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和瑰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东西文明乃竹子文明”。中国竹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正如我国现代竹类研究开拓者之一的熊文愈所说:“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中,就有大量竹子制作的生产、生活器具。山东历城龙山文化留下的竹节炭,余姚河母渡遗址出土的竹席,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还有“竹”头字样。生产和战争用竹做工具和武器也很多,箭竹就因用作箭矢而得名。春秋时郑国刑书刻在竹简上,称“竹刑”。秦代造笔以竹为管,晋代用笔造纸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竹子应用更加广泛,竹子也成为众研究的对象。国人爱竹、咏竹由来已久。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人常借竹抒怀,《诗经》中的咏竹诗是我们民族咏竹诗歌之渊源。“瞻彼淇奥,纱竹猗猗猗”,古住今来,无数诗人留下了许多咏竹诗篇。屈原的“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苏东坡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郑板板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吴昌硕 “客中虽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等烩炙人口的诗句无不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人们把竹子在人类历史和现实中的作用与影响称为“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