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迄今为止(2009年),合著专著1部(黄土洞穴灾害,科学出版社,2007),申请专利6项, 已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40余篇,主要有:[01]李喜安,黄润秋,黄土崩解性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vol.28(A01):p3204-3213 (EI收录).[02]Xi-an Li, Jian-bing Peng, Aqueous foam stabilized by polyoxyethylene dodecyl ether, Chemical papers, 2009 (SCI收录).[03] Xi’an Li, Xiao ying.Qiao, Ya Hong.Deng, Run Yong Ma, & Jing hui.Kang, Test Study on the Velocity of Tunnel-erosion in Loess,the 11th IAEG Congress, Auckland, New Zealand,2010(accepted).[04]李喜安,彭建兵,陈志新等:黄土洞穴潜蚀地貌及其利弊综合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vol.29(1):78-84.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05]李喜安,乔晓英、彭建兵、马润勇,大型天然黄土洞穴系统现场冲刷试验,工程地质学报,2009.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06]李喜安,彭建兵,马润勇等:黄土洞穴危害及其形成演化机制,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07]李喜安,彭建兵,陈志新,李滨,黄土地层地表径流下潜模式与地质灾害 工程地质学报 2007 15(4).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08]李喜安,彭建兵等:公路黄土路基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 2005年6月,vol.22(6): 87-91.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09]李喜安,彭建兵等:湿陷性黄土地区土壤洞穴侵蚀模式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J], 2005年9月, vol.12(6): 25-27.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0]李喜安,彭建兵等:公路黄土路基湿陷性的室内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5年9月, vol.22(9): 93-96.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李喜安等,湿陷性黄土地区黄土洞穴对公路的危害研究 陕西建筑 2005 (2).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李喜安,彭建兵等:黄土高原地区土洞对公路工程的危害及其致灾机理[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9月, vol.22(9): 61-64.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3]彭建兵,李喜安:黄土洞穴环境灾害效应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5年,vol.33,(4): 1-7.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4] 彭建兵,李喜安等:公路黄土暗穴分布规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6月,vol.22(6):1-5.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5]李喜安,彭建兵等: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洞穴的成因研究[J],公路 2005年11月,(11): 142-146.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6]李喜安,彭建兵等:公路黄土洞穴灾害与水土流失研究[J],公路 2004年12月,(12): 70-7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7] 彭建兵, 马润勇, 卢全中, 李喜安: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灾害效应[J],地球科学进展, 2004, 19(3):457-466.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8]李喜安,彭建兵等:湿陷性黄土地区土壤洞穴侵蚀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03年6月,vol.10(2): 28-32.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李喜安等,西安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 水资源保护 2003年5月,vol.19,No.3, p50-52.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李喜安等,黑垆土的地质特征初探,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2003年5月,p433-436,人民交通出版社[21]李喜安等,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10月,vol.10(增刊), p248-254.[22]李喜安等,BP神经网络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新进展 2002年10月,p136-139,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3]李喜安,吴少波等,卡拉高莱斯油田U油组储层特征及其评价,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9月,vol.24,No.3, p36-40.[24]李喜安,彭建兵,用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评价黄土质边坡稳定性,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vol.13,No.4, p56-59(CSCD源刊).[25]李喜安,谭成仟等,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测井描述,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9月,vol.23,No.3, p33-37.
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南京市雷射与光电子学会理事、江苏省青年科协理事、。
一级主学科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 二级主学科名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1、雷射与材料相互作用及测试技术
2、雷射电浆瞬态光电测试技术
一级辅学科名称:光学工程 二级辅学科名称:光学工程
辅学科研究方向
雷射的力的、热的效应及物理机制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三十余篇(SCI、EI收录),承担或参加近十项国家或部、省级科技项目的研究,其中主持的两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青年科技项目通过省科委技术鉴定,其科研成果"高功率雷射与材料相互作用及测试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余还有两项成果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研究内容、项目、经费等:
正在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国防科工委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年均研究经费十万余元。
国内外学术经历、荣誉、合作等:
2005年3-9月美国马里兰大学高访。
陆 建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江苏省交通规划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交通运输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交通管理等。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7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5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曾获得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主持、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有:
国家973计画子课题:城市交通需求生成机理与瓶颈识别(主要研究人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研究(主要研究人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体系研究(主要研究人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驾驶人员驾驶特性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机理研究(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手驾驶人交通事故机理研究(主持人)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画课题:驾驶人安全驾驶行为分析平台与监测技术研究及示范(主持人之一)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画课题(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画):区域公路网交通安全态势监测、评估及应急指挥(课题副组长)
江苏省科技项目攻关重点项目:大中城市交通缓堵智慧型化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人)
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型活动智慧型交通关键技术及套用(主持人)
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评估与对策研究(主持人)
公安部套用创新计画项目:城市交通管理动态仿真技术及决策支持软体开发(主持人)
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道路交通安全性提升技术研究与套用(主持人)
先后主持完成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安全等领域的工程套用项目40多项。
通过一系列项目的研究与套用,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安全专用项目(名称略)
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成套技术与仿真设备开发
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城市公共运输系统最佳化与公交优先通行保障的关键技术及套用
200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城市交通系统智慧型化管理关键技术与工程套用
2008年,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大中城市交通缓堵智慧型化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5年,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交通管理规划关键技术及其在"畅通工程"中的套用
200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方法、系统软体及工程套用
2000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公路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研究近5 年来:
取得软体著作权两项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
出版专著两部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4
《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参撰专著两部
《公路网路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法》,科学出版社,2001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参编教材三部
《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交通运输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在各类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论文50多篇。
先后承担了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交通分析、城市交通规划(硕士)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硕士研究生22名、博士研究生9名。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03年,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2004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交通规划》的主要建设人员
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共发表了有关交通安全、道路交通规划与组织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和完成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林区旅游公路?#20869;蒙古S203线交通安全研究》(同济专项主持)、《隧道进出口运行安全研究》(承担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实验研究)、《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技术研究》(承担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实验研究)。主持完成了浙江省交巡警总队委托的《104国道浙江段事故多发路段(点)交通工程技术整治》和《路、泽、太一级公路交叉口交通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台州交警委托)等课题。参编教材 1 潘晓东 林区公路勘测设计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年 2 潘晓东 杨轸 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指南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2003年9月 论文发表20071、潘晓东,蒋宏,杨轸.山区公路小半径曲线事故黑点案例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2):1642-1645.(ISSN0253-374X、CN31-1267/N)2、杜志刚,潘晓东,郭雪斌.公路隧道进出口行车安全的视觉适应指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7,35(7):15-19.(ISSN 1000-565x、CN44-1251/U)(EI收录)3、杜志刚,潘晓东,杨轸,郭雪斌.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视觉震荡与行车安全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2007/9,20(5):101~105.(SSN1001-7372、CN61-1313/U)4、杜志刚,潘晓东,郭雪斌.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视觉适应实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12,39(12):1998~2001.(ISSN 0367-6234、CN23-1235/T).5、Pan Xiaodong, Du Zhigang and Yang Zhen. Safety Research During Entrance and Exit of Highway Tunnel Based on Drivers?Eye Movement Experiment[J]. The 6、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EI收录源]7、潘晓东,詹嘉,藤生强。建筑设施停车库通道平纵控制指标研究[J].重庆交通交通大学学报,2007/12,26(6):77-79.(ISSN 1674-0696、CN50-1190/U)8、杜志刚,潘晓东,肖怀全.路上交通标志合理府角设置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7/9,5(3):47-51.(ISSN 1672-4747、CN51-1652/U)9、杜志刚,潘晓东,王富贵.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山区公路桥头跳车分析评价[J].中南公路工程,2007,32(1):17-20.(ISSN 1002-1205、CN43-1102/U)10、潘晓东,詹嘉,杜志刚.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山区公路平曲线设计指标安全评价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7/6,32(3):21-23.(ISSN 1002-1205、CN43-1102/U)11、杜志刚,潘晓东,邱超.山区公路桥头行车安全评价指标及改善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6/6:27(2):17-20.(ISSN 1672-1098、CN 34-1220/N)12、殷艳红,郭怡华,潘晓东.城市行道树对交通环境的影响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7/8:141-143、(ISSN1002-4786、CN11-2815/U)13、潘晓东,詹嘉,杨轸.智能停车诱导系统的设计应用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1):60-62.(ISSN 1005-0523、CN36-1035/U)14、潘晓东,林涛.不同路网形式商业广场交通影响对比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4):51-53.(ISSN 1005-0523、CN36-1035/U)15、潘晓东,殷艳红、基于人机工程学山区公路平曲线安全视距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2):55-57.(ISSN 1005-0523、CN36-1035/U)(需提供刊物)16、陈伟忠,郭怡华,詹嘉,潘晓东.车辆号牌识别率合理评价[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4):54-55.(ISSN 1005-0523、CN36-1035/U)17、杨轸,潘晓东.基于驾驶仿真的道路线性安全评价指标[J].上海建设科技,2007/2:17-21.(ISSN 1005-6637、CN31-1541/TU)18、杜志刚,肖怀全,潘晓东.旅游城市交通指路标志系统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8(1):16-19.(ISSN1671-234X、CN33-1262/Z)19、朱杰,潘晓东,杨轸.中日汽车驾驶员培训的比较分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8(2):71-75.(ISSN1671-234X、CN33-1262/Z)20、殷艳红,潘晓东,杨轸.道路视觉环境与安全行车的关系[J].公路与汽运,2007/5,3:48-50.(ISSN1671-2668、CN43-1362/U)21、柯振明,杜志刚,潘晓东,蒋宏.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机非冲突案例分析 [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1,31(1):114-115.(ISSN1008-3383、CN23-1207/U)22、潘晓东,殷艳红,杨轸.城镇化过程中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1,31(1):126-127.(ISSN1008-3383、CN23-1207/U)23、詹嘉,潘晓东,高昂.HOV车道的设计应用[J].交通与运输. 2007/7:88-90.(ISSN1671-3400、CN31-1476/U)24、徐小冬,潘晓东,杨轸.基于驾驶员适应性的交通指路标志设计[J].第七届世界华人交通运输学术大会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5:59-6325、潘晓东,吕明,杨轸、山区公路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与方法研究[J].城市公用事业,2007/12,21(6):12-15.(ISSN 1001-599X、CN31-1268/TU).26、C杜志刚,潘晓东,郭雪斌.交通指路标志信息量与视认性关系研究[ [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1227、詹嘉,潘晓东,杜志刚。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视认性与行车安全研究[J].公路与汽运. 2007.1:36-3928、潘晓东,詹嘉,王富贵. 山区公路小半径曲线加宽及安全设计研究[J]. 公路工程. 2007.12:32(6)4-6.(ISSN 1674-0610、CN43-1481/U)29、杜志刚,潘晓东, 郭雪斌。公路隧道进出口行车安全评价指标应用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潘晓东,杜志刚,杨轸等. 动视点指标与隧道进口平曲线半径[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潘晓东,杜志刚,杨晓光.桥头跳车对行车安全影响评价指标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5):634-637.2、潘晓东,林涛,杨轸.驾驶员心率血压与山区公路横向力系数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6):748-751.3、潘晓东,林雨,郭雪斌等.逆光条件下交通标志的可视距离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5):118-120.(ISSN1002-0268)4、潘晓东,杜志刚,蒋宏等.驾驶员心率和血压变动与山区公路线形关系的实验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6,12(2):16-18.(ISSN1006-8309、CN34-1147/G3)5、潘晓东,郭雪斌,方守恩,俞传正,王恒.公路交叉口安全改造设计中错视觉原理应用的探讨[J].人类工效学,2006,12(1):30-32.(ISSN1006-8309、CN34-1147/G3)6、潘晓东.城市交通环境中的礼让精神[J].南通大学学报,2006.22(4):13-15. (ISSN1673-2359、CN32-1754/C)7、杜志刚,蒋宏,潘晓东.眼动仪在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评价中的应用[A]. 第三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C].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4: 893-8998、杨轸,潘晓东.考虑汽车动态响应的人-车-路闭环仿真模型及其求解,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1):1479-1483.9、潘晓东.交通环境中的人文环境,中华读书报,2006-03-06.10、蒋宏,潘晓东,林炳淦。道路照明可见度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6:6-8.(ISSN1008-5696、CN23-1443/U))11、蒋宏,潘晓东.驾驶员违规后的心理生理反应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6.2:31-33.(ISSN1671-2668、CN43-1362/U)12、潘晓东,蒋宏,高昂.雾天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安全对策[J].《交通标准化》2006.10:200-203、(ISSN1002-4786、CN11-2815/U)13、蒋宏,潘晓东,杜志刚,高昂.城镇化过程中的公路交通问题及对策[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增)2006.11:3-6.(ISSN1671-234X、CN33-1262/Z)14、郭雪滨,潘晓东,林炳淦.山区城市公路网规划综合评价[J].森林工程,2006.9.22(5):32-35.(ISSN1001-005X、CN23-1388/S)15、杨轸,潘晓东,方守恩,郭忠印.