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马克思的笔记不少是自己制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折为二,然后居中间缝上一道线。在原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处有用铅笔、钢笔作的粗细实线、虚线,“X”、“+”等各种记号。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手就能抽出来。同时马克思还在书上直接作笔记。马克思55岁学俄语的故事。卡尔•马克思出生于德国,德语是他的母语。他还年轻时,就由于政治原因被迫离开了祖国。他在比利时呆了几年,然后他去了法国。不久他不得不再转移。在1849年,他去了英国,宾后、并把伦敦作为革命工作的根据地。马克思在学校时学了一些法语和英语。当他到达英国时,他发现他的英语太有限了。他开始努力学习来提高。他进步很快,不久就开始用英文给一家美国报纸撰稿。实际上,这些文章中的一篇英语写的很好,以至于恩格斯给他写了一封信称赞他。马克思回信说恩格斯的赞扬大大的鼓舞了他。然而,他继续解释说在语法和某些习惯用语两个方面,他还不太有把握。这些信是在1853年写的。在那以后的年月里,马克思继续学习英语并使用它。当他写的他的伟大著作之一《法国内战》是时,他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英语,所以他能够用英语写书了。在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已经50多岁了,他觉得研究俄国的形式很重要,于是他便开始学习俄语。在6各月之后,他就达到了能够阅读俄文文章和新闻报告的程度。马克思在他的一本书里,对于如何学习外语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说当人们学习一门外语时,他们不应该该什么都翻译成他们自己的语言。如果他们这样做,表示他们还没有掌握它。在使用外语时,他们应当尽力完全忘掉本族语。如果他们不能这样做,他们就还没有真正掌握这门外语的精髓,并且不能得心应手的使用。
1、戒烟轶事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有一段时间吸烟很厉害,经常烟不离口,边工作边吸烟。他曾对拉法格说过:“《资本论》的稿酬甚至不够付我吸的雪茄烟钱。”他吸烟就像干别的事情一样,又快又猛。由于经济条件不宽裕,他总是挑比较便宜的雪茄来吸。
他吸烟的时候还有个习惯,常将一半烟放在嘴里咀嚼,说这样可以提高烟的作用。由于大量吸烟,他的身体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后来,他的家庭医生不得不采取行动,严格限制了他的吸烟量。1881年至1883年,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和长女的相继去世,使他的精神遭受了两次致命的打击。
长年累月的过度疲劳和吸烟,使他的身体垮掉了。他身患多种疾病,如气管炎、肺气肿、胸膜炎、胃病和肝病,医生禁止他再吸烟。戒烟,对马克思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牺牲,但是为了身体和工作,他还是毅然下决心戒烟。
在那一段时间里,他的确没有吸过一次烟,连他自己似乎也不大相信,他如此嗜烟成癖,竟成功地戒掉了烟。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为了战胜病魔,早日恢复健康,他终于克制住了自己,告别了烟斗和雪茄。
2、林木盗窃问题
马克思从耶拿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19世纪初,工业革命席卷德国, 推动该国容克地主经济的发展, 同时加剧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赤贫化。饥饿驱使贫民到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一些人破坏猎场和牧场。
虽然有1826 年《普鲁士刑法典》对擅自砍伐和盗窃树木行为的严厉处罚,但上述事件仍有增无减。而许多人这样做竟然是为了被送进拘留所领一份监狱口粮,正是饥饿和无家可归才迫使人们违反林木管理条例。1836年,在普鲁士因此而受到刑事处罚的有15 万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77%。
面对这种相当严峻的社会形势,普鲁士统治者不是从社会制度层面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反而出台一个更严厉的法案, 将人们在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和其他一些仅仅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也升格为盗窃犯罪,给予刑事处罚。
马克思根据1841 年第六届莱茵省议会会议记录,于次年10 月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谴责立法机关偏袒林木所有者的利益,剥夺贫民捡拾枯枝等习惯权利,系统提出自己的森林立法观。
对于《莱茵报》所发表的观点,普鲁士政府非常气愤,他们立刻派人查封《莱茵报》,迫使它停止印刷。马克思一气之下,辞去报纸的主编职务。马克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后悔,相反,他认清政府的丑恶,并在寻找时机,继续同政府作坚决抗争。
3、马克思的婚姻家庭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贵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
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但是她却蔑视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层的子弟,她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
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作好各种准备。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遥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互相忠诚等待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在柏林,由于心灵激荡的感情和 “倾心思慕”的爱情及带来的悬念和焦虑,
曾一度影响马克思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他曾向他父亲坦率吐露说,由于远离摩塞尔河谷,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真正不平静之中”。困扰他的不是什么猜忌心,因为他对燕妮的爱情从未有过丝毫怀疑,只是由于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分离,使他感到心情异常沉重。
于是,18岁的马克思就执笔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马克思的诗大多是歌颂燕妮和倾吐自己对她的思慕;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愿和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提前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年轻的哲学博士刚刚到特利尔,就赶忙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的手里。燕妮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本来打算立即结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结婚的念头,继续等待。
从 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1843年3月,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编辑部。接着又与阿尔诺德·卢格磋商了关于共同从事著作出版的计划。
此后即1843年6月19日他才到克罗茨纳赫(燕妮在她父亲于1842年3月去世后就和母亲迁居这个地方),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男爵)家庭的燕妮·冯·威斯特法伦结婚。
4、马克思的贫苦生活
在伦敦,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在5年时间里,马克思因为经济和债务问题,精神焦虑,受疾病所苦情绪不佳,四个孩子中的三个去世。但在这期间,马克思曾翻阅伦敦大英图书馆里的许多相关的资料并写出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是严贫户,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透彻研究的伟大经济学家,本身一贫如洗,他的一生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的。马克思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极不稳定而又极其微薄的稿费收入,加之资产阶级对他的迫害和封锁,
