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透露:层次越低的人,往往心眼就越坏
不一定,由于这三种观点和心理观念是不同的,因此许多人在对待同一事物时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所以不一定就是其层次低。
我认为这种说法还是不对的。很多人性格就是喜欢和人分享,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希望被人关注到,这不一定就代表他层次就低。
1.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2.挂上你迷人的微笑,洗礼昨天的阴霾!
3.阅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
4.倡导和谐心态,成就健康心理!
5.关注身心,储蓄健康,赢得生命辉煌。
6.吃得巧,动得妙,身心健康才是宝。
7.吃出营养,人生是彩色的;活出健康,人生是亮丽的.。
8.笑容挂脸上,幸福在路上。
9.为您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为我们的沟通搭起一座桥!
10.吃的饱,睡的好,没事多笑笑;随时动动脑,健康活到老。
11.健健康康做环保,世世代代永得保。
12.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失败者,否则你永远是失败者!
13.心理健康人人好,身体健康比天高。
14.多一次健康检查,少一次得癌机率。
15.清除心灵垃圾,还心灵一方净土。
16.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17.为你推开心灵之窗,让心灵撒满阳光。
18.打开心锁,解开心结。
19.操心、劳心,病痛最忧心;细心、关心,健康最安心。
20.常忧愁,疾病锁心头;多欢笑,生活添奇妙。
21.让我们张开翅膀飞进“心理”。
22.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
23.美好心情,与你共享。
24.敞开心中一片天,放飞心理健康梦。
25.健康从心开始。
26. 朋友就是财富,有时一句话就能帮助你扭转乾坤,人际关系是生产力啊!
27.个人的病痛,全家的心痛,健康的身心,全家的安心。
28.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29.健康的心灵,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30.对自己不要对于苛求。有的人把自己的目标定得过高,根本无法实现,于是终日郁郁寡欢;有的人做事要求十分十美,往往因为区区小事而怨天尤人。如果能把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易于实现,心情就容易舒畅了。
31.美丽人生从心开始,给心沐浴。
32.走出心灵的雨季。
33.为心灵打开一扇窗,给自己多一些阳光。
34.心灵约定与你您牵手,敞开心怀,拥抱快乐。
35.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36.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健康心理。
37.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我健康快乐成长。
38.过去的痛苦就是快乐。
39.我愿意帮助你,因为你有困难会难过,你难过我也难过!
40. 生活中有许多事,可能您经过再多的努力都无法达到。因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争取过,结果就不重要了。
1.我愿意帮助你,因为你有困难会难过,你难过我也难过!
2.不管雨下得多大、连续下几天,总有晴天的时候。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坚信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3.快乐吸收好,心灵更美好!
4.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顺逆起伏,面对所处的环境知己知彼、眼亮心明,才能趋利避害、化弊为利。
5.给心灵沐浴,美丽从心开始。
6.健康检查作得好,长命百岁没烦恼。
7.身体健康在于运动,心理健康在于倾诉。
8.用“心”呵护心的健康。
9.别让一颗松动的螺钉卡死整部生命的机器,正视健康生活才有保障。
10.为您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为我们的沟通搭起一座桥!
11. 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
12.朝七暮五去办公,周休二日去运动,健康一生不是梦。
13.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对自己说“不要紧”,因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14.挂上迷人的微笑,洗礼昨天的阴霾。
15.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心灵。
16.不要将想说的话强压心底,只有说出来才有助于心态平衡。
17.保持健康体态,远离驼背;注意用眼卫生,摆脱近视。
18. 心理学应当和其它自然科学处于同样地位,应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那就是行为。
19.敞开心灵窗户,平坦人生道路。
20.放飞自由心灵,回归豁达宽容。
21.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
22.试着发现全新的你。
23.心灵展翅,健康飞翔。
24.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25.沟通心灵,让咨询抚平心灵的褶皱。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把握生命全过程,展示心中一片天。
27. 嫉妒是自己制造出来并把自己关在成功门外的一把锈锁,打开它,你就可以重新与别人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你就能获得赶超别人的信心和力量。
28.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以健康的身心,去迎接未来。就像唐颖一样,让我们投入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活动中去,从今以后,保护自己,关注自己美好的未来。
29.爱心恒心自信心,心心相映;亲情友情师生情,轻轻关怀!