基于道路特征信息变化率的公路线形质量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0):1-4.(ISSN1002-0268).16、杨轸,郭忠印.隧道进出口车速变化研究[J]. 上海公路 2006(1):48-50. (ISSN1007-0109、CN31-1712/U).17、杨轸,郭忠印.隧道路面抗滑性能测定及其对行车安全影响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6):038-042.(ISSN1001-716X、CN50-1048/U)18、Yang zhen,Pan xiaodong. Loop Simulation Model of Driver-Vehicle-Road System Adapted to Road Safety Research Driver [C] Simulator Conference-Asia/Pacific 2006 (DSC2006)19、方守恩,杨轸,陈雨人..基于GIS的道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5):629-633.20、董泽龙,杨轸,潘晓东.驾驶仿真模型实验验证及参数初步标定[J], 上海公路 2006(1):51-54. (ISSN1007-0109、CN31-1712/U)21、张平,杨轸.绝对信息变化率评价道路线形质量[J] 公路2006/1222、韩兴军,潘晓东,方守恩.交通环境中的旅游交通与文化[J].中国道路沥青,2006,12:55-57.(ISSN 1683-724X)20051、潘晓东,杨轸,朱照宏.驾驶员心率和血压变动与山区公路曲线半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7):900-903.2、潘晓东,郭雪斌.驾驶员注视点与行车安全实验研究[A].上海公路-上海市公路学会第七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增刊):255-260. (ISSN1007-0109、CN31-1712/U)3、潘晓东,蒋宏、杜志刚等.基于人机工程学的道路平面线形评价指标的研究[A].国际公路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0:367-369.4、潘晓东,郭雪斌.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特性与行车安全[J].交通与运输. 2005.12:88-90.(ISSN1671-3400、CN31-1476/U)5、林雨,潘晓东,方守恩.指路标志信息量与认知性关系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12, 3(3):73-77.(ISSN 1672-4747、CN51-1652/U)6、林雨,潘晓东,方守恩.交通标志的视角阈值研究[J].公路,2005.7:142-144. (ISSN 0451-0712、CN11-1668/U)7、张强,陈雨人,潘晓东.色彩心理学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应用[J].华东公路,2005,6:65-67.8、李翔,潘晓东,方守恩.公路绿化植物的工程性质分析[J].森林工程,2005.21(1):40-42.(ISSN1001-005X、CN23-1388/S)9、吴德华,潘晓东,滕生强等.大城市客运中心社会停车场配建指标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24(3):125-128.(ISSN1001-716X、CN50-1048/U)10、李翔,潘晓东,方守恩.大型公共设施产生的自行车交通影响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3:58-60.(ISSN1008-5696、CN23-1443/U))2004年:1、林雨,方守恩,潘晓东.长途汽车站交通影响分析理论与方法探讨[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4:24(1):29-31.(ISSN 1672-1098、CN 34-1220/N)2003年:1、杨轸,方守恩高国武.基于GPS的道路线形恢复技术的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5):567-571.2、潘晓东.交通人体信息技术在道路几何构造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C].2003(特刊)交通部专家委员会、山区公路安全环保景观设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17-20.3、杨轸,朱照宏.道路合理分段鉴定事故黑点研究[A].上海公路-上海市公路学会第六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增刊):212-217. (ISSN1007-0109、CN31-1712/U)4、杨轸,朱照宏 车载GPS用于恢复道路线形的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03第四期2001年及以前:1、潘晓东.人体信息技术在道路交通环境与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公路学报,2001/12,14(增).109~111。(ISSN1001-7372、CN61-1313/U)2、PAN Xiaodong.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Geometrical Design of Roads by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Heart Rat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s the Criterion of Evaluation?#65292;Bulletin of the Kochi University Forests 28,2001, 35-62。(ISSN 0389-4622)3、PAN Xiaodong.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Geometrical Design of Forest Roads by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Alignment description of forest roads with variation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65292;Bulletin of the Kochi University Forests 28,2001, 63-84。(ISSN 0389-4622)4、Pan Xiaodong, Jun’ichi Gotou and Makoto Yamamoto.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Forest Roads Surface by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Applied Forest Science10(2),2001, 27-30。(ISSN 1342-9493)5.方守恩,郭忠印,杨轸.公路交通事故多发位置鉴定新方法[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1):90-94.6、Pan, X. D., Gotou, J., Suzuki, Y., and Yamamoto, M.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Geometrical Design of Forest Roads by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Alignment Description of Forest Roads in Mountain Areas and Variatio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Journal of Japanese Forestry Society 80(3), 1998, 143-150. (ISSN 0021-485X)7、Pan Xiaodong, Jun’ichi Gotou and Makoto Yamamoto. Pulse Pressure as an Evaluation Measure of Geometrical of Forest Roads.Applied Forest Science7,1998, 35-38. (ISSN 1342-9493)8、Pan, X. D., Gotou, J., and Yamamoto, M.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Geometrical Design of Forest Roads by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Effect of sight distances at circular curves?#65294; Journal of Japanese Forestry Society 79(4),1997, 180-185. (ISSN 0021-485X)9、Pan Xiaodong,Jun’ichi Gotou, Makoto Yamamoto and Guo Biao. A Study on the Availability of Applying Fuzzy Logic to the Decision Making of the Arterial Road Route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 Japan Forest Engineering Society3, 1997,163-172。(ISSN 1342-3134)10、Pan, X. D., Yamamoto, M., and Gotou, J.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Geometrical Design of Forest Roads by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Heart rat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s the criterion of evaluating geometrical design—Journal of Japanese Forestry Society 78(4),1996, 404-409(ISSN 0021-485X)11、潘晓东,山本诚,市村秀树.运転者の生理的反応に基づく林道构造の评価に関する研究(予报)-血圧変动と林道の几何构造-.日本森林応用研究3:1993,196~197。12、潘晓东.数字地形模型及地形特征解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9,17(4):87-91.(ISSN1000-5382、CN23-1268)13、潘晓东,张锦生,裴学研.林区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 [J].林业科技,1991,16(1):56-58.(ISSN1001-9499、CN23-1183/S)14、杨轸,方守恩, 高国武. 事故多发道路和事故黑点鉴定[J], 上海公路 2000(4):6-8, (ISSN1007-0109、CN31-1712/U)15、郭忠印,方守恩,杨轸 中国干线公路道路安全状况与道路黑点特征[J] ,中国公路学报13,2000年.88~92.(SSN1001-7372、CN61-1313/U)2007年3月7日,潘晓东教授应邀在日本德岛大学做关于中国道路建设及交通安全现状和对策的学术报告主持项目:1、安全整治:序号项目名称委托单位1104国道交叉口交通安全整治项目浙江交警总队2路泽太一级公路交叉口交通安全分析与对策浙江台州交警支队3乌鲁木齐市区交叉口改善安全设计乌鲁木齐交警支队4上海机场路大型互通立交安全审计上海市政院5林区旅游公路s203线交通安全研究(专项负责)国家西部交通安全项目6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技术研究(主要参加)国家西部交通安全项目7公路隧道进出口运行安全研究(主要参加)国家西部交通安全项目8建德市G320(二级加宽段)交通安全改善研究浙江建德市交通局2、交通影响评价序号项目名称委托单位1上海市青浦汽车总站迁建项目交通影响分析上海青浦客运公司2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休闲娱乐区交通组织规划与分析天津开发区管委会3上海五角场科技园区公交专线可行性研究杨浦科技投资发展公司4苏州万达商业广场交通影响分析苏州万达商业广场有限公司5宁波万达商业广场交通影响评估宁波万达商业广场有限公司6上海万达商业广场交通影响分析上海万达商业广场有限公司7上海万达商业广场地面交通设计及交通评价上海万达商业广场有限公司8上海市中低价?#22235;高?#31034;范居住区(江桥镇基地)交通影响分析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9上海市中低价?#22235;高?#31034;范居住区(顾村镇基地)交通影响分析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10上海市中低价?#22235;高?#31034;范居住区(周浦镇基地)交通影响分析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11上海家乐福万里店停车系统及交通影响分析上海市联家超市有限公司12上海华联五角场又一城停车系统及交通影响分析上海又一城购物中心13上海证大喜马拉雅广场交通影响评价与设计上海证大公司14上海虹桥银座办公楼交通影响分析上海华闻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5上海虹桥银综合楼交通影响分析上海海厦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16杭州市风起、艮秋立交桥下社会停车场交通影响评价及规划设计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17合肥信地城市广场交通影响咨询与评估信地置业(合肥)有限公司18太原万达广场建设区域交通影响分析太原万达广场有限公司19上海南汇万达广场交通影响分析上海万达商业广场有限公司20上海成城商业广场交通影响分析上海成城购物广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J08-7-2006)(参加起草)上海市交巡警总队3、规划设计及专项研究序号项目名称委托单位1杭州市区交通引导系统设计方法研究杭州交警支队2杭州市南北高架指路标志施工图设计杭州交警支队3杭州市六合塔及中山路社会停车泊位方案规划设计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4杭州滨江区交通引导系统设计方法研究杭州滨江高新区城建指挥部5杭州滨江时代大道交通系统设计杭州滨江高新区城建指挥部6杭州滨江区闻涛路交通系统设计杭州滨江沿江工程指挥部7杭州滨江示范路三路一立交指路标志施工图设计杭州滨江高新区城建指挥部8长兴县城区公交专项规划设计长兴县交通局9上海证大大拇指广场停车系统改善设计上海证大10上海万达商业广场停车系统交通规划设计上海万达商业公司11上海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环岛区域机动车停车诱导系统方案研究五角场开发建设办公室12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交通规划天津开发区管委会1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设施规划及交通组织设计天津开发区管委会14环太湖景观路(长兴)段道路工程初步设计上海国安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15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研究福建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16海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比选方案)海门市建设局17建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建德市建设局18义乌市宾王商贸区停车系统及标志标线设计义乌市建设局
交通安全论文2500字
导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交通。走路是交通,开车是交通;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交通安全论文3000字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本文从建设交通安全管理文化入手,对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交通险情及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和新举措。
关键词:
安全论文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使得车辆的人均占有量大幅度增加,车辆数量的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增加了道路交通运输压力,特别是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1.1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驾驶员是道路交通行为的主体,驾驶员的思想观念影响着驾驶员的交通行为,从而影响着交通安全事故的数量。调查显示,由于驾驶员主观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在行使中过于自信,不能小心开车,疏忽大意造成意外伤害,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交通行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占总事故的百分之九十。虽然国家近年来对酒驾、超载等问题严格控制,但还是不能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即使在道路交通状况都良好的情况下,也依然会有交通事故现象发生,这说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对交通事故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具备安全意识,才能正确引导交通行为。
1.2车辆质量有待提高
车辆质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很大,车辆的质量若是不高,即使驾驶员有较高的驾驶技术也难以保证安全行使,车辆质量主要包括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车轮、喇叭、前后桥、灯光、仪表等部件的质量,车辆故障还有漏水、漏气、漏油等因素,影响着车辆的技术性能,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在这些影响车辆质量的因素中,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轮胎、灯光等是引起交通安全事故的最重要因素,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车辆质量不高还因为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有限,不能全面检查车辆存在的问题,国家对车辆的控制也还存在漏洞,有一些应该报废的车还能够上路行驶,给道路交通带来了隐患。
1.3道路承载力有所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直线上升,人均车辆占有量也大大增加,人们为了自身出行方便,纷纷购买私家车。但是我国道路设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车辆数量的增长速度,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力也下降,面对越来越多是车辆,道路交通变得拥挤,路面也受到破坏,没有时间整修,人车混行的现象比较常见,缺乏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公路铺装率较低,高级公路在公路总量中占有的份额也较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道路的建设速度和养护质量也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我国道路设计不够合理,很多道路的车道宽度、视距、线形、转弯半径等都不合理,每年因为道路面光滑造成的交通事故比重最大。
1.4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改善
道路交通环境包括交通标志、天气因素、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等。车速的设定通常根据道路的等级和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决定,但是很多高速公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或者由于工作的疏忽,没有完善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建设,使得对此路段地形不熟悉的驾驶员降低了安全警戒意识,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点是在阴天下雨下雪的.恶劣天气,没有交通标识会增加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管理方面来说,交通管理不善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原因,我国关于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人员的水平较低,力度欠缺,对违章驾驶的执法不严,对安全驾驶的宣传力度不够等。
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的管理
1)应该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定期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从而指导他们的驾驶行为,自觉遵守安全行驶规章制度。
2)应该严格对驾驶员的管理,规范驾驶员培训市场,严格机动车驾照考试制度,对驾驶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只有在驾驶员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能力才能发证,坚决杜绝买证行为。3)重点做好大型营运汽车驾驶员的思想工作。大型营运汽车的驾驶员负责数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交通部门应该重点对这类驾驶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质。
2.2提高车辆质量以及检修养护水平
提高车辆的质量和检修养护水平需要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来进行,既要完善车辆安全检测制度和车辆维修制度,又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驾驶员应该重视的车辆的检修和养护,抽出时间定期对车辆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车辆进行检修能够提高车辆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车辆检修部门应该积极引用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车辆检修技术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车辆检修水平,及时发现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车辆在安全状态下上路行驶,减少事故发生率。
2.3提高道路承载能力
道路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日益增长的汽车流量和日益下降的道路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国家应该加大对道路交通单位的投资,帮助道路管理部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公路的定期养护工作。国家还应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加大对高等公路建设的力度,严格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设标准,杜绝道路建设豆腐渣式工程,同时,应该加强对道路规划建设,改善路网结构,合理进行道路规划,避免人车同行的混乱局面,还给人们一个标准有序的道路行驶环境。
2.4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首先,应该完善交通标志、安全设施建设,在需要提醒驾驶人员的位置务必要明确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要根据道路的特点进行设置,不能千篇一律,只搞形象工程。改善高速道路的环境,在路边种植一些植被,起到缓解驾驶员疲劳、愉悦驾驶员心情的作用。其次,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落实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针对人们与交通管理部门的矛盾出台相应的对策,完善交通事故管理机制,严格安全《交通管理处罚条例》来进行道路交通管理,加大违章驾驶的处罚力度,交通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职业道德,对违章行为严肃处理,坚持公平公正。
3总结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又包括车辆质量、道路承载力、道路交通环境几方面,虽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客观因素比较多,但主观因素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交通部门应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尽量避免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陈勇兵,王爱华,何小卫.GPRS/GPS车载网络终端硬件与驱动程序设计[J].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6-90.
