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求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服务模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医院护理中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医疗意外,而这些意外都是缺少制度性护理管理导致的,则需要相应的护理制度管理。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是根据相关常规护理以及特殊护理知识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其有着事实依据和科学性,能避免一些常见的医疗意外,同时也提高了医学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医院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医院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提升医院护理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效性
医院护理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需严格对待的管理,这不仅关系到管理的依据性以及管理的正确性,还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人员实施措施的积极性和正确性。近年来医院护理管理不断发展更新,增添了许多新的管理措施,起到了更优的护理效果,但是对护理人员的数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更多更高。所以在有限的护理人员情况下,提高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1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很多条,每条护理制度都有其针对性。其核心护理制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条:
1.1抢救管理制度
主要针对抢救药物、人员等的护理管理制度,管理目的是提高医院抢救人员抢救水平以及应对紧急抢救时的处理水平;不仅仅是体现在抢救的流利过程和抢救设备药物准备,更重要是体现在抢救的精准及时,效果明显。
1.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这是一个总的护理管理制度,主要是由各级领导对每月或每季度的护理质量进行抽查,然后制定相关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方案,由各级科室实施方案。
1.3分级护理制度
一般分为特级、I、II、III级护理,相应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护理。特级护理为危重、严重病情、大手术等患者护理;I级护理:病重、病危、昏迷、瘫痪、癌症等患者的护理;II级护理:体弱、病重但急症消失、普通术后患者的护理;III级护理:急症病、慢性病、病情较轻或恢复期患者的护理。病情程度由轻到重,护理则会由简单到密切护理,而且对并发症、护理药物、护理人员、护理环境等都要求不同。
1.4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一般是遵守“三查七对,一注意”,主要是避免出现操作的错误或者操作器材的缺失,同时也查对病人所有护理过程的信息。其他查对制度也可分为医嘱查对、用药治疗查对、手术室查对,主要是校对相关信息,防止信息出错、用药治疗出错,保证治疗措施和用药方案正确。
1.5护理交接班制度
护理交接班制度不仅仅包括夜班、白班和行政班等的交接,还有交接班时把值班任务以及相关入院病人情况汇报,然后转交给接班人员。无论是护士交接班还是医生交接班,都必须交代清楚工作内容以及使用药物器材清点情况,强调注意事项以及特殊情况。
1.6执行医嘱制度
医嘱一般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是由医生在给出患者治疗方案后制定的一些护理、治疗方案及用药情况等,需要护士和医生一起执行。一般急救情况下,医生可以给予口头医嘱,保证急救的顺利。护士执行医嘱需按照医生的治疗方式,征求医生的意见,尤其是特殊情况。
1.7病区管理制度
一般病区是由护士专门巡视监视的,每天都会有医生护士查房,询问病情处理急症等然后给出医嘱。病区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感染、病菌传染的预防措施,要求护士和医生做好自我保护以及保护病人。
2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
医院护理管理的实施,能够推动医院护理的发展。
2.1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要求医护人员的整体质量逐渐提升,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对招收岗位人数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的同时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学习知识的阶段,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好临床应用。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得,护士的护理时间与护理次数能够直接影响病人医源性感染、压疮等的发生率,医源性泌尿系统感染和医院性呼吸系统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医源性感染,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正确护理,能够直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所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效果,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十分必要的[1]。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数量短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很多西方国家就开始采用等级制度与护理措施相协调的方式来解决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如今我国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护理人员采用的奖罚制度、培训制度、管理制度等多项措施,在很多情况下解决了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我国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主要实行竞争原则,加强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质量[2]。
2.2加强护士安全配置
护士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加强护士安全的配置,提升医院文化的整体建设质量。有心理学家指出,相对于物质利益,人们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激励。护士在医院的工作目标除了工资之外,更看重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很多医院专门为护士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的体检、护士培训、庆祝护士节等政策,提高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同时也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护理人员的安全配置问题是医院应该加强的方面[3],护理人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并经常性的参加专家讲座或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能够使护士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使医院的护理管理持续不断地发展[4]。
2.3注重后勤
系统发展医院护理管理中后勤系统的完善是很重要的,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繁重程度、医院的管理工作等与后勤系统的建立密切相关。临床资料显示,三级医院采取的完善后勤保障和药物管理制度明显的多于一二级医院,据分析,三级医院采取的注重后勤系统发展的措施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减少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同时也避免了药物的浪费。
3医院护理
管理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其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医院的整体质量。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涉及到医院的各方面,普通的医院护理措施如急救、消毒、药品和临床管理等是很常见的一些护理措施,医院往往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护理工作以及医疗档案的护理管理容易被忽视。
