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兰州大学发表论文奖励

发布时间:

兰州大学论文发表奖励

你好: 1963年美国SCI诞生时,其创始人加菲尔德(E.Carfield)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其后,以普赖斯(D.J.Prece)为代表的科学计量学家将SCI用于科学活动规律的研究,以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科学技术评价工具。SCI作为论文与引文分析的重要手段,也被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所重视,不少单位把它作为科研业绩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南京大学即将SCI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当时一篇SCI论文奖励约1000元。南京大学原校长曲钦岳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对科研成果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加之某些专业国内专家数量少,同行评议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故有必要引入SCI进行科研业绩考核,以便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南京大学的做法在当时是一种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SCI论文数量连续多年居于全国首位。1995年10月美国着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中国科学”专刊中,对南京大学的这一做法进行了介绍。此后,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竞相仿效,纷纷将SCI论文纳入科研考评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SCI论文数量的增长,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 但是,仅注重SCI论文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并不利于国家科技水平的真正提高。如2005年,浙江某高校一位教授因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4篇,按照该校政策可以得到近17万元的奖金。可是这些SCI论文大多数发表在影响因子较低、质量并不很高的SCI源刊上,创新成分不多,学术影响不大。这种通过发表低影响因子的SCI论文以获奖励的做法,在国内高校中并非罕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影响因子排名前10%的国际一流SCI期刊上发表的中国论文,每两年以45%的速度增长;在被引用论文统计样本中,中国作者独着论文逐年增加,并超过了国际合作论文。国内有些大学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大学排名稳定在前5名的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80%左右的国际论文分布在低被引区间和零被引区间。换言之,我国绝大多数国际论文只是发表而已,并没有引起同行关注,数量的增长远远超出质量的增长。大量的泡沫论文破坏了学术界的合理竞争秩序,浪费了科研资源,助长了不正之风,也给我国国际学术声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SCI核心库加上扩展库(网络版)有6000余种期刊,SCI库的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了更科学地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对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合理考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JCR(《期刊引用报告》)公布的6000余种期刊分为13大类,在每一类期刊中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频率等指标分成四个区,期刊档次由高到低排列,其中第一区期刊加上第二区少量期刊,被界定为顶级刊物。 目前已有部分高校根据中科院《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的报告,将第一、二区的期刊论文确定为高水平论文,采取不同的奖励标准。如兰州大学规定:SCI一区论文每篇奖励奖金1.5万元;SCI二区论文每篇奖励奖金0.5万元;其它SCI、EI和权威期刊等相当级别的论文每篇奖励奖金0.1万元。在国外,也有按用SCI体系间接评价论文质量的有关政策。按照西班牙法律,研究人员如果在ISI影响因子排行榜上前1/3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就能够得到奖励。芬兰政府将对大学医学研究的资助标准与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因子直接挂钩。可见注重论文质量,鼓励原始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兰大的研究生奖学金分为两个等级:

一等奖学金额度为学费全额,覆盖率为50%;二等奖学金额度为学费额度的一半,覆盖率为30%左右。

另外,兰大还有研究生助学金,也分为两个等级:

一等助学金为6000\年;二等助学金为4000\年。每年分10个月发放。

研究生第一年入学奖助金等级依据考研成绩而定。推荐免试的同学可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学金,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优秀者,也能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学金,其他的同学则获得根据考研入学成绩获得相应不同等级的奖助学金。

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2、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综合素质高。

3、学风端正,学术品德良好。

4、学习努力刻苦,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各科必修课成绩合格,外语水平高;学

业成绩优异。

5、符合上述四条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优先考虑评选:

(1)研究生学习阶段,勤勉努力,勇于创新,科研成果突出,在本学科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具有创新性学术研究论文、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出版学术专著等;

(2)研究生学习阶段,在市级以上学科竞赛、竞技比赛、以及专业相关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并为学校和社会争得崇高荣誉;