使饥饿和生存问题始终困扰着马克思一家,差不多把马克思置于死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在困境的泥沼中挣扎。从1852年2月27日给恩格斯的信中人们看到这位全世界著名理论家的困境,
马克思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帐,我不能再吃肉。”
不久又写信向恩格斯倾诉:“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现在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
饥饿贫困和家务琐事,困扰着马克思,他心情愤怒烦躁,无法集中精力和智慧进行理论创作。 贫困和苦难先后夺去马克思的四个儿女。
5、马克思与恩格斯
马克思一生贫苦,在金钱上,恩格斯经常马克思伸出援助之手。对马克思的困境,恩格斯当作是自己的困难。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
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2月初我将给你寄5英镑,往后你每月都可以收到这个数。即使我因此到新的结算年时负一身债,也没有关系。……当然,你不要因为我答应每月寄5英镑就在困难的时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写信要钱,因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办。”
此时的恩格斯在欧门——恩格斯公司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办事员,收入也是十分低微的。恩格斯后来作了公司的襄理,月薪有了提高。从1860年以后,对马克思的支援增加到了每月10镑,还常常“另外”给些资助。从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121镑。
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这已是倾囊相助了。正是由于恩格斯的慷慨相助,才使马克思勉强维持生存,得以长期一心从事科学著述,为写作《资本论》进行广泛深入的经济学研究。
马克思的一生多灾磨难,每当马克思受到挫折和打击,在思想感情上有悲痛和压抑时,恩格斯总是想办法进行抚慰,他已成为马克思一家躲避生活风雨的港湾,马克思一到这个港湾,就显得安静和快乐多了。
他们畅所欲言,无所不说,无所不谈。对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马克思作了高度的评价,1866年2月20日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们之间的这种友谊是何等的幸福,你要知道,我对任何关系都没有作过这么高的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所谓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内容。其中广义的是指《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就是将凡是马克思在这两年内写的跟经济学有关的著作都包含在内。这其中就至少包括六篇著作。而狭义的手稿概念就是特指马克思从1857年底到1858年5月写成的一部比较系统性的手稿,当然并没有发表,甚至也没有真正写完,但它仍然是一个整体性的著作,并且在马恩全集中文第二版重新翻译时,最后叫做《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
1972年,卡普发表了他的那篇著名的论文:“组合问题中的可归约性”(Reducibility among Combinatorial Problems,见由R.E.Miller和J.W.Thatcher所编纂,由Plenum出版社出版的Complexity Of Computer Computations一书)。卡普的论文发展和加强了由库克提出的“NP完全性”理论,尤其是,库克仅证明了命题演算的可满足问题是NP完全的,而卡普则证明了从组合优化中引出的大多数经典问题,包括背包问题、覆盖问题、匹配问题、分区问题、路径问题、调度问题等,都是NP完全问题。只要证明其中任一个问题是属于P类的,就可解决计算复杂性理论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即P=?NP。这就是卡普论文的主要贡献和主要意义。这篇论文还有另外一些贡献。其一就是对计算复杂性理论中的术语进行了规范和统一。把有多项式时间算法的问题命名为P类问题,就是卡普在这篇论文中首次采用的,现在已为学术界所接受并普遍采用,这为学术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其二是卡普在刻画NP类中的“最困难”问题类时,提出了与库克归约不同的另一种归约方法,称作“多项式时间多一归约”,有时直接把它叫做“卡普归约”。卡普归约的要点如下:对于∑上的两个语言L1、L2,在多项式时间可计算函数f:∑*→∑*,使得对任何x∈∑*,x∈L1当且仅当f(x)∈L2,则称L1多项式时间多一归约到L2,记为L1≤pmL2。这时,x∈Ll的判别可以通过计算f(x),转化成f(x)∈L2的判别。因此,Ll≤pmL2:更直观地理解为11的计算难度不比上2大。同库克归约中的≤pt类似,≤pm也可定义在任何语言类D上,若存在L∈D,使对于任何L'∈D,都有L',≤pmL,则称乙为D—m完全的。其三,卡普的论文给出了“多项式谱系”或叫“多项式层次”(polynomial hierarchy)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并不断发展着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形态的多样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及其哲学意义。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目的性、物质性和社会制约性。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和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辨证法,防止形而上学。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辨证法思想。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辩证思维方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的本质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与信息、选择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认识过程中的辩证运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是具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人类社会是由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组成的复杂有机体。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生产关系与阶级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社会的观念结构社会观念结构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历史的参与者与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及其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二、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与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世界意义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和基本步骤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20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