[2]陈明伟,袁晓华,潘敏,谢汶莉.从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对比谈预防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8:59-63.
[3]许洪国.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8.
[4]刘志强,龚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6,4.
[5]孙平,宋瑞.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2.
摘要:
平安关涉到家庭,社会,它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的工作都跟安全息息相关,我们不断地重复着:学习安全、宣讲安全、督促安全的工作。小学生是我们共同关爱的花朵,是社会发展的新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小学生交通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从小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识大多在学校里获得,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发挥学校内在的教育因素,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关键词: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问题,对策
“祝你平安,祝你平安,让那快乐围绕在你身边??”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心中就涌动着无比温馨的感受。平安是每个人的心愿,更是人生最大的幸运!平安,它是一种希望,一种寄托,它蕴含在儿女依依的期待中,在母亲虔诚的祈祷里。孩子,在父母眼里,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老师眼里,是展翅待飞的雏鹰;孩子的安全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交通安全关乎生命,生命没有彩排。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生安全工作,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下就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氛围感染,树立安全意识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宣传片,通过视频中一些场景感染学生,并通过谈观后感提升安全意识。此外,有效利用学校及生活中张贴的交通安全标语、设置的安全橱窗、安全手抄报、等方式,使他们从多方面了解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交通安全的意识。
二、在课堂中渗透,普及安全知识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不少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等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和热、密不可分对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为其它渠道所不能替代。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如:上好每周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由于我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属于新城区的交通要道,一学期以来我们召开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小交警》、《交通安全在心中》等主题队会,让学生认识道路交通标志的内容,增强了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在教材延伸中渗透,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它蕴含着许多作为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供我们挖掘利用,如品社教材中有许多课题含有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教师改变了脱离实际单纯灌输的陈旧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式可采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课前实地考察、调查和课内讨论、交流、演小品、知识竞赛等,调动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念,又延伸了教材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真抓实练,在活动课中巩固
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四年级有一部分学生对骑自行车发生兴趣,教师利用活动课给学生上了一节情趣盎然的活动课《交通安全教育一一我是小交警》,在活动课上学生亲眼目睹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们在马路上发生的车祸,给各家庭造成的痛苦。活动课上同学们模拟交警执勤,模拟发生事故时的急救等,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在实践操作中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有一天能够自豪地说:“灾害不可怕,我们会自救”。
四、形成合力,强化安全行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言而喻,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着共同的育人目标,承担着共同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家庭教育无法企及的功能两者间,既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可相反相克,互为掣肘因此,如何促进家庭与学校融合,协同作战,统一步调,共同育人,共同面对纷繁复杂的交通维护孩子的安全,确保家庭的幸福?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不断开发利用双休制的实行,给学生休闲的时间多了,我们可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造福于社会组织。学生开展“向不文明告别”、“规范乘车,行人行为”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只有学生、教师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才能真正确保小学生的交通安全。
我们在校园中演绎活力,憧憬明天;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意,拒绝伤害。让安全的意识常驻我们心间,让安全之花绽放在和谐的校园!
【摘要】
但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来突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并呈高发态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损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治理,笔者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关键词】
农村;交通;安全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现状
1、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问题。其一,部分村民为了贪便宜、图省事,见车就坐,能挤就挤,从不考虑安全问题,一旦遭遇车祸才感到后悔。其二,车主见利忘义,开无牌无证车、报废车和禁止载客的车辆载客,明显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农民在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根本不考虑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方式问题,。如:农村公路用作晒谷场、堆放场,公路沿线占道的现象相当普遍。
2、学生交通流产生的问题。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村小集中到乡镇中心办学,给学生交通出行带来状况令人堪忧。这样一来,中、小学校,幼儿上学放学都需由机动车辆接送。但是,部分学生家长为了节省开支,临时雇用部分面的车、二轮摩托车用来接送幼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学生搭乘超载车、货运机动车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学生三五成群在公路上追逐玩耍,目中无车,临车横路,搭乘无牌车、超载车、货运机动车。3、部分货运车辆违法载人现象屡禁不绝。偏远乡村二、三轮摩托车违法载客现象依然存在。轮摩托车一般不受路况的限制,驾驶人多为偏远乡村村民,平时忙完农活,挤出时间赚几个零花钱,以补贴家用。而这些“三无”车辆由于车辆技术状况差,驾驶人员素质低,承担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事故,赔偿费用很难到位,给事故处理增加了很大难度。4、占道乱堆乱放,违章作业现象难以取缔。违法占道作业隐患多,特别是沿袭多年赶集习惯,一到赶集场日,各个村民画地为牢、占道为市,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不时酿成交通事故。另外,比如建房占用街道、公路有效路面堆放物料;利用路边门面开办汽车修理业务等,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还不时引发交通事故。
二、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1、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当前,虽然某些行政村已确立了交通安全员,但大都未建立健全农村墟日安全管理、交通事故责任检查、交通安全定期检查督促、交通安全工作例会等各项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或即使建立了部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但也未能落到实处,工作流于形式。
2、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经费难以保障。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村交通安全协管、交通安全宣传等管理经费不到位,交通安全管理各项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3、交通要素不符合交通安全标准。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人、车、路”等诸多要素有关。一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差。主要表现为: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差;沿线村民交通法规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差。交通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二是车辆多、流量大、车型杂、车况差。有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各种车型,可谓应有尽有,车型较杂。有不少二手车,还有拼装车、报废车,车况差。另外,农村公路多为四级和等外公路,弯道转弯半径小,线型设计不合理,通车视线不良,桥面窄、坡度大,平面交叉口多,路况差。
三、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诸多要素,要切实扭转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管控软弱的现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大格局。首先,要确立政府主导,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县级人民政府主导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交通安全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乡(镇)、村组以块为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落实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经费。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把乡村交通安全工作延伸到行政村,进一步发动农村自治力量,充分发挥农村村级组织的作用,使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
2、改善路况,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行车舒适性。农村道路在新建、改建时必须认真落实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三同步”原则。认真落实“谁牵头、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完善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工作机制,加强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做到责任明确,设施齐全,养护规范,确保路况良好。对农村公路中的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危险路段进行改造,通过增设防撞护栏,增设标志牌,设置公路线形诱导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公路行车的安全性。
3、推进农村客运优先战略,优化车辆结构。实施大客运战略,逐步建立起农村客运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有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农村道路上的车辆结构,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客运秩序,减少农村交通安全隐患。
4、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的执法管理。公安、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的无牌无证、农用车、拖拉机载人、人货混装、违法占道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各类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治农村道路的行车秩序。
5、深入农村宣传,增强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不断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总之,要保障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论城市交通重视交通规则从人人做起!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交通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一个约束,是您人身安全的一个保证,是建设文明社会的一个根本。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团结,和睦,友爱,礼让。沐浴在这样充满自由,美好,的人世间。可是有一些人却因为交通事故而再也没有机会去领略生活的丰富多彩了。例如:我们经常看到:“滴酒不沾,架车安全”这样的标语,这是提醒人们不要酒后架车。可就是有一些人不听劝,把他当作耳边风。我就亲眼见过一起因酒后架车造成车毁人亡的事例。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小镇,有一个人刚喝完酒就驾车结果以每小时140公里的时速横冲直撞在冲过一个十字路口时,被一辆重1吨的大卡车撞倒,正好撞在他的后备箱上燃起了大火,向前滑行了100多米才停下这是多么惨的悲剧呀!!!!!多么让人触目惊心,多么让人心有余悸。那一幕幕悲惨的情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遵守交通规则是有多么重要!但是现在的交通问题不仅仅是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解决的。因为现在的道路的拥挤完全是一些客观的原因,道路的开发和建设远远跟不上汽车对道路的需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家都富裕了,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而人们也希望拥有自己的汽车,但是,如果不加以任何限制车辆会越来越多,势必造成道路的拥挤,增加交通事故的概率造成道路的混乱和堵塞。是如:我们曾经从朝阳门里到朝阳门外,仅仅两站地的路程就用了30—40分钟。必须对汽车的数量加以控制,在增加道路的同时控制汽车的数量。只有这样汽车才能够各行其道,才能使道路通畅不在堵塞。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是建立起智能交通:1.红绿灯交通导流系统智能化。常常我们看到的是一条道空空的没车但是还是绿灯而我们这条道上的车很多但是还是红灯。我的设想是:给红绿灯上装一个摄头,输入一套程序,让车多的那条道绿灯时间多点,车少的那条道绿灯时间少点。2.建立起智能化的交通网络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并应用于整个运输系统,以解决交通安全性等问题。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适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在公路运输领域,该系统将汽车、驾驶员、道路及其相关的服务部门相互联系起来,并使汽车在道路上的运行功能智能化。从而,使公路能够高效地使用公路交通设施和安全性。出行者可时时选择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交通管理部门可自动进行合理的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运输部门可随时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调度。从而,使路网上的交通流运行处于最佳状态,改善交通拥挤和阻塞,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整个公路运输系统的机动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蒋英实科学文化奖”是韩国最高科技大奖之一。蒋英实纪念事业会自1999年3月以来,每年颁发与世界各国对人类作出卓越功献的人士(科学、文化、事业上成绩突出人士)。获蒋英实科学文化奖的韩国科学家,在韩国,最有代表性的科学奖是政府颁发的蒋英实纪念事业会颁发的“蒋英实科学文化奖”。从这些科学奖项的名称,蒋英实这位朝鲜时代的伟大科学家在韩国已经成为杰出科学家的代名词。这一荣誉是社会对获奖科学家研究成果的认可,同时将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 韩国科学先贤蒋英实先生纪念事业会成立于1969年3月,是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直属的社团法人组织。会长李寿成在金泳三总统执政韩国时曾任国务总理,后任国会首席副议长,现为韩国新乡村运动中央会会长、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特别顾问。纪念事业会授奖评审委员会由韩国著名科学家和社会资深望重人士组成。(胡旗)韩国“蒋英实国际科学文化奖”的由来科学先贤蒋英实先生纪念事业会成立于1969年3月,是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直属的社团法人组织。会长李寿成在金泳三总统执政韩国时曾任国务总理,后任国会首席副议长,现为韩国新乡村运动中央会会长、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特别顾问。纪念事业会授奖评审委员会由韩国著名科学家和社会资深望重人士组成。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设有奖励科学技术发明的制度,颁奖给优秀的科学家或新发明的产品,以资鼓励。韩国也不例外,目前在韩国,最有代表性的科学奖是政府颁发的“IR52蒋英实奖”和蒋英实先生纪念事业会颁发的“蒋英实科学文化奖”。从这些科学奖项的名称,我们知道,蒋英实这位朝鲜时代的伟大科学家在韩国已经成为杰出科学家的代名词。这一荣誉是社会对获奖科学家研究成果的认可,同时将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1440年(世宗22年)蒋英实先生求学明朝(明英宗正统五年),学习科学技术,回国后研发测雨器和水标。蒋英实是韩国人民最敬仰的科学家,也是中韩民间科学文化交流的先驱者。在韩国科技部、科技馆、首尔、釜山等地的广场以及韩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的大门口都竖立有蒋英实的铜像。韩国一万元纸币上印着蒋英实发明的自击漏仪器标志。小学教科书、连环画、小说等书籍都能看到蒋英实的事迹,教育后代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和高尚品德。“蒋英实科学文化奖”是韩国最高科技大奖,纪念事业会自1999年3月以来,每年颁发与世界各国对人类作出卓越功献的人士(科学、文化、事业上成绩突出人士)。获蒋英实科学文化奖的韩国科学家,国家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给于经济上的支持。谁来获此殊荣?新年伊始,我们在与韩国客人的接触中偶然获悉,三月将在首尔隆重举办蒋英实纪念事业会成立四十周年暨“蒋英实科学文化奖”十周年纪念活动。评审工作已经开始,此项大奖去年被日本科学家获得,中国至今还无人入选提名名单。值得一提的是,蒋英实科学文化奖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2008年的第十届开始,把科学文化奖更名为蒋英实国际科学文化大奖,跨入了国际化的新时代。蒋英实国际文化大奖的第一位受奖者即将确定!机不可失,事关重大!我们多希望在我国众多的卓著科学家中推荐出候选者来竞此殊荣,为祖国科技成就向世界做一次推广呢?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前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焦点则是整个食品链中的源头污染。例如粮食、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霉菌毒素,以及禽、蛋、奶、水产中的兽药残留。这些问题将会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间内与人类长期共存。因为不使用这些农业化学投入品,就不能养活全球五十多亿人口。这就是所谓的“双刃剑”。而土壤受环境污染的影响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顽症,即便是世界上科技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还不能有效地解决所有这些问题。韩国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十三位,人均收入达二万美元,但内在性封闭,保护主义还很顽固,政府农业补贴率高达63%,农业成本居高不下,老百姓吃的东西贵。