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明[1],男,汉族,1969年7月生,浙江绍兴人,199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浙江教育学院大学毕业。小学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2]。教学经历1988.8 杭州市学军小学任中高年级自然教师兼任自然学科教研组长、区中心教研组成员、区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理事、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理事,杭州市教学最优化协作组成员; 1997.7开始任杭州市求是小学任中低段常识教师。管理经历1986.02-1988.07 浙江平湖师范学校任班长 1989-1992 任杭州小学教工团支部书记 1991-1995 任杭州市学军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分管德育工作) 1995-1996 任杭州市学军小学见习副校长(分管教育) 1996-1997 任杭州市学军小学副校长(分管教育、教学) 1997.02-1997.07 任西湖区教育局普教科挂职锻炼(分管教育行政) 1997.07-2002年10月 任杭州市西湖区求是小学校长 2002年11月起 任杭州求是教育集团总校长。 2003年08月起 调任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任副局长。 2004年12月任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正处)。人物简介黄建明是自贡市沿滩区兴隆镇中心小学的一普通教师,30多年一直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以求,正是这样一位普通人写下了一本《科学思维法》,1998年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然而这本书却沉箱十载,直到近日才受到关注,今天(12日)晚,“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邓光荣老先生将随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一同抵达自贡,对黄建明以及他创作的《科学思维法》进行学术交流,同时黄建明将接受央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相关跟踪采访。 黄建明高中毕业时年仅16岁,由于家境贫寒,他18岁的时候就加入到教师队伍。工作后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读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被书中前言里的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力量无比的精神源泉。”深深地触动。从那时起,黄建明就下决心要精通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此就到处找相关的书籍来学习钻研。在阅读中他发现“哲学与思维还有距离”,就产生了一定要找到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念头,于是有了写一本书的构想。并于1994年《科学思维法》成书,由新闻出版局开了个准印证,印了三百本,后于1998年由川大出版社出版,但是从未在书店出售过。1999年开始,他曾在自贡市武警部队、自贡市党校等部门进行了“科学思维法”的讲座。但是黄建明跟他的《科学思维法》一直都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关注,直到2006年8月,一次机缘巧合下邓光荣老先生读到了《科学思维法》一书并为它题词“敲开智慧的大门,成为现代诸葛亮”后,才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并产生影响。编辑本段“半丁”黄建明人物经历半丁,本名黄建明,大安区何市镇人。一次车祸使他高位截肢,原本1.68米的个子成了“身高”只有85厘米。一度痛不欲生,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坚强地活着。他苦练书法,仗笔走天涯。在四处漂泊的生活中,半丁结识了比自己小15岁的大学生阿荣,并娶其为妻。他身残志坚的经历、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神话般美丽的爱情经媒体报道后,感染和激励着人们不惧苦难、不辍前行…… 2006年8月22日,半丁手攀长城,登上好汉坡顶,被媒体报道为“真正的好汉”。 半丁1968年出生于大安区何市镇一个农民家庭。1987年,他从自贡十中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安区团结建材公司工作。 1994年4月23日,是半丁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他出差到湖南株洲,在火车站遭遇了几个歹徒。生性刚毅的他坚决不向歹徒屈服,可势单力薄,他在抵抗了一阵后夺路而跑。“他们一路紧逼,我决定爬车跑,谁知道竟摔下来被火车轧断双腿!” 半丁说。 从医院病床上醒来时,半丁已经被从大腿根部高位截肢,两条腿没有了!身高1.68米的汉子一下变成仅为0.85米的侏儒,半丁万念俱灰,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一天趁护士不在,他拆开一个编织袋接成绳,往自己脖子上套,想勒死自己算了,结果被护士及时发现。后来,他又试图用钢丝、绷带自杀但均获救。 两个月后,半丁从株洲出院回到老家,给他的又是当头一棒——妻子已经不辞而别,只留下两岁的女儿在父母身边。 在接下来的3年里,半丁呆在家里,每天的生活只有3个内容:吃饭、睡觉、练字。半丁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酷爱书法。10岁那年,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就是3支毛笔、两块墨和一本柳公权的字帖。从那以后,半丁就没间断过练字。 1997年,当心态已经完全调整过来时,半丁决定“走”出家门,卖字谋生,磨练自己。他为自己取了个名字“半丁”,既因为自己成了“半截人”,又因为一位已故书画大家叫陈半丁。 西安是半丁卖字的第一站。之所以首选了西安,他说是因为西安的碑林是书法圣地,是他一直向往的地方。在西安,半丁以20元的价格卖出了生平第一幅字——“求索”。 可是,因为丐帮“欺行霸市”,半丁在西安只呆了十几天。半丁至今记得,那伙人主要盘踞在西安火车站,是一个组织相对比较严密的团伙,头目是一个四肢健全的成年男子,黑脸,眼神很凶。一天,“黑脸”找到半丁,强求半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卖字乞讨,收入由丐帮统一支配。半丁不同意,十几个乞丐便围着他的字摊,不让人靠近。 半丁的字再也卖不出去,他不得不离开西安,到了宝鸡,继续卖字谋生。 9年来,半丁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走”遍了除港澳台、西藏外的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半丁的书法作品逐渐受到海内外众多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很多人打电话跟我约字呢。一次,一个顾客看到我写的一幅字,他扔下500块钱就拿走了”,半丁说。美国、新加坡,还有台湾地区的顾客都特别喜欢他的字。