我的笔记整理都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从在回答问题中学到新知识,发现不足,不再是知识点-题目,而是题目-知识点这样展开 好的,我们开始放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好的我们接下来看第一个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两点:1.客观条件,2.阶级基础 客观条件是由资本主义制度自己提供的,而阶级基础是由工人阶级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准备的 17世纪40年代,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相继发生资本主义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开始,让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各个工业部门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建立了大机器作业的工厂制。资本主义的经济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中的表现 由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1、德国古典哲学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并且不能把发展中的观点坚持到底。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他旗帜鲜明的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一样有着严重缺陷,它是直观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不仅仅是德国古典哲学,还有古希腊罗马哲学等。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经济理论,如关于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思想,关于劳动一般的抽象,关于把价值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观点,他们在对工资、利润、地租的分析中,对剩余价值起源的探索,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经济分析等,这些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起了积极作用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也存在严重缺陷和错误,如关于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符合人性的永恒不变的制度的观点,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成自然规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以及价值理论中的矛盾和混乱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收集和研究了关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大量历史资料,详细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固有矛盾,揭示出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最主要的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傅里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社会地狱”“复活的奴隶制”,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整套欺和伪善的制度”,他把私有制、宗教、婚姻形式看成是现存的资本主义的“三位一体”的祸害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由于时代局限,也存在不少缺陷,如他们关于理性支配世界的观点,关于否认阶级斗争、反对暴力革命的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历史观;他们对未来的过于详细的描绘和对社会细节的规划,带有很大的空想性质;他们认识不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和历史使命,找不到实现未来社会的社会力量等。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性的变革。 自此,我们全面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从其积极性,消极性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所做的改进方面。 剩下的我们下次再续,再见 喜欢的同学点个赞再走哦~
1972年,卡普发表了他的那篇著名的论文:“组合问题中的可归约性”(Reducibility among Combinatorial Problems,见由R.E.Miller和J.W.Thatcher所编纂,由Plenum出版社出版的Complexity Of Computer Computations一书)。卡普的论文发展和加强了由库克提出的“NP完全性”理论,尤其是,库克仅证明了命题演算的可满足问题是NP完全的,而卡普则证明了从组合优化中引出的大多数经典问题,包括背包问题、覆盖问题、匹配问题、分区问题、路径问题、调度问题等,都是NP完全问题。只要证明其中任一个问题是属于P类的,就可解决计算复杂性理论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即P=?NP。这就是卡普论文的主要贡献和主要意义。这篇论文还有另外一些贡献。其一就是对计算复杂性理论中的术语进行了规范和统一。把有多项式时间算法的问题命名为P类问题,就是卡普在这篇论文中首次采用的,现在已为学术界所接受并普遍采用,这为学术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其二是卡普在刻画NP类中的“最困难”问题类时,提出了与库克归约不同的另一种归约方法,称作“多项式时间多一归约”,有时直接把它叫做“卡普归约”。卡普归约的要点如下:对于∑上的两个语言L1、L2,在多项式时间可计算函数f:∑*→∑*,使得对任何x∈∑*,x∈L1当且仅当f(x)∈L2,则称L1多项式时间多一归约到L2,记为L1≤pmL2。这时,x∈Ll的判别可以通过计算f(x),转化成f(x)∈L2的判别。因此,Ll≤pmL2:更直观地理解为11的计算难度不比上2大。同库克归约中的≤pt类似,≤pm也可定义在任何语言类D上,若存在L∈D,使对于任何L'∈D,都有L',≤pmL,则称乙为D—m完全的。其三,卡普的论文给出了“多项式谱系”或叫“多项式层次”(polynomial hierarchy)的基本思想。
马斯格雷夫最大的学术贡献在什么地方呢?用他的最为著名的学生马丁·费尔德斯坦(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经济研究局的局长,他是当今最优秀的财政学家)在2007年1月20日的《纽约时代》杂志撰文称,马斯格雷夫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和六十年代将经济学从描述和制度性的课题转化成为了使用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巨集观经济学的工具来瞭解税收的影响的课题的第一人。马斯格雷夫在 1939年在“经济学季刊”发表了论文《财政自愿交换论》。后来,保罗·萨谬尔森将他的这一研究成果从实证理论转换成为了规范理论,并在1954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理论》,分析了“公共物品”的定义,并因此在197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因此,有人认为马斯格雷夫应该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被诺贝尔委员会“遗忘”的一名伟大学者。除了在公共物品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他在《预算决定的多重理论》一文中首先引用了“有益品(MERIT GOODS)”的经济概念,以后用使用了无益品(DEMERIT GOODS)的概念,这一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马斯格雷夫将有益品定义为“通过制定干预个人偏好的政策而提高生产的物品”,这意味著有益品主要是由国家提供的。1959年,马斯格雷夫在《财政学原理》中再一次指出,有益品是指对消费者有益但由于消费者的无知而消费不足的物品。教育是一种有益品,国家必须促进有益品的消费。因为个人或家庭可能忽视教育的福利,或不理解教育的价值,或难以预见教育投资决策的意义,因而不愿意投资教育。但政府比个人或家庭拥有更多的信息,比个人更能理解教育投资的意义,因此更能洞察未来,在投资教育上的决策也就更明智。在有益品理论讨论的早期,经济学家认为,错误的或遗漏的信息是政府供给有益品的理由。在马斯格雷夫的时代,政府在父爱主义的指导下提供有益品,主要是由于老百姓缺乏相关的信息。