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看人,可以说很难,也可以说不难。
如何写好论文:
第一,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上。人们常常会在面对自己写的内容时,自我感觉良好,但如果换做一个对论文内容比较陌生的人来阅读,读者是否真正能领会到研究的要点,论文逻辑是不是顺畅,文章里的陌生词汇是不是很多…… 这些都是要从第三方的角度思考的。
因此,在论文写作时应该多换位思考、从读者的角度去组织和修改文章内容,论文完成后还可以邀请同学、老师或者朋友帮忙通读论文,看看还有哪些读者疑惑的问题。
第二,写论文要有讲故事的思维。其实,做科研就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写论文也是。论文写作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逻辑,比如,从论文为什么要做领域内的这个问题出发,讲述现有算法为什么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认识,基于此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方法,这个方法创新在哪,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
论文一定要有一条很流畅的逻辑线,不要写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技术报告。
第三,在阅读论文的过程中积累技巧。当你阅读其他作者的论文时,如果发现论文中有精彩的部分,比如优美且专业的用词、流畅的逻辑表达、漂亮的图表等等,都可以记录下来或者截图保存,建立供自己反复学习以及论文写作时参考的“语料库”。
第四,论文写作要简练、严谨、清晰。研究员们表示,在做 Reviewer(审稿人)时,他们经常会看到有的论文在阐述贡献时,会出现用力过猛的情况。因此,三位研究员都强调了,论文写作的语言要简练,突出重点。因为 Reviewer 的审稿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一篇内容不清楚的工作上。同时,用语也要严谨。
比如,在用形容词描述效果程度时,到底是 superb,还是 good,抑或 descent, reasonable 等,每个单词都要有把握,字斟句酌。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在读论文时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如果细节不严谨,可能会引起对该研究工作的不信任。
最后,论文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投入大量的努力。三位研究员都表示,做研究和写论文都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与其投机取巧,不如在研究一开始就踏踏实实,严格把关每个环节,尽早把实验变成文档,形成严谨的逻辑链条。杨蛟龙表示,对于刚起步的同学,写论文可以先搭建框架再丰富内容,由粗到精地写。
比如,根据整体逻辑先确定每个章节的标题,再确定每个子章节及其标题,然后可以写章节中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尤其是引言部分),最后再把所有段落内容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