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_static/assets/images/user_logo/344465ef3262109c9121b8c9c2f373366a7689a4.jpg)
首先最重要的是你是如何看待丁克的:然后一、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丁克二、分好与坏两方面讨论导致出现丁克的这些问题三、讨论完后得出你的观点四、如何解决丁克问题
丁克族,一个怪异的名字,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好像没听说过。具体是哪一支?它居住在哪些省份,查了半天,也没有着落。原来,它不是什么少数民族,而是像“月光族”一样,属于一些特殊的人群。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里没有孩子,也就是“后继无人”。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仔细分析,却有很多,但主要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什么叫观念?观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总和。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然后通过它来进行决策、计划,最后再采取行动。所以,丁克族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它是由外部世界的影响,导致一些人形成某种观念,然后通过这个观念,去“指令”自己不去生育的结果。 “丁克”一词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来自国外,英文就叫“DINK”。原来汉语是取了它的谐音。但是,这不是一个词,这是一句话的缩写,原话为“Double Income No Kids”,意思是“双薪无孩”。当然,这里是特指那些明明有生育能力,却不想要孩子的家庭,而不是由于生理原因,没法生孩子的家庭。本文探讨的范围也是指的这个,即能够生育却心甘情愿“不生”,落得个身边“彻底干净”。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情况,才是典型的“丁克家庭”。这种家庭形成的群体,才有资格叫“丁克族”。 丁克族的形成,是由于外界的“刺激”造成的。这在国外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什么中国、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人口暴增,而欧美国家却一直处于涨幅不大,甚至有的地方还“负增长”?这是一个像“谜”样的问题。是因为那些国家处于高纬度,天气严寒,农作物欠收?还是寒冷过度,不适合人口生存而大量死亡?应该不是。可能的情况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以及战后经济的恢复需要高强度的竞争。在这种形势要求下,有的人就吃不消了,这样就导致一些人“被迫”不要孩子,以免增加更大压力。于是,“丁克”一词就产生了。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事。 “丁克家庭”传到中国,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此时的中国已经“开放”了十几年,社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也给很多人造成了某种“压力”,所以就出现了“不要孩子”的观念。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这种人群并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这不得不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于是就出现了记者专访、调查等事情,想看看造成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曾有一个研究生叫刘舒晗,她在一九九二年写过一篇论文《论我国丁克家庭的产生原因及其社会功能》,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出现“丁克家庭”的主客观原因。 “丁克家庭”出现的原因,主要还是社会压力过大造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期,许多旧制度、旧框框逐渐被打破,特别是“铁饭碗”已经不存在,一切以生产效益和市场供需定胜负,企业实行严酷的“末尾淘汰”,竞争激烈,这就让一些人感到压力很大,自身都“泥菩萨过河”,哪能顾及到“下一代”。那时,有一句流行于民间的怪话:“三分钟快乐,十八年累赘”。意思是形成一个生命只有三分钟,供养它却至少要十八年。这样算,真是一件不划算的事! “丁克家庭”产生的原因,还有心理因素问题。有的妇女看见生小孩非常痛苦,第一关就望而生畏。接着,孩子生下来,要吃要穿要照顾,这得专门雇一个保姆来带,需要把自己的工资拿一部分去支付。一旦上了幼儿园,就正式开始投入庞大的教育经费。如果是公家幼儿园,价格还不算太贵。如果是私立幼儿园,那就无深浅,有的地方可能还是天文数字。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虽不花钱,但只是法律解释。实际上也得花,是一种不同程度的“花”。读大学,从学费到生活费,可得全部自己掏,不能少一分钱。“补助”一词,在大学里已成为过去。这前后一算,人生的黄金时间,都是在为孩子费心费神费力,实在是不划算! 以上是“丁克家庭”形成的被动原因。与此相对应的,还有一个主动原因。这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们认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还仅仅不够,还应该进一步把此路做的更“绝”一些,那就是永远掐断生育这条线,坚决不生一个。俨然看去,这种“自我牺牲”很有一点忧国忧民的味道。他们一般是搞学术研究的,舍不得把大量时间耗费在孩子身上而牺牲自己的事业。他们一生的追求,仿佛就是为了工作、事业而来。他们的孩子,就是能搞出的“成果”。出大成果,就是生胖小子! 当然,还有一种类型,也属于主动性原因。就是一些收入丰厚的人,他们只图自己“玩得痛快”,不管别人会怎么样,更不要说国家会怎么样。他们一生的追求,就是自己“安逸舒服”。他们要过的日子,是那种轻松浪漫的生活。从他们的经济收入来看,完全可以养活一大群孩子。即使在读大学,也能同时可供养三至五个。但是,他们讨厌孩子,认为这些“东西”完全是来“索债”的。有了他们,洋房没有了,小车没有了,餐桌上的山珍海味也没有了,甚至会打消旅游世界各地的念头,也会让出国旅游计划永远成为计划。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是古代的先贤孟子说的。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离娄上》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意思是说,不孝顺的事情很多,没有后人却是最大的“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好像他父母不存在似的,这与他父母“无后人”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作为君子,还是应该把娶妻这类大事先告诉父母才对。 这是孟子在尊重父母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道德标准。