2004年的一天,半丁在重庆卖字时遇上台湾来的一对中年夫妇,这对夫妇被半丁顽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购买了他两幅字,其中一幅要赠送给他们一个挚友的父亲、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半丁特地书写了“仰中华一统,慕世界和平”10个大字。书法之于半丁,既给予了他生活来源,更给予了他活下去的勇气。意想不到的是,书法还让他收获了神话般美丽的爱情。 2002年3月的一天,半丁来到江苏镇江卖字,一群女孩子围上去看热闹,其中一个清秀的女孩正是后来成为半丁妻子的阿荣。当时,阿荣正在一所大专院校读书,和同学们一起逛街时,突然看到一个只有半截身体的人在摆地摊写字、卖字。“那字写得真是太潇洒了,我特别惊讶,这个人真是了不起啊,当时我就特别想去了解他。”阿荣如是说。两人一见如故,阿荣帮半丁收摊,半丁便送给她一幅字。“他博学多才又乐观幽默,我很快被他吸引了。我们俩对生活、对人生看法也都十分相通,真有点相见恨晚!”阿荣告诉记者,“之后,我和半丁互留了电话。” 可是,第二天阿荣打电话给半丁时,半丁已经离开了镇江。“当时,我就说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会找到你!”阿荣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会这样说,但她最终的确这样做了。 当年7月底,阿荣毕业了,工作暂时没着落,便决定去找半丁。她想她是学计算机的,想多了解一下半丁的生活状态,然后通过网络呼吁大家来帮助他。7月下旬的一天,已经回到老家的半丁接到阿荣的电话说她要来自贡。阿荣坐了两天火车到了半丁的家。 半丁的家里只有几件破烂家具,院子里养了两头猪。在这里,阿荣领教了什么叫贫穷和落后。但从那个夏天开始,阿荣和半丁开始一起“流浪”。从贵州辗转到湖北,睡过3块钱一宿的“大通铺”。 阿荣决定继续跟随半丁漂泊,缘于对一个细节的感动。阿荣向记者回忆起说:“在我们家乡,生日是最重要的日子。2002年10月,我快过生日了,半丁却似乎不记得。我也不好意思提醒他,心里挺气的。到了我生日这天,半丁一早就出去了,我呆在旅馆房间里闷闷不乐。大约11时,突然有人敲门,我吓了一大跳,门打开以后,楼下饭店的服务员上来好几个,排队站好,有捧着生日蛋糕的,有拿着鲜花的,还有端着酒的……我当时异常激动!‘阿荣,生日快乐!’半丁站在最后面说。他们一起唱生日歌的时候,我的眼泪唏里哗啦地往下掉。我以前从没有这样被感动过。” 2003年春节后不久,“非典”来了。半丁和阿荣走到济南,偌大的城市,大街上看不到几个人,旅店里也只有半丁和阿荣两个人继续住宿。摆摊卖字不成,空闲的时间就多了起来。阿荣记得那段时间,半丁白天出门,回来时总是买回一大塑料袋水果,用嘴叼着……“我接过来,塑料袋是温的。换成是谁不感动?”阿荣说,“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也许有卑微的职业和卑微的心,但没有卑微的爱情。”阿荣由此坚定了信心,一生跟随比自己大15岁的半丁。 这年阳春三月,没有喧哗,没有承诺,没有婚礼……济南,见证了半丁和阿荣的爱情。一年以后,半丁和阿荣的儿子来到人世。之后,半丁每天外出卖字,妻子阿荣则在家收拾家务,照顾半丁和儿子的饮食起居,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平淡,却幸福、甜蜜、和谐。 儿子稍大些,半丁常带儿子去游泳。半丁说:“我不能让儿子骑在肩头玩耍,但我们父子可以在水中尽情嬉戏。” 2004年初,半丁和阿荣相扶相倚到了深圳。在深圳,半丁发现了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 这年3月,通过朋友的帮忙,半丁在深圳做了一件“大事”,在宝安剧院进行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公开、正式演讲。六七百人拥进了小小的剧院,过道上都被挤得满满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剧场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半丁百折不挠的人生经历所感动。“那一刻我才明白,除了卖字,我的人生还有其它价值。”半丁有些激动地说。故事流传深圳的不少企业听说半丁的经历后,纷纷请他去作“顽强面对挫折”的演讲。“在救助站演讲的时候,会场里的一片唏嘘声告诉我,这里有很多人会重新审视将来的道路。”半丁说,“我其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失足’青年,现在我可以用我的经历劝慰他们用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社会,我特别满足。”深圳市救助站特地赠送了半丁一面鲜红的锦旗。 半丁身残志坚的经历、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那神话般美丽的爱情通过《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等媒体宣扬,很快在深圳妇孺皆知,并感动了这座现代化都市,也感染了无数在深圳打工的青年。一位青年在网上说:“来深圳找工作受阻,我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希望,开始自暴自弃。就在此时,我遇到了卖字为生的半丁,他的坚韧和乐观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遇到这么大挫折,他都没有放弃,我又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呢!”这位青年通过努力终于在深圳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并跟半丁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之后,半丁的演讲面迅速扩大,在湖南大学、母校自贡十中等地,半丁先后演讲了上百场。 2005年3月,半丁在给保险企业员工的演讲中结识了台湾中华保险与理财规划人员协会理事长蔡锦城,蔡锦城被半丁的经历和精神感动,邀请他赴台进行3场演讲,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并徒手攀登台北大厦。台北大厦是台北第一高楼,高508米,共106层,2046个台阶,因地上101层,又被称为101大厦。 2006年6月25日,在当地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支持下,半丁在深圳从明华登山口出发,耗时164分钟,征服了1700多个台阶,爬上了大南山山顶。半丁的登山方法是,双手各拿一个带把手的木块,交替前进。 接下来,为了准备更充分地攀登台北大厦,半丁决定再次手攀长城。 7年前,半丁就攀登过长城。回忆那次攀登,半丁依然很激动:“当时正值7月中旬一个高温天气,所有的台阶都热得烫手,我身体和精神上承受的痛苦是别人无法想象的。之所以选这么恶劣的天气登长城,就是想向自己证明,我也行!在那种情况下,当人的体能达到了极限之后,剩下的都是由毅力来完成的。我用毛巾搭在栏杆上,左手向后撑着石梯,右手拉着毛巾往上挪。最后,我的手被烫伤了,胳膊晒得脱了皮,用了整整6个小时,一步步登上了八达岭长城。” 2006年8月22日,半丁再攀长城,一路上,几乎所有登长城的游客都对半丁投来好奇、赞许的目光,称赞他是“真正的好汉”。在游人比较集中的路段,大家异口同声地为半丁喊“加油”。一对夫妇抱着刚好100天的儿子来登长城,见到半丁,一定要让半丁抱着这个小男孩合影。孩子爸爸说:“等他长大了,我会给他看这张照片,让他做一个像半丁叔叔这样意志坚强的人。” 半丁耗时126分钟,攀爬了1055级石阶,到达了好汉坡顶,他把从深圳带去的笔墨纸砚席地铺开,写了3幅字:“你就是奇迹”,“山登绝顶我为峰”,“路在脚下”。半丁告诉记者,这3幅字都不卖。“你就是奇迹”是半丁已经杀青的自传暂定书名;“山登绝顶我为峰”这句,是他登上长城之后心中所想;而“路在脚下”,是他想告诉每一位游客,“路,就在每个人的脚下”。 半丁这次手攀长城,《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新华网、新浪网等媒体作了详尽报道。 9月上旬,半丁接到台湾中华保险与理财规划人员协会邀请,邀请他在10月1日挑战台北第一高楼,如果成功,将为他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遗憾的是,台湾有关方面认为应该由台湾中华身心障碍者职业技能协会向政府提出申请,才考虑给半丁办理入台手续,使得半丁暂时没能成行。 从飞来横祸到苦苦挣扎,从卖字求生到觅得良妻,从对家庭的责任感转到回报社会,半丁经历的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半丁说:“苦难,不一定就是灾难,它可能是一笔财富。这一点,我肯定比很多人有话语权。我希望通过一部近10万字的自传,激励更多的人不辍前行。”