他主张,税收政策不仅仅是要以公正的方式取得收入,而且要在对税制的公正性最小伤害的情况下提高整个经济的业绩。他在其一生中鼓吹公正和累进的税收政策,即使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种思想在理论上都落伍的时候,他依然如故。他在肯尼迪政府时期就主张实行投资税收激励政策。在1989年老布希任总统时,他还向政府建议要提高税率,要使税收负担的分布更加公正。他说:“我们需要削减赤字,但我们最为关注的是怎么做才对。”马斯格雷夫是政府积极干预主义的倡导者。他坚定地认为政府是社会正义的工具和有效的巨集观经济政策。他的著作《财政学原理》(1959年)被称为后凯恩斯时代的代表作,在现代财政学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本书对政府如何配置资源和满足各种社会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过去英美的经济学家大多研究的价格行为、供给和需求及与其他市场因素的互动关系。他们认为政府发挥的是次要作用,只是当市场失灵时才需要政府来弥补缺口。而马斯格雷夫认为政府有重要的经济作用,他研究出来了一种新的收支理论,提出了许多商品和服务最好由政府提供。他的理论将政府的经济活动分成了三个部分:资源配置、商品和服务的分配和巨集观经济的稳定。在财政学的研究上,他首先提出了按照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来划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并提出了财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巨集观经济稳定。另外,他还简化了凯恩斯模型、发展了代际公平和税务归宿等理论,为以后财政学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马斯格雷夫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吸收了其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瑞典学派的背景,加上其在德国财政社会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家。有学者认为,如果说马克斯·韦伯是二十世纪前五十年中最重要的德国政治经济学,那么,后五十年的代表就是马斯格雷夫。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之一,是现代财政学(公共经济学)之父。著名经济学家彼德戴蒙德在《公共经济学杂志》纪念其创刊30 周年发表的《财政学理论——过去与现在》一文中称:“在我开始研究财政学时(1961年师从凯瑞·布朗),理查德·马斯格雷夫的《财政学原理》刚刚出版(马斯格雷夫,1959)。这本书,以它的一般均衡分析结构,成为我20世纪60年代研究财政学的基础(即所谓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将二元分析用作理论工具和次优分析的思想在上个世纪60年代非常流行。因此,这两种因素的结合在我那个时期的研究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在同一期的另外一篇文章《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转型:1970-2000》一文中,马丁费尔德斯坦称:“1960年代早期,我在英格兰开始学习财政学的时候,还是一名大学生。当时最经典的一本书是理查德马斯格雷夫的《财政学理论》(1959)。与早期的书不同,像象阿瑟·塞西尔·庇古(1947)的书,以散文式为特点,一般通过图表和代数论述,而马斯格雷夫大部分著述看起来象一种标准的价格理论书籍,以图表和代数表明税收对价格和产量所产生的部分均衡效果以及对额外损失的相关影响。马斯格雷夫的书涉及税收归宿与效率的核心问题和税收对买卖双方行为的消极影响,而没有像早期的许多财政学著述那样对税收规定或管理上的问题给以详尽的阐述。这本书开启了财政学的新纪元。”普林斯顿大学的哈威·罗森也称,如果没有马斯格雷夫,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他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占在了马斯格雷夫这样伟人的肩上。欧美国家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公认马斯格雷夫在现代财政学(公共经济学)上的成就,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他是《帕尔格雷夫经济大辞典》中“财政学(public finance)”词条的作者。他和夫人佩吉·布莱沃·马斯格雷夫(Peggy Brewer Musgrave)所著的《财政理论与实践》(Publ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是财政学的经典著作。他一直在从事财政学等相关领域研究,退休后和夫人生活在圣克鲁兹的加州大学。但就在2007年2月初,我们获悉他去世了,讣告就刊登在《纽约时报》上。另外,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等很多媒体也发布了相关的消息。
第四章认识论 第一节认识论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一)、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出发,贯彻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坚持反映论原则 2、唯心主义认识论以意识的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贯彻了从思想感觉到物的路线,坚持先验论原则。 (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定义 可知论:是主张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识的,一切唯物主义反映论都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否认人能认识世界或能彻底认识世界,其代表人物是休谟和康德。 只有马哲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才能彻底驳倒不可知论。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定义(简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或能动的反引论和直观被动反映论的对立)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反映论和可知论,都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本对立。 但也有本质区别: A、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离开社会实践考察认识问题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 B、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物质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因而是消极直观被动的反映论,是机械反映论。 不同:辩证唯物认识论: A、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B、把辩证法运用到反映论,揭示了辩证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能动革命反映论。 1、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①能动的反映具有摹写性,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应的客观性。 ②能动的反映也具有创造性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活动。 ③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于创造的统一,否认其摹写性客观性是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其创造性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2、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属性,形式,关系 认识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客体是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是是简和认识的纵观。 认识主体的属性:1自然性,2意识性,3社会性,4实践性 认识主体的基本形式:1个人主体,2集团主体,3类主体 主体和主管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主体包括主观。 