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_static/assets/images/user_logo/6364ab740650b1f243a1d8d70bd1369f7c561a8e.jpg)
微软认证高级技术教育中心是由微软开设专门讲授微软的各门认证课程的培训中心,而Sylvan受权考试中心则是全球最大的专门以计算机水平考试为主要业务的国际考试机构,由此可见微软的认证考试不是自己主持而是交给Sylvan考试中心进行,除此之外Sylvan考试中心还代理了许多其它大部分世界知名公司的认证考试如:Cisco,Intel,IBM,Oracle等,所以如果你想考其它公司的认证同样可在Sylvan考试中心考。以上两点虽很重要,但却不是我要考认证的主要原因。更多的还是出于对目前的现状和前途的考虑。
众所周知目前的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与实践脱节严重,许多较好的公司基本上对本科生不太感兴趣,除非你有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也难怪,就以目前本科所学,工作后公司必须花费一不少的钱及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进行再培训,一旦你跳巢公司的这些心血又成了给别人做的嫁衣。现在社会上很多大学生说用人单位少、找工作难,其实一位外资企业的老总就曾亲口对我说过,不是他们不用人,反而还急需各种人才,但有实际工作能力能胜任工作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反观我自己,受教计算机的母亲影响,从小学起就对计算机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关于计算机科学的每一个疑问都有一种弃而不舍的热情,经过这十来年的锤炼不管是在程序编制、网络通讯还是多媒体技术上都有了一定的造诣。
但此时却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证明呢?现在社会上夸夸其谈、鱼目混珠的人到处都是,所以各个用人公司的老总决不会只听你说你有多行多能干,他们需要的是实际能证明这些的东西。而一向自信的我,在仔细分析了目前所具有能证明我自身能力的材料后惊奇的发现,原来除了我以前在各个电脑刊物上发表的几十篇文章能证明以外,其它方面的能力很难说明。如在编程方面只同朋友一起做过一些较小型的东西,更多的是讨论分析一些优秀的原代码,从来没有亲自做过一个完完整整的系统。看到这些后虽感到惊讶但同时也很庆幸,及早地发现问题就能及早寻求对策,总比到时候被人点出时手足无措好。于是我就开始寻求各种证明方法,此时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无疑就成了我的选择。因为它的证书的第一个字Certificate,我们知道中文里这个词就是“证书”,“证明”的意思,也就正是我所需要的,而且我在网上查阅了微软关于MCSE认证宗旨的介绍,其宗旨翻译成中文就是“微软公司提供的对于网络专业人员的微软系统工程师认证。MCSE是指被证明能够在用Microsoft Windows NT Server和Microsoft Backoffice服务器产品构建的广泛的计算环境中进行有效地规划、实现、维护和支持信息系统的合格人员。”
防伪标记版权所有
其实,我所提到的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是微软提供的众多认证中的一个,但也是最有效的一个。微软的认证是基于完成所规定的几门课程并通过相应的考试而得到的。拿MCSE来说把,它必须通六门课程的考试而得到,其中有四门必修,两门选修。课程如下:防伪标记版权所有
必修:
考试号 课程名
70-58 Networking Essentials
70-67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Windows NT Server 4.0
70-68 Windows NT Server 4.0 in the Enterprise
70-73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
选修:防伪标记版权所有
70-26 Administrate SQL Server 6.5
70-27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SQL Server 6.5
70-28 Administrate SQL Server 7.0
70-29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SQL Server 7.0
70-59 TCP/IP on Windows NT 4.0
70-76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Exchange Server 5.0
70-87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4.0
必修的四门课程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至于具体选修那两门课程却有一些技巧,几乎90%的MCSE都是选修的70-87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4.0和70-59 TCP/IP on Windows NT 4.0,因为如果这样选择在考完全部六门后将会得到三个证书:
MCP、MCP+Internet和MCSE,而且这些课程也是其它的认证,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MCDBA,需考八门)和微软认证Internet系统工程师(MCSE+Internet,需考九门)所必须的,所以这样选择对想继续拿认证也有好处。
防伪标记版权所有
我的MCSE认证过程按预先计划共用了六周,每周完成一门课程。当然还有比我更快拿到认证的人,不过我想既然是搞这个的,不能纯粹是为了拿这个证书,还是应该学一些东西,况且还要完成这学期我本专业的课程。那么,可想而知这六个星期的生活了,完全可以用极度紧张、高度亢奋来形容,因为每门课程都是一本厚厚的英文书,把它看完后还必须不停的上机实践,最后再看一些模拟题,但我却并不觉得累,因为这都是一些非常实用的东西,它把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的知识系统的串在了一起,使我对这些东西又有了一些更新的、更清晰的认识。那时候,每天几乎都看书到2、3点,如果第二天学校第一节没有课就要看到4点。这样由于看得太晚放下书就睡着了,但大脑某些部分还处于兴奋状态,睡着了就做梦,梦见的还是坐在刚才的位置看书,几乎天天如此。所以,有时侯早上醒来还迷迷糊糊地以为一晚都没睡。不过,有心人终究天不负,我每次考试时总能轻松过关可谓是对我这一切付出的报答,我已很满足了。可笑的是,当我完成最后一门考试后却反而还有些手足无措了。MCSE是一个目标、是我那六个星期中巨大的精神寄托,可是一旦目标达到了也就消失了。以前有这个目标驱使,再累、再苦也不怕,现在达到了再没有了追求、再没有了向往,心里有一种似乎是万念具灰但又不太确切感觉。每当到看书的时间我还下意识地去拿书,拿到了书又想起已经拿到MCSE认证了,一时间竞不知如何是好,整天无所适从,这种状态经过了好几天才恢复过来。
我的认证体会
空格其实拿到MCSE后我最想说的还是这其中的一些经验。象我们这一代的人要说考试倒是经历过无数多次,也可算得上是身经百战了。但要是回头想想不难发现以前的重要考试,不管是小学升中学、中考还是高考,事先必定有老师反复强调了其中的题型、出题方式、评分标准甚至还会预测一下会出什么题,这些东西看上去属于不太重要的附属,但实际上了解了这些在对分数的提高上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但这些在微软的认证考试中却很难从“正规”的渠道获得这些信息,因为不管是微软认证高级技术教育中心CTEC还是考过认证考生都必须遵循一个‘试题不泄漏协议’,这个协议虽然表面上是约束考过的试题不泄露,但究竟还包括那方面的内容是由美国微软公司来解释的,所以CTEC一般不会正式提供这些信息,要知道如果辛辛苦苦申请来的CTEC资格被取消的话那不就亏大了。同时,微软的试题及出题形式也不断在变化,在改变出题方式之前不会象高考那样事先说明,只有当有考生考这门课程时才会发现改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肯定会对应试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防伪标记版权所有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微软认证考试共有三种考试形式即最早的固定54道试题方式(以下简称F54),变长度的自适应考试(以下简称Adaptive)以及其固定30道试题方式(以下简称F30)。
这几种方式的发展顺序为从F54到Adaptive再到F30,其中不排除今后有可能直接从F54到F30,但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这种情况。前面提到过微软的考试方式改变是不会事先通知的,一旦当你考试时才发现题型改变肯定会阵脚大乱,我有个同学就是在考Networking Essentials的时候题型从Adaptive改到了F30,他心理上没有准备自然是失败了,而这次的失败不能不说是一个打击,使他意志消沉了几周才振作起来。其实他考试的前两天我就在网上看到一个朋友的帖子,说他考Networking Essentials考了933分,并说题型有一些小变化从25题变到了30题,由于我当时已经考过了所以也没多想,只当是他考得特别好而已。而且在我哪个同学考试之前我还鼓励他说有人考了933分,应该不难。其实是由于考试方式改变,通过分数从原来Adaptive的588变到了833分,难怪网上发帖子的老兄会考了933。要是我当时注意看了这张帖子,把考试的变化告诉同学也许就不会现在的结果了。所以如果我们知道了各种考试的类型和特点后,不管它怎么改变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坐怀不乱。
F54为最早的考试形式,考题数为固定的54题,通过分数通常在700到830之间。这种考试允许你将考题向前或向后翻动,也就是说如果考试中你有些题答案不太确定,你可以把它作上记号后继续下面的题目,到所有的题都做完后再返回来做,这样就避免了在一道题上浪费过多时间而使后面的题目没时间做,甚至你还有可能从后面的题目中得到提示从而作出前面的题,目前MCSE考试中仅70-87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4.0为这种形式。考试时间为两小时。