后人就把这个标准当成了“古训”,认为没有“后人”是最大的“不孝”,这是与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以孝治天下”格格不入的,所以许多人都不敢“闯”这一红线。再说,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谁会有生育能力而不生?那就是“自取灭亡”。这样,那个“无后为大”的“大”,可能就不是“大不孝”,而是“大隐患”。所以,对古人来说,能够生育却不让它“生”,这种做法,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 今天看来,那种“自取灭亡”的结果,好像已经不存在了。因为社会在发展,古人那种什么都需要“人力”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没有多少人再顾虑“无小孩”的隐忧。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对整个人生意义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后继无人”是十分可怕的事。试想,由无数代人创造与传承了几千年的文明,到了你这一代人就“中止”了,岂不是一种毫无价值的“毁灭”?你能背负得起这个“罪孽”吗?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这就说明,人活在世上,并不是全为了自己。我们还有一个神圣的责任,就是把辉煌的成就“传承”下去!如果我们大家都为自己打算,我们本身也不会存在。因为我们的上一辈,早就把我们“开除”了。 人类的高度文明是通过若干代人的共同努力,才逐步完成的。如果中途出现“断层”,文明就会倒退。如果“后继无人”,整个文明就会消失,世界将重新回到黑暗中去,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 汶川大地震后,我们的孩子全在震区外“过渡”去了,有好几个月,在县城的大街上根本看不见一个孩子。街上虽有人,但全是成人,因此整个街就显得异常冷清,为什么会这样?思来想去,突然发现少了一道风景,原来没有孩子在奔跑。没有了昔日喧嚣的孩子,街上怎么也热闹不起来。没有了调皮捣蛋的孩子,就像缺少了很多生气。于是,希望孩子出现的愿望也就越强烈,眼睛就不自觉地寻来寻去,最后终于发现了一个,兴奋地跑去一问,原来是外县在此过路的。此时,我心里不禁哀呼:天啦!要是长期这样没有孩子,全社会都这样,我们不就没有未来了吗?这样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们成年累月辛苦操劳,不就是为了孩子吗?没有了他们,我们还有什么值得去做的?此时,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没有孩子,却是个天大的隐忧。年轻的时候,可能不觉得。到了一定年纪,你就会知道,当初选择“不要孩子”,这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个话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随意武断。这是许多人共同经历的明鉴! 没有孩子,你体会不出人生的全部意义。将来去见上帝的时候,都是一种缺憾!没有孩子,你体会不出天下有一种感情是永远割不断的,就是“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没有孩子,你体会不到一个家庭的真正温暖与活力,也体会不到睡在孩子尿床上的快乐滋味,也听不到叫你“爸爸”或“妈妈”的那种惊心动魄!没有孩子,你也体会不到再苦再累也要去干的信心与力量,也体会不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与魄力! 天下谁跟你的心贴得最近,是夫妻关系?还是兄弟姊妹?还是亲朋好友?都不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又是一句古训。现在的人,还没有遇到大难,就各自飞了的已经不少,大家不是没看见吧。兄弟姊妹各自有家,他们是无暇顾及你的三长两短的。亲朋好友,只有共同的利益没有永远的义务。当你落难的时候,只有两种人永远不会抛弃你,他们是父母,和自己生养的子女。这是一根割不断的血脉传承阶梯,它是用血与泪筑城的万里长城!如果有一天你落难了,会体会到我这句话的分量。
我同学也考的是大连理工,不过是机械专业,他刚开始英语不好,后来去新东方考研找马凡老师学了一阵,提分挺快的,最后考上了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考研的相关信息
一、考研分数线
二、计算机考研科目
1、英语
2、政治
3、数学
4、计算机专业综合基础——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三、计算机考研参考书
一、数据结构
1.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附光盘)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
2.辅导书:算法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析(第2版)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
1.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立体化教材)》白中英科学出版社
2.辅导书:《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操作系统
1.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辅导书:《操作系统学习指导和考试指导》李善平浙江大学出版社
四、计算机网络
1.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四、计算机考研就业
计算机就业前景
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即软件高端人才,包括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等,和低端人才,如软件编码程序员等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人员都严重短缺,而中级(端)人才过剩。
客观来说,高等教育在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育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上有较大的优势,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情况,课程设置陈旧,设施跟不上,使得现在大多数毕业生理论有余,岗位需要的专业应用技术相对不足。许多毕业生、甚至需要较长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有的甚至还不如参加过短期培训的人员。这种状况最终导致很多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捧着大学毕业证找不到工作。从而直接导致计算机专业就业橄榄型结构的出现:软件高端管理职位与基础操作职位毕业生无法胜任,企业严重短缺此类人才,而中级职位由于竞争激烈,工作难找。
总体来说,未来一段时间社会仍对计算机专业高端人才有很大需求,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也将会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
从业方向