目前,韩国经济低迷,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冲出“瓶径”的一大课题。我们从各种渠道反馈的信息中仔细揣摩,韩方对这一领域的科研成果定会十分关注。从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更是个热点话题。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我们走访了权威人士并查阅相关资料,很快得出了调研结果:由梁华京先生推荐的北京三安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张令玉教授创建的“三安标准化农业体系”已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张教授以十几年潜心研究所积累的原创性技术,集成了一个由28项生物技术成果组成的覆盖农、林、牧、副、鱼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即“三安模式”。“三安”超有机食品企业的标准化要求不但比欧盟、日本等最严格的标准还严格,而且超过了对有机食品的要求。近两年来,“三安”农业技术的试点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全国有100多个市、县应用了“三安”农业技术,无论在种植业(粮食、豆类、蔬菜、水果)或养殖业(畜、禽、水产)都取得了成功。发展速度之快,大大超出了预期,充分表现出“三安”农业技术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教授在为《三安超有机食品》做序时写到:“三安农业技术的价值,不仅是从根本上避免了农产品的化学污染,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而且由于惠及广大农民,十分有利于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和加速新农村的建设。其长远意义无论如何描述都是不过分的。”在化学农业和石油农业快要走到尽头的历史阶段上,中国人自主创新的“三安农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由人民日报主管主办的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政论期刊《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中共中央党校、社科院、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就“三安模式”进行了专题调研,以人民论坛联合调研组的署名发表文章《“三安模式”如何打造现代农业》,高度评价“三安模式”是诸多探索中比较成功的范例。“三安农”成果业属于中国,更应造福于全人类!如此殊荣 志在必得在整个获奖策划中,我们从促进中韩关系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时时事事不忘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以开创性地工作效果,为国家赢得大荣誉。整个酝酿推荐过程也曾是曲折反复的,影响事情进展的问题很多,困扰最大的是前期费用和双方认知理念的差异。机会难得,事关重大,运筹不好,将失之交臂。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对我们意志和智慧的考验。有必要提及的是:华京大哥的父亲曾任国管局的负责人,延安时期就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父辈的言传身教,耳闻目染,华京大哥遇事也总能“镇定自若”。当我有棘手畏难情绪时,他对我说:“看问题不要‘一叶障目’。天下没有一条笔直的道路,曲折和波动是难免的。要看大局,看大趋势,向当年长征一样坚持走下来就是胜利。“为了在具体往来活动中达成一致,我们都需要有求同存异的愿望和艺术。以中韩民间文化交流为桥梁,以两国人民兄弟般的情谊为纽带,斡旋磋商,把求同存异作为处理各种矛盾的基本方法。我及时协调双方坐下来一起寻求‘共同点’,各自在观点上有必要的妥协,在利益上能互谅互让。换位思考,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选择彼此之间都能接受的方式,以达到新的共识与谅解。思路选对了,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一步步向前迈进,我们为此也付出了艰辛努力,发挥了建设性的积极作用,得到韩方的肯定和赞赏。中韩两国之间自汉唐以来就有悠久的友好往来,但由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因素,两国关系确很微妙。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各不相同,短时间达到“求同“是有难度的。新年伊始,正值新总统李明博就职,事业会更希望通过策划活动获得新政府的支持。韩方要权衡形势,决定年度国际大奖授予哪个国家哪个领域的科学家(已有美国、日本、韩国的数名科学家候选),而我们是志在必得!为了有效地推进工作,我们不忘“文化交流、经济交流是我们外交的两翼”,重申:“在尖锐的矛盾中求同,在适当的条件中存异”原则下,相互理解,力争达到理想的结果。韩方审查委员会的著名专家诚恳地说:“韩国文化的母亲是中国,唐朝时期最开放,现在更应该再开放些,这样一来,国际影响力才会更大。这次授奖是我们合作关系新时期的开始。”尽管在一些认识问题上包括重要环节上各方仍存有分歧,但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见机而作,收放有致。始终与事业会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我们按照评选要求,将推荐表格和长达上万字共27页的背景资料寄出后,每天都在焦虑地等待着反馈消息。事后得知,当时因颁奖日期临近,来自各个方面的关注使得授奖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起来。时间紧迫,事业会上下迅速组织译员整理资料,召集有关权威人士进行评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来自异国的反馈信息使我们深深感受到韩国朋友的真诚与友善,感悟到事业会与政府幕僚间保持着便捷的通话渠道,体现出极强的联系沟通能力。年逾花甲的李万峻会长身兼数职且公事繁忙,但为了策划落实此次重要活动,多次往返于首尔与北京之间,甚至预订了早来晚归的机票,这是多么诚恳真挚的情谊呀!我们已经能够称呼他为“李大哥”了,他也对长期驻京的翻译朴日成先生说:“有事要多与我的两个老弟商量!”信任有加,坦诚相待。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令人振奋的消息在第一时间传到北京:韩国新发明研究所长、韩国发明学会会长、颁奖评审委员长申锡均博士代表评委会向大会报告获奖者评审经过。蒋英实纪念事业会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决议案,将在“蒋英实国际科学文化奖”仪式上揭晓:宣布第十届蒋英实金制奖杯授予中国的张令玉教授。这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张令玉教授成为更名为“蒋英实国际文化大奖“的首位获奖者。授奖的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韩国朝野上下。2008年3月28日,在首尔市国际会议中心富丽堂皇的大厅里,隆重举办了第十届“蒋英实国际科学文化奖”授奖仪式,这一殊荣授予一位中国科学家。《授奖决定通知书》给予受奖者极高的评价“张令玉科学家:在Tech-BIA平台的研究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在生物制药、生态农业、生态环境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并研制出了世界首创的三安超有机食品。掀起了新的农业革命。在国际上被公认为生物农业的权威者。对整个地球村的科学农业的发展作出了莫大的贡献。特颁发2008年度第十届蒋英实科学文化奖,予以奖励。”所愿必遂,所求必成,我们终于赢得了来自不同方面的尊重和友谊。在“蒋英实国际科学文化奖”颁奖会期间,梁华京先生成为韩国最具影响力的《真好人》杂志四月刊封面人物,该期杂志还以9个版面全文转载了作家陈援刚刚发表在北京日报人物版的专访文章《梁华京名誉馆员的荣誉》一文。韩方还配发了梁华京和他所推进的高端文物复制品的精美图片,使顶级的中华传统文化在韩国有机会较为系统的介绍。华京大哥的“文化沙龙”也被李万峻会长誉为“中韩友谊堂”,成为中韩民间友好往来的新美谈。颁奖会后,由李寿成会长签发,特授予梁华京先生为韩国蒋英实纪念事业会名誉顾问,同时授予中国文物学会理事苏北先生为蒋英实纪念事业会中国咨询委员。时至今日,我们与事业会之间民间友好往来这一渠道始终没有关闭,还是细水长流,日积月累,传为美谈。一位资深望重的领导同志看到北京日报刊登的有关我和梁华京先生甘当民间“大文化使者”的报道,找来秘书询问情况并批示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此举起到“民间交流对大外交起到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一篇报道,引出了董德周其人对董德周的最初了解,是从科技日报那篇登载的《一个凄美的梦想》开始的。资料中这位“深圳的陈景润”的简历,只有简单的几行字:董德周;男;1939年2月出生于广东南澳县;65年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七机部(后来的航天部)任工程师;84年作为优秀科技人才被招聘到深圳市;94年退休,退休期间钻研“四色定理”。我感到这又是一个入围“蒋英实国际科学文化奖”极好的内容。我打电话约韩国蒋英实纪念事业会北京支社的朴成日先生到梁华京家中商量此事。我介绍了董德周的基本情况和他的“四色定理普遍地证明”。华京大哥提议:是否能尝试借鉴张令玉获奖的模式,通过韩国专家学者来鉴定评奖的途径,解决董德周所面临的国内学术评审层级问题。朴先生当即表示会及时与事业会通报此事。2008年冬至那天,天气奇寒。我陪同韩国蒋英实纪念事业会李万峻会长率领的韩国农业考察团,在平谷区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参观三安模式合作社,因雪后高速路结冰封闭,我随专家记者们奔波了整整一天。傍晚,才赶回韩国客人下榻的宾馆与董德周夫妇见面。几句寒暄之后,得知他们是在外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后途径北京的,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看上去很疲惫。话题很快转到他们的“四色猜想”研究上,为了让我和韩国客人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成果的意义,董德周做了耐心的讲解。世界三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四色猜想”“四色猜想”,与“费尔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同称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数学难题。“费尔马大定理”,在1994年9月由英国人维尔斯全部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在1973年3月由中国科学家陈景润证明到1+2,取得了领先地位。而在图论中,也许是在全部数学中,最出名的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是著名的“四色猜想”。业内有“四色猜想”是数学图论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之说。“四色猜想”的定义是细心的人们不妨留神对任何平面和球面的地图,相邻的国家或地区(包括海洋)用不同种颜色着色,但实际最多只需要四种颜色就可以区分于地图之上了。实际的情况和数学原理上的论证形成了一个数学图论难解之题,它就是“四色猜想”一百多年来,不知道多少数学家和数学业余爱好者花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证明它或者推翻它,但都未能如愿。半个多世纪以来,由许多数学家的工作已对一些特殊情形作出了证明……普遍的看法是: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是未必可以普遍地证明。图的着色数是一个应用很广、价值很高的问题。它作为许多离散最大化问题的图论模型,它的形象直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特别对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更具有广泛的意义。如操作系统的页式调度、时间表问题、故障诊断、自动布线的分层问题等。这是个有应用效果的数学理论。谈及自己的成果,董德周的眼睛里充满了兴奋的神采,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他花了近30年的业余时间研究 ,已经进行了所有四色问题的推导,终于在1997年完成了证明“四色猜想”的研究,并著有《四色定理普遍地证明》,已获得著作权登记证书。在2006年4月举行的全国民间深圳发展论坛上,他把自己关于“四色猜想”的全部成果公诸于众。通过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查新:董德周“四色定理普遍地证明”的证明方法是最新的,国内外未见文献报导。在研究“四色猜想”的过程中,他发现1890年英国著名数学家希伍德发表的一篇震动数学界的论文中的“有名反例”和“五色定理”都是错误的。由于他错误的理论出现,使人们产生了错误的概念,把图分为“可约图(平面地图)”和“不可约图(球面地图)”。“可约图”是4—色的,“不可约图”是5—色的。从而产生了误解中的“四色定理”,即只证明可约图而不证明不可约图。就是美国多位学者1976年和1996年也只验证可约图而没验证不可约图。它们也超不出“反例”和“五色定理”的范围。董德周揭开了希伍德死搬“肯普链”来证明“反例”是5—色的,有重大错误的秘密。他同样用“肯普链”的方法巧妙地证明希伍德的“反例”是4—色的。因为反例是一个不可约图,这是“四色猜想”彻底证明的一个突破,从而拉开“四色猜想”彻底证明的序幕。他指出希伍德用自然数代替顶点数,食而不化的套用数学归纳法的格式来证明“五色定理”,犯下了基本概念的错误,为“四色猜想”彻底证明无穷大的图形打下了基础,从而实现了两个推翻。这是图论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一项重大数学科研成果。两个推翻的论文先后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得到有关数学专家的肯定评价;已为国内同行多次引用和多个应用;并获得科技成果登记证书;获得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自主创新学术成果优秀奖。2008年6月,被评为“第七界中国科学家论坛—最具投资价值的综合项目”。 同年,董德周、刘燕玲老夫妇参加了深圳高交会,设展位推销的不是产品而是“四色理论”。让“四色猜想”走向国际科学文化领奖台抱着让董德周的“四色定理普遍的证明”走向韩国的国际科学文化奖台为中国人、为亚洲人争得荣誉的想法,我们与韩国李万峻会长探讨了推荐董德周入选2009年蒋英实科学文化奖的可能性。考虑到评选工作已经开始,且“四色猜想”是世界难题,需得到国际权威数学专家的评价结果,还要涉及投寄背景资料、组织翻译、图录校对、费用预算等诸多因素。我们决定抓紧时间,抓住机会,尽力而为。李万峻会长说:“作为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已经存在150多年,董德周利用大量业余时间攻关,穷经皓首,精神感人,意义重大。事业会愿为推动这一成果得到认可提供支持和帮助。”很快就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由韩国前科技部长官李祥羲博士组成的专家组对董德周“四色定理普遍的证明”的初审结果评价很高:是图论中四色定理证明的重大突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韩国蒋英实纪念事业会申请审核机构决定于今年四月在首尔向中国科学家董德周授予“蒋英实科学文化赏”证书。几年来,以民间外交促进国际交往,2008年张令玉和2009年董德周两位科技专家的成果,以及2010年在北京出生的香港学者梁华京得到“蒋英实科学文化奖”国际认可之际,也是我们深感欣慰。(胡旗 苏北)
妈妈 我爱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一头漂亮的长发(短发)圆圆的脸上嵌着两颗宝石般的大眼睛,一张樱桃小嘴,让人一见,就觉得是一位“绝世美女”。 我的妈妈很爱我。一次,我发高烧了,外面还下着雨、打着雷、闪着电,这种天气令人感到害怕。妈妈正准...
姓名:竺可桢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90年
籍贯:浙江上虞
学历:哈佛大学学习气象学博士学位
职务:原浙江大学校长
竺可桢,1890年生,浙江上虞人。1909年毕业于唐山路矿学堂土木工程系。1910年赴美在伊利诺斯大学学农,后入哈佛大学学习气象学,获得博士学位,1918年回国,任武昌高师(武汉大学前身)地理学和气象学教授。1920年任南京高师(后为东南大学)地理系主任。1936年以后任浙江大学校长。解放后,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曾发表数百篇科学论文,提出了新的台风分类法,并概括了各类台风的活动规律,论文中的《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东南季风与中国雨量》、《中国气侯区域论》、《一年内生物物侯推移的原动力》以及《中国近五千年来气侯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推崇。
两岸关系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展现了合作共赢的前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篇1 《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 摘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 文化 、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个中国;和平;新发展 一.两岸关系历史概述 宝岛台湾,自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到现在380多年,一直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残余溃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家乡不能回,亲人不能相见,两岸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屡抛橄榄枝,两岸关系在艰难地前行着。两岸关系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1988年,范光陵率台湾第一个经济文化访问团到大陆访问,开创了40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海两岸人民打破以往隔绝状态、开始展开正式的交往,两岸关系迈入民间交流的阶段。然而,1999年以后,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冲击。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分裂言行,另一方面扩大推行台资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台湾民心。胡锦涛同志自2005年以来坚持“四个决不”(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并且启动国共两党对话,推进两岸 多层次交流,开始考虑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此外,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内法的形式将反分裂以及促进两时事报岸告人大民学交生流版法律化。此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两岸领导人共同努力,推进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深化两岸关系、促进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理论和实践需要。 二.两岸关系进展 今年以来,两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先后会见连战、萧万长、吴伯雄等人,阐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政策主张。国共两党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重大问题上增进了共同认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第五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继续发展。民间探讨解决两岸政治军事问题的研讨活动增多。认识当前台海形势和对台工作,一要深刻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总体考虑和政策主张。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二要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 独”是国共两党一致的立场,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共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对于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义。三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推动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为今后两岸协商解决政治分歧创造条件。四要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凝聚两岸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明确携手实现振兴中华的努力目标,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新篇章。 三. 两岸关系的未来 (一)近期台湾的“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遭滑铁卢。尤于蓝营大败,再加上时间紧迫,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当中,两岸可作的事可能将极为有限。 先来观察时间的安排。在选后新的当选人将在12月25日就职,这刚好已近年底。六周之后,又是过农历年,因而也难有何作为。农历年过后就是三月份了,日前民进党已宣布,届时将会推出2016的候选人,而国民党若要初选,那也就必须开始准备。因而,上半年已过,而在下半年就已经进入选举期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的选举必须在一月份进行,因为新任“立委”必须在3月1日就职,而“立委”选举又是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一同举行。易言之,自地方选举后至2016“大选”,总共也只不过13个月的时间,而实际上这些时间都已经被切割,在两岸方面,确实难以有所作为。 虽然如此,卡在“立法院”的服贸等法案要通过的可能性却会增加。因为这完全掌握在民进党手中,而民进党已势在必得,故也不会为了2016的“大选”而过于开罪于企业家。尤其,若民进党解除封锁,让这些协议发挥一些正面的效果,同时亦可获得部份的功劳,有助于2016的“大选”。 (二)2014年12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范丽青表示, 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了两岸民众的认同和支持。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我们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希望两岸同胞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既有共同政治基础上继续努力,相向而行,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四.