Adaptive考试就是微软颇为得意的自适应考试,它的题目数不固定在25题到35之间,这种考试的考题是在你做题时即时生成的,生成考题的原则是:如果你前一题做对了,那么下一题的难度将会增加,要是你每一题都做对了难度就会一直增加下去(当然总的难度等级就那么两、三级,最难的题也不过是较灵活而已,绝对不会是那种从来没见过,不知所云的题)。但要是有一题做错了下一题就会出较简单的题,如做对了难度再逐次提高,如此类推。这样出题的理论依据是,如果一个应试者把一道难题做错了并不能说明他的程度就差,同样地如果他做对了一到简单题也不能说明他的程度就一定高,只有这样依据他的程度从简单到难出题才能准确把握应试者的水平。由此可见,如果你在Adaptive考试中做了一到道较难的题后又出一道难题,那就恭喜你这题你做对了,如果出来的是一道简单题,可以肯定你上一题做错了。要是你一连做了几道简单题,你就要小心了。不过也不必过分担心,Adaptive考试的通过分数通常较低,一般在550到600之间,而且如果你前面做得实在太差,它还会在最后再给你一次机会(这一点后面将会谈到)。但在这种考试中是不允许把试 题回翻,也就是说不能象在F54中那样不确定的题可以到最后来做,每一题都只有一个Next按钮把试题向后翻,而没有了Previous按钮把试题前翻。这意味着每一题你必须作出正确判断,不管如何你都必须选择一个答案,在你按下Next后 这个答案也就提交了,再也不能修改了,那么做这种题就要特别当心了。目前在MCSE六门中有70-67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Microsoft Windows NT Server 4.0 和70-68 Windows NT Server 4.0 in the Enterprise为这种自适应考试。考试时间同为两小时。
F30这种考试方式是微软最近才推出的(今年三月份),它的规则同F54相似,同样可以前翻、后翻以及作记号等,不同的是它的题目总数为30题。考试时间比前面两种要少半小时,为一个半小时。MCSE课程中70-59 TCP/IP on Windows NT 4.0、 70-58 Networking Essentials和70-73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Microsoft 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为这种形式。
纵观以上三种考试类型可谓是各有千秋,要说出一个孰易孰难实非易事。可以这样说,这三种类型各有各的侧重点,它们在各个层次的分数分布相差很大,但如单从通过概率上讲却是差不多的。
最早的F54类型由于试题是固定的54道所以在考试中心下载题目时各题均已确定,整体难度适中,其通过分数一般在700到830之间应属于比较高,但由于总共有54道题基数大,单题的分数较分散而且根据试题难易而定,一般可以错十四题左右,这样一来又降低了难度。F30的试题也是在下载时就已确定,整体难度上较F54要低一些,基本上就是一些较基础的题,每题的分值均相同为33分(1000/30),其通过分数一般是733或766同F54的分数范围差不多,但它却只有30道题目在基数上约比F54少一半,考试中最多只能错七题,这种方式对某一部分应试者来说就比其它的考试都要难一些。
Adaptive考试是最有理论依据,较先进的考试方式,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它可以详细地区分出各个应试者的具体水平,不过依我个人的看法它的及格线应定在600分以上而不是现在的550到600之间,因为如果把所有应试者的成绩作正态分布统计的话,那个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应该是在600左右,一般的认证考试通过分数应定在分布曲线顶点的右侧,意即能通过的是较少数人,以保持这种认证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而微软恰恰把它定在顶点的左侧,即让较多人通过。微软的想法谁知道呢,也许它认为来考试的都是高手吧。即使这样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Adaptive有它自身的特点,因为它有难题和简单题之分而且最难题与最简单题分值相差悬殊,如果在做难题的时候有一题出错,即使后一简单题做正确,损失的分数仍可能会高到七、八十分(其中包括难题做错失去的分数和简单题分值小,不及平均值的分数)。值得欣慰的是这种自适应考试还是比较体贴应试者的,考试的最后如果你不能过关它还会再给你一次机会。前面不是提到它有25到35题,但很多考过自适应的人都会说他只做了25题。不错,那是因为他在做了25题后分数已经达到要求,所以没有再出题。要是你做了25题后分数仍然不够,就会出现26,27...... 但此时的规则就不一样了,有些象足球加时赛中的“突然死亡法”,就是说这些题你一定要做对,做对后如果分数达到标准就算通过,要是仍然不够就做下一题。如有一题出错就马上出局,只有叹息那不菲的考试费了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如果前面做得实在太差,就不会出现26题而直接出局。想想也对,总不可能前面错得这么惨的人后面一题不错吧,所以做了也是白做。其实自适应考试的通过分数本来就较低,即使不够分数也只需一题就行了,所以当你做到第26题时一定要仔细,这可就是决定命运的题了。