计算机系统结构:适合于从事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技术、高性能计算、网络信息安全与多媒体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工作。很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大型企业,如Microsoft、IBM、HP、AMD、Intel、Oracle、SAP、华为等公司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较大。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可选择的就业方向很多,只要是计算机有关的工作基本都可以很快上手。可谓软硬通吃。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本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拥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编程开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妨可以选择一下人才稀缺的行业,不仅可以避免激烈的就业竞争,薪酬也较为客观。
五、计算机考研大纲
I 考试性质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1. nm23-H1基因与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及其突变的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一,1996-1999。批准号3951412. Sialyl lewis X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基因的研究,浙江省回国人员基金,1998-2000。3. 国际早期乳腺癌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治疗研究(中国-英国):浙江省负责人,1992-2002。4. SNC19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及转移相关功能蛋白的筛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30200325。资助金额:22.00万元。2003.1-2005.12.5. 参加的科研课题项目: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负责海宁现场高危人群的全面纤维肠镜普查)。6.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可行性的临床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X206953. 资助金额:2.00万元。2007.1-2008.127. 胃肠道间质瘤的耐药机制、新药筛选及其治疗策略。浙江省科学技术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2007c33089. 资助金额:5.00万元。2007.6-2009.128. hBex2促进Imatinib诱导细胞凋亡的下游关键靶分子筛选及功能鉴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30772473。资助金额:30万.2008.1-2010.129. 结直肠癌加速康复手术综合治疗模式的建立和规范。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社会发展项目,排名第一。项目编号:2009C13017,资助金额:60万2009.7.1-2012.12.31。10. Bcr/Abl+肿瘤细胞获得性耐药过程中一个新的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相关性凋亡穿梭分子hBex1作用蛋白鉴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81071801。资助金额:33万。2011.1-2013.1211. Bcr/Abl+肿瘤细胞获得性耐药过程中一个新的凋亡穿梭分子hBex1作用蛋白鉴定,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排名第一。项目编号:R2100071,资助金额:30.0万元,2010.6-2013.612. 大肠癌预警干预和综合诊治,浙江省重点卫生创新学科项目,排名第一。资助金额:30.0万元,2011.11-2014.1113. 肿瘤耐药相关新蛋白Bex1促凋亡机制及其逆转耐药功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81272455, 资助金额:70万。2013.1-2016.1214. 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技术规范研究。2014年卫生行业公益性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N0.201402015。资助金额:120万。2014.1-2016.1215. Bex1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功能、机制及转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81472664, 资助金额:65万。2015.1-2018.12 1、 Study Comparing Conventional and Fast Track Multi-Discipline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for Colorectal Cancer. 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1080547.2、 Randomized Trial of Promary Surgery Followed Selective Radiochemotherapy for Rectal Cacncer With MRI Negative CRM(PSSR). 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21214053、 Trial Evaluating Surgery With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Colorectal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21794894、 Study Comparing Pursestring Wound Closure vs Conventional Closure to Reverse Stoma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PURSE). Clinical Trail gov Identifier:NCT02564224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1、 Xu D, Li J, Song Y, Zhou J, Sun F, Wang J, Duan Y, Hu Y, Liu Y, Wang X, Sun L, Wu L, Ding Kefeng . Laparoscopic surgery contributes more to nutritional and immunologic recovery than fast-track care in colorectal cancer. World J Surg Oncol. 