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满足程度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而生产力水平又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于油气的需求来说也不例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从四方面来影响油气市场的格局:一是促进油气产品结构升级;二是油气消费结构将可能发生的变化;三是推动油气的勘探、开采技术的升级换代;四是改变油气组织的供应形式和经营模式。因此,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冶炼技术等也是影响油气市场改变的问题之一。据报道,2008年以来,中国公司共投资442亿美元收购美国和加拿大的能源资产。这比中国在全球其他任何一个地区的能源投资都多。中石化集团公司斥资17亿美元,向美国先锋自然资源公司购买其位于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的页岩气项目40%的股权[89]。有专家就指出,中国为这些资产付出的钱通常高于其市场价,原因是希望获得重要的技术。
技术是影响油气市场产品格局的重要利器。例如,由于美国的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从页岩层、砂岩层和海洋深处等开采难度大的产地获取油气的技术突飞猛进,使其一下拥有了丰富的页岩气资源。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说,美国现在终于有机会不再依赖来自中东和海湾地区的石油了[90]。从这句话中可见,几十年来美国政府在页岩气开采技术上的努力和投入的价值所在。
国际能源署估计,中国的页岩气储量居世界首位,高达36×1012m3。在世界非常规油气资源崛起形势下,大力开发中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国家油气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的页岩气埋藏普遍较深,多分布于地下3000m以下,美国页岩气多分布于地下800~2600m;同时,中国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环境条件较差,技术水平落后[91]。因此中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之路还有许多的未知数。
为了获得更加丰富的油气资源产品,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努力探索新型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日本近海蕴藏的可燃冰等资源相当于日本国内天然气年均消耗量的100倍,人们期待其可以成为未来重要的能源来源。2013年3月12日,日本在世界上首次从海底可燃冰中提取天然气,原本这一试验持续至3月底,但是因将可燃冰分离为天然气和水的装置内混入了泥沙,生产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取得天然气,从而宣布中止在爱知县海域进行的可燃冰开采作业[92]。由此可见,技术风险对于油气公司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技术创新将会改变油气市场的格局。例如,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带动美国石油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这个结果得益于其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页岩气开采技术的不断追求。这一技术的成熟,已经对世界油气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油气产品的结构改变上,增加了页岩气这种油气产品。而且也显示在世界油气供应地位分布形式上,中东的世界油气供应重心地位将被削弱。因此,BP公司认为,页岩气将引领天然气时代,石油时代即将结束[46]。又如,在北极开采油气资源是一个相当严峻的挑战。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已经花费45亿美元在阿拉斯加以北海域勘探油气资源,但到目前为止,这个作为技术上最先进的石油企业,尚未钻好一口生产井;发生意外和漏油事故的风险在这个气候严酷的地区必然会加大,该公司尚无克服这些风险的有效办法。由此这一问题也就引起人们严重关切。因为技术不如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其他企业很快也要在这些危险的水域展开作业,那么将会导致环境问题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