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mAbs上发表了《Antibodies to watch in 2023》,该文章对今年获批的抗体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处于上市审查阶段的抗体进行了汇总分析,同时也对处于临床后期的抗体类药物进行了全面的汇总。截止到今年11月中旬,在美国和欧盟共有12个抗体相关药物首次获批上市,其中包括4个双特异抗体和1个ADC药物;另外,在中国或者日本共有7个抗体药物获批,其中两款双特异抗体。截止到11月中旬,共有24款抗体药物真正上市审查阶段。而对于处于临床后期的抗体药物接近140个,与去年相比增加了20%,这主要得益于高度工程化抗体药物的发展,如双特异抗体和ADC药物。1欧盟/美国首次获批12款抗体根据统计,截止11月中旬共有12款抗体药物在美国或者欧盟获批,该数量接近于2018年和2021年(每年有13款抗体药物获批)。这12款抗体分别为tebentafusp (Kimmtrak), faricimab (Vabysmo), sutimlimab (Enjaymo), relatlimab (Opdualag), tixagevimab/cilgavimab (Evusheld), mosunetuzumab (Lunsumio), teclistamab (TECVAYLI), spesolimab (SPEVIGO), tremelimumab (Imjudo 联合durvalumab), nirsevimab (Beyfortus), 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 (ELAHERE™),和teplizumab (TZIELD).这些抗体中,其中6款抗体是治疗肿瘤了,另外6款为非肿瘤抗体药物;4款双特异抗体:tebentafusp, faricimab, mosunetuzumab,和 teclistamab,以及1款ADC药物: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2其它国家获批抗体药物在美国和欧盟以外,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抗体药物首次获批,其中中国5款(ormutivimab, serplulimab, cadonilimab, pucotenlimab, ripertamab),日本两款(nemolizumab, ozoralizumab);而其中靶向IL-31 R的nemolizumab和靶向PD-1/CTLA-4的cadonilimab靶点为全新靶点;而ozoralizumab是首次获批的纳米双特异抗体,靶向TNFα/HAS(2+1结构)。 3即将在美国或者欧盟首批的抗体药物如下表所示,截止到11月中旬,目前共有16款抗体药物正在被FDA或者EMA审查中。而其中toripalimab 和 ublituximab会在12月23日和12月28日获得首次回应,另外penpulimab的首次回应日期还没有确认。因此,如果toripalimab 和 ublituximab在12月底前获批上市,那么今年获批的抗体将达到14款,创下新的记录。在这16款抗体中,有一款双特异抗体glofitamab,靶向CD20/CD3,为罗氏的2+1结构;一款ADC药物, trastuzumab duocarmazine,靶向HER2,它以trastuzumab(赫赛汀)为基础,一个可裂解的linker连接杜康霉素(vc-eco-DUBA )。。4处于后期临床的管线2010年第一版Antibodies to Watch发表时,共有26个药物处于临床末期,而这一数字在今年已经达到了140。而其中在2013-2017年间,临床后期的非肿瘤抗体药物的增速要快于肿瘤药物,但是这一现象在2018年得到反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新结构药物的开发,包括双特异抗体和ADC药物。另外,研究者还对处于后期临床的抗体药物的结构及工程化改造进行了统计。在肿瘤和非肿瘤药物中,以完整的IgG1为骨架的抗体药物占据大多数,而其中以IgG2或者IgG4为骨架的抗体药物占比大于1/3。另外,近140款抗体药物中,仅有8款抗体片段药物,其中3款用于非肿瘤疾病治疗,5款药物用于肿瘤治疗。而这些片段抗体主要为scFv或者其衍生物,如TandAb, VHH二聚体 VH-VH’, 或者 Fabs。而在这些后期临床的药物中,有接近2/3的药物进行了工程化改造,以此来增强抗体的疗效(下图c-d)。通过改造Fc以增强其和FcRn的结合,进一步增加抗体的半衰期的工程化改造主要是在非肿瘤治疗的抗体药物中,如靶向治疗SARS-CoV-2, Staphylococcus aureus, 和RSV的药物。而在抗肿瘤药物中,多数抗体进行Fc改造以增强和FcγR的结合,进而增强抗体的ADCC等效应。但是也有抗体例外,如通过工程化改造以增强FcγRIIb和FcRn结合能力的“sweeping”抗体,其主要是为了增强抗体对抗原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