(3)研究生学习阶段,获校级以上优秀学生标兵,省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或其它省级以上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18考研交流群 586254585 考研的同学对于研究生的学费,奖学金,助学金这些相关的信息应该都比较关注。猎考考研小编整理了“兰州大学研究生奖助政策”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为大家的考研加油筑梦!一、奖助对象本《办法》的奖助对象为我校2014年9月以后入学的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具体界定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列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且人事档案转入我校的全日制非在职学习的研究生,MBA、MP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奖助政策由所在学院根据相关政策自行制订。二、奖助体系构成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主要由奖励优秀、基本保障和针对不同群体的资助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奖励优秀部分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奖学金、三好研究生及优秀研究生干部表彰和奖励;基本保障部分主要由国家助学金、助研津贴或实习津贴组成;资助政策包括国家助学贷款、新生绿色通道、研究生“三助”、特殊困难学生应急基金和社会类助学金等。三、学业奖学金为了奖励和支持表现优良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学校设立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按照一定比例分等级设立,由各学院(研究院)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具体负责评定,报学校审核批准后一次性发放。为了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学业奖学金实行动态调整,每学年评定一次。(一)奖励对象我校2014年9月以后入学的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二)基本申请条件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重要价值观;2.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品学兼优;4.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5.有下列行为的研究生,不得参评学业奖学金:①违反学术规范,经查实确有学术不端行为者;②参评学年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各类纪律处分者; ③参评学年学业成绩不合格者;④恶意拖欠学费者。(三)等级和标准1.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和标准见表1表1 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及标准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及标准见表2表2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及标准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及标准见表3 表3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及标准(四)优秀生源奖励政策1.直博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的层次阶段确定身份参与学业奖学金的评定。在选修硕士课程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选修博士研究生课程阶段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第一学年一律享受硕士研究生特等学业奖学金。2.“985工程”院校的推免生,第一学年享受二等及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先享受一等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其他院校的推免生,第一学年享受三等及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先享受二等及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3.第一志愿考取我校的“985工程”院校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第一学年享受三等及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先享受二等及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五)评定与发放1.学校根据各学院(研究院)研究生规模、培养质量等情况 &mdash4&mdash核算并下达各单位学业奖学金额度。各学院(研究院)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经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审核,并负责组织本单位学业奖学金评定。2.各学院(研究院)在制定细则时,应根据新生入学初试、复试成绩及各项综合考核结果确定新生学业奖学金参评资格及等级;非新入学研究生应根据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科研业绩、社会服务、专业实践等综合考核结果进行评定。3.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般在每年九月开始评定,十月份由财务处根据评定结果一次性将学业奖学金发放到学生个人银行卡中。四、国家助学金学校根据国家政策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一)资助对象留学籍或休学等手续的,保留学籍或休学期间停止发放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因各种原因办理退学手续的,自文件确定的退学之日起停止发放国家助学金。(三)资助标准见表4表4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四)发放程序各学院(研究院)每学期根据实际在校研究生情况上报发放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人数及名单,研究生院审核后报财务处按月发放到学生个人银行卡中,发放时间为每月下旬。新生在学籍审核完成后开始发放。五、助研津贴为鼓励和引导研究生积极投身科学研究,用科研贡献获得导师及学校的资助,学校设立研究生助研津贴。助研津贴由导师和学校共同出资组成。研究生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导师出资设立研究生助研津贴,学校对设立助研津贴达到最低限额的导师给予经费配套支持。(一)发放对象我校2014年9月以后入学的全日制非在职学术学位研究生。 &mdash6&mdash(二)基本条件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重要价值观;2.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品学兼优;4.