30.水一点一滴都是情,我们一举一动都有意。
31.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透视心灵,关注成长;触抚生命,助人自助;挖掘潜能,完善自我;心理健康关注你我他。
32.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每天一小步,健康一大步。
33.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家庭才会幸福安康。
34.品心扉苦涩涌泉,酿百花甜蜜浓情!
35.525心理健康标语
36.不懂得法律,检察官会告诉你,不爱惜健康,阎罗王会召见你。
37.生理健康使我们强壮,心理健康使我们豁达。
38.交给你开启内在动力的金钥匙。
39.走进心灵的后花园。
40.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青少年是社会的动力。但是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我们才能有“用武之地”。但但让别人保护青少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有我们学会自护、自卫,对症下药,青少年才能得到实际意义上的安全。
1.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2.健康对策有一套,身心愉快不可少;人人做到不发飙,事事顺心身体好。
3. 在感受到伤害时,人心如果纷乱不安,并且有报复之意,这就叫做愤怒。
4.倡导和谐心态,成就健康心理!
5.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6.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在一项事件刚开始时的心态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7.粗茶淡饭消化好,生活规律精神足,扭腰伸腿体力佳,一日三笑快乐多。
8.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9.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透视心灵,关注成长;触抚生命,助人自助;挖掘潜能,完善自我;心理健康关注你我他。
10.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11.毒品带走你的生命,烟瘾带走你的健康。
12.多一次健康检查,少一次得癌机率。
13.健康生活三部曲,早睡早起为首曲;清心寡欲是协曲,定时健诊来圆曲。
14.对自己不要对于苛求。有的人把自己的目标定得过高,根本无法实现,于是终日郁郁寡欢;有的人做事要求十分十美,往往因为区区小事而怨天尤人。如果能把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易于实现,心情就容易舒畅了。
15.走出心灵的雨季。
16. 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
17.清除心灵垃圾,还心灵一方净土。
18.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失败者,否则你永远是失败者!
19.美丽人生从心开始,给心沐浴。
20. 孤立者往往不是别人要孤立自己,而是自己首先把别人视为“另类”。
21.心灵相约,健康同行。
22.操心、劳心,病痛最忧心;细心、关心,健康最安心。
23.吃得巧,动得妙,身心健康才是宝。
24.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进入;敞开心扉,缔造美丽人生。
25.不要将想说的话强压心底,只有说出来才有助于心态平衡。
26.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顺逆起伏,面对所处的环境知己知彼、眼亮心明,才能趋利避害、化弊为利。
27.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28.与压力“和解”,和乐观“牵手”。
29.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得可爱。
30.多点儿注意,多点儿关心,养成习惯,健康跟着来。
31.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每天一小步,健康一大步。
32.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
33.为你推开心灵之窗,让心灵撒满阳光。
34.清静心看世界,欢喜心过生活。
35.人不能也不会没有欲望,但人却不能只有欲望。在欲望面前不懂得适可而止,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36.活得自在,过得舒服,知足常乐,健康永存。
37. 我才只有多岁,可是看了这句话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更低调些才对……
38.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39.为心护航,让快乐不打烊。
40.交给你开启内在动力的金钥匙。
1.大鱼大肉心不安,清茶淡饭保健康。
2.不管雨下得多大、连续下几天,总有晴天的时候。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坚信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3.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4.实现心理健康,获得幸福绿光!