3.1普通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急救护理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设备的完善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前提,有些医院会出现急救设备没有及时检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急救药品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对于急救药品不全、药品过期或者药品摆设不合理的现象要避免,急救人员是急救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急救人员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素质低会直接造成患者生命危险。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急救护理管理,严格检查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考核,提高急救护理管理的质量。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要避免态度恶劣、粗心大意、要时刻保持细心地态度,说话温柔,对患者耐心,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对于医院的无菌操作护理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各项操作,防止出现操作不当引起患者感染。
3.2特殊部门的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手术过程是在严格的程序控制下进行的,各项无菌操作必须严格进行,但是在手术操作中有些方面容易被忽视,如消毒面积不足、操作流程不正确、污染器械的摆放不标准等,很容易造成患者感染。供应室的各项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有些医院由于人员不足、水平有限等原因进行不合规定的操作,造成无菌物品清洁不合理[5]。有些科室出现卫生不干净,操作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特殊部门所出现的不足之处,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度相关方面的措施,减少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促进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3.3医疗档案护理管理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医疗档案虽然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机构之一,但由于其与临床工作有区别,很容易被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忽视,对于医院护理管理所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及时改善,加强相关方面的护理管理措施,保障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整体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结语
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是护理措施中的重点也是护理进行中的枢纽,虽然目前医院护理管理还有不足之处,但其在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效果有着不错的效果。而且护理管理措施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来完成大量的护理工作,在促进护理人员积极性和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方面也有着不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台北荣民总医院护理信息化管理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4(9):12-14.
[2]日本大分大学附属医院护理管理见闻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0(1):16-18.
[3]新加坡中央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介绍[J].现代临床护理,2014(9):82-83.
[4]能级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手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8):63-68.
[5]分层次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20):60-61.
摘要: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思路
2010年我国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可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2]。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不仅依赖于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更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因此,护士才是护理质量的主要控制者[3]。而在新疆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存在本科、大专、中专等多种层次,且以中专学历为主体,高学历护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4],严重影响了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构建一套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护理人员能级管理模式是目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护理人员能级管理介绍
能级对应,即按工作职能编制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资历、级别等与之相适应。在注重年资、学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即综合素质,达到各级岗位与其职能的对应[5]。能级对应原则指将不同能力的人员放在不同的职位上,给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与适应[1]。近年来,护理人员流动率即流失率较高,低年资护士在临床一线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护理质量管理品质提升的持续改进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聚焦中心[6]。根据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护士能级管理模式[7]。能级管理,是通过对人才的分级、职责设定、分层次使用等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改革,从而激活人才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8,9]。临床护理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去承担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到人员的资历、能力、素质与所承担的工作职务相适应,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10]。护士是患者身心健康的维护者,护士素质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护士,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高尚的医德,还应该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11]。
2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及难点
2.1国内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国内许多研究也对护理人员的等级划分进行过探讨,如周咏梅[1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450名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对应相关情况的调查,确立了一套针对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能级理论体系。万蓬[13]等研究得出大型综合医院护士等级框架、各级护士准入标准即具体赋权工作内容。据文献报道,根据临床护士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能级岗位,不仅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的最大效能,对稳定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4]。此外,温宿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1月开始尝试对14个临床科室160名护士按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通过三年的临床实践与探讨,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逐渐提升,护士离职率大大降低,但由于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在学历、知识层次、对职业的认同感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
2.2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2.2.1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
我国卫生部规定医护之比为1:2,床护之比为1:0.4,而实际情况相差胜远。我院编制床位4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500张,40~50个病人的科室仅有10~12个护士,每名责任护士要负责8~10名病人。有限数量的护士每日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性工作,剩余时间只能对危重患者进行重点巡视,对一般患者仅仅完成常规治疗和护理,要想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做到位,存在很大的难度。