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三)助研津贴标准博士研究生助研津贴最低标准为1000元/人?月,硕士研究生助研津贴最低标准为500元/人月,详见表5。表5 研究生助研津贴标准(四)学校配套条件导师助研津贴的发放标准按照不同学科分类执行。根据学科性质分为两类。A类: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理论物理、医学 B类:理工、农学1.博士研究生助研津贴配套条件博士研究生助研津贴的配套条件为:A类导师为博士研究生发放不低于300元/月的助研津贴,则学校为其配套700元/月;B类导师为学生发放不低于500元/月的助研津贴,则学校为其 &mdash7&mdash配套500元/月。学校最多为每名博士生导师配套三名博士研究生的助研津贴。导师超出此范围之外招收博士研究生需全额承担研究生的助研津贴,此外还需要缴纳招生名额调节费1.2万元/人,依次倍增。校外兼职导师从招收第一名博士研究生起即需要全额承担研究生的助研津贴,此外还需要缴纳招生名额调节费1.2万元/人,依次倍增。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助研津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助研津贴学校配套条件为:A类导师为硕士研究生发放不低于100元/月的助研津贴,则学校为其配套400元/月;B类导师为硕士研究生发放不低于200元/月的助研津贴,则学校为其配套300元/月。学校最多为每名硕士生导师配套三名硕士研究生的助研津贴。导师超出此范围之外招收硕士研究生需全额承担研究生的助研津贴外还需要缴纳招生名额调节费0.6万元/人,依次倍增。校外兼职导师从招收第一名硕士研究生起即需要全额承担研究生的助研津贴,此外还需要缴纳招生名额调节费0.6万元/人,依次倍增。3.扶持基金为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学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学校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扶持基金,支持科研经费不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学科的导师,专门用于发放硕士研究生助研津贴。申请扶持基金的导师每年限招一名学术学位研究生,最多可申请三届。4.助研津贴发放(1)助研津贴的发放资格及标准首先由研究生导师确定,学校根据导师发放的津贴是否达到最低标准提供配套经费。(2)直博生助研津贴统一执行博士生标准。(3)助研津贴学校配套部分按照我校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三年)执行。超出基本学制年限的研究生,其导师可以根据其参与科研的实际情况继续提供助研津贴,但学校不再为其提供配套。由于出国、疾病等原因办理保留学籍或休学等手续的,保留学籍或休学期间停止发放助研津贴。因各种原因办理退学手续的,自文件确定的退学之日起停止发放助研津贴。(4)助研津贴每年按照12个月发放,导师于每学年初确定每名研究生助研津贴发放金额,各学院(研究院)于九月底前上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同时需要将一年的导师助研津贴额度一次性划入助研津贴专用账户。学校根据导师助研津贴发放金额和到账情况确定是否启动配套,由财务处按月发放到研究生个人银行卡中。六、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津贴为了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立实习津贴,具体标准由学院(研究院)与实习单位决定。七、其它项目为了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除奖学金、助学金、助研津贴或实习津贴外,学校同时设立以下奖助政策:(一)新生绿色通道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向新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提供一年期无息贷款,额度为学费和住宿费标准的总和。(二)特殊困难研究生应急基金针对遭遇特殊经济困难及医疗、安全等突发事件的研究生,设立应急救助基金。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及所在学院审核,按照其实际情况提供一定额度的困难补助。(三)学费减免对于学校派出联合培养且需要同时缴纳两校学费的研究生,学校执行学费减免。(四)研究生“三助”研究生参加助管、助教、助研的具体政策,根据国家要求,学校将另行制定。八、附则(一)自2014年9月起,2012、2013级研究生助研助学金将参照国家助学金标准进行发放,不再另行评定。学业奖学金仍然按照2008年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执行。我校2012年9月以后入学的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不包括超出基本学制的研究生)。(二)基本条件1.直博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的层次阶段确定身份发放国家助学金,选修硕士课程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发放助学金,选修博士研究生课程阶段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发放。2.研究生在基本学制期限内,由于出国、疾病等原因办理保留学籍或休学等手续的,保留学籍或休学期间停止发放;(三)资助标准见表4;表4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四)发放程序;各学院(研究院)每学期根据实际在校研究生情况上报;五、助研津贴;为鼓励和引导研究生积极投身科学研究,用科研贡献获;(一)发放对象;我校2014年9月以后入学的全日制非在职学术学位;(二)基本条件;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实际行动推荐阅读》》第一篇 各省市政策山东省出台多项研究生奖助政策 设立学业奖学金 天津出台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 江西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 河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覆盖所有人 增设学业奖学金 江苏省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限额 研究生每年12000 元重庆新增研究生资助政策 40%的硕士生可获1.4万资 助浙江省出台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政 策四川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硕士每年奖励8千元 2014年研究生教育收费第一年 湖北公布奖助学金政 策安徽:研究生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第二篇 国家政策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以上是猎考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猎考考研 。另外,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2018考研, 猎考考研推出了全年集训营 、OL乐学 、名校推免培训班、精品网课,以及考研直播课堂,针对每一科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指导,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推荐阅读》》》历年考研国家线及34所自主划线高校复试分数线 全国各研招单位联系方式汇总