5.心灵相约,健康同行。
6.活得自在,过得舒服,知足常乐,健康永存。
7.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青少年是社会的动力。但是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我们才能有“用武之地”。但但让别人保护青少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有我们学会自护、自卫,对症下药,青少年才能得到实际意义上的安全。
8.心理健康的十大指标:1。正确地了解自己;2。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3。有个性但不张扬;4。非常顾家,但也广交朋友;5。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6。有信心有主见;7。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8。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9。接受环境的变化,弹性地去面对;10。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心灵。
10.悲观者横向比人生,乐观者纵向攀人生。
11.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健康心理。
12. 不要将想说的话强压心底,只有说出来才有助于心态平衡。
13.打开心锁,解开心结。
14.关注心灵,点燃激情,增强自信。
15.健康常保,欢乐常保;健康一少,欢乐逃跑。
16.试着发现全新的你。
17.健康对策有一套,身心愉快不可少;人人做到不发飙,事事顺心身体好。
18.给心灵沐浴,美丽从心开始。
19.美好心情,与你共享。
20.心与心的交流,让生命更加平等。
21.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得可爱。
22.积极的心态可以促使我们表现出坚定、诚实、乐观、自信、热情、宽容等优秀的人格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是我们生活能够幸福、工作取得成就的积极心理因素。相反,事事怀疑自己,缺乏自信,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一点小事也会不开心,则会逐渐使人变得自卑、颓废、忧郁、懒惰、意志消沉、希望泯灭,最终走向平庸。
23.为您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为我们的沟通搭起一座桥!
24.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25.毒品带走你的生命,烟瘾带走你的健康。
26. 生活中有许多事,可能您经过再多的努力都无法达到。因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争取过,结果就不重要了。
27.乐观是健康的前提,健康是幸福的资本。
28.让每个生命在心理教育中熠熠生辉。
29.走出心灵的雨季。
30.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31.打开心灵之窗,外面充满阳光。
32. 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
33. 没有一种本质或状态是或被认为是适合一切人的,同样,所有人也不都追求相同的快乐。
34.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我健康快乐成长。
35.525心理健康标语
36.活而不动,浑身病痛;活动活动,气势如鸿。
37.多点儿注意,多点儿关心,养成习惯,健康跟着来。
38.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失败者,否则你永远是失败者!
39.心理健康很重要,老师学生都需要。
40.揭开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1924年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建立。此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确立期、发展期、和自我批判期,研究社会心理学是一大重要课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社会心理学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基于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舆论引导》
[ 关键词] 网络舆论;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网络新闻评论;意见领袖
[内容提要]网络舆论引导的实质就是舆论引导主体使网民“态度改变”的过程。社会心理学申的态度改变理论为研究网络舆论引导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网络新闻评论、意见领袖等网络舆论引导方式都是对劝说宣传、暗示和模仿以及团体影响等态度改变 方法 的具体应用。
作为炙手可热的新兴媒介,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已经渗入到社会政治、经济和 文化 生活等诸方面。近年来,几乎每当国内外出现焦点事件,都会引起网民的强烈反响和激烈的 辩论 。其中很多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有些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积极影响,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一个“意见自由市场”。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其自由性、匿名性、即时性、交互性等传播特性使得一些不良或非法内容信息恣意传播。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地引导,就成为网络新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舆论引导的目的是改变不正确或非理性的舆论,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因此,网络舆论引导的实质就是舆论引导主体使网民“态度改变”的过程。实践证明,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也需要“攻心为上”,而了解和把握网民的心理变化特征则有助于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网络舆论引导与态度改变理论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关于社会态度改变的研究成了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一个已经形成的态度在接受某一信息或意见的影响后,所引起的相应的变化,其本质是个人的继续社会化。关于社会态度改变的研究主要包括学习理论、信息理论、社会判断理论、认知理论、功能理论和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态度改变理论为我们研究网络舆论引导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
