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辽宁锦州历史遗迹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辽宁锦州历史遗迹论文发表

锦秋湖这个悦耳的名字能名扬遐迩,不仅有她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还有那坐落在湖北部的古朴典雅的“五贤祠”。 初夏时节,我们骑自行车去五贤祠,沿分洪河岸北行,西岸垂柳拂水,倩影倒映;东岸,白杨参天,浓荫遮地。淙淙的流水泛起微微波纹。约行四五里,隐约看见芦苇丛中有几座瓦房,被树木环抱着,那就是“五贤祠”。 五贤祠背北向南,前临荷塘,右靠鱼池,另两面依傍着一米多高的芦苇,真是草秀水明。 站在水塘边,五贤祠的正面尽收眼底,东西大约50米,龙头大门居在中间,两侧各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四角凉亭。与其说凉亭,倒不如叫“望湖亭”。 门与亭全是瓦红色。四角向上翘起,犹如雄鹰在空中展翅。陶瓷画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楹梁上刻有精致的花纹,给人一种幽雅古朴的感觉。 登上台阶,走向院内,正面是五间上房,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偏房。所有房屋都是瓦红色,造型奇特,古色古香。突起的房檐像鸡嘴向上噘起,房前面皆雕梁画栋,光亮光亮的。 走近上房,见中间两根柱上,有董一博题写的对联。上联是:“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下联是:“异姓五贤卧龙谪仙天下士”。上面是金红的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五贤祠”,真是轩昂壮丽。 进入屋内,五尊雕像一字儿摆着。个个魁梧、威严、庄重地坐在一米多高的筑台上。上遮绸布缎布棚,下踏青石板面。尊尊精致、细腻,个个栩栩如生。 中间是鲁仲连的塑像。据向导介绍,他是战国时齐国人,善于为人排难解纷而不受报酬。《战国策》和《史记》等书都有专文记载他的事迹。 向导指着右边一尊大像说:“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当年他在密州知州任内,逛罢华不注山(今济南东北华山),顺小清河而下,来这里挥笔写下了‘贪看翠盖拥红装,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缎,纵教匹练写秋光’的著名诗篇。”他头戴一顶绿色四方平顶大帽,面容慈祥,鬓角像刀裁,眉梢如墨画。眼神中充满着文学才华。墨黑的胡须飘在胸前,左手托着书卷,像在那里低吟奇丽的诗句。 左边的塑像是三国蜀相诸葛亮,他握羽毛长扇,眉宇间流露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才能。 排在最外的两贤,是颜?和辕固。颜?,战国时齐国人,曾隐居在“五贤祠”这个地方。 踏上西房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识时在诸葛,致和有仲连。” 这不正是对二位贤士的高度评价吗?正面墙上写着“邦国瞻依”的横批。墙上挂满了古今诗人、画家的佳作,诗意横溢,画情丛生。 步入东房,向导指给我们看门前的对联,“渔舟唱晚归莲渚,惊阵雁寒宿芦华。”这正是来赞美锦秋湖景色的。是啊,里面全是赞美锦秋繁荣景况的诗画。真是诗意盎然,画景壮观。 游罢五贤祠,心中确有所感,这感慨都出自于对“五贤祠”的敬佩和对祠中瑰丽建筑的赞赏。天已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祝愿你学业有成!

锦州古塔作文前几天晚上,我与爸爸妈妈来到了古塔公园散步。我一走进古塔公园就被此地的景色迷住了:逶迤耸立的石塔映衬着灯光,五颜六色的喷泉飞洒着水柱;栩栩如生的影壁墙记录着历史,形态各异的化石树林讲述着远古;闲庭信步的人们谈论着见闻。我走近石塔,听着塔尖上悦耳的风铃声,看着石塔上倒映的灯光,我好似进入了仙境一般。塔尖上的风铃向我招手,塔身上倒映的灯光冲我微笑,仿佛在欢迎我的到来。广场的中心是喷泉,向四周喷洒出道道水柱,在五彩灯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交相辉映。穿过喷泉,眼前立刻出现了一面用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影壁墙,上面记录着锦州的发展历史和人文景观,当你看后脑海里会印下锦州的历史,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再往前走,穿过甬道,就到达了化石树林。化石树林里的化石树伸开枝干,呈现了化石的神奇。化石树林中最特别的是三棵环抱的化石树,这三棵化石树树枝缠绕在一起,纵横交错,犹如三名有刎颈之交的好朋友,紧紧地抱在一直,海枯石烂也不分离。在这如画的景色中,人们有的在谈笑风声,有的在凝神思考;大人们或跳舞,或武剑;小孩子们则在追逐嬉戏。。.....我回到家后,还沉醉在那优美的佳景中,如痴如醉。古塔公园不愧是锦州的旅游胜地!