兰州大学发表论文奖励

研究生补助分为四类:(1)硕士研究生国家每年6000元,分十个月发放,每月600元(2)学校奖学金,这个根据具体学校而已,一般是4000~12000元/年,分十个月发放。(3)其他奖学金,这个一般是一次性发放。(4)老师项目发放一些补助,没有定数,与老师有关。

1963年美国SCI诞生时,其创始人加菲尔德(E.Carfield)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其后,以普赖斯(D.J.Prece)为代表的科学计量学家将SCI用于科学活动规律的研究,以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科学技术评价工具。SCI作为论文与引文分析的重要手段,也被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所重视,不少单位把它作为科研业绩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

都说我们专业的一区就两个期刊,如果按JCR分区来计算,那我们专业就8个期刊被SCI检索,可是JCR显示我们这个方向有50多个,所以影响因子位于前四分之一的期刊应该有10多个,各种不解。JCR分区应该是JCR数据库按影响因子自然划分的四个区;SCI分区应该是中科院搞的吧

你好: 1963年美国SCI诞生时,其创始人加菲尔德(E.Carfield)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其后,以普赖斯(D.J.Prece)为代表的科学计量学家将SCI用于科学活动规律的研究,以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科学技术评价工具。SCI作为论文与引文分析的重要手段,也被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所重视,不少单位把它作为科研业绩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南京大学即将SCI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当时一篇SCI论文奖励约1000元。南京大学原校长曲钦岳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对科研成果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加之某些专业国内专家数量少,同行评议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故有必要引入SCI进行科研业绩考核,以便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南京大学的做法在当时是一种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SCI论文数量连续多年居于全国首位。1995年10月美国着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中国科学”专刊中,对南京大学的这一做法进行了介绍。此后,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竞相仿效,纷纷将SCI论文纳入科研考评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SCI论文数量的增长,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 但是,仅注重SCI论文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并不利于国家科技水平的真正提高。如2005年,浙江某高校一位教授因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4篇,按照该校政策可以得到近17万元的奖金。可是这些SCI论文大多数发表在影响因子较低、质量并不很高的SCI源刊上,创新成分不多,学术影响不大。这种通过发表低影响因子的SCI论文以获奖励的做法,在国内高校中并非罕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影响因子排名前10%的国际一流SCI期刊上发表的中国论文,每两年以45%的速度增长;在被引用论文统计样本中,中国作者独着论文逐年增加,并超过了国际合作论文。国内有些大学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大学排名稳定在前5名的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80%左右的国际论文分布在低被引区间和零被引区间。换言之,我国绝大多数国际论文只是发表而已,并没有引起同行关注,数量的增长远远超出质量的增长。大量的泡沫论文破坏了学术界的合理竞争秩序,浪费了科研资源,助长了不正之风,也给我国国际学术声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SCI核心库加上扩展库(网络版)有6000余种期刊,SCI库的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了更科学地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对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合理考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JCR(《期刊引用报告》)公布的6000余种期刊分为13大类,在每一类期刊中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频率等指标分成四个区,期刊档次由高到低排列,其中第一区期刊加上第二区少量期刊,被界定为顶级刊物。 目前已有部分高校根据中科院《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的报告,将第一、二区的期刊论文确定为高水平论文,采取不同的奖励标准。如兰州大学规定:SCI一区论文每篇奖励奖金1.5万元;SCI二区论文每篇奖励奖金0.5万元;其它SCI、EI和权威期刊等相当级别的论文每篇奖励奖金0.1万元。在国外,也有按用SCI体系间接评价论文质量的有关政策。按照西班牙法律,研究人员如果在ISI影响因子排行榜上前1/3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就能够得到奖励。芬兰政府将对大学医学研究的资助标准与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因子直接挂钩。