2015 Feb 4;13(1):18.2、 Tan Y, Fu J, Li X, Yang J, Jiang M, Ding K, Xu J, Li J, Yuan Y. A minor (<50%) signet-ring cell component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 26-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in china. PLoS One. 2015 Mar 19;10(3):3、 LI‑FENG SUN, JIN‑JIE HE, SHAO‑JUN YU, JING‑HONG XU, JIAN‑WEI WANG, JUN LI, YONG‑MAO SONG, KE‑FENG DING and SHU ZHENG. Transsacral excision with pre‑operative imatinib mesylate treatment and approach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in the rectum: A report of two cases. ONCOLOGY LETTERS 2014, 8: 1455-1460.4、 Yue Liu, Jinghong Xu, Yurong Jiao, Yeting Hu, Chenghao Yi, Qiong Li, Zhou Tong, Xiaowei Wang, Lifeng Hu, Qian Xiao, Jun Li, and Kefeng Ding.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 Is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Stage II Poorly Differentiated Colorectal Cancer. BioMed Res Int, 2014. 5、 Jun Li, Yue Liu, Jian-Wei Wang, Yang Gao, Ye-Ting Hu, Jin-Jie He, Xiu-Yan Yu, Han-Guang Hu, Ying Yuan, Su-Zhan Zhang, Ke-Feng Ding. Oxaliplatin-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out Radiotherapy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Locally-Advanced Rectal Cancer. Plos one. 2014 6、 Jun Li, Bao-Cai Guo, Li-Rong Sun, Jian-Wei Wang, Xian-Hua Fu, Su-Zhan Zhang, Graeme Poston,Ke-Feng Ding. TNM staging of colorectal cancer should be reconsidered by T stage weighti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 May 7; 20(17): 5104-51127、 Xiao Q, Hu YT, Liu Y, Wang ZH, Geng HT, Hu LF, Xu DY, Wang K, Zheng L, Zheng S, Ding KF. BEX1 promotes imatinib-induced apoptosis by binding to and antagonizing BCL-2. Plos one. 2014 (in press)8、 Wang ZH, Ding KF, Yu JK, Zhai XH, Ruan SQ, Wang SW, Zhu YL, Zheng S, Zhang SZ. Proteomic analysis of primary colon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using the SELDI-ProteinChip platform.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12; 13: 159-167.9、 JJ HE, KF DING, L ZHENG, JH XU, J LI, YL WU, LF SUN, DE ZHOU and S ZHENG。Adeno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uncinate process of the pancreas with synchronou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of the stomach: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col Letters 4: 1191-1194, 2012。10、 Zhou JJ, Li J, Ying XJ, Song YM, Chen R, Chen G, Min Y, Ding KF. Fast Track Multi-Discipline Treatment (FTMDT trial) Versus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 Colorectal Cancer - The Design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BMC Cancer. 2011;11:494-505.11、 Li J, Wang JW, Zheng S, Zhang SZ, Ding KF. Influences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n Expressions of Metastasis Genes in Colorectal Cancer: Report of Microarray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1;12:1975-1982。12、 Ding KF, Ying XJ, Li J, Li G, Chen ZL, Wang ZH, Lv K, Zhou JJ, Ma YY, Zhang SZ. The interim analysis of an open non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with XELOX chemotherapy and open surgery with mFOLFOX6 chemotherapy for resectable colorectal cancer. Annals of Oncology. 2010;21:220.Suppl 813、 Li J, Chen R, Xu YQ, Wang XC, Zheng S, Zhang SZ, Ding KF. Impact of a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results of 135 patients. Surg Today. 2010;10: 917-922.14、 Ding KF, Su YY, Pang LR, Lu Q, Wang ZH, Zhang SZ, Zheng S, Mao JS, Zhu YL.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by down-regulation of hBex1, a novel mechanism, contributes to the chemoresistance of Bcr/Abl+ leukemic cells. Carcinogenesis. 