现在再来谈谈认证考试中的考题,要是你是第一次接触这些考题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与我们以前的考试有很大不同,那就是题目非常灵活,可以这样说要是你先前对网络、计算机一窍不通,然后在把微软的教材看懂了后再考试,你会发现这本教材一点用都没有,没有一道题在教材上提到过。其实不然,我却认为这本书是最好的教材,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考试中设计的知识点一个也不缺,只是它分布在全书中必须将这些东西融会贯通后才能作出考试题目,这样就等于是授人以网,而非授人以鱼。这一点十分符合老美的习惯,他们最看不起的就是死记硬背的考试(test one’s memory),而他们更推崇能力的体现(test one’s ability)。所以除了常规的题以外还有三种特别类型的题,拖放题、方案分析题和控制台模拟题。
拖放题顾名思义操作如同在Windows中拖放图标,在需要拖动的图标上按下鼠标左键不放,把它移动到指定位置上后放开左键就把它放到指定位置上了。这种方式主要是以图形界面的方式来测试应试者利用学到的知识组织一个方案或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能力。拖动题用物体在实际工作中熟悉的形态和符号来表现网络结构、设计方案以及各种网络部件使考试更结合实际。同时由于使用了图形界面,各种部件用图形方式表现出来,用微软自己的话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应试者不需要死记硬背。此类题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给出一幅网络的组成图,在待选的部件中有终结器、网桥、路由器、同轴电缆之类的东西。按需要把这些东西拖到组成图中相应的地方就成了。此类型模拟试题可从下载。
方案分析题表面上看与一般的选择题无异,但难度较大(属于难题类型),试题叙述也较长。其提问的方式却是不变的,它的结构为给出一个假定的情况(scenario),再给出解决方案,最后给出需要达到的要求(required result)和可选的要求(optional desired result),问题就是问各达到了几个required result和optional desired result。这种问题的变化多种多样,有时仅改变一个小小的条件,其结果就大不一样,要想正确解答无疑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此类型模拟试题可从防伪标记版权所有下载。
控制台模拟题(MMC Simulation)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它目前只会出现在70-87 IIS 4.0中(前面两种题型在任何考试中都有可能会出现),MMC实际上是Microsoft Management Console的缩写。对微软产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MMC是微软希望形成的一种标准,它把所有软件的控制界面都放到MMC中,这无疑可以简化编程和统一界面便于操作,在一个控制台上就能完成所有软件的操作。在考试之前一定要装上Windows NT Option Pack 4.0多动手练习虚拟服务器、目录的建立,用户权限的修改等,并尽量弄懂MMC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4.0中各项属性的意义。此考试属于F54型,其中大约9-10题为MMC模拟题,而且本考试(70-87)中其它题设及WEB及数据库等多方面知识,需小心应付。此类型模拟试题可从下载。
在MCSE的六门中有三门是可以考中文,它们是70-67、70-59和70-67。由于是考母语的关系,考试时间将会减少半小时。对于考中文以及使用中文教材这种问题都是很具有争议性的,尤其是现在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价格相差很大,这里我仅提出一点需注意的地方:计算机科学发展速度非常快,各种名词也层出不穷,英文中很多新词汇其中文意义没有统一,即各个地方译法不同,在考试中就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关于是否需要参加培训也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由于关系到很多层面的利益,多说可能会砸了某些人的饭碗,不说又恐对不起广大Wannabes。所以在这里介绍一个简单原则,就是你先把教材买回去从头到尾看一遍,如果在看完后你还想参加培训的话那就去培训。
最后再谈谈MCSE的待遇及所处地位,考完MCSE六门后大约隔三周就会收到微软香港分部寄来的Welcome Kit,里面就是你的证书,稍晚些时候又会收到从荷兰寄来的身份卡及胸针,另外还将得到一年的Technet Plus光盘(不过听说中国海关会截留这种光盘)。具微软的统计,现在共有MCPS三十多万(考了除Networking Essentials以外任何一门都会得到这个证书),MCSE 十二万多个。而其它的认证如Cisco的CCIE到目前为止得到此认证的人还不到3000,由此可见MCSE似乎有点“滥”,这是因为MCSE认证考试所要求的难度本来就不高,知识点较单一,只要找对方法同样可以用惯用的死记硬背加努力的方法搞定,现在中国的MCSE中有不少一部分是在考试前根本对电脑一窍不通,只是用了考英语四级和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老方法考上的。