可见注重论文质量,鼓励原始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博士及硕士待遇 兰州大学(博研待遇,以下省略)271元/月 中国海洋大学251元/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700元/月 大连理工大学700-750元/月,硕研230元 华中科技大学600元/月 北京工业大学 600-800元/月 南开大学 >1000 武汉大学 400 复旦大学 300 中国农业大学 450 浙江大学345 硕研305,学校给 不论自费公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210元 (博士下同)240元 中国人民大学 250元 280元 清华大学 360元 490元 北京大学 290元 350元 浙江大学 305元 415元 天津大学 260元 600元 北大的研究生是全公费,每个月补助290元,如工作过的,每一年工龄加10元 北京师范大学 基本290rmb/m 硕士公费260rmb/m自费240rmb/m另:好专业的导师在每月加100 公费:自费=9:1 北京理工大学 基本290rmb/m 硕士公费260rmb/m自费240rmb/m另:好的工科专业(电子,车辆)可以有1k/m,其余的没有 公费:自费=5:5 北航 同北理 北京交通大学 基本290rmb/m 硕士公费260rmb/m自费240rmb/m另:工科有活另算,理科文科经管没有,公费:自费=7:3 北京科技大学 基本290rmb/m 硕士公费260rmb/m自费240rmb/m另:工科有活另算,理科文科经管没有,公费:自费=6:4 北京工业大学 基本290rmb/m 硕士公费260rmb/m自费240rmb/m另:工科有活另算,理科文科经管没有,公费:自费=9:1 首都师范大学 基本500rmb/m 硕士公费260rmb/m自费240rmb/m公费:自费=6:4 中国人民大学 基本300 rmb/m 中科院 基本1200rmb/m 另:计算机所,电子所一月一万很平常,理科的研究所只有基本,好的如高能所不超过2k/m。公费:自费=10:0 中科院和清华大学待遇都不错,每月能拿到1000左右的津贴。 中科院、各类所基本在1200~1500,中科院硕博连读的同学每月是1000,导师还给安排住房跟额外补贴! 中科院的植物所他们的研究生补助(我是指能拿到手里的)有每月800左右,博士有1500左右具体还要看各个的老板。 中科院物理所得博士最低可能是1200(一年级),其他还有餐卡每月补助170,另外老师可能还会补一些,还有好多的奖之类的,加起来有的人每月最高能到3000左右呢,100%比化学所和理化所待遇好!化学所大概三年分别是900,1000,1100吧,理化所也差不多!据我所知,半导体所得待遇更好,硕士最低1200,博士最低1600也有很多奖项可拿! 昆明动物所的待遇很好,重点是考领导的,待遇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些领导boss非常有钱啊.不过,要读书还是要考那些搞学术的,要搞钱就考领导的. 合肥中科院光激所研一时每月500 高校一般300到500,比较奇怪的是经济落后的地方还高点,上海的一般才3,400的样子。一般南方的学校导师很有钱但是很小气。中大每个月才300多,很多导师都是不给钱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做博士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加上学校的补助大概也有1000,有宿舍,有热水器,公共活动室,没有住宿费,可能象征性的收点水电费了。 江苏省资环所待遇硕士为800元,估计博士会更高吧 华东理工大学今年改革,博士至少又一千 华东理工大学的直博研究生。 我们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待遇标准:学校和组里固定发放900元/月(寒、暑假都有),此外年终大约1000元奖金。如果科研工作出色,或能发表高影响因子的SCI收录论文,另有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额外奖励。如果你实力够强,能争取计划外奖学金(获奖比例比较大),可拿到数千到15000之间的奖学金。如果你每周能抽出一天的时间做助教,可以额外获得800元/月的助教补贴。 南京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好像已经加到590 南京的一般是600, 再加上老师发的大概总共有800左右,东南大学220; 河海大学600,南京理工大学500多,据说现在下调到350了,南京农大,只有260,南航大学1200/月 南京气象,不管自费公费全部都有补助30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1500,哈尔滨工业大学,800/m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究生补助发放管理办法博士研究生补助标准:第一学期每生900元/月,后2.5年1200元/月; 交大290,交大共计990 国家:290 学校:200 学校规定导师最低:500 重庆大学是312,导师发多少,要看导师了312+300(导师发300,学校补助312) 东北大学的博士生生活补助 500 扬州大学有800多呢而后看你发的文章而定,只要你有本事就能拿钱 中山大学每个月才300多,很多导师都是不给钱的。一个中山大学的女同学一个月就有1100。主要是看导师有项目没有?有的话你参与了,就不会缺钱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每月200元 博士研究生:每月300元 河海大学的博士是600,据说要涨到800了 武汉大学: 硕士生: 300/月 学校给80/月,国家给220/月 博士生: 500/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补助270/月, 博士570/月.学校和国家分别给多少不清楚 天津大学 研究生240元/月,博士420元/月,对于应届生 厦门大学 硕士240元/月, 博士420元/月 合肥工业大学 研究生240元/月,博士400元/月 南航:博士600元/月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700元/月 西安交大508,住宿每月100,实拿408 国家补贴:240--300不等(保送生全部为300,考研成绩优秀者为300,其他的为240)学校补贴:100--400不等 导师补贴无法统计(我有同学导师给1200的,也有给400的,不过基本上导师多多少少都会给点,最少的不会少于300) 西北工业大学发529.8, 复旦找一个直博的同学,发现他们宿舍是一人一间的, 欢迎采纳