网络舆论引导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根据社会心理学对态度改变的研究,具体的引导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态度改变方法为依据:一是劝说宣传法,或者称说服法。这是一种借助各种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是一种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方法。二是暗示方法,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影响方法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意见或信念。与暗示相联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模仿。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而仿效其言行的过程,是社会中人际影响的重要形式之一。模仿、暗示的结果,会使多数人行为趋向一致,成为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有利于社会群体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推动社会的变化发展。三是团体影响法。团体的影响来自于团体的规范和准则,这种规范和准则对团体成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促使团体中的每个人的言行与团体的规范准则保持一致。例如,在网络社区或者BBS 中,都会对以“明文规定”的形式说明该板块的具体规范准则,往往还会指出违反者将受到的处罚。在团体压力下,其成员的态度往往会发生改变。
网络舆论引导的典型方式
网络舆论引导的方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
典型报道方式。典型报道是一种逻辑劝服,其公式是“标准——衡量论证”,即通过寻求典型,塑造典型,树立一种标准供大家对照和模仿。康德在《崇高的分析》一文中揭示了典型化的含义,他认为典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暗示性,是“最充分的形象显现”。人类只能通过个别认识一般,通过个性感悟共性,通过了解个别事例的性质与特征对同一类事物形成大体一致的意见,这正是媒体通过典型报道引导民意的奥秘所在。通过这种劝服和暗示,就会形成模仿。班杜拉提出的模仿论,即人可以不依赖自己直接的实际操作,而通过对他人的 言行举止 的模仿而学得一定行为。他很重视榜样的力量,认为榜样特别是受到人们尊敬的榜样。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以上理论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则体现为对典型事件和人物的报道。
以对任长霞 事迹 的报道为例,网络媒体之间协同合作,形成了强大的报道声势。由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中国网、中青网记者共同撰写的《长风彩霞逝者如诗——记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同日在各大网站共同推出。揭开了报道的序幕。同时,各大网站还在相关网页上互相设立链接,为受众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典型事迹,学习典型精神开辟了一条网上“绿色通道”。2004年6月3日,人民网开设“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大型专题,并开展讨论,网友踊跃留言。至6月7日0时留言6113条。新华网也设立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专题,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等多项内容。多媒体视频新闻《忆长霞》囊括了各大电视媒体的34个节目。还有中央领导关于宣传任长霞事迹的指示,任长霞家人、同事、同学追忆任长霞事迹的报道,滚动播出网友悼念评论的文字和纪念学习任长霞的后续新闻,汇集了各大媒体对任长霞事迹的 相关报道 ,形成了互联网上的任长霞典型报道平台。
网络媒体典型报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体现了报道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也实现了网民的实时互动,吸引了广大网民积极参与,这是网络典型报道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网民的留言和评价中我们了解到,人们需要榜样的激励,需要精神的力量,这是网络典型报道取得成功的社会心理因素。
深度报道方式。深度报道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为读者梳理出对于事实的认识,也属于一种逻辑说服。深度报道往往具有“言之有物,鞭辟入里”的高度说服力,从而达到从更深的层次将舆论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的目的。
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在从事深度报道方面体现出优越性。在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中,或以文字为主、辅以图片报道,或以声音为载体报道,或以综合文字、音像等多种符号的报道,都有其形态上某方面的缺陷。而网络新闻深度报道则凭借多媒体手段,对重大社会事件进行有背景介绍、有分析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与点评,报道方式也多种多样。而且报道是超文本结构的,即文本的构成,不仅有文字文本,而且有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影视文本。在超文本结构中,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关键人名、地名、时间,甚至一个词语、一个 句子 都可以联结另一个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或影视文本。这样,网络媒体使深度报道更为生动、丰满、深刻。人民网的“人民视点”、新华网的“焦点网谈”、红网的“红外线”都在网络深度报道方面表现得比较出色。