2.2.2教育层次偏低,基础理论薄弱
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起点偏低,主要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后续大专学历约占50%~60%,从而导致护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大部分护士工作较为被动甚至机械,仅限于执行医嘱,做常规操作,不出差错事故,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即可。对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掌握较为肤浅,缺乏勤奋好学的积极性,求知欲不强,不能学以致用。
2.2.3人员职称与实际能力不相适应
因我区为少数民族地区,住院患者90%为维吾尔族,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均按照民、汉各占50%的比例。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民族护士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异,工作能力与职称、工作年限不相适应,加之又可以生育二胎,造成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往往不足。
2.2.4科室管理者有畏难情绪
护理管理者对能级管理的内涵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积极性不高,对护理部制定的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没有认真组织学习、讨论而处于应付状态,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认为这项改革难度太大,基层医院存在人员不足,民族地区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条件有限而难以开展或担心作为试点后工作繁琐且成效不显著。
3护理人员能级管理展望及建议
3.1加大人员招聘的力度,实施动态调配
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开展护士分层次使用的基础[15]。首先对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及民汉比例做一个现状调查,再根据医院目前的发展需求及各科室工作量等以确定招聘的人数、学历层次十分必要。建议相关部门应在保障护理人力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从年龄、学历、职称、民族方面优化新疆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加大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16]。一是通过积极参加各大院校招聘会与网上招聘相结合。同时按程序积极向卫生行政部门反应护理队伍严重缺编的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二是医院护理部应根据各科护理工作量、危重病人数量、病人的护理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随时进行调配,使现有的护士发挥最大作用。三是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把护士从非专业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约护理人力资源,增加护士直接护理病人的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3.2强化护理队伍的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的需要。建立从中等到高等的护理教育体系,并逐步普及高等护理教育,增大本科生、研究生比例,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和专业水准,适应护士能级制的需要[15]。护理部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建立护士分层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设定培训目标。将护士分为普通岗、专科岗、管理岗,然后再根据每个人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再细分成辅助岗、一级岗、二级岗和责任组长。同时建立规范化的临床实训基地,并配备完善的护理技能操作模具,对各层级护理人员有针对的实施分层培训,提高了各层级护士的能力,使许多年轻有为的护理人才脱颖而出,各级护士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人才梯队建设。
3.3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绩效考核管理原则,绩效考核在科学构建“按岗位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临床护士各层级岗位职责和量化考核标准[17]。为此,护理部制定下发了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护理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劳动强度、风险责任、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综合进行综合考核,实现了按岗取酬、多劳多酬的绩效分配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按资排辈”的现象。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等相结合。改变原有的功能制排班模式,各病区根据病人数量分成1~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3~5名,从病人入院、治疗、护理至出院均由责任护士管理,对病人实行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扁平化护理。中夜班及责任班做到:民、汉合理搭配、高年资与低年资相结合,上级护士指导下级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三级护士的榜样作用。
3.4统一思想,提高护理管理者认知
护理管理者在护士分层培训、使用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能否取得实效,护士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护理部牵头组织全院护理管理者、护士反复学习相关文件,解读实施方案,并召开护士长例会查找存在的难点及工作的重点,宣传学习同级医院该项工作开展的成效。统一思想,提高全院护理人员对层级管理的认识,对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使她们树立信心,克服为难情绪。
4小结
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能级管理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实现了个人能力、价值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护士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个人价值提升无益的现状[19]。自从我院实行护士的分层级管理后,各层级护士职能得到明显提升,护士在操作中更谨慎,更规范,责任心更强,实现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长的管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使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护理能级管理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责,达到了用人所长、才尽其用的管理效能[20],从而为基层医院护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提供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雪莹,许翠萍,葛洪霞,等.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1,26(18):92-94.
[2]李怀怀,许会荣.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J].家庭护士,2008,6(2B):452.
[3]周艳琼.应用护理质量控制手段管理护士在职培训[J].护理研究,2008,22(10C):2803-2804.
[4]热比姑•热合曼.新疆地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少数民族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0.
[5]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7-38.
[6]王慧芬,贾琦.护士能级管理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A):55-56.
[7]张洪君,骆金铠.分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护士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60-61.
[8]张缀琴,吴丽萍.以岗位职责分级的护理能级管理模式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3):249-253.
[9]赵亦舒,刘晓丹,赵静,等.基于优质护理服务背景的护理能级管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6B):1665-1666.
