由埋之间、 女伴之间的一种学习与继承、 交流与融合的关系。 8、在婚恋自由的自主婚中 苗族青年男子往往也通过服饰制作是否精细、 刺绣图案是否美丽、 色调是否协调来判定这位女子是否勤劳 是否能干 并作为决定是不是和她相爱的重要依据之一 。 因为服饰是买不来的 全靠姑娘一针一线缝来。 如果说小伙子的判断难免有感情因素参与其间的话 那么小伙子的母亲从服饰上判断姑娘是否勤劳、 是否能干就完全排除了小伙子“ 情人眼里出西施” 的特殊效果 而是用一种理智、 冷静的眼光来考查姑娘 因为苗族妇女都是精于刺绣的 因此她可以用内行的眼光来对姑娘进行客观判断。 9、苗族民间把这种习俗叫“ 坐家” 。 按照苗族习俗 妇女婚后的一切衣着 都是由女家带去的 男方并没有供给她的义务。 新妇为自己准备的衣物包括盛装和便装数套甚至数十套 以及生育子女后需要的背带、 鞋、 帽等 。 制作这些衣物大多相当讲究 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在台江城郊一带 制作一套盛装的绣花衣服 质地好点及花纹好一些的 需一个妇女工作 天 次一点的也费工 天 便装每套花工 天 施洞一带的一等盛装每套花工 天 次等的角套花工 天 便装每套花工 夭 舟溪一带每套盛装仅刺绣就花工 天以上。 而这些衣物由于费工费时 在新妇当姑娘时往往不能完全备齐 因此需新妇在“ 坐家” 期间完成 这也成为新妇婚后“ 坐家” 的一个重要原因 。 每个新妇在“ 坐家” 期间 少则需要作 — 套衣服 多者达 套左右 制作这些衣服 台江城郊一般费工合计一。 “” — 。 天 施洞地区花工 一 天 舟溪一带苗族新妇在 坐家 期间 除制作。衣服外 还要用 一一 年的夏季时间 插秧后秋收前 来制作孩子的背带。 10、在雷公山的苗族中 关于短裙的传说则表明 裙子具有吸引异性的功能。相传古时候 有个英俊的青年上山打猎 打得一只钵鸡送给心爱的姑娘 为了回报青年的爱情 姑娘把自己打扮得像钵鸡一样美丽 高高的发髻好像佛鸡的羽冠 宽宽的衣袖好似锦鸡的翅膀、 密密打折的短裙 长长的花带飘在腰后 犹如锦鸡的羽尾 此后 这一带的苗家姑娘都穿起了这种色彩斑斓的绣花衣。 11、苗族妇女服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 它的实用功能 如记载历史、 表达情感、 教育后人、 吸引异性、 避邪秽、 驱鬼域、 保平安、 求保佑等 起主要作用 发展到后来 它最初的意义不再被重视 如银饰曾是避邪秽、 驱鬼域、 保平安及光明的象征 但后来却逐渐演变为贵与美的体现 而被后人作为一种文化的认同当成美的形式代代相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在苗族的审美意识中 就服饰而言 他们认为 传统的就是美的。 例如对服装样式的一明永相承 多的就是美的。 例如对服装一层叠一叠穿得越多被认为越美 。 有实用价值的就是美的。 例如可以吸引异性的短裙 能够表达感情的就是美的。 例如花带的来历与头帕的来历 。 12、就妇女而言 他们认为 心灵手巧就是美的。 例如 靠看谁的衣服花绣得最好便认为准最能干。 勤劳就是美的。 身上穿的衣服越多 证明姑娘越勤劳 这样的姑娘能够得到小伙及其母亲的好感 。 实有就是美的 。 为表示富有 姑娘在着盛装时不惜戴许多银饰 有的甚至重达几十斤。 善的就是美的。 例如关于后披领的由来 主张诚实善良 不主张含婪与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