认识客体的属性:1客观性,2对象性,3社会历史性 认识客体的形式:1自然客体,2社会课题3精神客体 客体不等于客观。 二者的关系: 1、认识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即认 识关系。 2、二者之间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这是认识关系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关系。 即实践关系,这是人事关系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关系。 3、二者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 二、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点: A、它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 C、它是历史发展着的社会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一)、实践的基本形式(简答) 1.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它是处理人与人之家关系的活动。 (二)、科学实践也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探索性常识的实践活动。(定义)(实践和试验的关系) 实践包含试验,试验时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作用)及其意义。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选择) 1、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或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或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简答或联系意义出论述题)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与人的实践需要相关的事物才成为人的认识对象; ②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并阐述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论述) 直接经验:是人们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上或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和知识。 ①承认知识来自实践并不排除接受间接经验; ②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 ③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是从实践中来的。 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 ①只有参加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才能理解和接受书本知识。 ②对每个人来讲不可能也不必要事事都亲自去实践,一个人的知识大量是从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中得来的,所以一个人不仅要实践并且要学习书本知识,接受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4、为什么说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的发展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给回答新问题提供了有关的经验材料; ③实践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④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认识指导实践,对实践有能动作用,正确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认识会把实践引向失败。 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答案是(一)里的第1点内容和(二)大点的内容) (三)、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论述) 我们必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在一切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同时又要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第二节认识的辨证运动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及意义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 ①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其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 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形象性。内容是:现象 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其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内容是:事物的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论中的辨论法;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意义: 割裂二者的统一,片面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论认识是经验论,片面夸大理论认识否认感性认识是唯理论,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教条主义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所以我们既要重视科学理论,反对经验主义,又要重视唯 理论反对教条主义。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和途径(简答) 1、要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要经过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一)、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意义(或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这只有经过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才能达到; 2、只有经过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才能检验,修正和丰富发展理性认识。 (二)、理性认识回到(指导)实践的条件和途径(简答或多选) 1、回到实践的理性认识必须是正确的; 2、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5、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和工作方法,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三、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一)、认识的反复性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简答或论述或为什么说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 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1、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2、人的认识受到一定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 主观意义:认识受到实践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主观因素的限制,所以一个正确认识 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①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也是曲折,发展,不断升化的过程; 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对社建的认识并没有完结,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将进一步深化发展。 (二)、认识的无限发展 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实践也是无限发展的,因此人的认识必然是无限发展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无至穷,是认识的总规律。 (三)、实践和认识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其具体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和客观实际相符合,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具体实践中相符合; 2、其历史统一是指主观认识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全面发展,必须与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 3、认识和实践相脱离,认识超越或落后实践发展,必然导致“左”、“右”倾错误,“左”倾是主观超越客观,认识超越历史的发展阶段:“右”倾是主观落后客观,认识落后历史发展阶段。 四、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简答或论述)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学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 3、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第三节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重点是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客观的,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要坚持真理一元论,反正真理多元论(选择题) 真理是客观的,因而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选择题)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人的认识本性和认识任务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第一、在广度上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的近似正确的反应,认识有待扩展;第二、在深度上,任何真理是对客观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应,认识有待深化。 (二)、二者的关系及意义: 1、二者是同一个真理的两重属性; 2、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另一方面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意义: 1、马列主义具有绝对性,所以要坚持马列主义,他也具有相对性,所以要发展它,它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所以既要坚持他,又要发展它,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过时论的错误。 2、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的命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机,力量之源。 3、马列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体制,这是要求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体理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这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 三、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 1、二者是对立的,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谬误是对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歪曲反应; 2、在一定条件下范围内,二者有着原则的界线和本质的区别,不能混淆。 二者的联系:1、二者是统一的,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二者的关系:1、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范围内) 真理向谬误的转化:①真理是具体的,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其适用的条件和 范围就转化为谬误;②真理是一个过程,如果认识落后或超越事物发展阶段, 真理就变成谬误;③真理是全面的,完整的,如果把对客观对象某一侧面的反应,当作全体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谬误向真理的转化是:①谬误回到他适用条件和范围就是真理;②从认识过程看谬误是正 确认识的先导;③在批判谬误过程中获得和发展真理; 提示: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考试重点。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联系它的意义考论述题) (一)、实践为什么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真理的本性在于它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其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必须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这是主观自身和客观实际都办不到的。 2、实践的特点在于它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唯有它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真理标准的辨证法(或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或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不确定性或相对性) 1、坚持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辨证法,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3、坚持实践标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既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的绝对主义,又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性的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五、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以及坚持它的意义(或两者的含义及关系)(简答或论述) 解放思想就是从落后观念和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关系:二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意义:1、背离它们就产生失误;2、坚持它们就会取得成就;3、只有继续坚持它们才能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首先给哲学观下一个定义,从字面来说,哲学观就是“对哲学本身的理解”。它不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观念”,而是构成这种理论的“核心观念”、“根本观念”、“灵魂观念”,它决定该种理论的生命力,构成该种哲学理论与其他的理论的原则区别。与其说它是托马斯·库恩的较为复杂意义上的“研究范式”,毋宁说它是伊姆雷·拉卡托斯的较为单纯意义上的“理论硬核” 。[1]这个硬核包括哲学的定义、性质、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等。