浅议农业保险模式选择与农村金融稳健发展一、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剖析频频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在带来巨大的灾害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外人士对农业保险问题的反思:在商业保险发达的今天,为何农业保险仍然处于真空?其一,发展缓慢,救灾复产作用未有效发挥。农业生产经营的高风险,不仅是农业风险的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更重要的是农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大。目前,我国农业受灾的比例每年大约在40%以上,比一般发达国家高出10%至20%。农业的高风险,也意味着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使得保险公司缺乏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动力,农业保险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农业保险的缺位,农业自然灾害后救灾复产的资金基本来源于政府及社会捐献。农业保险对平抑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村防灾防损能力及灾后恢复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以浙江省为例,由于地处沿海,农业自然灾害在全国风险区划中属于最高之列,保险财产因台风洪水造成的损失率是上海的46-59倍。仅2005年,全省就有27.1万公顷农作物、28.4万公顷水产遭受台风袭击受灾,3.1万头大牲畜死亡。由于近年来该省每年保费收入只有一两百万元,形成了农民、保险公司“两不愿保”的局面,因此这些损失几乎没有得到商业保险补偿。其二,机制缺失,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对农业、农民、农村企业均具有通过风险支持获得收益的共性特征。但是,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目前却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让农村金融独自承担“三农”信贷支持的风险和收益。如果农业保险介入,通过与银行机构打造风险利益共同体,则可以使其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吴兴区东林镇为例,全镇龟鳖养殖量最高时超过2000万只,养殖农户数1200多户,已从传统的粮产区变为龟鳖养殖大镇,走出一条特色水产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但2003年开始龟鳖市场行情“突变”,一夜之间造成70%以上的养殖户亏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龟鳖养殖业贷款逾期贷款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凸现。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通过调减温室龟鳖养殖量、调整养殖品种、建立龟鳖专业合作社等措施,该镇龟鳖养殖业已走出大面积亏损的困境,农户贷款基本上能够正常周转。虽然市场风险基本得到化解,但假若龟鳖行情未能如期转好,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0多万元龟鳖养殖业贷款潜在风险将是巨大的。如果有农业保险分担风险,将使农业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增加农村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三,立法滞后,导致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但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至今没有出台。目前,国外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都对农业保险进行专门立法,界定政府、保险机构和农户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国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可依。由于立法滞后,国家提出对农业保险的扶持都是宏观层面的,往往因缺少具体支持政策而落不到实处,这也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除免征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营业税之外,对农业保险没有其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没有直接的保费补贴。由于缺乏政府扶持,受农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所限,如果保险公司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制定保险费率,农民买不起;如果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保险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二、发展农业保险需要创新思路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承担支农重任的银行机构也处在这一风险之下。如果农业保险这个屏障没有建立,任何形式的银行机构潜在风险都是巨大的,这将影响“三农” 的信贷投入,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笔者以为,在农业保险问题上,需要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发展。模式一:政策性保险,市场化经营。农业保险有其特性,它针对弱质产业和支付能力弱的群体,属于准公共产品。而农业又属于基础产业,农业保险对整个和谐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农业保险应实行政策性保险。但政府直接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容易产生垄断,效率低下。因此,要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经验和现有资源,采用由政府补贴方式,将农业保险交给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实现政府、保险公司、银行机构和农民“四赢”。