启示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全体中华民族一起来圆梦。 参考文献: [1]人民政协网:《两岸经合》,2014-1-14. [2]华夏经纬网:《人民日报》2014-12-17讯. [3]华夏经纬网:汤绍成,夜话宝岛,2014-12-17. [4]郑必坚 ,《中国和平发展与两岸关系的回顾和前瞻》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N],新华社,2011-03-16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浅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形势与政策应当说是一门比较受欢迎的课程,青年人比较关注新闻时势发展趋向,关心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因为有些政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 毕业 分配或是其他牵涉个人利益的问题。高校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和生理成熟的快速成长时期,对于新事物好奇心较强,接收能力也较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形势与政策课有许多真实的教学实践却是在听会议、看电视中进行的,许多学生也认为只要经常看新闻报道,注意关心国家大事,就可以掌握此课程。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待某一事件经常仅从个人观点作一些肤浅的讲解,缺少对引发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度的理论性 总结 ,讲形势不是看表象,谈政策没有真正从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从纵向的社会形势、从横向的国内外形势等多种因素来看待。 许多学生存在对形势与政策的模糊认识,认为与自己无关的根本不用听;与发展前途有关的,也是只看表象,没有了解事物的本源。比如大学生就业难,有许多大学生关心的就是自己的专业与就业,或是发展前途,或是就业待遇是不是自己的期望。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前景不妙或薪酬不高时,有许多学生仅把拿毕业证当成就业的“门票”,不从深层次上研究专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更没有对自己做长期的就业计划,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细心解读形势与政策。根据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教学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太强,致使多数同学只是在考试前夕进行恶补,并且学习内容有局限性。以下是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首先,授课教师大多身兼多职,人员关系复杂,且大多较分散,难按计划规定进行教学,管理难度较大。这些教师有的是本校的在职行政人员,在这些任课教师中,有许多人自身对形势与政策认识就出现了偏差,也不具备充足时间很好地备课,走过场的不在少数。其次,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师资格难认定。由于目前没有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性的规定,仅有大纲性的教学指定目标,因此,对于教师任职资格考核、教学内容评估、教学质量监管等都存在种种不利的因素。教师往往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教学,很少对自己讲解的内容作出评估,更没有进行自我总结。学生也把这些课当成消闲课,自认为对于当前形势很了解的也不在少数,遇上教师谈到某些问题抱怨多。学生与教师的种种现状,也决定了课程很难达到某种深层次的效果,难于对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和管理。 再次,没有紧跟形势和政策的相关教学大纲和具体教材。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学习会议精神的课程,也不是仅仅读读政策而已。我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全国 教育 教学领导小组也只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下发教育教学要点,没有相对完整、稳定的统一学习教材,只有《大学生时事政策 报告 》作为参考教材,没有完整系统的大纲明确指定学习内容。这些状况决定这门课程只能处在“边角余料”的位置。 二、解决的途径与 方法 第一,从高校管理层面上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机制,并从管理理念上重视该课程,提高思想认识,要将教育部规定的课程纲深入细化在具体管理 措施 上。管理层的重视会直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具体推进,比如规范制订该课程的管理制度、评估标准、教师资格认定等。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我们提出的构建形势与政策课“四化”体系中的一环,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直接决定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能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各高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构建长效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领导机制。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教学活动,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校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高校制订可行性的方案后,逐渐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人文学院主管,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共同负责的体制,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地化解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促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从而强化形势与政策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文学院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实施和日常管理,教务处负责做好教学计划的编制和课程教学的安排与管理,学生处负责党总支副书记和政治辅导员等兼职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宣传部负责邀请高层领导、知名专家组织专题报告,团委负责组织第二课堂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努力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必须与其他课程一样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国家没有相应配套教材的情况下,灵活结合时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要点、 热点 问题,构建从“话题”→国家相关政策或法律、法规→现行“话题”优点与缺陷→改良建议等一系列规范模式。避免泛泛而谈的无边际讲课方式,反对没有任何标题的授课形式。话题与形势与政策紧密相连,与学生自身紧密相关。既能够上活课堂,也能让形势与政策课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让学生对社会问题有个深入的看法,对国家政策也有个初步完整的认识,也能激发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鼓励学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了解青年人对国家发展前途应有的历史使命。 第四,构筑良好的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理念。在全校统一认识,正确对待,并且坚持不懈地实行长期有效的教学理念机制。众所周知,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势变化决非偶然。同一时期重大历史进程常常决定一个社会的进步或倒退,作为社会未来生力军的大学生来说,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决不能用把必修课当成可有可无,只要考试通过就行的思想意识去学习,这显然是一种肤浅的学习观念。结合实际,根据高校自身情况,有必要将相关重要政策内容引入课程中去。实现时势与政策的紧密结合学习。要真正学而致用,学而会用,学而切行。深入了解国家发展形势,清醒认识自己在历史进程中所要担负的历史重任,这也是构筑良好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根基。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点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它也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在教学中陷入了困境。我院《高职院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组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要提高本课程的实效性,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 1 整合的原因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与 其它 课程相比,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理论性、现实性的特点,内容信息量大,与现实联系紧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既包括国际局势、国内形势,又包括党和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都在考虑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如有的研究者谈到要提高教师素质,最好由专任教师任教,同时要求教师知识结构要多元化,要有经济学,法学,外交学校,历史学等专业背景。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时政讨论,定时组织学生收看新闻,以板报、短信、微博等形式发布每日要闻。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才会有更深的感悟,因此必须建立固定的 社会实践 基地。这些研究者要么讨论《形势与政策》的理论教学,要么讨论实践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还是分开的。理论教学基本由教师主导,教学的内容由教师确定,教学形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安排的课时少,二者有渗透,但教学的空间和模式不同决定了这种渗透并不多。这种教学功能的定位与分工确实比较合理,且易于操作,但无论是在功能定位还是教学设计上,并不利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与融通。因此学生在参与的时候积极性还是不高,教学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2 如何进行整合 2.1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基本上是由各个学校参照中宣部提供的指导意见,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是这门课程的劣势,同时也是优势。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在内容的把握上会存在混乱的现象,但同时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可以发挥主动性,根据当前热点,所在地区的发展,甚至任教学校的学生专业情况等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将选择的教学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让学生选择,得票数高的专题确定为教学内容,甚至可以每年抽取一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来,每个专题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关注的是什么,教师在与学生代表讨论之后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确定下来的教学内容势必能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也进行了思考,甚至争论,这也是一种实践。 2.2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首先,教学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后,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这些专题可以由教师来讲,个别专题可以由学生来讲,配合一定的奖励措施,学生一定积极参与。学生在准备专题的过程中会查大量的资料,一方面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能力,对本国、本省、本市的情况会进一步的了解。 其次,必须争取在每一堂课上设计一到二个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好是当前热点问题。如讲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涉及金融方面改革时,可以让学生讨论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余额宝”。 再次,围绕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组织各种座谈会、演讲会,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也可与团委、学生会合作开办相应的社团,有些专题交给社团来负责,轮到某一专题时,邀请社团成员来为学生作报告。 最后,我们将每年高校都会举办的“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与“形势与政策”课结合起来,邀请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举行座谈会,谈谈自身的体会,感想,将他们的所见所闻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以上这些教学形式,把“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做学生讲”,这些学生的见闻必然对其他同学的心灵产生影响,因为是自己的同学,他们的话更加可信,比听教师讲效果更好。 2.3 将社会实践基地与网络作为教学空间 以往的《形势与政策》教学环节中,受师资力量、学校条件,经费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多数的教学空间都选用在阶梯教室、学术报告厅中进行,一次性受众 面相 对较大,仅凭教师或专家或学生的讲解,即使运用多媒体设备予以教学辅助,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引起大多数学生对教学的共鸣,无法真正的融入课堂,从而降低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容易对该课程产生倦怠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空间的开放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空间限制,将该课程的教学空间扩大到教室以外的环境中去。如讲民生问题这一专题时,我们就与团委和各系部开展的活动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与常州社区居委会联系,甚至带领部分学生到社区作调研,回来撰写调查报告,讲这一专题时,请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调查报告,看看常州市在民生问题上才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大学生都喜欢在网上与人交流,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将教学空间拓展到网络。利用社科部创办的网页,我们专门开辟出“形势与政策”师生互动专栏。教师在这里接受学生的访问,解答学生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困惑。 猜你感兴趣: 1.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 2. 2017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 3.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 4. 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 1500字政治论文
虽然交通工程专业的 毕业 论文题目的字数不多,结构一般也不复杂,但如何确定好题目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我国铁路旅游业发展对策 2. 大力推进铁路法制化建设 3. 铁路运输企业实行效益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4. 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运输企业改革的思路 5. 铁路运输 企业管理 体制与管理创新的探索 6. 利用资本市场加快铁路发展 7. 确立以市场为基点的铁路多经发展战略 8. 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途径与 措施 9. 关于铁路货物运输代理业发展的思考 10. 铁路运输企业多元经营的方略与取向 11. 合理利用外资加快铁路发展 12. 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措施研究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二) 1. 合肥典型交叉口渠化设计 2. 合肥轨道交通客流吸引预测与仿真 3. 合肥商业聚集区停车场优化设计方案 4. 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探讨与研究 5. 城市不同类型公交车运营成本效益分析 6. 合肥市适用于BRT运营线路的研究 7. 非直线系数对公交运营成本的影响 8. 基于TRANSCAD仿真的公交线路优化 9. 高速公路不同路段防眩设施选择 10. 高峰小时交通量对城市居民出行时刻影响 11. 某双层公交震动噪音过大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 12. 发动机积碳原因探究 13. 分析轮胎性能对汽车行驶性能影响 14. 电动汽车与混合电动汽车发展比较分析 15. 机械变速箱异响诊断与维修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三) 1. 交通工程里程桩编号程序的设计 2.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化 3. 交通部规范公路工程设计变更 4. 雅砻江两河口交通工程~#隧道加强方案设计 5. 低碳理念在城市综合交通工程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6. 广州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咨询管理模式 7.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 8.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市政与交通工程设计院 9. 我国高速公路网交通工程总体规划的发展前景 10. 西直门交通枢纽工程结构设计特点 11. 价值工程理论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2. 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后评价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四) 1.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思考 2.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3.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 4. 隧道立交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要点探讨 5. 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方法 6. 山地风电场交通工程设计特点 7. 浅谈道路平面交叉设计在交通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8. 高速公路中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方案探讨 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与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10. 模糊数学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方案比选中的应用 11. 南京先行交通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费报价的探讨 13. 广梧二期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计 14. 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概述 15. 浅谈环城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规划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6.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探讨 17. 交通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探讨 18. 复杂环境下轨道交通车站基坑工程设计 猜你喜欢: 1. 交通工程科技论文 2. 交通工程论文题目 3. 交通工程专业论文 4.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 5. 交通运输论文题目
大部分人对空乘都有一种莫名的的向往,想去当空姐或者空少,却对空乘也是一知半解。空乘专业的论文选题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空乘 毕业 论文选题_航空类专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空乘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空乘专业形体训练课教学内容研究