摘要,目录,正文(分序列号,依次为:一、(一)、1、(1)、1),格式一定要正确,因为格式占你的论文10分,致谢,引用目录(也就是你的论文摘自哪,要写清楚,作者名,出版社,日期,第几版,哪一页到哪一页,都要清楚,如果实在不清楚,导师那有范例的,或者别的组的同学那也有,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导师都会给范例同学,不要太紧张,答辩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最主要的是导师的打分,一般有一个导师组长,分是他一个人打,所以你的格式一定要非常的重视,那位导师组长不可能看每个人的论文,大概看一下而已,还有,记得按时交论文提纲啊,初步论文啊,都要按时!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版式1.1 软件排版用微软Word软件排式,用A4 纸(297×210)纵向排式,文字从左至右通栏横排、打印。1.2 页面设置页边距为上2.5cm, 下2.5cm, 左2.5cm, 右2 cm,装订线0,页眉边距为1.5cm,页脚边距为1.5cm。1.3 行间距固定值20磅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字排式(包括中英文标题、正文文字、引文、注文、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2.1论文题目、专业、学生和指导教师、摘要、主题词等排式2.1.1论文题目排式用小2~3号字,字体选用标宋(或黑体),居中排。论文题目的文字字数较少或较多时,按“2.3.3标题长度与转行”规定处理。2.1.2“专业”、“学生”和“指导教师”等排式“专业” 选用楷体4号字,排在论文(设计)题目的正下方,与论文(设计)题目之间空1行,居中排。“学生 □□□”与“指导教师 □□□”排为一行,选用楷体4号字,排在“专业”下方,与“专业”之间空1行,居中排。如有多位教师,可用“,”号间隔。2.1.3摘要排式摘要以摘录或缩编的方式复述本论文主要内容。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摘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或简洁的介绍本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编写摘要应注意:客观反映原文内容,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特别强调的观点。摘要宜采用第三人称过去式的写法(如“对……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等;不应写成“本文”、“我校……”等)。摘要不分段,以400字左右为宜。选用5号楷体字;“摘要”两字加黑。2.1.4主题词(关键词)排式主题词是表达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是论文的重要检索点。主题词一般由3~5个词或词组组成。主题词直接从论文题目或论文正文中抽取。主题词在摘要后另起一行排。主题词的字级、字体和排式与“摘要”的相同。主题词与摘要之间不空行;主题词与正文之间空1行。2.2正文排式一律横排,通栏,文字选用小4号宋体。2.3标题排式标题可分为章(一级)、节(二级)、小节(三级)等。最小一级标题的字级应与正文文字的字级相同。2.3.1 标题的字级、字体(如标题级别较多,可在3号字与小4号之间用技术处理的方法区别,如加黑或不加黑)一级标题用小3号字,字体选用标宋黑体;二级标题用4号字,字体选用4号宋体加粗(或黑体);三级标题用小4号字,字体选用楷体;最末一级标题用小4号字,字体选用宋体加黑(或黑体)。2.3.2 标题占行一级标题文字上下各空一行;居中排;二级标题的上面空一行,居中排;三级标题及其以下标题上下不空行,居左排。在两级标题连排的情况下,可省1~2行。2.3.3 标题长度与转行标题文字较多时,可按密排标题方式处理,即字与字之间不加间空。标题文字少时,可按疏排标题方式处理,即在字与字之间加间空。间空一般是两字间空两字,三字间空一字,四字间空半字,五字及五字以下不间空。标题文字长度占两行或两行以上的,可按多行标题方式处理,即应转行。标题转行:在标题文字的行长超过主体文字4/5行长的情况下,必须转行,转行标题文字居中排。标题转行不能割裂词义,如人名、地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不能断开,虚词、术语、符号等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在有副标题的情况下,应注意主题与副标题的关系与比例。2.4引文排式短句引文排式:与主体文字相同。大段引文排式:整段引文,另段起排,每行行头、行尾均缩进两格。引文上、下应各空一行。引文应变体。引文行头、行尾不加引号。诗歌等第一行的行头可后退四格或更多。2.5表格排式表格用字的字级用5号字(宋体);表头(即表格名称)用5号黑体。每一表格应统一编号,该编号应在正文中相应处标明。表格宽度不能超过版心。续表(即一页未排完,下一页接着排的表)应在接排面的表上方加“续表”或“表×(续)”等字样,如续表不止一页,则需加上“续表一”等字样。如表格较大,也可用B4纸制成横表,按A4规格折叠后,装订入册。2.6图片排式手绘图、摄影照片、计算机制作图、印刷品等彩色、黑白图照均应清晰、清楚、准确,层次丰富。图片裁切或遮幅后不能造成不良效果。图片的长度和宽度不能超过版心尺寸。2.7目录排式目录中的标题不能超过三级。一级标题用小3~4号字;二级标题用4~小4号字;三级标题用小4号字。标题字体按由重到轻的原则选择。如一级标题用4黑,二级用4号字,三级用小4号字。标题文字居左,页码居右,之间用连续三连点连接。标题需转行的,转行后的标题文字应缩进1字处理。