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洁能源应用“储氢”材料领域研究专家。
1968年生,山东东营人。199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4年、1997年相继获得厦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并在物理、化学系担任副教授,从事储氢材料的研究。2008年回国,2009年入选辽宁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的百人层次;2010年当选第二届“大连市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英才标兵”;2011年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12月获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我真的算不上科学家!我不认为发明一两个东西就是科学家。真正的科学家是理论家,能够领悟和解释自然规律,比如爱因斯坦。”陈萍谦虚地表示。
低调和自信是如此和谐地统一在这位2011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身上。
近日,笔者采访这位女科学家时,不由地被她大气、自信的气质所折服。她穿着一身杏色西服,手里是浅灰色风衣和沉沉的书包。陈萍一张穿着红色衣服,双手交叉在胸前的照片,在颁奖现场特别引人注目。她的微笑足以感染每一个人,她微微仰起的下巴告诉人们,女科学家的自豪与自信。
与风能、太阳能这些新能源相比,氢能的开发利用仍然落后一步。许多国家都在加紧部署、实施氢能战略,但50年来,氢能的使用仍未能商业化,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就是这支氢能转化利用求索者队伍中的一员。
储氢材料的突破
陈萍选择的这条道路是环保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如果到2020年,全球15%的人口都拥有自己的汽车,那么地球上将会有11亿辆汽车,如果那时依然使用化石能源,那能源枯竭所带来的压力将不堪重负。因此,寻找环保新能源,成为全球汽车业的当务之急。许多国家都在加紧部署、实施氢能战略。但50年来,氢能的使用仍未能商业化。
对此,陈萍认为原因主要是三方面:一、燃料电池成本高;二、现有的氢气储存方式不够好,储量少;三、氢气的制造依然不够环保,在制造过程中会有许多污染和浪费。
目前,氢能汽车大多使用高压储氢罐,它的缺点是储量少、成本高,而且有一定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萍带领研究组进行金属氢化物储氢研究,创新性地将氮元素引入到储氢材料中,开创了金属氮基储氢材料体系,拓宽了原有的以金属和金属合金为主导的储氢材料领域。这一体系已成为当今储氢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引发了许多相关材料体系的建立。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等高水平科学期刊上。
随后,陈萍及其团队还首次提出了一种正氢和负氢的作用机制,并将这种机制应用于储氢材料和储氢过程的设计,于2008年开创了金属氨基硼烷材料体系。这种材料由于储氢效率高,已被美国能源部列为储氢目标材料体系。
现有的储氢材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逆储放氢的,类似充电电池;另一种是不可逆的,用完就需要重新置换。由于陈萍团队创立的是两个新的体系,会涉及到许多材料,因此上述两种类型的材料他们都在研究,尤其是第一种。由于可在温和条件下存储大量的氢气,这项研究为攻克在氢能使用中的三大难题之一,即低储氢效率的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使氢作为高效、洁净、可广泛利用的能源成为可能。
当笔者问到氢能商业化的路线图,陈萍表示,美国和日本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计划在2015年进入市场,2025年大批量投入使用,中国应该有类似的规划。“我们希望5年内在储氢体系的研发上会有突破,之后就是应用。”
将整个团队从新加坡带回国
陈萍从小就对科学充满了向往,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孩子一样认为科学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上小学的时候,我把电线插水里,水里就冒出氢气和氧气来,虽然很危险,但我当时觉得特别有趣。”这就是陈萍和化学的第一次接触,也让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神奇的学科。本科时,她选择了厦门大学化学系,在那个美丽的海滨大学一直读到了博士,并沿着这条科研之路一直坚定地走了下来。
陈萍的科研道路其实并非一帆风顺。在新加坡做博士后时,陈萍发现的一个现象经过报道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然而重复实验的结果证明她是错的,一时间各种质疑的声音扑面而来。在巨大的压力下,陈萍并没有放弃,而是花了2年的时间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更好的成果。
一次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召开的学术会议中,陈萍偶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任所长包信和研究员。包信和热情邀请陈萍去所里看看,于是就有了陈萍的大连之旅。
陈萍认为在年轻时较有科研灵感,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作研究,而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备课教学所需时间较多。在了解了大连化物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后,陈萍接受了张涛所长的诚挚邀请,于2008年将自己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团队——2个研究助手熊智涛研究员和吴国涛副研究员及5个学生一锅端,都带到了大连化物所。只是到了寒冷的北方,打网球的机会少了很多。
陈萍说团队的实力依赖于每个成员的能力,她的责任是尽量使每个伙伴发挥自己的强项,在研究方向上把好关。
陈萍说:“我的女性同学和学生中,最终从事科研的人比例并不高,很多人都放弃了。”对此,陈萍建议说:“如果你特别爱科研,那你就要坚持,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爱不爱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每当遇到有天赋的女生时,陈萍都会给她们很多鼓励,引导她们走向科研的道路。她认为,现在社会对女性的一些传统责任要求在减少,这就给了女性更多的发展空间,女性应该勇于追求自己热爱并擅长的事。
对于陈萍挚爱的科研事业,家人给了她很多的支持和理解,这对她来说非常重要。从事商务工作的丈夫虽然不能与她讨论专业问题,但往往能从其他角度给她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启发。特别是他喜欢看书,经常会提供很多思路和灵感。
除了工作,陈萍还喜欢旅游,去过缅甸、尼泊尔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