如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于2006年3月1日在杭州成立,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平安等十家成员公司共同签署了共保体章程,标志着业内期待已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浙江开始破题。由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在试点阶段实行5倍封顶方案,其中农业险累计赔付在保费2倍以内,由共保体全额承担;2至3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1:1承担;3至5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2:1承担,因此可以较好地化解单家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调动保险公司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模式二:专业化机构,综合性经营。由商业保险公司、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出资,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同时,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允许农业保险公司综合性经营,鼓励其在从事政策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农村地区商业性保险业务,起到“以险养险”的功效,增强农业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提高其开发农村保险产品特别是农作物保险产品的能力,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以2004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的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借鉴了法国安盟“专业化机构,综合性经营”的“大农险”模式,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风险特点、农民保险需求,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种养业险、家财险、人身意外险等“一揽子”保险产品。2005年,该公司就实现保费5506万元,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为1114万元,常规性保险业务保费4392万元,开办保险险种55个,使其在完善农村风险保障体系,开发培育农村保险市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以商业化运营方式开办各类涉农保险业务的农业保险公司,进而实现较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模式三:相互制保险,自己保自己。相互制保险公司是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办理保险而成立的法人组织,也是国际上比较成熟和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保险组织形式。与股份制公司相比,相互制保险公司在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经营目标和分配机制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会员利益的最大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相互制保险公司具有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一是相互保险形式适用于道德风险较高的保险;二是相互保险成本较低,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人群寻求保险保障提供了机会;三是由于相互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具有双重性,因此公司可以灵活调整保险费率,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利差损、费差损等问题。目前,相互制保险成为国外保险市场的主流形式之一,公司数量和市场份额比重都占到全球2/5左右。在我国,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在原黑龙江农垦总局风险互助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并于2005年1月11日正式开业,填补了我国尚无相互制保险公司的空白。由于相互农险公司较少需要政府资金上的支持,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利用这种形式发展农业保险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渔业、全国总工会下属的中国职工互助保险等有望在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模式四:银行办保险,尝试双赢路。鉴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与农业保险休戚相关的因素,结合“十一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建议认真研究在省(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开展设立农业保险公司的试点。在省(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设立农业保险公司,一是符合其作为全省(市、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的角色,有利于发挥人才优势和交叉销售优势,符合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有效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实力;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风险有其特殊性,它往往由小而大,由此及彼,一旦发生风险,作为信贷支持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影响最大,而农业保险公司的设立,可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负面影响和损失降至最低,有效提高信贷风险防范能力;三是以省(市、区)为单位设立农业保险公司,可以推进农业保险的地方性行政法规立法试点工作,从本地实际出发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目的、性质与定位、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承保范围、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条款的制订以及对农业保险的监管等做出规定,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并借助税收杠杆的财政积累支持农业保险,有利于促进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落到实处。