兰州理工大学论文发表奖励

国内期刊一般200-300稿费,减去写作过程中一些不可报销的费用比如打印费,邮局手续费之类的大概可以纯赚2000左右

作为我们学校来说,没有单独的稿费,但是每个人都努力发论文,因为不仅涉及到奖学金评定,并且都希望能多发一些高质量论文争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如果单要论赚钱的话,那就是发一篇A2级别的期刊,也就是C刊(文科类),在我们学校基本上可以申请到国家奖学金,不过每年要看当年整个学部的学生发文质量和比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2万,所以如果你发了一篇C刊,你就可以挣2万。

假如发的是普通中文核心,在研一升研二评奖学金时,这个在我们学校基本上可以拿到当年的一等奖学金,因为那个时候能发论文的不多,一等奖学金是8000。但是我们学校的奖学金是抵消学费的,一等奖学金的8000刚好抵消学费,剩下的是二等奖学金只有4000,所以还需要自己再交4000的学费。有的学校是不以这些来评定奖学金,所有人都是8000,所有人都不用交学费,只需要努力发论文争取国奖。所以我们学校因为一等奖学金和二等奖学金每年也异常激烈。

所以你看,发一篇论文并不能挣多少钱,除非发的是SSCI或CSSCI,普通研究生发论文首先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白上几年学,还有的是因为学校有要求,必须要有至少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才能毕业,最后一种就是有读博士的追求,不计较能带来什么,只管他有多少好的成果。

其实作为研究生来讲,写论文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发表了是一个成果,就像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钱不能完全衡量这个成果,带来的是一种满足。

1万元。若2015年是在985高校读的研究生,读研究生期间发表一区顶级论文,获得一篇论文收纳,学校则奖励学生1万元。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这个钱好找!