⑴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的师资队伍 护理系妇产科教学研究室 孙淑云 女 98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妇产科讲师,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产科学》、《妇科学》、《妇婴保健》、《妇产科学护理学》》的教学研究以及教研室管理工作。 王伯英 女 1962年5月出生。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学士学位,副教授。主要从事《产科学》,《妇科学》,《妇产科护理学》,《母婴保健》教学工作。 赵莉敏,女,1977年3月出生,2001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本科学历,讲师,主要从事《组织胚胎学》《妇产科护理学》《妇婴保健》等学科的教学工作。 杨小丽 女 1980年五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助理讲师,曾带过《妇产科护理学》、《妇婴保健》及《中医妇科学》的教学、临床与研究。 护理系儿科护理教学研究室 儿科护理学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2名,均为讲师,主治医师。主要承担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助产,三年制高职护理、助产的《儿科护理学》、《健康评估》等教学和研究工作。 张攀,女,1995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儿科专业,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儿科讲师,儿科主治医师。1995年9月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内儿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至今,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在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2年12月获得讲师资格,2003年9月获得医师中级资格,2005年参与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的编写工作,先后主讲《儿科学》、《儿科护理学》、《诊断学》等课程。 杨云红,女, 1998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儿科主治医师,儿科讲师。1998年入我校护理系儿科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主讲过《诊断学》、《儿科学》及《儿科护理学》等课程。 ⑵ 护理专业教师的角色有哪些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护理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职业情感,恰当地进行职业情感教育,促进职业情感领域的积极转化,有利于学生良好护理品质的形成和护理境界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本文对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 1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现状问题分析 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情感的属性和本质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高职生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情感态度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态度欠缺端正 由于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高职生在入校时,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较差,学习欠缺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大。在课堂上,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不会做笔记,听课时各种小动作较多,违纪后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在学习的课目上,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注重专业课和基础课,忽视文化课。 1.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团结协作精神较差,欠缺勤劳节约的美德,盲目攀比。 1.3 职业认识不够,职业意识不强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力度不够,了解不够全面。在我校做过的调查中,学生在入校选择专业时,主要参考的是父母的意见,其次考虑的是就业前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在护理实习操作时,表现出对操作规定不熟悉和操作不规范。 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转变学生的态度。 2.1 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入学时增强护理专业认识教育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调整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护生入学后,应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老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2 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情感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成功有效的情感教学使护生的学习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这就意味着护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护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1]。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逐步完善情感教育的各种手段,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2];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具有高超的护理技术,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护士。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只有具备了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从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3 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 [3]。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容的情绪状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在教学课程外,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美育中的情感教育,使人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4]。注重教育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实现角色认同,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引导学生摆正角色位置,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同时教学中注意高层次需要的培养,把自我需要与护理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与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和情感品质。 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 *** 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效。 ⑶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的师资力量 据有关资料显示,护理学院有教师16 人,其中高级职称者9人,中级职称者7人。1人获博士学位、11人获硕士学位,5人攻读博士学位,教师中有硕士生导师5人。此外,还聘请了3位香港知名护理学者为客座教授。 护理学院拥有先进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设备。有计算机室和语言实验室各一间,护理技能教学中心一个,配备了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已建设成为具有整体化、多功能、开放式以及先进性、网络化、数字化特点的现代化实验室,为专业技能教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中山大学8家附属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成为护理学院大规模的临床教学基地,保证了临床教学的质量。 ⑷ 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 护理学院拥有全国一流的护理师资和实验教学资源。学院设有护理学基础、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心理、护理教育五个教研室和一个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专 *** 教师47人,其中教授19人,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80%以上教师具有半年及以上海外经历。护理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设有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门课程获批国家首批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国家精品课程,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典、韩国、香港等10余家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的护理学院及科研机构具有密切稳定的实质性合作关系,本院良好的国际合作背景可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和就业的机会。 学院借鉴国外一流大学高等护理教育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山东大学特色的优质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丰富选修课资源,增加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以培养“具有引领护理学发展潜力的、宽广国际视野的护理人才”为目标,坚持小班授课,精英培养,着眼发展,高端就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各层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 ⑸ 护理学讲师 不是所有的老师一上班就有资格证,面试合格后学校会组织报名考高校教师资格证,很简单,具体考什么忘了,不过会先培训,发大概是4本书,拿到一个培训合格证。