锦州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掘证明,自远古以来,锦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历代相传,人烟不绝,并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这里属冀、幽二州地。

春秋时期属燕地,战国时属燕辽西郡地。

秦、西汉时分属辽西、辽东郡地,东汉时大部属辽东属国。

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地,晋代属平州昌黎郡地。

隋代时西部属柳城(今朝阳)郡地,东部属燕郡地。

唐代初属营州(今朝阳)总管府辖,后属安东都护府辖,废府后归平卢节度使辖。

辽代分属中京道和东京道辖。

公元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锦州之名始于此时。

金代改辽道制为路制,当时属北京路辖,元代分属大宁路和广宁府路辖。

明代建军卫制,下设卫所,当时置广宁卫,广宁前、后、左、右、中(今锦州)屯卫,以及义州卫、宁远卫,先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后属辽东巡抚辖。

清康熙元年并广宁中、左、右、三屯卫为锦县;康熙三年设广宁府,不久撤销;康熙四年设锦川府。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设县,当时各县属奉天省辽沈道辖;1928年废除道制,1929年省改名辽宁,当时各县直隶辽宁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县皆属伪奉大省;1934年设锦州省,管辖各县;1937年口伪政权施行市制,始设锦州市,中县分治,伪省、市、县公署皆驻锦州。

抗日战争胜利后, *** 曾一度建立辽西专员公署和锦州市 *** 。

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属热河省热东专署辖,1949年1 月成立辽西省,省 *** 驻锦州;1954年8 月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州市为省辖市,以后两次成立锦州专区, 1968年专区撤销后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至今。

辽宁省级历史期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目前不是EI收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创刊于1979年,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科技、出版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及时报道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最新学术成果,热心培养学术人才,为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学建成以地矿类为特色的理工类、教学研究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程技术大学服务。主要栏目有:矿业工程、地质与测绘工程、土木与力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计算机技术、机械与材料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与基础科学等。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本刊所载论文或摘要被6家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和6家国内著名数据库或检索刊物收录。

中国市场 国家级中国经贸 国家级中国外资 国家级企业研究 国家级新财经 国家级财经界 国家级商场现代化 国家级中国商界 国家级中国城市经济 国家级商业文化 国家级现代商业 国家级市场论坛 省级时代金融 省级企业技术开发 省级今日财富 省级大众商务 省级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省级现代企业文化 省级现代经济信息 省级商场现代化 省级企业导报 省级

《芒种》是2012年的新核心。

《芒种》文学半月刊,创刊于1957年,由齐白石大师题写刊名。是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文学月刊,月发行量曾高达30万册,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曾被誉为全国文学月刊“四小名旦”。为12年最新版核心,投稿邮箱《芒种》以中、短篇小说精品为主,兼发小小说、散文、随笔、诗歌、文学评论和报告文学等。每期都有精彩作品被国家级文学期刊选载。同时刊发较大含量的广告信息。

亳州红色遗迹论文发表

亲,您好。红色资源是我过近代史最重要也是最近的资源,我们的英雄先烈在抗日战争时组成的红军,保护了我们的家园,保护了我们的祖国。他们所以遗留下来的资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必须要好好保护。