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为了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追本溯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对象,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不仅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而且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最后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进行自我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从深入人心的真理变成了束缚人的教条。哲学的目的是要解放人的思想,这种行为与哲学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有人断言,只有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不是科学的。我想,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实质上则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威严。这样做将会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停滞不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是开放的理论系统,必须在批判中萌发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区别》中,引用原子的偏斜运动,阐述了倾斜运动对直线运动的脱离,表达了一种自由意识。追求一种定在中的自由。在自由民主的社会,哲学批判的功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挥。在专制社会中,人们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的控制,哲学的批判功能就被遮蔽了、弱化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以自由民主为发展目标,学术批判是是受到保护的。聂锦芳教授指出,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必须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而学术必须允许自由的争论和批判。这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的反省和批判。
马克思具体地提出,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现象。正像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在同这种制度进行的斗争中,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因此,马克思给哲学提出的历史任务是,锻造一种世界观武器,使之成为一种革命的、批判的 思维方式 ,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而这种无情的批判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
批判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起作用,而且批判不只是破坏性的,也应该是建设性的、超越性的。就像你说我是错的,你必须说为什么我错了,我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一种理论自觉。哲学的社会功能就是对现实社会进行 反思 、批判、超越。哲学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这是哲学安身立命的理念。
马克思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辩证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在本质上,它是革命的、批判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发展自己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使它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所谓现代精神,就是人类的自我批判精神,就是人类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主体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的主体意识,就是这种现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
志着人类自我意识从自我迷失进入自我批判、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阶段。当然,批判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新世界,批判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更是一种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活的灵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一定的哲学是关于一定时代的精神产物;其二,哲学是各种思想 文化 中最高的形式,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精粹。同时,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因为哲学具有人类性,具有超越时代的一面。因为哲学作为一种自我意识的科学,而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哲学必须把握时代最迫切的问题,及时的吸收思想精神,为迫切问题提供一个解释,进而规范和引导社会的发展。
在科隆日报的社论上,马克思首次明确的提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这个命题被广泛引用,并被确认是马克思关于哲学的最简洁、最精辟的论断。马克思所赞赏和肯定的哲学是源于时代、源于人民的哲学,是把时代的问题和人民的精髓升华为理论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必须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必须把自己时代的迫切问题作为哲学思考的聚焦点。
马克思认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个好问题能极大的推进社会的发展。问题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正因为如此,哲学必须把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当人们把哲学同幻想混为一谈的时候,哲学必须严肃地提出抗议。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性和超时代性的统一,既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同时又塑造和引领时代精神。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更引领时代向理想社会前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心人、解放人的哲学
马克思提出,他的哲学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而“归宿点”则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立足点、归宿点显示了马克思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的人文情怀,显示了马克思主张以哲学解放全人类的意旨。马克思说,哲学所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它所参与的运动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而是绝大数人的、为绝大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种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和致力于人类解放的哲学旨趣,是马克思哲学的灵魂,是马克思哲学的普照光,是构成马克思哲学的最为根本的哲学理念。这个哲学理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