目前,中国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首先,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调查型深度报道将有更大的发展。在我国抗击非典的新闻报道中,“信息透明度”原则得到很好的贯彻,一批全方位透视非典的调查性深度报道起到了安定民心的社会“稳压器”、动员社会各界的“协调器”与促进社会进步与加强城市管理的“推进器”的作用。其次,评论型深度报道不再局限于曝光式的批评性报道,更多的眼光投向富有建设性的议题。很多深度报道更注意捕捉“社情民意”,报道百姓真正关心的话题,例如再就业工程、房改政策出台、医疗制度改革、帮困扶贫工作、全民健身、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社区文化建设等等。‘这些新趋势表明,反映公众舆情已经成为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深度报道在引导网络舆论和稳定民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网络新闻评论方式。社会心理学认为,任何信息的报道,对某些事实的描述,如果不加专门的阐释和评论,对人们的思维定势是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力的。网络新闻评论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与创新。当前我国网络新闻评论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网络媒体的评论,这是传统新闻评论的翻版或延续,往往是网络媒体的编辑就新近发生的新闻或变动的事实,在新闻网页上所设的言论专栏里发表或发布的署名评论,例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网友说话”等栏目。另一种是网民评论,目前网民评论最集中的场所还是BBS,例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等。网民评论是反映公众舆情、传达社情民意的窗口,人们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观点、言论以原创或跟贴的形式发表出去,网友还可以针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这是一种自发式的、群言式的解读新闻的方式。
2005年3月,日本右翼势力修改历史教科书,篡改历史,美化对外侵略。4月,台独分子祭拜靖国神社,日本允许__访日。这一系列事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在北京、广州、上海发生了涉日游行,还发生了打砸日本商店、损坏日本货品等行为。互联网上的反日舆情十分高涨,甚至有人别有用心地企图利用互联网策划、鼓动长假期间进行非法游行示威。人民网的观点频道从4月16日开始,在“人民时评”和“网友说话”两个栏目中登录了一些评论员、网友、学者的评论 文章 ,着重对游行事件发表看法,如丁刚在文章《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中认为,爱国是可以肯定的,但是要智慧地表达,不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负面影响。人民网还在“网友说话”栏目中,登载了一些学者分析日本和中日关系问题的文章,解析了从二战结束后中日关系的变化和日本政府对待历史的言行。这类高屋建瓴的解析文章让人们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反思 自己的行为,纠正一些不当的做法,做到真正的爱国。人民网的这组评论性文章,得到了许多网民的支持和赞同,显示了网络新闻评论在引导舆论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
“意见领袖”方式。信息传播者自身具备的特点对劝说宣传有着极大的影响,例如专家身份、社会地位、职业背景等等。这让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能够影响受众“怎么想”,从而使受众发生态度、行为的变化。
当网络上出现大量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受众无所适从时,他们对于权威意见的依赖会更强烈,更需要意见领袖为自己解惑。网络中的意见领袖主要是BBS的版主和强势话语者或活跃者,他们已成为网络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一支生力军。中青在线青年话题论坛的版主李方几年来以“版主 日记 ”的形式发表了几百篇评论,在网友中影响很大,他自己也曾当选“中文论坛最勤奋版主”。目前,涌现出来的意见领袖大多具有良好的写作功底,同时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色、地方特色和生活特色。例如,网友“小黄”常常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的小 故事 来讲述生活中的大道理,让人看了深受启发。
此外,网络媒体特邀专家或网络评论员撰写评论性文章,以及采用“专家在线访谈”形式来引导舆论,都是对“意见领袖”方式的运用,也更能体现出信息传播者自身特点具有的劝服优势。例如,人民网的“网友热评”中,在引导对日舆情时,邀请到了新华社的高级编辑、国际部编委、东京分社前社长、国际问题专家王大军,他曾在日本工作过14年。他不仅发表了《到底怎么看待中日关系》的文章来分析中日关系,还作客新华网发展论坛,就中日关系同网友在线交流。王大军在文章中和回答网友的提问过程中,深入分析了中日关系间的种种问题,并且以他在日本的生活经历和亲身感受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介绍日本国内的现实状况。他深刻而详细地阐述能够使网友了解中日关系的历史脉络,理解我国对日的政策,端正自己的爱国观点。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以上多种引导方式共同使用、互相补充,以达到引导网络舆论的最佳效果。
网络舆论管理需“疏”、“堵”并重
“由于因特网确实开阔了新闻和言论的自由空间,政治、经济的权利组织针对因特网实行的控制方式,正在从硬性控制转向以软性的对话关系、对策关系为主,如同我们说话中有语法的无形控制,但大多没有感觉到一样。”如果从社会控制理论来看,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是一种“软控制”,但是强调舆论引导并不意味着对“硬控制”的漠视。“硬控制”主要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并辅以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内容上的管理,突出表现为“堵”。“堵”作为一种强力手段,对网络信息散乱、负面倾向等不健康状况的及时清理、规范会有明显效果,如:对一些恶意散布西化言论、攻击我政治体制、蓄意蛊惑人心的所谓“自由民主”、“思想启蒙”等具有颠覆性、破坏性的网站进行封杀;对一些恐怖、黄色、反动、人身攻击等有害言论予以删除或取消访问资格。这些“硬控制”为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占领新阵地、掌控网络话语权,起到了保驾护航的扶持性作用。但从网络媒体的长远发展来看,由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特点,应逐步调整“堵”与“疏”的比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采取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手段,不失为一种理性、科学的选择。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浅析财富和幸福感不成正比》
【摘 要】文章通过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排名分析金钱与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金钱财富和幸福并非正比例关系,并探讨其原因。
【关键词】金钱;幸福;适应;社会比较