兰州交通大学论文发表奖励

没有具体规定。一份对中国近20年论文现金奖励政策的统计报告于近日发布。有高校的政策显示,对一篇发表于自然或科学杂志的论文,作者最高可获得16.5万美元奖金。值得一提的是,更多的学校因为没有公开奖励政策而无从得知,也没有被纳入研究样本。该研究所分析的对象为对自然科学论文的现金奖励政策,不包含社会科学论文。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你是说稿费么?中文核心一般二三百。如果你说的单位奖励,不同单位奖励不同。而且跟你论文发表的期刊有关,SCI、EI、跟中文核心肯定是不一样的。

?孩子,别做写shou

兰州交通大学发表论文奖励

都是做做样子的,所以我很怀疑“大学生”的美名。

是这样的,发表论文:第一步,交给编辑社版面费,给你安排版面发表;第二步:发表之后,文章的著作权是属于作者的;第三步:文章被别的刊物刊登,会缴纳作者一定的稿费。大学老师发表论文也是得交钱的,只不过很多老师可以拿到稿费而已,你的文章写的不错,也是有机会拿稿费的。不用心理不平衡。

兰州交通大学还是挺不错的,在当地挺有名气的,是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一、学校环境

兰州交通大学坐落在甘肃省省会兰州,占地面积1564亩,校舍建筑面积88.7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环境很好,交通方便。

二、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2315人,其中专任教师1725人,教授332人、副教授651人,有博士生导师91人、硕士生导师1202人。有双聘院士2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青1人。师资力量雄厚。

三、科研成果

全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6 项;科研经费达5.1亿元;全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6980 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752篇,出版教材、专著230部;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121项,申请国家专利51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57项。总体各方面都挺不错的。

专业设置:

学校依托铁路行业,突出交通特色,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学科在国内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现有8个学科门类,工程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工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级重点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兰州交通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上世纪五十年代兰州铁道学院建校之初被国家中央政府列入原苏联重点援助项目,兰州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兰州交通大学位于甘肃省会兰州市,学校由中央部委投资创建,铁道部重点大学, 是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中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院校、“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成员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和艺术学兼有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1959年1月铁道部公布《1960—1967年铁路高校专业(全日制)学校发展规划草案》。4月铁道部在成都召开全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教育工作会议关于“整顿、巩固、提高”的工作方针,在总结1958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1959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着重讨论了关于加强学校统一管理、调整新建高等学校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等问题,确定了6条整顿的原则和具体方案,提出每省1所大学的布局;会议讨论了铁道部《关于加强全日制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统一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草案)》、《关于整顿1958年新建高等学校意见》等文件。6月铁道部发文规范铁路高校校名和学制。规定:铁道部直属高校,均以“铁道学院”命名,并冠以该院校所在地名;各局、院、厂所属高等学校,均以“铁路学院”命名,并冠以该院校所在地名;铁道部直属高校本科为五年,其他的为四年,专科为三年或两年。1959年6月铁道部在全路高等学校内确定3所重点学校,为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兰州铁道学院。1961年3月铁道部在衡阳召开铁路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问题,具体研究了:关于铁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进行调整“四定”的初步方案;关于铁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充实提高的初步方案;铁道部《关于设置全路重点高等学校和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的决定(草案)》;《关于铁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机构编制的暂行规定(草案)》;铁路高等及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4月铁道部确定5所全路重点高等院校:北京铁道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兰州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2005年,经过铁道部、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将铁道部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兰州铁路机械学校和铁道部重点技工学校兰州铁路运输技术学校整体并入铁道部重点大学兰州交通大学。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兰州交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0年2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兰州交通大学协议。这标志着兰州交通大学正式迈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根据协议,国铁集团将重点支持兰州交通大学加强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甘肃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兰州交通大学组织领导和办学支持,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特别倾斜和扶持,促进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共建双方将共同促进兰州交通大学建设发展,支持兰州交通大学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高素质交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成为工科优势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