1. 红色遗址遗迹面临消失风险(1) 常规维护、 原貌保护, 受自然因素的侵蚀, 逐渐破损消失。(2) 资金缺口大、 专业人员缺失。(3) 缺乏保护意识, 违反法规拆除另作他用。 2. 无名烈士墓园人所罕知, 研究不足 (1) 对史料的研究不足、 宣传不足。(2) 对史料研究不够严谨。(3) 信息造假, 套取国家资金。(二) 保护红色资源的意义 1. 红色资源是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1) 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党风党纪教育内容。 (2) 红色资源可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红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 红色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2) 红色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3) 红色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 不屈不挠的精神 (4) 红色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 自力更生的精神 3. 红色资源对广大人民群众有教育意义 (1) 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2) 红色资源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文明特征的重要源泉。 (3) 红色资源赋予我们继往开来, 实现更大辉煌的强大动力和历史使命。 (三) 保护红色资源的措施 1. 挖掘好红色资源, 在体量上有所增加 (1) 深入挖掘现有资源中尚未被充分利用的部分, 从现有红色资源入口, 积极向 外拓展相关红色资源挖掘工作, 并将口述历史与实证历史有机统一起来。 (2) 广泛挖掘尚未被发现的那些红色资源, 注重将红色资源挖掘与退役军人信息 登记、 党史研究、 方志编撰等工作结合起来, 从挖掘先进人物、 英雄模范的光辉事迹 入手, 系统提取其中的红色资源关联内容, 从而连点成线、 织线成面, 不断增加红色 资源体量。2. 保护好红色资源, 在质量上有所提高 (1) 做好实体化保护, 坚持修旧如旧、 维持原貌的基本原则, 加大对红色遗址的统筹谋划布局、 修复改造、 包装宣传力度。 (2) 将红色资源保护同村容村貌整治结合起来, 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一抹 “信仰 红”。(3) 也要注重数字化保护,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红色资源的信息化和数据化。 3. 利用好红色资源, 在能量上有所增强 推动红色教育系统化、 集成化, 统筹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工作, 充分立足红色资源的地区分布、 内在价值、 相互关联等实际情况, 做好系统性保 护和开发工作, 通过建设红色旅游景区、 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并依托于红色载体 举办系列纪念活动, 让 “红色旅游” 成为潮流; 也要引导红色教育日常化、 生活化, 充分立足各地区、 领域、 行业实际, 挖掘和 利用好 “身边的红色资源”, 将 “红色资源” 搬进 “红色课堂”, 将 “红色课堂” 融入 工作日常, 及时将 “红色精神” 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充分激发出强大的奋斗 精神。​​​

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公元1至6世纪中国七代王朝的都城。位于今洛阳城东15公里,北依邙山,南逾洛水,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它的城市规模在北魏时达到最大,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 面积100平方公里,是西汉长安城的2.6倍、隋唐长安城的1.5倍,比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大9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8.2倍。

西周初周公建设洛邑,在此筑城,称成周。因城在洛水之北,东周时称洛阳。西汉刘邦定都于此。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在此定都,改洛阳为雒阳。其后曹魏定都时复改为洛阳。西晋亦以此为都。北魏孝文帝十八年(494年)自平城迁都于此。因该地在汉魏两代最为繁盛,故史称汉魏洛阳故城。

汉魏洛阳故城前后延续使用近 1600年 , 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 ,都城里坊制以及中国都城建筑的“建中立极”制在此形成,并为后世都城效仿。周汉晋魏风云际会,80余位帝王之家,是中国古代到中世纪的社会形态及文化形态转变的重要时期。罗马帝国与古中国仅有的4次交往,3次(包含首次)皆在汉魏洛阳故城中,故有“ 西罗马,东洛阳 ”之说;见证了陆上丝绸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欧洲的过程以及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北宋司马光访汉魏故城时曾发出:“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概叹。

汉魏洛阳故城现存遗址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世界文化遗产。

1. 见证历史:红色遗迹2. 时光岁月:红色遗迹3. 缅怀先烈:红色遗迹4. 忆往昔:红色遗迹5. 永不忘记:红色遗迹6. 传承精神:红色遗迹7. 弥足珍贵:红色遗迹8. 永恒记忆:红色遗迹9. 历史的回声:红色遗迹10. 永不遗忘:红色遗迹