模式五:政府设基金,防巨灾风险。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在农业保险立法中对保险费的分担作了明确的规定,美国法律规定政府补贴保费的30%,加拿大法律规定政府补贴50%。同时,通过提供再保险或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形式为农业保险提供政策支持。如美国和日本,政府为农业保险,包括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提供高额补贴;在德国和法国,农业保险运作方式虽然市场化,但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和疫情,仍有政府基金作坚强后盾。在我国,由于没有巨灾支持保护体系,巨灾损失完全由保险公司独立承担,大量风险集中于经营主体自身,使得保险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承保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议抓紧建立中央和省(市、区)两级政府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供给主体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包括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从农业保险供给主体的年度经营盈余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以及赈灾捐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等等。同时,对农业保险业务免去营业税的同时,建议减免所得税,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拓农业保险业务。所减免的税收转入专项农业保险基金,用作应对农业大灾补偿的积累。
1.广东房地产市场研究 2我国汽车金融的现状与对策3.试析我国的网上证券交易 4.对中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探讨5.对中国股市的宏观调控状况的研究 6.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7.农村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初步探讨 8.认沽权证及其对我国推出金融衍生品的指导9.我国证券市场的IPO热发行 10.玩具市场分析及奥迪公司营销策略研究11.米德冲突下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 12.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TIs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13.广东农业风险的实证研究 14广东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以及广东的区位优势因素15.广东省农业保险情况分析和研究 16.浅谈独生子女时代的理财规划17.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必要性 18.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19.谈论商业系统成长企业市场(宝石) 20.如何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效率的对策21.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2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方针分析23.我国现状信用卡发展方向研究 24.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25.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6.中国个人投资理财的初步研究27.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 28.外汇保证金交易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分析29.“返券促销”对企业和国家的影响 30.外资的引进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31.中国证券投资的基金投资行为 32.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33.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34.浅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对策35.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初探 36.探讨祢合农村资金供求缺口的对策37.浅析怎样提高中国IPO发行效率 38.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税收模式39.中美两国股市相关性研究 40.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探析4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 42.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分析43.中国资信评级业发展现状 44.关于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45.探索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46.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47.信用卡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48.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市场体系的影响49.解读UCP600及应对之策 50.中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51.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的初步探究 52.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探讨53.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创新 54.风险导向下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研究55.我国化妆品品牌营销管理 56.中国汇率制度改革:选择有管理的浮动57.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58.关于在农村居民中开展个人理财的研究59.中国通货膨胀的货币性分析 60.我国个人理财与外汇相关的理财研究61.不同学历水平的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