2.8 书眉排式“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或“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用5号字居左排,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用5号字居右排;书眉与正文之间用下划线分隔。2.9 页码排式用5号字排在页脚居中。2.10 序言和后记排式字级与正文相同。字体可选用仿宋体或楷体等。版心宽度可略小于正文版心宽度。2.11附录排式附录应标明序号,各附录依次编排。如“附录1”排在版心左上角。“附录”用四号黑体字。附录文字的字级用5号字。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文科类各学院对论文(设计)的引、注、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由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自行制订统一、规范的具体要求,并报教务处备案。理工医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著录要求:引用资料、文献,均应说明来源。著录引文的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顺序编码制:按文章正文部分(包括图、表及其说明)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编码置于方括号中,用上标的形式(置于右上角),直接放在引文之后(如〔1〕;〔15,18〕;〔25-26〕)。3.1 专著著录要求、格式3.1.1专著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者.书名.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例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例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西沙群岛考察组.我国西沙群岛的土壤和乌粪矿.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3.1.2专著中析出的文献著录格式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 析出其他责任者.见:原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目.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例1: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见:程裕淇等编.世界地质科技发展动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3.2 连续出版物(期刊)著录要求、格式析出责任(著)者. 析出题(篇)名. 析出其他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刊名),版本.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例1: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中国科学,1973(4):400-429例2:赵均宇.略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章太炎.光明日报,1977-03-24(4)3.3 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著录要求、格式著者.题(篇)名.In(见):整篇文献的编者姓名ed.( 多编者用eds.),文集名,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3.4 学术报告著录要求、格式著者.题(篇)名.报告题名,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3.5 学位论文著录要求、格式著者.题(篇)名.学位授予单位,编号或缩微制品序号,年3.6 专利文献著录要求、格式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3.7其他私人通讯和未发表著作一般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如必须要引用时,应标明通讯人或著者的姓名、题(篇)名、地址和年、月、日。等你写完论文,发表的时候该如何发表呢?你肯定不知道吧!不知道吧!不知道吧!当然是找我啦啦啦啦找我啦啦啦
链接:
30天论文写作发表进阶训练营。完结版,里面包含辅导课、直播课、音频课、视频课、PDF文档。
课程目录:
尔雅老师对四篇论文的解构修改辅导答疑
尔雅老师快速批量修改不同学科论文的教学示范
尔雅老师团队如何在30分钟找到论文选题并写出论文
对一篇弹幕英语教学论文的修改建议
对一篇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修改建议
解构描摹一篇好论文的实用技巧
如何通过知网迅速找到200篇优质文献
如何利用知网的可视化计量分析做文献综述
如何批量下载200篇文献
......