广州红色遗迹论文发表

南亭村古墓前的文武官塑像。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梁氏大宗祠。“昌华八景”之一的北序村渭水桥南汉天皇大帝刘墓葬———康陵小谷围是珠江广州河段中的一个岛屿,隶属番禺区新造镇。全岛面积近18平方公里,自然条件及地理条件都相当优越,地腴物阜、风景旖旎,自古就是块风水宝地。 据专家考证,早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小谷围岛就有了初步的开发。在今亭山小学后面的山坡上,建国前就发现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古墓,考古专家根据墓砖鉴定,这是一座东汉古墓。在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的南汉朝廷将小谷围辟作御用狩猎区,并在岛西南段的北亭村一带(古名“海曲”)建御花园“昌华南苑”,内有著名的建筑“昌华宫”,据称是南汉一大主要“行宫”。《南汉书·高祖纪》对昌华宫作如此描述:“建玉堂珠殿,饰以金碧翠羽,悉聚珍宝实之。”其建筑之精美豪华,藏品之丰富珍贵,可见一斑。 宋代以后,广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四周一些地区也随之兴起了一些以工商业为主的“卫星城镇”,小谷围东部的瑞石镇(今穗石村)便是著名八大城镇之一。明代以后,小谷围又回复为一个普通农村。一些通过科举和军功做了官或做生意发了财的人,多会回到小谷围建祠堂、置房产、修街道,留下了规模庞大、工艺精美的建筑群,成为今天小谷围人的宝贵财富。 帝王墓葬不止一处 据史料记载,在广州建都的南汉第一代君主、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祖的刘葬于小谷围,其墓称为康陵,当地村民称之“刘皇冢”。记者在北亭村青冈山的山坡上找到了“刘皇冢”。墓葬附近杂草丛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只能看到露出地面的一个宽两米有余、高约1米的圆形拱门及数米深的墓道。拱门由青砖砌成,青砖保存比较完好,但墓道已被淤泥填积,无法看到全貌。在离墓门口两米多远的荒地上,有一块长约3米、宽约1米、厚约1.5公分的青石墓门,墓门四周泥土刚刚被人移动过。据说有村民想把这块石碑抬回家搞建筑用,但因为太重而未能搬动。番禺县文物志记载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刘皇冢”的情况:“墓是青砖墓,五层券拱砌成墓室,长约10米,宽约2.80米,中间砌成隔墙,分隔成前后两室。前室左右两壁,每边各建8个壁龛……封门板一块被弃在墓左的山坡上,另有两块在大跃进时被当作石板砌在街边水渠上。” 至于“刘皇冢”内的陈设、陪葬品等早已不见踪迹。据多年在小谷围任教的老校长曾永定及一些当地村民讲,“刘皇冢”早已被盗,现只存一个空墓穴。省考古工作者也曾到这里调查清理过,但没有找到任何陪葬品及相关陈设。但清代仇巨川编纂的《羊城古钞》对此墓有如此描述:“堂宇豁然,珠帘半垂,左右金案,玉几备列。有金人十二,举之重各十五六斤。”并说中间有两座像是皇帝、皇后的金像,各重五六十斤。旁边还有18个学士,都用白银铸成;墓地的地面都用“金蚕珠贝”筑成。