过一段时间再去考试,内容都是书本的,嘿嘿,大多数是抄的,很简单就拿到了。不教学也可以考高校教师资格证,不过好像也要依托学校给报名。 关于在护理系当老师的学历要求要看具体学校,有的只要求本科,有的要求博士。 祝好运! ⑹ 中南大学护理学院的师资力量 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名单(2010年)共22人 何国平:男,本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护理教育。 唐四元: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区老年病研究、社区老年疾病护理、护理教育。 张静平: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心理护理、护理教育。 王红红: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艾滋病防治及护理。 廖淑梅:女,本科,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区护理、康复护理。 任小红: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文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 罗阳: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妇女健康保健。 曾慧: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老年心理及护理。 易巧云: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护理学教育、护理心理学。 周乐山: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儿童健康保健、护理教育。 李乐之:女,硕士,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 黄金:女,硕士,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 严谨:女,博士,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临床护理。 雷俊:女,硕士,博士,副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临床护理。 李映兰:女,硕士,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 贺连香:女,硕士,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 王曙红:女,硕士,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临床护理。 王秀华: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老年护理、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 安如俊:女,本科,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 丁四清:女,本科,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教育。 谌永毅:女,硕士,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疾病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 赵丽萍:女,硕士,副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⑺ 厦门大学护理系的师资 护理系专 *** 教师42人,客座教授1名。42名专业教师中全职专任教师28人,外聘教师14人;专业专任教师年龄在35岁~45岁占54.8%,高级职称以上占54.7%,5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现任护理系主任叶本兰教授。 ⑻ 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师资队伍 胡慧 胡慧,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护理学院院长,护理学科带头人。兼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护理学基础》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全国百名优秀中医护理标兵。 从事护理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在老年病护理和护理教育研究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省厅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5项。“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获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省第六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抗痴呆中药复方筛选体系的建立及温胆汤改良方作用研究”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温胆汤改良方对AD细胞模型JNK、c-jun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中庸'思想与护士形象美”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护理伦理学》、《中老年营养与食疗学》主编,《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针刀护理学》副主编。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 张丽君 张丽君,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湖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硕士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丽君同志自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中医妇科及中西医结合妇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热爱祖国医学,尤其擅长于妇科临床工作,对不育症、习惯性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综合症等有独到的心得体会。20余年来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撰写专业著作7部,主持或参与省级、院级科研项目多项。 刘虹 刘虹:护理学院副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中医护理学本科毕业、硕士生导师,担任十三届中华护理协会湖北分会理事,湖北食疗协会理事,获全国高校先进心理工作者称号。 承担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护理教育学等课程教学。从事护理临床、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尤其擅长临床和护理教育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撰写专业著作10部,主持或参与省级、院级科研项目多项。 邢彩珍 邢彩珍,女,1962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副教授,基护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分会委员。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年,担任病区护士长,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较高的护理管理水平。2002年调入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从事护理教学工作。承担《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学》《护理基础技术操作》三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获得领导和学生的好评。自2005年担任教研室主任以来,同时兼任《护理学基础》和《护理管理学》的学科带头人,能带领学科组内其他教师就两门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考评体系等进行系统而规范的重整,取得较好效果。在完成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担任《中医护理与临床》主编,担任《护理学导论》、《孕妇调养及护理》、《临床护理技术》编委,发表论文《护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对策》,参与省教育厅“中西医结合护理技能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并荣获三等奖;主持校级科研课题一项。近三年每年承担580学时以上的教学工作,连续多年年终考核为优秀。 舒静 舒静,女,1969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副教授,中医基础护理教研室老师,中华护理学会湖北分会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承担《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基础技术操作》等课程教学,从事护理临床、护理教学多年。擅长临床护理、教育、康复保健等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业著作6部,参与省级、院级科研项目2项。 王再超 王再超:硕士研究生,副主任护师,第一专业护理教研室专职教师,湖北省护理学会精神心理专业第6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91年湖北中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附属医院工作,在护理临床、管理、教学、科研等岗位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0年7月调入护理学院致力于护理教育,主讲课程:《精神科护理学》;参讲课程:《内科护理学》、《健康评估》、《老年护理学》等课程。20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撰写专业著作2部,参加国家级、省级课题数项。研究方向:老年病护理、护理信息标准化。 ⑼ 广东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师资队伍 2004年至今,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8人;具有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9人;硕士生导师3人。
熟悉有限元模拟软件ANSYS/LS-DYNA和DEFORM及三维造型软件PRO/Engineer,对楔横轧模具的设计流程比较熟悉。近几年主要从事楔横轧成形轴类零件的研究工作。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视觉识别、机械产品三维建模及模拟仿真方面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被EI、SC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的文章有15篇。
131 浏览 12 回答
356 浏览 4 回答
305 浏览 1 回答
258 浏览 3 回答
347 浏览 4 回答
80 浏览 2 回答
204 浏览 3 回答
121 浏览 6 回答
114 浏览 5 回答
132 浏览 3 回答
139 浏览 2 回答
265 浏览 6 回答
209 浏览 4 回答
134 浏览 3 回答
285 浏览 8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