金钱可以买来幸福吗?俗话说,金钱买不到幸福。但是如果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收入高一点,更富有一点,会不会觉得比现在更幸福更快乐?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多数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比如,根据《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研究室2012年11月2日联合发布的“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公众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被认为是收入(“涨工资”),健康和婚姻尚位居其次。我们默认为,财富和幸福至少是正比例关系,更富有的人理应更加幸福,收入的提高可以让个人更幸福。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财富与幸福感的关系
1.财富多寡国家地区排名及幸福指数排名情况分析。联合国近日在不丹举行幸福指数讨论大会,并发布了首份《全球幸福指数 报告 》。根据这份报告,丹麦、芬兰、挪威和荷兰这四国人均收入排进全球前15位的国家包揽了幸福榜的前四位,但是,财富的多寡也并非是国民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比如美国仅排在第11名。最不幸福的国家主要是那些战火纷飞的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比如多哥、贝宁、中非共和国和塞拉利昂。“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1~2012)”显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前三名并非北上广,而是拉萨太原合肥;“2011年广东群众幸福感测评调查报告”显示,群众幸福感的总体评价得分上,经济更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低于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
2.经济发展情况及幸福指数增长相关情况。我国的GDP1990年增长率为3.8%,1991至2009年期间每年的增长率都在7.6%以上(具体数据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10”计算)。然而根据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的3次调查,中国人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到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中国人的幸福感在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的确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但是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后,人们的幸福感反而下降了。
事实显示,民众的幸福感指数并非和经济发达的程度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些相对而言更有钱的人,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幸福感更高。幸福感和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非同步性,国民幸福感的提升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二、原因分析
1.适应水平现象。人们的成功与失败,满意与不满的情感都是相对于先前的状态而言的。如果我们目前的成就降到我们先前所达到的水平之下,我们就会产生不满和挫败感;如果成绩超过了先前的水平,我们就会体验到成功和满意感。如果我们不断取得成功,那么我们将很快适应成功。达到我们所渴望的目标所体验到的狂喜的消散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从前可以使我们感觉良好的事件现在变成了中性事件,而从前我们感受到的中性事件现在很可能让我们体验到一种失落感。这就是人类的适应能力。以手机为例,1987年,中国大陆才有了第一个大哥大用户,仅仅25年后,中国人使用手机的普及率达到82.6%,大家开始把手机、钥匙和钱包称作“随身三件宝”,并且超过半数的人承认自己离不开手机。在手机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人们可以体验到使用手机随时联系到远方的亲人、重要的商业伙伴、朋友的幸福感,但随着手机日益普及,随时联系到他人成为了很平常的事情,人们已经适应了使用手机,这时就不能再体验到幸福的感觉;而一旦某日手机没电,一时联系不到他人反而感受到一种不满和失落感。其他一些让我们生活更舒适的东西,如空调、宽带、汽车等,也都是如此。适应水平现象导致物质条件的提高不能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幸福感。
2.社会比较倾向。我们大部分的生活是以社会比较为中心的,我们感觉好或者不好依赖于我们和谁相比较。如同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最优秀的,这并非是因为其本人在智力或学习能力上下降了,而是因为比较对象发生了变化。当一个 篮球 明星以年薪3000万签约时,他年薪2500万的队友有可能会感觉不满。当我们为家里购置了新的房子、车子,却发现邻居换了更大的房子,更贵的车子,这时我们感受到的往往不是快乐和幸福,而是不满。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向上社会比较,这种比较带来的不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相对剥夺。中国人的幸福感在1990~2009年间会先升后降,其主要原因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物质发展成效明显地呈现出来,那时社会分化程度还不大,社会成员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纵向比较,与前几年的生活水平相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日益适应物质条件较好的生活(社会适应),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而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加速,贫富差距凸显;我们在收入增加后,可以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占据我们意识的是别人所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相对剥夺),我们的物质欲望不断上升而自己却越来越不满意,因此没有幸福的感觉。
三、结论
金钱财富与幸福感有相关关系,但是并非一直呈现正比例关系。由于人具有适应能力以及社会比较倾向,金钱财富的增加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不一定带来幸福感的相应提升。
参考文献
[1]David G.Myers.社会心理学(第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邓海建.“涨工资最幸福”指向着民生改善[N/OL].