2009; 30:35-42.15、Ding KF, Chen R, Zhang JL, Li J, Xu YQ, Lv L, Wang XC, Sun LF, Wang JW, Zheng S, Zhang SZ.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the curative treatment of rectal cancer: results of a Chinese three-center case–control study. Surg Endosc. 2009,23:854–861.16、 Sun LF, Ye HL, Zhou QY, Ding KF, Qiu PL, Deng YC, Zhang SZ, Zheng S. A giant hemolymphangioma of the pancreas in a 20-year-old girl: a report of one cas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orld J Surg Oncol. 2009; 18:31-33. 17、 Zhou S, Wei H,Ding KF. A Rare Case of Metachronous Bilateral Angiosarcoma of the Breast。Breast Care 2009; 4:405-40718、 Ge WT, Hu HG,Ding KF, Sun LF, Zheng S. Protein interaction analysis of ST14 domains and their point and deletion mutants. J Biol Chem. 2006;281:7406-7412. 19、 Ding KF, Sun LF, Ge WT, Su ZZ, Zheng S.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ST14, a tumor metastasis-related protein, and its activity assay. FEBS J. 2005;272: 352-352. Suppl. 1 20、 Ding KF, Sun LF, Ge WT, Hu HG, Zhang SZ, Zheng S. Effect of SNC19/ST14 gene overexpression on inva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36:5651-5654.921、 Akio Yamaguchi, Kefeng Ding, Masanori Maehara, Takanori Goi and Gizo Nakagawara. Expression of nm23-H1 Gene and Sialyl Lewis X Antigen in Breast Cancer. Oncology, 1998, 55:357-362.22、 Kefeng Ding, Akio Yamaguchi, Takanori Goi, Masanori Maehara and. Gizo Nakagawara. Lectin-histochemical Reactivity of Sialic Acid in Breast Cancer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rognosis Using limulus polyphemus agglutinin. Int J Oncology, 1997,10:759-76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论文:1、 何金杰、丁克峰,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质量控制。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8):19-22.2、 孙立峰、童舟、丁克峰 。外科肿瘤细胞灭活术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的突破方向?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5,4(3)234-2393、 耿海涛,肖乾,徐邓勇,胡立锋,丁克峰。HNF6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大肠癌SW620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66-70.4、 陈国庆,李军,丁克峰。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一期和二期肝转移术安全性的荟萃分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 13: 337-341.5、 孙立峰,丁克峰,史影,周启燕,张苏展,郑树。ST14/MT-SP1影响MT2-MMP和TIMP-2的表达而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力。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24:2356- 2362.6、 李军,丁克峰,王晓晨,孙立峰,王建伟,张苏展。腹腔镜手术后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6:371-377.7、 孙立峰,丁克峰,吴雪花,彭佳萍,张苏展,郑树。PTEN和Her-2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2380-2384.8、 李 军,丁克峰.,张苏展。结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85-2490.9、 孙立峰,郑树,史影,方晓明,葛维挺,丁克峰。SNC19/ST14表达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2004,84:843-848.10、 丁克峰,郑树。岩藻糖转移酶基因亚型与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中华外科杂志, 2004,42:546-550.11、 王珏基,丁克峰,陈丽荣。胃肠道间质瘤32例的诊断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 19:340-342.12、 丁克峰,施钰岚,张苏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处理改进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497-498.13、 丁克峰,吴金民。唾液酸糖原分子和nm23-H1基因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326-330。14、 葛维挺,孙立峰,丁克峰。肿瘤转移相关蛋白ST14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20:685-689.
114 浏览 4 回答
283 浏览 5 回答
162 浏览 3 回答
194 浏览 2 回答
318 浏览 5 回答
353 浏览 3 回答
146 浏览 2 回答
111 浏览 2 回答
140 浏览 3 回答
291 浏览 5 回答
135 浏览 4 回答
167 浏览 2 回答
132 浏览 5 回答
354 浏览 6 回答
307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