2、我国空运后送专业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3、就业视域下空乘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4、国内民用客机机载娱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5、基于组织管理角度探讨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的防范策略
6、《乘务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7、民用飞机客舱旅客服务单元(PSU)布置研究
8、“南航事件”冷思考:急救机制要实,体制要顺
9、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共同课程开发实施机制建设--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0、基于职业能力的空乘专业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研究
11、浅析空中乘务员客舱播音的技巧
12、民航业的平民化现象
13、国际邮轮乘务人员跨 文化 交际能力培养探讨
14、航空公司机上服务质量现状与提升战略
15、公务航空服务创新研究
16、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控制
17、中国航空旅客不轨行为法律规制探究
18、论雇主 劳动合同 条款变更权之控制
19、关于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影响探讨
20、审美经济新理念--从审美视角看航空服务的新理念
21、我行我素的俄罗斯航空公司
22、职业 教育 的嬗变与转型--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冷思考
23、空中乘务专业礼仪实训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4、高职民航商务专业培养方向与定位的思考
25、传统航空借鉴低成本航空服务模式的思考
26、“母语结构教员”推动空客本地化售后服务进程
27、飞行护士职业发展实践探讨
28、本科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9、关于航空服务存在问题的探讨分析
30、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民航乘务英语教学
31、论空乘人员职业倦怠及对策研究
32、空乘实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33、对本科层次空乘专业建设发展的讨论
34、空中乘务礼仪教学问题及培养对策研究
35、人才的摇篮开启精彩民航[N]
36、用服务温度赢得市场热度[N]
37、我省民航业迅速发展引发航空人才需求[N]
38、西南航空学院乘务培训中心启用[N]
39、航空公司真情服务的探索与思考[N]
40、“空中骚扰”频发 航司服务水平亟待提升[N]
41、差异化航空服务的基础是旅客的共同利益[N]
42、空乘技能培训的质量管理探讨
43、基于TPB理论的旅客乘机安全行为研究
44、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45、对中国民航企业廉价运营模式的思考
46、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途径探讨--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7、民用飞机救生筏储存箱结构设计思路探讨
48、哈大高铁客服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
49、浅谈民航乘务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0、改革高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51、需求理论视角下民航服务质量与理念的提升研究
52、当代中国民用航空客舱服务的民族审美文化特征
53、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实现成本领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实践和启示
54、面向成本优化的航班延误损失差异研究
55、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应对劫机处置能力评价研究
56、航空鼻科疾病防控 措施 和医学鉴定的临床研究
57、中国航空公司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8、民航女乘务员性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59、民航 企业文化 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耦合研究
60、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飞行技术专业论文题目
1、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研究
2、四轴无人机多约束条件下的跟踪控制和轨迹规划 方法 研究
3、通讯受限条件下航天器编队姿态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4、飞行员飞行技术对其安全绩效的影响研究
5、航空器穿越飞行高度层最小纵向间隔的研究
6、海上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控制技术研究
7、无人机协同编队队形保持控制算法研究
8、基于终端滑模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及再入跟踪控制
9、面向无人机伴飞的多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研究
10、实际导航性能(ANP)算法研究
11、我国航空公司航油成本管理研究
12、女飞行员工作压力致因及对策研究
13、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14、高校民航飞行学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15、高超声速飞行器姿态控制先进方法研究
16、东航安全战略及其实施研究
17、高原复杂机场/环境终端区RNP运行中飞行技术误差(FTE)的分析与控制
18、基于NDB/VOR的仪表飞行技术仿真与应用研究
19、基于B/S的绵阳分院学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PBN导航系统性能分析与研究
21、ZrB2基超高温陶瓷材料催化性能研究
22、高超声速飞行器金属结构热管热防护机制理论与模拟研究
23、空间飞行器DS-UWB通信多用户检测与频谱共存技术研究
24、卫星编队物理仿真系统多参数视觉测量方法及仿真验证
25、RNP导航技术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6、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飞行品质评判系统研究
27、基于对偶四元数的编队飞行卫星自主相对导航算法研究
28、基于GPS相对测量的卫星编队碰撞规避研究
29、论飞行员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30、RVSM空域飞机碰撞风险研究
31、面向集群航天器的空间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32、直接序列超宽带体制空间多用户通信技术研究
33、驾驶舱资源管理(CRM)对飞行技术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4、基于机组人为因素分析的东航飞行安全风险防控及对策研究
35、_学院飞行学员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36、离场程序三维保护区算法研究
37、特殊机场RNPAR程序设计及实例分析研究
38、基于我国航空公司飞行员特殊性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39、空天网络的接入算法研究与可靠拓扑设计
40、基于SDRE方法的卫星编队队形保持与重构
航空服务毕业论文题目
1、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2、基于SERVQUAL方法的航空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3、多机场区域内新机场选址及其航线规模优化研究
4、__航空公司顾客忠诚度现状与提高策略研究
5、行业管理视角下的西南地区航空枢纽协调发展研究
6、民航青岛空中交通管理站服务质量提升问题研究
7、东方航空公司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
8、欧美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9、基于税负测算模型的营改增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研究
10、我国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发展研究
11、蒙古航空公司顾客满意度研究
12、航空公司辅助性收入研究初探
13、航空服务创新体系设计与实施研究
14、中国民营航空低成本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15、第五航空权开放法律问题研究
16、基于SOA架构的航空贵宾服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7、国内政治和国际民用航空制度变迁
18、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9、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20、东方航空公司战略转型中的营销策略研究
21、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客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22、广东省通用航空管理对策研究
23、天水机场管理体制重构与实现途径研究
24、越南航空公司客户满意度研究
25、中国公务机航空市场发展策略研究
26、中职学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27、民航云南安监局参与完善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应急管理案例研究
28、“营改增”对CSA航空公司的影响分析
29、中国民航低空空域开放管理问题研究
30、A航空公司航班延误服务提升策略研究
31、SC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32、基于顾客满意的服务补救问题研究
33、港龙航空长沙机场服务营销案例研究
34、空中乘务专业高职生共情能力培养研究
35、H航空公司产品营销研究
36、基于SERVQUAL模型的航班延误服务补救质量评价和管理
37、联盟中的航空公司产品开发研究
38、我国通用航空FBO规划设计研究
39、沈阳市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40、兵团交通运输集团业务选择与发展研究
41、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策略研究
42、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航空服务 英语口语 课程改革研究
43、四川省通用航空参与航空类公共服务的调查研究
44、民航企业的移动互联营销研究
45、航空配餐体系的构建研究
46、公共管理视角下航空公司航班延误治理
47、喜马拉雅航空发展战略目标研究
48、高职院校ESP英语教学的对策研究
49、哈尔滨安达航服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50、ZS通用航空服务项目商业计划书
航空类专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关于航空公司的优秀论文参考
★ 关于航空公司的论文范文大全
★ 航空公司相关论文范文
★ 航空公司方面论文参考
★ 航空公司文化论文参考
★ 关于航空公司的论文参考
★ 关于航空公司的论文范文
★ 航空公司相关论文例文
★ 航空公司有关论文优秀范文(2)
★ 航空公司方面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2500字
导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交通。走路是交通,开车是交通;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交通安全论文3000字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本文从建设交通安全管理文化入手,对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交通险情及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和新举措。
关键词:
安全论文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使得车辆的人均占有量大幅度增加,车辆数量的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增加了道路交通运输压力,特别是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1.1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驾驶员是道路交通行为的主体,驾驶员的思想观念影响着驾驶员的交通行为,从而影响着交通安全事故的数量。调查显示,由于驾驶员主观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在行使中过于自信,不能小心开车,疏忽大意造成意外伤害,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交通行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占总事故的百分之九十。虽然国家近年来对酒驾、超载等问题严格控制,但还是不能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即使在道路交通状况都良好的情况下,也依然会有交通事故现象发生,这说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对交通事故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具备安全意识,才能正确引导交通行为。
1.2车辆质量有待提高
车辆质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很大,车辆的质量若是不高,即使驾驶员有较高的驾驶技术也难以保证安全行使,车辆质量主要包括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车轮、喇叭、前后桥、灯光、仪表等部件的质量,车辆故障还有漏水、漏气、漏油等因素,影响着车辆的技术性能,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在这些影响车辆质量的因素中,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轮胎、灯光等是引起交通安全事故的最重要因素,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车辆质量不高还因为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有限,不能全面检查车辆存在的问题,国家对车辆的控制也还存在漏洞,有一些应该报废的车还能够上路行驶,给道路交通带来了隐患。
1.3道路承载力有所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直线上升,人均车辆占有量也大大增加,人们为了自身出行方便,纷纷购买私家车。但是我国道路设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车辆数量的增长速度,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力也下降,面对越来越多是车辆,道路交通变得拥挤,路面也受到破坏,没有时间整修,人车混行的现象比较常见,缺乏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公路铺装率较低,高级公路在公路总量中占有的份额也较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道路的建设速度和养护质量也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我国道路设计不够合理,很多道路的车道宽度、视距、线形、转弯半径等都不合理,每年因为道路面光滑造成的交通事故比重最大。
1.4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改善
道路交通环境包括交通标志、天气因素、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等。车速的设定通常根据道路的等级和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决定,但是很多高速公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或者由于工作的疏忽,没有完善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建设,使得对此路段地形不熟悉的驾驶员降低了安全警戒意识,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点是在阴天下雨下雪的.恶劣天气,没有交通标识会增加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管理方面来说,交通管理不善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原因,我国关于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人员的水平较低,力度欠缺,对违章驾驶的执法不严,对安全驾驶的宣传力度不够等。
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的管理
1)应该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定期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从而指导他们的驾驶行为,自觉遵守安全行驶规章制度。
2)应该严格对驾驶员的管理,规范驾驶员培训市场,严格机动车驾照考试制度,对驾驶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只有在驾驶员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能力才能发证,坚决杜绝买证行为。3)重点做好大型营运汽车驾驶员的思想工作。大型营运汽车的驾驶员负责数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交通部门应该重点对这类驾驶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质。
2.2提高车辆质量以及检修养护水平
提高车辆的质量和检修养护水平需要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来进行,既要完善车辆安全检测制度和车辆维修制度,又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驾驶员应该重视的车辆的检修和养护,抽出时间定期对车辆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车辆进行检修能够提高车辆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车辆检修部门应该积极引用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车辆检修技术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车辆检修水平,及时发现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车辆在安全状态下上路行驶,减少事故发生率。
2.3提高道路承载能力
道路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日益增长的汽车流量和日益下降的道路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国家应该加大对道路交通单位的投资,帮助道路管理部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公路的定期养护工作。国家还应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加大对高等公路建设的力度,严格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设标准,杜绝道路建设豆腐渣式工程,同时,应该加强对道路规划建设,改善路网结构,合理进行道路规划,避免人车同行的混乱局面,还给人们一个标准有序的道路行驶环境。
2.4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首先,应该完善交通标志、安全设施建设,在需要提醒驾驶人员的位置务必要明确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要根据道路的特点进行设置,不能千篇一律,只搞形象工程。改善高速道路的环境,在路边种植一些植被,起到缓解驾驶员疲劳、愉悦驾驶员心情的作用。其次,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落实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针对人们与交通管理部门的矛盾出台相应的对策,完善交通事故管理机制,严格安全《交通管理处罚条例》来进行道路交通管理,加大违章驾驶的处罚力度,交通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职业道德,对违章行为严肃处理,坚持公平公正。
3总结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又包括车辆质量、道路承载力、道路交通环境几方面,虽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客观因素比较多,但主观因素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交通部门应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尽量避免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陈勇兵,王爱华,何小卫.GPRS/GPS车载网络终端硬件与驱动程序设计[J].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6-90.
[2]陈明伟,袁晓华,潘敏,谢汶莉.从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对比谈预防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8:59-63.
[3]许洪国.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8.
[4]刘志强,龚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6,4.
[5]孙平,宋瑞.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2.
摘要:
平安关涉到家庭,社会,它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的工作都跟安全息息相关,我们不断地重复着:学习安全、宣讲安全、督促安全的工作。小学生是我们共同关爱的花朵,是社会发展的新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小学生交通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从小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识大多在学校里获得,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发挥学校内在的教育因素,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关键词: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问题,对策