墓室旁边的“便室”内,有直径达3尺的宝镜,“光烛如白日”;有宝砚、碧玉盘各一个,其中的玉鱼、金鱼能游动。 墓内“他珍异物甚众,不可指识”。 有关资料记载,小谷围上的古墓葬远不止“刘皇冢”一处,而是有5个以上的古墓葬群。后梁朝清海、静海两军节度使及南海王刘隐的墓葬也在小谷围,刘隐墓称德陵,现在尚未发现。另有传说南汉德太子墓也在小谷围,在北亭村有一个山冈叫小皇岗,很多学者都认为它极可能就是南汉太子的墓地所在。 千年古寺遗迹犹存 根据地方志记载,早在南北朝时(420-581),小谷围岛上便建有规模宏大的丛林资福寺和青泉禅院。记者在今云梯里巷尾见到了古资福寺的四大金刚遗址。该处仍残存着大约3米高的石砌月台,安放金刚的石座就放置在月台的地面上。石座是用黑色碑石雕凿而成,直径2米左右,中间有方孔,孔内镶有红色石柱,石柱早已折断,只留有柱脚。 《番禺县志》记录了一个有关资福寺的神话:“传说在唐朝天佑三年(906),邻山青泉禅院一个重逾千斤的大钟和9个小钟,深夜‘飞’入资福寺中。乡人以为神佛显灵,纷纷捐资修寺,或舍田做寺产。 后来钟又‘飞’走,只剩下一小钟留在田埂上。“据调查,金刚塑像的石座今只剩下2个,另外2个已于”文革“期间被砸成碎块,被村民当作砌猪栏的石料。 古村落再现古文明 小谷围至今仍要靠渡船摆渡,这里只有作坊式的小型加工业。但正因为如此,它的农耕文明被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 在北亭村渭水大街一个河涌上,记者看到了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石桥———渭水桥。据梁为铁《小谷围岛前尘录》上讲,南汉皇室为了到小谷围上游乐、狩猎和祭祖,先后在岛上建设了码头、道路、桥梁、练兵场等设施,后来构成了驰名遐迩的“昌华八景”,现在的渭水桥便是八景之一。整座石桥保存完整,至今仍是河涌两边居民来往的通道。渭水桥两边的渭水大街,也保留有大量的古民居,街道都由长条青麻石铺就。在渭水桥不远的河岸上,还放置了一块完整的石刻,是罗家书院的门匾,上书“卓亭家塾”等字样,字体苍劲有力,清晰无损。番禺文保所专家感叹说,这样的古街简直是无价之宝! 在小谷围,记者还看到一些当地妇女在街头、河边用传统方法刺绣。据了解,小谷围独特的刺绣工艺,有着300多年历史,至今仍十分发达。各家各户大多用珠绣、绒绣的工艺加工时装、戏服和床上用品,很受用户欢迎,至今仍大量出口。番禺文保所的齐主任认为,小谷围地处岛上,交通不便,因此从明清以来,一直保存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习俗、传统风貌,堪称“古代”广州乡村社会的畈┪锕荨?近代文物遗迹亦多 小谷围与众多近代历史事件也有密切联系。在穗石村临近珠江的一片田地上,记者见到了一字排开的古炮台十几座,其中4座保存比较完整。专家介绍,古炮台用鸡旦清、糯米汁、糖等拌和沙土筑成,至今坚硬如石。正在附近耕田的村民向记者表示,这些炮台在鸦片战争时使用过,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这里设立了抗击英军的第三道防线。 位于穗石村中社大街1号的一栋房子,据说在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永丰舰后,孙中山先生曾坐船到小谷围,在此避难。该房屋对面的一片田地,是黄埔军校第一、二期学员的冬季练演场,蒋介石、周恩来等都曾带学员在那里训练、演习过。

