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毅军,耿殿贺,张乙明,技术关联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研发博弈,中国工业经济,2007.11,CSSCI检索;[2] 孙晓华,原毅军,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系统观与系统方法,系统科学学报,2007.03;[3] 刘紫姣,原毅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性经济效益研究,中国区域经济,2007.10;[4] 孙晓华,原毅军,产业集聚能力的识别框架与培育路径,改革,2007.08,被《人大复印资料》经济类2007年四季度全文转载,CSSCI检索;[5] 原毅军,李宜,高微,智力资本的协同效应: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企业活力2007.04,CSSCI检索;[6] 原毅军,刘浩,制造业的服务外包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CSSCI检索;[7] 原毅军,刘浩,郭亮,辽宁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辽宁发展与改革,2007.04;[8] 孙晓华,原毅军,产业集聚效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经济与管理,2007.05;[9] 杜莉,原毅军,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科技和产业2007.09,被《人大复印资料》经济类2007年第4季度全文转载;[10] 董琨,原毅军,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波动关系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CSSCI检索;[11] 原毅军,张晓峰,王萌,企业绩效角度的智力资本评估,科学学研究2007.S2;[12] 郭亮,原毅军,中国家电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统计与决策,2007.15,CSSCI检索;[13] 原毅军,张国峰,高校经济类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2;[14] 陈艳莹,原毅军,游闽,中国服务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中国工业经济,2008.10,CSSCI检索;[15] 原毅军,董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中国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8.08;[16] 原毅军,朱宇,高微,基于价值网络的企业智力资本管理,企业活力,2008.01;[17] 原毅军,侯小康,基于GE矩阵的环保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科技和产业,2008.01 ;[18] 刘超,原毅军,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CSSCI检索;[19] 原毅军,王萌,李宜,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模型研究,价值工程,2008.02;[20] 郭新燕,原毅军,产业集群的密度与规模,软科学,2008.04,CSSCI检索;[21] 刘超,原毅军,结构资本视角下企业价值模型的动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8.05;[22] 郭新燕,原毅军,王勤,基于成员风险态度变化的合作研发动态激励机制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6,CSSCI检索;[23] 逯笑微,原毅军,基于企业组织变革的产业演化过程,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CSSCI检索;[24] 孙晓华,原毅军,因子分析法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科技管理研究,2008.06,CSSCI检索;[25] 郭新燕,原毅军,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企业的节点类型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7,CSSCI检索;[26] 周德,原毅军,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科技和产业,2008.09;[27] 原毅军,赵思维,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中国教育,2008.04;[28] 原毅军,董晓炜,张蒙蒙. 基于供应链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模式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08.08,CSSCI检索;[29] 原毅军,逯笑微,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服务体系,财经界,2008.05;[30] 原毅军,刘浩,白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中国软科学,2009.01,CSSCI检索;[31] 原毅军,逯笑微,服务业比重持续增加原因与产业构成变化,经济经纬,2009.01,CSSCI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