“祝你平安,祝你平安,让那快乐围绕在你身边??”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心中就涌动着无比温馨的感受。平安是每个人的心愿,更是人生最大的幸运!平安,它是一种希望,一种寄托,它蕴含在儿女依依的期待中,在母亲虔诚的祈祷里。孩子,在父母眼里,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老师眼里,是展翅待飞的雏鹰;孩子的安全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交通安全关乎生命,生命没有彩排。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生安全工作,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下就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氛围感染,树立安全意识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宣传片,通过视频中一些场景感染学生,并通过谈观后感提升安全意识。此外,有效利用学校及生活中张贴的交通安全标语、设置的安全橱窗、安全手抄报、等方式,使他们从多方面了解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交通安全的意识。
二、在课堂中渗透,普及安全知识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不少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等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和热、密不可分对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为其它渠道所不能替代。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如:上好每周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由于我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属于新城区的交通要道,一学期以来我们召开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小交警》、《交通安全在心中》等主题队会,让学生认识道路交通标志的内容,增强了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在教材延伸中渗透,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它蕴含着许多作为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供我们挖掘利用,如品社教材中有许多课题含有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教师改变了脱离实际单纯灌输的陈旧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式可采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课前实地考察、调查和课内讨论、交流、演小品、知识竞赛等,调动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念,又延伸了教材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真抓实练,在活动课中巩固
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四年级有一部分学生对骑自行车发生兴趣,教师利用活动课给学生上了一节情趣盎然的活动课《交通安全教育一一我是小交警》,在活动课上学生亲眼目睹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们在马路上发生的车祸,给各家庭造成的痛苦。活动课上同学们模拟交警执勤,模拟发生事故时的急救等,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在实践操作中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有一天能够自豪地说:“灾害不可怕,我们会自救”。
四、形成合力,强化安全行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言而喻,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着共同的育人目标,承担着共同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家庭教育无法企及的功能两者间,既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可相反相克,互为掣肘因此,如何促进家庭与学校融合,协同作战,统一步调,共同育人,共同面对纷繁复杂的交通维护孩子的安全,确保家庭的幸福?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不断开发利用双休制的实行,给学生休闲的时间多了,我们可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造福于社会组织。学生开展“向不文明告别”、“规范乘车,行人行为”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只有学生、教师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才能真正确保小学生的交通安全。
我们在校园中演绎活力,憧憬明天;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意,拒绝伤害。让安全的意识常驻我们心间,让安全之花绽放在和谐的校园!
【摘要】
但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来突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并呈高发态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损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治理,笔者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关键词】
农村;交通;安全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现状
1、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问题。其一,部分村民为了贪便宜、图省事,见车就坐,能挤就挤,从不考虑安全问题,一旦遭遇车祸才感到后悔。其二,车主见利忘义,开无牌无证车、报废车和禁止载客的车辆载客,明显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农民在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根本不考虑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方式问题,。如:农村公路用作晒谷场、堆放场,公路沿线占道的现象相当普遍。
2、学生交通流产生的问题。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村小集中到乡镇中心办学,给学生交通出行带来状况令人堪忧。这样一来,中、小学校,幼儿上学放学都需由机动车辆接送。但是,部分学生家长为了节省开支,临时雇用部分面的车、二轮摩托车用来接送幼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学生搭乘超载车、货运机动车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学生三五成群在公路上追逐玩耍,目中无车,临车横路,搭乘无牌车、超载车、货运机动车。3、部分货运车辆违法载人现象屡禁不绝。偏远乡村二、三轮摩托车违法载客现象依然存在。轮摩托车一般不受路况的限制,驾驶人多为偏远乡村村民,平时忙完农活,挤出时间赚几个零花钱,以补贴家用。而这些“三无”车辆由于车辆技术状况差,驾驶人员素质低,承担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事故,赔偿费用很难到位,给事故处理增加了很大难度。4、占道乱堆乱放,违章作业现象难以取缔。违法占道作业隐患多,特别是沿袭多年赶集习惯,一到赶集场日,各个村民画地为牢、占道为市,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不时酿成交通事故。另外,比如建房占用街道、公路有效路面堆放物料;利用路边门面开办汽车修理业务等,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还不时引发交通事故。
二、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1、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当前,虽然某些行政村已确立了交通安全员,但大都未建立健全农村墟日安全管理、交通事故责任检查、交通安全定期检查督促、交通安全工作例会等各项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或即使建立了部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但也未能落到实处,工作流于形式。
2、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经费难以保障。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村交通安全协管、交通安全宣传等管理经费不到位,交通安全管理各项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3、交通要素不符合交通安全标准。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人、车、路”等诸多要素有关。一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差。主要表现为: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差;沿线村民交通法规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差。交通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二是车辆多、流量大、车型杂、车况差。有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各种车型,可谓应有尽有,车型较杂。有不少二手车,还有拼装车、报废车,车况差。另外,农村公路多为四级和等外公路,弯道转弯半径小,线型设计不合理,通车视线不良,桥面窄、坡度大,平面交叉口多,路况差。
三、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诸多要素,要切实扭转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管控软弱的现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大格局。首先,要确立政府主导,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县级人民政府主导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交通安全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乡(镇)、村组以块为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落实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经费。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把乡村交通安全工作延伸到行政村,进一步发动农村自治力量,充分发挥农村村级组织的作用,使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
2、改善路况,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行车舒适性。农村道路在新建、改建时必须认真落实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三同步”原则。认真落实“谁牵头、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完善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工作机制,加强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做到责任明确,设施齐全,养护规范,确保路况良好。对农村公路中的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危险路段进行改造,通过增设防撞护栏,增设标志牌,设置公路线形诱导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公路行车的安全性。
3、推进农村客运优先战略,优化车辆结构。实施大客运战略,逐步建立起农村客运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有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农村道路上的车辆结构,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客运秩序,减少农村交通安全隐患。
4、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的执法管理。公安、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的无牌无证、农用车、拖拉机载人、人货混装、违法占道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各类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治农村道路的行车秩序。
5、深入农村宣传,增强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不断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总之,要保障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关于道路交通的论文
现阶段,公路事业发展状况不仅是影响一国人民生产效率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道路交通的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 :伴随着相关工程项目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建设复杂性、技术性的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的价值意义凸显出来,逐渐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实践与认可。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并就如何提升其应用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有助于我国交通事业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 :公路项目;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有效性;策略
引言
相较于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充分整合并利用各种资源,降低各种安全事故以及质量隐患问题出现的概率,保证施工的速度与质量,提升项目实际的规划、设计与建造价值。特别是面对日趋复杂的施工市场,施工单位能否全面、有效地落实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发展前景。所以,全面探究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提高应用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1精细化管理探究
1.1工艺与技术管理
在实际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落实施工图纸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应当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其实际的环境状况,然后制定出一套涵盖详细施工流程、疑难解答、注意事项的施工方案,使其指导实际的项目建设。在实际施工中,如果出现施工方案同实际建设工作不相符合的情况,应当立即停止这一部分的施工,技术人员、监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共同商讨后及时改正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要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安全了解施工的具体指标,落实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
1.2质量管理
质量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以及建造价值实现的要素,所以管理部门应当派出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明确不同人负责的不同环节、区域,采用定期检验与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个施工人员的各个施工环节展开全面的管理[1]。这一工作的推进,必须要基于施工人员的施工责任制度,即可以将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归于个人,然后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是惩罚,从而激励大家树立质量意识,提升自身的施工水平。针对普遍存在的不符合施工标准的工序通过审核的问题,应当追究施工人员和质管人员的双重责任,从每一个环节规避质量风险。
1.3进度管理
进度也是影响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工程建设一旦开始,就必须在项目建设质量与施工人员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升其建设速度。所以在建设之前,相关人员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建设规模、目标以及用途,以月为单位做出合理、科学的进度预期。然后以此为指导,定期考察项目的实际建设状况,并且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奖惩。如果发现实际建设进度远高于或者是远不能达到预期进度,应当适时调整预期方案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部分。除此之外,如果想要提升各个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在不同施工队之间展开竞赛,为其布置合理的任务,任务完成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率先完成的队伍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1.4安全管理
公路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复杂性较高的工作,所以必须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①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安全制度,并确保其在各项事务中的全面落实。②应当加大安全的培训与宣传力度,使广大人员可以深刻认识到安全施工的价值所在,并且掌握一定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或者是对相关人员造成的不利影响[2]。③应当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例如安全帽、安全绳、警示牌等,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在施工现场营造起有序、安全的施工环境。
1.5成本及合同管理
原料采购是影响成本的最为直接的要素,所以在这一环节,应当成立并派出专门的采购小组,在全面了解市场价格以及材料质量的基础上,择优选择一家供货商,并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笔采购完成后,都要及时进行账目的清算,并且要接受相关人员的检查与核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实现对各种材料的充分利用。合同管理涉及到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招聘施工人员的过程中,应当与其按照规定流程签订相应的合同,确保二者之间有着合法的劳务关系。针对货物的采购或者是物品的租用,也应当及时签订采购或者是租赁合同。在此基础上,应当对合同及其附带的资料进行妥善的保管,为之后的取用提供一定的便利。
2有效性提升策略
2.1制度建设
施工单位应当在了解国家相应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建设规模、目标以及具体方案,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建设工作开展的《精细化管理细则》,然后以此为指导,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3]。在实际建设之前,应当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管理细则的具体要求,使其从思想层面重视施工的质量、安全以及进度管理问题。
2.2责任明确
施工方一定要明确各个环节、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一般情况下由合同的合法签订来实现这一目的。这样既有利于推进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同时也可以使相关人员在责任感的驱动之下,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规避安全风险,促进项目整体的高质、高效建设。
2.3安全教育
施工方应当把好用人关,明确不同岗位的用人门槛以及工作标准,提升整体建设队伍的专业性[4]。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他们的安全教育与专业指导力度,使其掌握更加先进的专业技术以及专业知识,可以实现安全意识与专业素质的同步提升,更好的服务于项目实际的建设需求。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工程的建设是影响人们生产效率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相关主体必须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从施工技术、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合同等要素入手,不断提升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与有效性,营造更加和谐、有序的施工环境,助力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世杰.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探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5(09):30~31.
