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力矩发动机工作时,点火时间对发动机的工作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混合气是以一定的速度燃烧的,即从火花塞到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完全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这段时间很短,只有千分之几秒,但是因为发动机的高转速,曲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转了一个大角度。如果点火恰好发生在活塞到达上止点时,当混合气开始燃烧时,活塞已经开始向下移动,这增加了气缸容积,降低了燃烧压力,降低了发动机功率。所以点火要提前,也就是在活塞到达压缩冲程上止点之前,火花塞会跳开,这样在活塞到达压缩冲程上止点10~12时,燃烧室的气体压力达到最大值。这样,混合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在作功冲程中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先期点火但如果点火过早,当活塞还在向上死点运动时,气缸内的压力已经达到一个较大的值。此时,气体压力的方向与活塞运动的方向相反,在示功图上出现一个圈。此时发动机的有效功会降低,发动机功率也会降低。点火提前角从点火时刻到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这段时间内曲轴旋转的角度称为点火提前角。能使发动机获得最佳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点火提前角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点火系数发动机工作时,最佳点火提前角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随许多因素而变化。影响点火提前角的主要因素是发动机转速和混合气的燃烧速度。混合气的燃烧速度与混合气的成分、发动机的结构以及其他因素(燃烧室的形状、压缩比等)有关。点火提前角应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节气门开度不变时,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升高,单位时间内曲轴旋转的角度增大。如果混合气燃烧速度不变,点火提前角要适当增大,否则燃烧会继续到作功冲程,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因此,点火提前角应该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发动机转速达到一定值时,随着燃烧室内温度和压力的升高,湍流增大,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加快,最佳点火提前角的增大变慢,并不是线性关系。发动机转速恒定。当发动机转速不变时,随着负荷的增加,节气门开度增大,单位时间内吸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量增加,在压缩冲程末期,燃烧室内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同时,缸内混合气中残留废气的比例降低,混合气燃烧速度加快,点火提前角要适当减小。相反,当发动机负荷降低时,点火提前角应该增加。最佳点火提前角也与所用汽油的抗爆性有关。当汽油辛烷值较高,即抗爆性能较好时,点火提前角应适当增大。因此,当发动机切换到不同品牌的汽油时,点火提前角也必须适当调整。因此,要求点火系统的结构还应能在必要时手动调节点火提前角。比如有的车型在点火系统中装有辛烷值校正器,在手动调节时可以指示调节角度。消除自感应电压和电流触点断开后,一次电流下降率越高,铁芯中磁通变化率越大,二次绕组中感应电压越高,越容易击穿火花塞间隙。为了消除自感应电压和电流的不利影响,在隔离开关触点之间并联一个电容器C1,触头分离时,自感应电流对电容充电,可减少触头间的火花,加速一次电流和磁通的衰减,提高二次电压。同时降低了一次电流的变化率、二次绕组中的感应电压和火花塞间隙中的火花,使混合气难以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