[3]宣华华.随身三件宝.[N/OL].2013-03-04.
[4]调查:你是否离不开手机?[DB/OL].2013-03-04.
[5]调查显示中国人幸福感仍在下降没有10年前快乐[N/OL].
[6]广东首度发布群众幸福感测评调查报告总体“比较幸福”[N/OL].
[7]联合国公布幸福指数报告 丹麦民众全球最幸福[N/OL].
[8]我国手机普及率超全球水平 质量反降需强化监管[N/OL].
[9]中国城市幸福大排名:拉萨居首 年入10万是门槛[N/OL].
[10]中国统计年鉴2010[EB/OL].2013-03-02.
由于这三种观点和心理观念是不同的,因此许多人在对待同一事物时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种做事的概念也会影响自己的言行,例如,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朋友圈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形象和评价,有些人认为经常在片刻发布的人是相对低级的,喜欢大惊小怪却从未见过世界的人,有些人有这样的行为想法,因为他们认为经常在朋友圈发帖的人是没有想法的人,这个养大的人缺乏认知能力,但是他总是无法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由于他的无知而经常开玩笑。
他们经常写到朋友圈有时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而是一种融合的心理学。 这种心理的出现与我们社会的总体环境有关,即使没有系统的讲道和传播,人们也会自愿地按照社会惯例的总体方向生活,许多人将有意识地服从集体的安排,并根据社会所设定的时间完成诸如学习和丧亲之类的行为,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融合提供了条件和平台,在此阶段,我们可以使用手中的设备轻松查看他人的生活和行为。
因此,许多人都有顺从的心态,如果视频在短时间内变得流行,许多人会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模仿视频中的行为和动作,并成为视频的复制品,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许多在朋友圈发帖的人并不是真的想分享自己的生活,而是出于羊群的心态,他们希望发布与他人相似的内容,并渴望获得与他人相同的荣誉,喜欢和评论,人们在刷牙和张贴时的行为就像蚂蚁中的工蚁,它们只是在重复别人的行为,很少有自己的意识, 特别是当人们使用相同的社交工具时,这种心理影响将更加明显。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即使他们像别人一样无所顾忌地行动,他们仍然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很多好处和财富,当微信首次开发“时刻”功能时,许多人疯狂地发布了自己的新闻,有些人甚至可以在一天内发布数十个朋友圈更新,甚至可以在朋友圈中实时流式传输自己的冰淇淋或其他小吃,朋友圈的喜欢和评论功能为这种行为带来了社交和互动的一面,这使许多人沉迷于此。
122 浏览 3 回答
160 浏览 6 回答
95 浏览 3 回答
250 浏览 5 回答
226 浏览 4 回答
151 浏览 3 回答
279 浏览 4 回答
184 浏览 2 回答
169 浏览 2 回答
240 浏览 6 回答
159 浏览 3 回答
242 浏览 4 回答
196 浏览 8 回答
352 浏览 2 回答
196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