1/100【题 名】管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先行【作 者】陈梦婷 潘飞【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7).-19-212/100【题 名】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思考【作 者】张裕东【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8S).-61-61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框架【作 者】温涛 谢家智【刊 名】改革.2007(8).-65-704/100【题 名】中国农业保险对国际运行绩效的沿袭与创新【作 者】程惠霞【刊 名】改革.2007(8).-76-815/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实践经验及发展趋势【作 者】蒋丽君【刊 名】浙江经济.2007(14).-44-456/100【题 名】烟台栖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启示【作 者】李坤 鞠鸿英【刊 名】中国保险.2007(6).-49-507/100【题 名】平泉县财政贴补设施农业保险【作 者】卢丙文【刊 名】公共支出与采购.2007(7).-16-168/100【题 名】淮阴市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撑起“一片蓝天”【作 者】马冬梅【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8).-46-469/100【题 名】商业运营与政策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路径探索——以南雄市烟叶种植保险和连平县农房保险为例的分析【作 者】贺巧知【刊 名】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7(20).-22-2610/100【题 名】农业保险受政策激励上半年实现像费10.82亿元【作 者】无【刊 名】广西经济.2007(7).-6-611/100【题 名】对创建我国农业保险外部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作 者】郭昱【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77-7912/100【题 名】广东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与对策【作 者】黄友爱【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242-2431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作 者】徐斌 苏克莉【刊 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4).-49-5014/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有望出台【作 者】无【刊 名】农家女.2007(8).-46-4615/100【题 名】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作 者】陈妍 凌远云 陈泽育 郑亚丽【刊 名】农业经济导刊.2007(7).-159-15916/100【题 名】积极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总体思路(上)【作 者】高伟【刊 名】上海保险.2007(7).-5-717/100【题 名】加快农业保险发展 支持新农村建设【作 者】宋洪江【刊 名】吉林金融研究.2007(8).-41-4218/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实践及启示【作 者】张艳花【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76-8219/100【题 名】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有益尝试【作 者】庹国柱【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78-7920/100【题 名】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作 者】郭左践【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82-8221/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个成功经验——福建省的农房统保实践【作 者】朱增镳【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83-8322/100【题 名】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作 者】高伟【刊 名】武汉金融.2007(7).-20-2223/100【题 名】积极开展农业保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作 者】肖端云【刊 名】云南农村经济.2007(4).-45-472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分析与路径选择:一个新构想【作 者】王敏俊【刊 名】农业经济问题.2007(7).-64-6825/100【题 名】农业保险属性、税赋差异及供给的非均衡【作 者】黄英君【刊 名】改革.2007(7).-54-6026/100【题 名】印度农业保险发展状况简析【作 者】金永丽【刊 名】南亚研究季刊.2007(2).-79-8127/100【题 名】北京市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作 者】董少东【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7).-13-1328/100【题 名】宿迁市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作 者】陈军【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7).-42-4229/100【题 名】上海提高农业保险政府补贴比例【作 者】金实【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2007(8).-26-2630/100【题 名】湖南省农业保险在摸索中试点【作 者】湘文【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2007(8).-27-2731/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窘境与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作用【作 者】文小才【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7).-73-7532/100【题 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困境及出路——以眉山市奶牛保险试点为例【作 者】谢蕊莲 刘攀【刊 名】企业研究.2007(6).-45-473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研究——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作 者】李琴英【刊 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7).