[2]张蕊蕊,刘成举.关于农村公路养护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2(04):18~19.
[3]薛萃.浅谈做好项目精细化管理应抓好的五个环节[J].山西建筑,2011,8(31):42~43.
[4]梁永刚.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6(12):65~66.
交通运输(以前称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运输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铁路运输收入内部控制环境》
铁路运输行业基本上都是国有控股企业,这些企业的健康高效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铁路企业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如何加强自身管理,增加企业盈利是每个铁路企业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是重要环节之一,特别对于运输收入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收入管理监督制度,是保证运输收入管理信息真实透明的重要手段,更是防止财务漏洞,预防企业内部腐败、确保运输收入足额进账,收支管控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 措施 。最重要的是,铁路运输企业必须依据运输收入管理的相关规则,合理合法为前提,再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运输收入内部监督,规范运输收入管控的各项程序,确保所有相关票据的完备与规范性。
此前,我国多个中央部门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里面对内部控制环境有了明确的定性,在 企业运营 中的重要作用的说明,并且规范了应用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 企业 文化 等。这就是说,运输收入管理组织模式,实际上是一个 企业管理 方面的一个架构,在此架构中企业为实现目标,获得盈利进行的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明确地建立授权与分配责任的 方法 ,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控制意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一、铁路运输企业收入内部控制环境因素的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一项涉及企业内部各方的系统工程,不能单独考虑解决某单一因素,必须分析清楚企业内部的各控制环境的因素,哪些因素制约和束缚了企业发展,哪些因素相配套的制度需完善更新,各因素之间怎样协调发展等都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中要综合考量的。如前所述,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因素大致可以 总结 为,企业内部文化、企业员工信用度、运输收入管理架构、人力资源政策等因素。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控制环境的重要标志,还可以向管理层反馈整个控制环境的特点,作为企业的信念、 思维方式 、行为准则,对企业具有最高的指导意义。作为铁路运输企业,更应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为收入方面的 财务管理 ,提供最根本的行为模式。员工信用度和人力资源政策是关于人的企业制度,一切工作都需要人的参与,所以内部控制过程中,人的因素是重要控制对象。在运输企业,收入管理职位要明确职责,用对人,把具有一定才能的人放到关键的位置,减少账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在人力资源方面,注重能者居之,提升职工岗位流动性,防止腐败、私自挪用企业运输收入等情况的发生。合理的运输收入管理架构,是保证企业财政健康运行的关键,没有收入,就没有发展;没有好的收入控制环境,就不可能实现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铁路运输企业收入内部控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严格的风险评估原则
铁路企业要实现发展,就必须参与扩大市场的活动,天然地拥有投资扩大规模的冲动。合理的、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投资对企业提升竞争力有极大的帮助。铁路企业的根本收入在于运输方面的盈利,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扩大时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风险大小,可控程度,还要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加强监督制约。不能因为企业某个人的喜恶不顾风险大小,进行盲目投资,最终导致入不敷出,爆发财政危机,进一步影响运输收入。
发展健全的财务管理队伍,设置必要的会计岗位,认真执行财务财会制度,依照《会计准则》、《铁路运输会计核算规则》等是铁路运输企业的 毕业 工作。专业的收入管理队伍,有利企业资金的高效运行,对铁路运输各个环节的收入有明析的记载,使收入资金快速回笼,实时向管理层反馈各个环节的动态情况,为风险评估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同时,加强收入管理的控制,有利于加快企业资本资产化,提高财务年报的信息,获得更多投资者的信任,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运输收入是铁路企业的命脉,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后再进行具体的操作,才能保证运输收入的有效利用。
2.完善收入控制的 自我评价 体系
通过之前所说的,我们知道,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都会有相应的制度准则,那么企业内部是否都认真执行?或者执行情况如何呢?这就需要一个相对健全的自我评价体系来作出反映。为使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全公司范围内得到贯彻,必须做到依据规矩办事,遵循法律原则,企业每一个人都各尽其力。铁路运输企业首先要明确各方职责和权限,有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监督考核模式。对公司财务有具体审核方法,避免出现账务上的错误,甚至是出现故意的人为欺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内部的腐败行为。把内部环境控制好,实现企业的稳定收入。
三、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的要点
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运输收入的构成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国家相关政策又不断创新完善,这给收入管理内部带来很大的挑战。同时,有些铁路企业在运输收入管控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结算方式不便捷,不规范、手续不完备、缺乏成本观念等)。所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对职工进行相应的培训,财会人员需加强自身本领,认真学习各项办法,提高对收入收款的管理能力。在面对客运业务时,工作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形象,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若是货运业务,则要保证物品安全,还要确定物品是否为违禁品等,提高运输能力。
1.加强运输收入票据的内部控制
对铁路运输企业来说票据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会计核对的最重要凭证,所以要有专业的与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种票据的来源,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铁路客货运输票据是国家批准的专业发票,属有价证券,是铁路运输企业核算运输收入的原始凭证。对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内部控制时必须把握好印制、请领、保管、使用、缴销等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及管理。
2.加强对运输收入的进款的内部控制
铁路运输收入是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和辅助作业中所产生的费用,并由享受运输服务的使用者支付。对铁路运输收入进款的内控管理必须把好以下几个环节:(1)核收环节,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时,必须使用合法有效的票据,按照有关规章规定的收费标准和定价标准收取运输费用。(2)保管环节,客货营业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运输收入的保管工作,并实行账款分管制度。客货运输收入进款存放地点必须有安全设备和防范措施。(3)交接环节,经办人员凭“票据进款交接单”与进款员办理进款交接。交接前,进款员应对“票据进款交接单”进行核对,确认应缴进款正确后,再与经办人办理交接。(4)解缴环节,规定指出运输收入必须在收款次日12点前送存银行。(5)上汇环节,客货营业站、段应按规定的日期将运输收入进款上缴上级收入管理部门。各级运输收入会计核算单位应按上级规定的办法办理运输收入的缴拨,努力压缩资金在途时间,以加速资金周转。
四、结束语
古语有云“扬外必须安内”。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先治理好公司内部环境,提供安全有序的“大后方”。企业收入是其命脉之所在,铁路运输企业在管理运输收入时,更应该花大力气去管控相关的内部环境,使运输收入发挥最大效力。内部环境的营造需要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管理层以身作则,弘扬好企业文化,加强监督,接受监督,基层员工诚实守信,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这样在科学规范的管控下,就能为运输收入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现代交通运输是指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按照综合运输理论和现代经济发展对运输的基本要求,从追求系统效率和角度与合理的社会综合交通运输成本的层面,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而构建的具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交通运输系统。按照现代交通运输的内涵,推进交通运输的发展,即是交通运输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技术进步对交通运输的要求,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产业更新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建设,是21世纪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对实现基础建设由单一化想集约化交通发展的转变,也是解决现代交通难题的关键,我国交通运输业要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有效的缓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更是实现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概念
通过对即有运输方式流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新的内涵,使交通在服务效率、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运输理论的成熟和应用环境的逐渐具备对其整体经营组织和结构调整提出新的要求,按照综合运输要求发展交通运输;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对运输组织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即各种运输方式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必须在运输基础设施布局、企业经营组织管理、企业经营动作关系等各个方面,做出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改变和调整。
二、交通运输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关系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基础日益增强,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的加快对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间的交通运输状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交通运输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作用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作为最直接有效的流通形式,在当今的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新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高速发展的先导工程。
目前,中国的经济进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材料、动力和能源及信息控制技术的进步,将会演变到智能或者叫后现代交通发展阶段,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代交通与古典交通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包括速度、方便的程度、舒适的程度。从这用意义上讲,交通已经于社会融为一体。
四、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运量也快速提高,根据我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到世界第二位,电气化铁路里程数同样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到了7735公里,居世界第一,并且在建规模超过了一万公里。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速度最快,技术系统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强,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截止到2014年,我国铁路客运量脚2012年增长了38.79%。全国高速公路网仍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公路建设也在逐渐加快。截止到2012年,我国高速公里里程达9.6万公里,较2005年增加了4.1万公里,增长了134%,平均年增长率为19%。交通运输设施基础基本得到改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五、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
(1)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2)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较低的交通运输技术和装备水平影响着运输效率的提高。
(3)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不尽合理,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利于优势的发挥。交通运输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壮大。政企不分,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六、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应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交通现代化步伐,从被动适应逐步转向对国民经济的先导促进作用。
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当代运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它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途径之一,也是经济地发展运输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
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
(1)修订和完善适应运输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运输行业准入标准, 并严格进行经营资质条件的审查,把好市场准入关,确保经营者的素质和条件;
(2)要通过培训和 教育 ,增强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
(3)要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执法人员稽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流动检查与站点管理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经营行为,保障运输市场朝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方向发展。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在生产过程中连接各部门的链条和纽带,是一个感应度和带动度很高的基础产业,被喻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先行官”。近年来,交通运输建设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历史性机遇,建网提质,内外畅通,努力构建大交通发展格局,交通运输事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李华.经济发展学[J].社会科学,1980(01).
[2]詹武.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正确决策[J].交通运输业经济问题,1980(08).
[3]涂济民.对农村地区发展交同的初步探讨[J].农村交通问题,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