方法流程如下:
一是期刊选择。根据专业和研究领域选择合适的期刊及栏目,有些期刊会细分成好几个不同的栏目,这里要注意。
对于在校研究生来说可以尽量选择该领域权威性更强、影响因子更高的期刊,提升论文的含金量,而对于职称评定,则尽量选择影响因子更低、年发表量更大的期刊,提高论文的录用率(职称评定只要达到硬性要求就行)。
二是投稿渠道。目前核心期刊投稿渠道基本有在线投稿、邮箱投递、纸质邮寄3种,在线投稿要注意找正确的官方网站,bd上搜索经常会出现假冒网站,请仔细甄别。
三是投稿时间。当然是越早越好,但是有些期刊收稿时间有规律性,比如有的期刊通常在每月初将收到的稿件统一分送出去,也就是说不管中旬还是下旬投稿,其实审稿时间都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告诉我投稿比别人早,录用时间却更晚。
四是改投。投稿一般会经历初审、外审、退修、退稿和录用等流程,投稿后要经常关注投稿进度,如果超过一个月没有消息,可以打电话咨询编辑部,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期刊会对你有看法,若超过两个月未收到消息,基本上可以改投了。
五是一稿多投。这是投稿的大忌,千万不要以身试险,尤其对于那些未来还在学术界的童鞋来说。
六是版面费。很多期刊仍然需要版面费审稿费,根据版面的数量,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版面费是在文章确定录用后缴纳的,缴纳对象为期刊对公账号,且期刊会开具发票,如果缴纳对象为私人账号基本可以鉴定为纸了,所以请慎之又慎。
核心期刊共有7大体系,分别为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人文社科核心、CSCD、人文社科学报核心、中国核心期刊遴选库。
这里只简单说三个,北核、南核、CSCD。北大核心又称中文核心,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每四年评定一次;南大核心,又称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每两年一评;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的SCI”,每两年一评。
如果某期刊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双核心期刊与单核心期刊均为核心期刊,且双核心期刊学术水平更高。至于所谓的ABC类期刊,是一些大学和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期刊进行的归类,这里不做过多赘述了。
作者要求:
核心期刊虽然对作者没有硬性要求,但是一般对低学历的人有qs,在文章质量不是特别突出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拒稿。
所以作者学历至少是硕士,资质为中级以上职称,作者单位为三本以上或者业内权威性的企事业单位。文章最好有项目背景,基金类的一定要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这样录用概率会大很多。
文章撰写:
这是发表核心期刊的关键环节,所有的期刊考察的都是论文的质量。
一是知识积累。论文是专业知识的结晶,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深厚的专业功底是学术论文的基础。
二是文献阅读。大量阅读文献,勤思考多总结,掌握文章撰写技巧和整体思路,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导师对研一学生的文献阅读作要求。
三是亮点突出。文章撰写要具有逻辑性,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同时要有详有略,重点将研究亮点突出,向评审老师展示你的独到之处。