-48-523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模式选择【作 者】詹花秀【刊 名】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1).-43-44,8235/100【题 名】日本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作 者】高伟【刊 名】WTO经济导刊.2007(3).-28-3036/100【题 名】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真的是个“无底洞”吗【作 者】高伟【刊 名】西部论丛.2007(7).-25-2737/100【题 名】关于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探讨【作 者】才凤玲[1] 张志刚[2]【刊 名】金融理论与教学.2007(3).-10-1238/100【题 名】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及财政政策取向【作 者】李泽【刊 名】地方财政研究.2007(7).-52-5439/100【题 名】我国发达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的比较制度分析【作 者】朱俊生[1] 庹国柱[2]【刊 名】保险研究.2007(7).-52-5840/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探析【作 者】孙伟 安增龙【刊 名】保险研究.2007(7).-59-6041/100【题 名】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以吉林省为例【作 者】宗国富[1] 金兆怀[2]【刊 名】经济纵横.2007(6).-58-6042/100【题 名】农业保险: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作 者】马波【刊 名】农家致富.2007(13).-4-543/100【题 名】垦区阳光农业保险的实践与思考【作 者】陈桂红【刊 名】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52-15244/100【题 名】农业保险合作制模式的博弈分析【作 者】谷政 褚保金 应瑞瑶【刊 名】农村经济.2007(6).-70-7345/100【题 名】发展边远山区农业保险业务研究:以河池为例【作 者】唐罄蕖【刊 名】南方金融.2007(6).-55-5646/100【题 名】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出路【作 者】谭琳琳【刊 名】当代经济.2007(05X).-71-7247/100【题 名】国外农业保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 者】马燕玲【刊 名】金融与经济.2007(6).-42-4448/100【题 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问题探究【作 者】杜霞【刊 名】湖南农机.2007(5).-42-4349/100【题 名】农业保险产品的现状和创新【作 者】邢鹂[1] 于丹[2] 刘丽娜[1]【刊 名】农业展望.2007,3(6).-28-3050/100【题 名】农业保险新模式: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作 者】卢生华【刊 名】上海保险.2007(6).-42-4451/100【题 名】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如何办——烟台栖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启示【作 者】李坤[1] 鞠鸿英[2]【刊 名】上海保险.2007(6).-45-4752/100【题 名】江苏加快推进农业保险试点【作 者】沈建华[1] 申浓霖[2]【刊 名】江苏农村经济.2007(6).-28-2853/100【题 名】10亿农业保险补贴面临多头监管【作 者】无【刊 名】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0).-47-4754/100【题 名】完善公共财政 推进农业保险【作 者】梁光【刊 名】中国农业会计.2007(6).-14-1555/100【题 名】农业保险:政府与市场的保险成本分配博弈分析【作 者】曹前进【刊 名】北方经贸.2007(6).-94-9656/100【题 名】市场失灵、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本土化模式——基于浙江、上海、苏州农业保险试点的比较研究【作 者】张跃华 何文炯 施红【刊 名】农业经济问题.2007(6).-49-5557/100【题 名】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及其克服途径的理论分析【作 者】熊伟【刊 名】世界经济情况.2007(6).-25-3058/100【题 名】农业保险参与行为的博弈分析——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实证分析【作 者】时秀霞【刊 名】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6).-63-6459/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 者】许泽勇【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4).-132-132,16460/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将有法可依【作 者】无【刊 名】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7(5).-4-461/100【题 名】农业保险条例拟年底出台【作 者】无【刊 名】北方牧业.2007(11).-11-1162/100【题 名】浅析农业保险的困境与出路【作 者】程光伟 张睿【刊 名】技术与市场.2007(5).-102-10363/100【题 名】台湾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启示【作 者】吴小芳[1] 张文棋[1,2]【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17-2064/100【题 名】国内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作 者】张小芹【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29-3265/100【题 名】公共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途径、标准与规模【作 者】陈昌盛【刊 名】保险研究.2007(6).-43-46,7766/100【题 名】WTO框架下我国的农业保险补贴探析【作 者】张玉军【刊 名】现代农业.2007(6).-21-2267/100【题 名】论农业保险经营中的技术障碍与技术选择【作 者】张祖荣【刊 名】经济问题.2007(6).-108-11068/100【题 名】建立农业保险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作 者】陈剑波【刊 名】调查研究报告.2007(72).-1-1869/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作 者】呼应 方兴 刘钟钦【刊 名】农业经济.2007(6).