1、中山纪念堂

奉化总理纪念堂前身为中山纪念堂。奉化老城北部的锦屏山,宋代起即为民众踏青优游之地。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原有的锦屏山宋家坪公园改建为中山公园,并着手增建中山纪念堂、县立图书馆(后称中正图书馆)等公共建筑。

“无论是破土动工,还是落成,奉化中山纪念堂都堪称第一。”裘国松在1994年出版的《奉化市志》中找到了依据,“1934年1月由陈布雷堂兄、近代宁波文化名人陈训正撰写的《奉化中山公园记》,明确记载奉化中山纪念堂是在1925年6月,也就是孙中山辞世满百日的时候动工兴建的,并历经三个寒暑于1928年落成”。

2、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92号,占地18万平方米,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

陵园主体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封土。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科普于一园。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横匾上书 “血祭轩辕”,为董必武所题。

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4、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

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筑曾被清政府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现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辅助陈列室。

5、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埔军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秀全故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纪念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百度百科里都有介绍。你自己搜一下就出来了。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时间的悄然逝去仿佛渐渐埋没了他们英勇高昂的士气,血与肉的碰撞与他们那至高无上的精神.人们在灯花酒悦之中迎来了党的90岁生日.此时,我们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回首这90年祖国走过的是一条挫磨曲折艰苦奋斗的道路. 众所周知,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在历史中行走了两年.在这整整两年的时间里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了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唱响了战略转移的凯歌.他们的英勇如同一把锋利的利剑砍过无数荆棘,踏遍无尽坎坷,虽已伤痕累累,却依然熠熠生辉,开辟了祖国胜利的道路. 在危机四伏,敌人在国土中肆虐我们的人民时,他们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身躯筑成一堵功不可破的城墙,捍卫着,奋斗着.踏遍千山万水,经过长途跋涉.纵然目睹战友在长征中的牺牲,但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土把生命置之度外,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纵然饥饿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但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找野草,刨树皮,仍屹立不倒.长征固然是艰苦难耐,互帮互助,扶持彼此,团结合作表现了他们无私高尚的乐观. 长征中的种种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对国家,对人民忠贞不渝,前赴后继,坚忍不拔的他们是可悲可泣的,正是生在优越环境下的我们所感受不到的坚定信念.正是他们为历史谱写了一首首由凡人创作的英雄史诗.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学习.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停息,昔日的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地方早已从惊涛骇浪恢复成风平浪静.现生活优越与富足安康的我们不应把先烈们的努力只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更应该记住背后那勤劳善良,乐观淳朴的笑容和坚持信念的精神.祖国的命运是多舛的崎岖的.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抵御着外界的侵略.终于,祖国在泪水中挣扎出一丝微笑.先烈们用生命延续我们的生命,我们无所事事地度过了一天是烈士们奢望的明天,把精神融入每一个人的思想,充实自己的每一天来报答他们逝去的血肉之躯.通过种种红色记忆,我们才发觉我们传承了一辈一辈的梦想与期望.从而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走向振兴的道路.红色记忆化身为动力一边目睹祖国日新月异的成长,一边助振我们开辟未来的实力.他们让我们得到了生命的感悟.清晰地看见了奋斗的方向.追寻红色记忆,感悟拼搏人生.

广州红色遗迹论文发表机构

1、中山纪念堂

奉化总理纪念堂前身为中山纪念堂。奉化老城北部的锦屏山,宋代起即为民众踏青优游之地。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原有的锦屏山宋家坪公园改建为中山公园,并着手增建中山纪念堂、县立图书馆(后称中正图书馆)等公共建筑。

“无论是破土动工,还是落成,奉化中山纪念堂都堪称第一。”裘国松在1994年出版的《奉化市志》中找到了依据,“1934年1月由陈布雷堂兄、近代宁波文化名人陈训正撰写的《奉化中山公园记》,明确记载奉化中山纪念堂是在1925年6月,也就是孙中山辞世满百日的时候动工兴建的,并历经三个寒暑于1928年落成”。

2、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92号,占地18万平方米,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

陵园主体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封土。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科普于一园。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横匾上书 “血祭轩辕”,为董必武所题。

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4、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

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筑曾被清政府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现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辅助陈列室。

5、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埔军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秀全故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纪念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论文发表时要怎样选择期刊?论文发表时选择期刊非常重要,需要掌握相关的期刊选择技巧,增加论文发表成功率。论文发表刊物分为多个级别,有sci国际核心,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国内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高校学报创办刊物等,大家发表论文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发表论文选择期刊除了要注意刊物级别外,还需要注意“增刊、特刊、专刊、综合版、专辑”类型。想要投稿正规期刊最好到相关的官方网站查看投稿要求。发表论文还需要相关的证明文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四级(C 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五级(D 类)。参加全国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全国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五级(D 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六级(E 类)。论文发表需要投稿核心刊物,最好先在网站查询最新版核心期刊目录,发表论文选择核心期刊都是按照作者所在单位(学院、学校)的要求,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承认扩展版可以加分,否则扩展版就不能设为来源刊。论文发表这样选择期刊可以帮助你快速见刊,增加通过率和成功率。那么如何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挑选合适的刊物都需要讲究技巧。

1.您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您自己写文章,投稿的时候杂志社会给您修改意见。您如果没时间的话就可以让杂志社代写。需要找到社内编辑给您安排,代理的话价位会比较高。2.您可以看您评职文件上的要求,对期刊和收录网站有什么要求,需要核心期刊还是国家级或者是省级期刊。在收录网站找到对应期刊,打社内的查稿电话。查稿老师会让社内编辑加您。这样您就不会加到代理。希望对你有帮助,不懂的可以再问我。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代理,最后都免不了最后一个步骤,那就是杂志社。所以说如果你能够直接联系到某个正规双刊号的杂志社编辑,这下基本上心就可以放在肚子里了。毕竟一个新闻总署可查、拥有双刊号的正规出版物,是不会为了取你的版面费而逃的,个人跑得了,背包公司跑得了,一个被新闻总署备案的杂志社是无论如何都跑不了的。所以说,个人建议,最好还是能联系到某一期刊的社内编辑,才是最稳妥的。毕竟毕业、评职都是人生一大转折点,且投且珍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