四是文章排版。论文的格式要符合相关期刊的要求,这能体现你的投稿诚意和对期刊的尊重,千万不要忽略这个细节,另外注意重复率要求,一般不超过30%。最后不要写综述,综述类论文需要深厚的功底,一般的综述文章录用概率很低。
做省级期刊论文写作指导和发表咨询工作8年多了,承蒙作者信任,已帮助数百名学生以及老师等成功发表了自己人生当中第一篇省级期刊文章,有人因此在奖学金、保研、考研面试、职称评定中加分,甚至有高中生在自主招生中,凭借期刊论文获得了入学资格。
无论出于什么样不同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都需要发表一篇或者两篇以上的期刊论文。因此,每天过来咨询期刊论文发表的人络绎不绝,其中很多人对期刊论文的发表所知甚少,例如什么是省级期刊?知网是什么?文章格式是怎样的?具体的费用是怎样的?等等问题。
1、我的论文写得不是太好,省级期刊能收吗?或者说还没开始写论文,但是担心写出来了发表不出去。
很多新手对发表省级期刊有一种莫名的迷信,认为期刊对文章的要求肯定很高,很难发,其实不然。省级期刊相对于核心期刊,更多注重的是论文观点的合理表达,以及书写的规范。至于论文创新程度,则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论文内容不能涉及任何敏感问题,例如宗教问题,以及一些有关政治的不当言论。
2、上知网和不上知网有什么区别?
首先,知网指的是一种论文数据库,很多期刊文章发表后,会被收录在知网数据库中,方便大家查询。除了知网论文数据库外,还有其他的数据库,例如万方、维普、龙源、超星等。 其次,上不上知网需要根据学校的要求来,有的学校有专门的规定:文章要求在知网上能够被检索到,这就需要选择上知网的期刊。如果没有这样特殊要求,只是要求在省级期刊上发表刊物,那么上不上知网没有太大影响。
最后,由于知网的数据库比较全,知名度稍高,因此一般上知网的期刊,版面费都要稍贵于不上知网的期刊。其中的差距大概在每版50到100之间。
3、现在安排文章,什么时候能够出刊呢?
不同的期刊,出刊时间不同。有的在定版之后的一个月即可出刊,有的是两个月,而有的则需要在三到四月之后。不同期刊,收稿情况和刊期不同,导致出刊时间也不尽相同。
因此有论文发表需求的同学,一定要多关注期刊的期刊收稿、截稿以及出刊情况。具体情况汇总可以后台私信王书叔。
此外,要及时了解期刊出刊的具体的时期,以免出现论文有了,合适的期刊也有,只是出刊时间满足不了评奖评优的要求的情况。
4、一般发表论文的流程是怎样的?
论文发表流程: 提交论文☞根据内容确定期刊☞审核论文☞通过发放用稿通知☞支付版面费。
5、确定期刊之前,需要作者提供什么信息呢?
6、现在网上虚假的论文代发机构这么多,如何才能保证代发机构是真实有效的呢?
论文审核通过之后,作者可以拨打杂志社官方查稿电话,查询期刊是否录用,确认无误后,再付款。
7、省级期刊论文的格式是怎样的呢?不同期刊是否格式不一样?是否需要按照期刊格式进行写作呢?
不同的省级期刊,格式当然不一样,只是一般都大同小异,包含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标题、摘要(100-300字之间)、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具体的格式问题,编辑会根据对应期刊的要求来统一修改和排版。
8、一般什么时候会收到纸质期刊?
一般论文出刊后,杂志社会在1-2个工作日内邮寄纸质期刊,一般是一到两本。顺丰邮寄,邮费到付。
169 浏览 8 回答
166 浏览 5 回答
349 浏览 5 回答
311 浏览 5 回答
154 浏览 3 回答
121 浏览 6 回答
306 浏览 5 回答
259 浏览 10 回答
291 浏览 9 回答
279 浏览 8 回答
116 浏览 6 回答
94 浏览 6 回答
240 浏览 5 回答
347 浏览 6 回答
173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