-70-7170/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行举措【作 者】陆贾贤 毛永祥【刊 名】中国牧业通讯.2007(11).-17-1871/100【题 名】农业保险:家禽养殖业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访上海申浦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印权【作 者】吴长波【刊 名】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7(6).-37-3772/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探析【作 者】张友祥【刊 名】理论视野.2007(6).-47-4973/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研究【作 者】李景彬【刊 名】保险研究.2007(5).-56-587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作 者】常兴华【刊 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5).-86-88,9275/100【题 名】农业保险期待制度创新【作 者】魏羽弘【刊 名】中国保险.2007(4).-8-1276/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探讨【作 者】罗军 郑栋 俞炜【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2-1577/100【题 名】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作 者】李琴英【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6-1878/100【题 名】农村保险、农业保险与农民需求意愿 山西省、江西省、上海市706户农户问卷调查【作 者】张跃华 何文炯【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9-2279/100【题 名】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我国农业保险力作--读《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有感【作 者】李军【刊 名】中国保险.2007(4).-26-2780/100【题 名】吉林农险试点曙光初现安华农业保险试点情况报告【作 者】朱健民 吴凤隆【刊 名】中国保险.2007(3).-41-4481/100【题 名】韩国的农业保险【作 者】李向敏 龙文军【刊 名】中国保险.2007(3).-60-6382/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可望年底出台【作 者】无【刊 名】农村养殖技术:新兽医.2007(5).-51-5183/100【题 名】国际农业保险模式: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启示【作 者】肖玉红【刊 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37-408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形式的比较与选择【作 者】张祖荣【刊 名】浙江金融.2007(5).-36-3785/100【题 名】农业保险功效研究【作 者】冯文丽[1] 董经纬[2]【刊 名】浙江金融.2007(5).-38-38,3386/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的模拟分析【作 者】邢鹂[1] 黄昆[2]【刊 名】农业技术经济.2007(3).-4-987/100【题 名】农业保险制度的环境经济效应——一个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的分析框架【作 者】宁满秀【刊 名】农业技术经济.2007(3).-28-3288/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之路的探索【作 者】宋平【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88-428989/100【题 名】农业保险的外部性特点及对策【作 者】张权辉【刊 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4-8590/100【题 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作 者】杨秀丽【刊 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7-1991/100【题 名】论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及立法原则【作 者】郭丽丽【刊 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56-5992/100【题 名】对广东农业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思考【作 者】刘斌【刊 名】南方农村.2007(2).-40-4393/100【题 名】对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思考【作 者】王静娅【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67-6994/100【题 名】从税收政策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及对策【作 者】李争辉【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X).-230-23195/100【题 名】海外农业保险模式【作 者】杨巧巧【刊 名】农村工作通讯.2007(5).-58-5896/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探析【作 者】张祖荣【刊 名】经济经纬.2007(3).-144-14697/100【题 名】试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政【作 者】庹国柱[1] 朱俊生[2]【刊 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5).-47-5098/100【题 名】农业保险“五立”模型的博弈分析【作 者】刘伟华 郭庆玲 亓彬【刊 名】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4).-140-14199/100【题 名】慈溪市 政策性农业保险 有序运行【作 者】无【刊 名】宁波通讯.2007(4).-48-49100/100【题 名】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问题【作 者】张长利【刊 名】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2).-23-27
152 浏览 5 回答
299 浏览 3 回答
301 浏览 4 回答
325 浏览 5 回答
269 浏览 8 回答
174 浏览 12 回答
346 浏览 3 回答
88 浏览 3 回答
107 浏览 3 回答
169 浏览 5 回答
131 浏览 3 回答
202 浏览 4 回答
174 浏览 4 回答
186 浏览 7 回答
92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