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型石墨烯薄膜可高效净化水
————
中美两国科研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了用石墨烯等材料开发出的一种超薄、高强度薄膜,它可高效分离水中的盐离子和有机污染物,有望用于水净化、化工原料分离纯化等领域。像石墨烯这样只有一层原子厚的二维材料,是构建超薄纳滤膜的理想材料。中国武汉大学袁荃团队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团队合作进行了这项研究。研究显示,这种被称为“石墨烯纳米筛/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材料,可将水分子和盐离子有效分离。该研究克服了二维材料在分离领域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开启了一扇通往高效选择性分离的大门。
02
国内首款3.0GHz通用处理器发布
————
近日,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在中央处理器创新技术产业生态发展论坛上,发布了新一代16nm 3.0GHz x86 CPU产品——开先KX-6000和开胜KH-30000系列处理器。这是国内首款主频达到3.0GHz(吉赫兹)的国产通用处理器,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兆芯新一代处理器单颗SoC芯片包含了CPU、GPU和芯片组,具备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芯片集成度进一步增强,性能提升50%,性能功耗比是兆芯上一代产品的3倍,非常适合PC、超极本、服务器和嵌入式计算等各种硬件平台。这一产品的发布代表着我国高端芯片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这一环上有了重要突破,这一环的突破将伴随着后续一系列动作,在我国的信息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03
肠道细菌助力A型血变身“万能血”
————
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肠道细菌产生的两种酶可将A型血转化为有“万能血”之称的O型血,这一发现有望缓解输血血液短缺问题。对于一些急诊病例,医护人员可能没时间确认患者血型,这时O型血这种“万能血”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增加“万能血”供给,先前已有研究人员发现过可去除抗原A的酶,但效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加拿大研究人员指出,人类肠道中新发现的这两种细菌酶非常“实用”,只需少量就可实现去除抗原A的效果。
04
我国高铁轨道板自动监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近日,经智能机器人检测合格的第15000块高铁CRTSⅢ型轨道板在京沈高铁京冀段北京密云巨各庄制板厂下线,标志着我国高铁轨道板自动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技术是由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联合攻关,研发出集成智能机器人和三维成像仪的高速铁路CRTSⅢ型轨道板自动化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的检测过程与轨道板生产流程一致,无需人工干预,每块轨道板检测时间由40分钟以上缩短至6分钟,检测精度达正负0.15毫米,完全满足高铁建设规范要求。
05
NASA将首次在太空测试“绿色燃料”
————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报道,NASA将首次在太空测试一种无毒的玫瑰色液体燃料以及推进系统,这一“绿色推进剂注入任务”(GPIM)本月将帮助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升空,未来有望为前往月球或其他天体的航天器提供动力。利用这种燃料和推进系统让航天器可以在制造过程中加油,因此能简化发射流程,从而节省成本。另一个好处是,新燃料比肼更稠,性能提高近50%,这意味着航天器可以使用更少的燃料工作更长时间。
- END -
·免责申明·
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
本文如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告之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