马克思在1843年底至1844年初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一开头就指出,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提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通过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的出发点,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我们这里是“从人间上升到天国”。[5]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就像中国哲学里讲的道不远人,也是这个意思。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国拉回人间,正是哲学属人性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的分析,以及如何让消除异化,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哲学的人类性。
四、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一种完整严密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对自然界、 社会、和人与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在内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世界观和 方法 论是密切 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肖前、李秀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规定: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完整、严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从物质看世界,从精神看世界,从 实践看世界,这是哲学世界观的三种主要方式。[6]从物质看世界,世 界变成了客观世界,比如拉美特利的 名言 “人是机器”,这种客观性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从精神看世界,正如陆九渊所说,心外无物。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心在动。这种哲学把哲学变成完全脱离人世的空中楼阁,空有一个形式。它突出了人的自由和想象,但是抽象地 发展了人的能动性。从实践的观点看世界,世界的图景就是在物质世界和精神领域中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的“实践转向”,从实践的方式观看世界,在两极到中找到了中介。
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还有科学和宗教,道德和 艺术。哲学的方式是独特的,也是最高的。对于哲学与宗教的区别,黑格尔说的好,哲学与宗教在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学问,只是他们的形式不一样,哲学诉诸理性原则,宗教诉诸于感性原则。黑格尔对哲学与科学也有论述,他说,哲学与科学在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但是内容不一样。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而科学是关于某一个具体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哲学是世界观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一种。
五、结语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用“现实的理性”批判“抽象的理性”。现实的理性指的就是实践的理性,改造世界的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所追求的思维的全体自由性与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统一起来,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起来,把哲学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统一起来。哲学无定论,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久日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世的智慧,它强调哲学要回归生活世界,正视生活对哲学的挑战。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发展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
家庭背景理查德·马克思出生于音乐之家,父亲是乐手,母亲是歌手。小时候,父亲教他弹钢琴,但理查德不喜欢父亲教的那些曲子。一次父亲回家时,听到从地下室里传出吵闹的声音。他进入地下室,发现儿子正拼命地“砸”着钢琴,并声嘶力竭地唱着埃尔顿·约翰的歌曲。歌曲唱完,父亲严肃地说:“这是什么玩意儿?”理查德十分尴尬,没想到父亲说:“好的,你是对的,是我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理查德实现音乐理想的愿望也就更加强烈,他决定要在音乐上干出一番事业来。上大学时,有一天他突然接到著名歌星昂内尔·里奇的电话。开始,他以为是同学在搞恶作剧,理查德不知道,是他的朋友把他的一盘样带寄给莱昂内尔·里奇。里奇在电话中对他说:“你是个很有天分的人,将来会成功的。我不能向你保证什么,但我建议你去洛杉矶试试。”1982年大学一毕业,理查德便孤身一人去了洛杉矶。在洛杉矶,理查德终于有机会在里奇的个人专辑中担任伴唱。此后,他为许多著名歌星担任伴唱歌手。在做伴唱歌手的同时,理查德还为《圣埃尔默之火》、《生龙活虎》等电影创作音乐。厉兵秣马理查德开始录制自己的样带,他把样带送给洛杉矶所有的唱片公司,但得到的是相同的答复:“你没戏!”理查德开始有些动摇了,毕竟已到洛杉矶6年多,不能总给别人做伴唱歌手,他有更高的理想,如果这个理想不能实现,怎么办?他开始考虑是否要回芝加哥。就在理查德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时候,EMI/Manhattan唱片公司总裁布鲁斯·伦德沃尔听了理查德的样带,他感觉一个明日之星已经抓到了手中,于是他与理查德签约,向他允诺说,“你可以写任何你想写的东西”,并拨了一笔钱给他做专辑录音。理查德请来戴维·弗斯特担任这张专辑的制作人。结果,他的首张专辑《理查德·马克思》迅速走红,1987年成为畅销唱片,位居世界流行音乐排行榜前列。其中的单曲《熬夜》赢得了众多歌迷的喜爱,获得排行榜冠军,这首歌也标志着理查德情歌时代的开始。随后的几首歌《没意思》、《早该知道会更好》和《无尽夏夜情》也纷纷上榜。浪漫的情怀于是成了理查德的标志,由于他总是给人一种深情的、单相思式的、浪漫的形象,使他的歌迷与日俱增。评论界对他也有颇高的评价,著名的权威音乐杂志《滚石》的乐评人J.D.康西丁称他是“严肃、明确的音乐人”、“伟大的歌手”。理查德的专辑《故伎重施》在1989年推出后,其中的两首单曲《满足》和《在此等候》先后成为排行榜的冠军。《满足》不仅受到歌迷的喜爱,而且在评论界也获得了极好的口碑,评论界认为,《满足》摆脱了他往常的公式化的浪漫———民谣模式,在演唱上表现出极大的活力。除此之外,专辑中还有3首歌曲进入排行榜的前列。可以说《故伎重施》使理查德获得了全面的成功,更确立了他在歌坛的地位。1991年的专辑《繁忙街道》也有3首歌曲进入排行榜的前列,其中的单曲《危险》获得了评论界的肯定,著名娱乐杂志《娱乐周刊》撰稿人查克·埃迪称这首歌是“一首关于河边谋杀的、稀奇古怪的弗拉明戈摇滚民谣”,这首歌在一定程度上促销了该专辑。1993年的第四张专辑《免费假期》又给理查德带来了3首进入排行榜前列的热门歌曲,单曲《现在和永远》延续着他的抒情歌曲路线。这首歌在1993年使理查德上了事业的新高峰。与此同时,理查德还不停地为其他歌手写情歌,比如他为乡村歌手肯尼·罗杰斯创作的那首著名的《疯狂》,后来成了肯尼最引以为骄傲的代表作。理查德的第五张专辑出版的时候,已是1997年。在新专辑《骨与肉》中,我们听到的是一个成熟、稳重而又不失浪漫情怀的理查德,这张专辑同样受到歌迷的欢迎。1997年后发展自从1997年发表《Flesh & Bone》专辑之后便在萤光幕前销声匿迹的Richard大哥其实一点儿也没闲着,退居幕后的他陆续帮Barbra Streisand、Josh Groban、Vince Gill、98°、Luther Vandross、Rod Stewart、Sarah Brightman、Lara Fabian、Natalie Cole、Hugh Jackman、Samantha Cole和Sissel等人写歌/录制专辑在排行榜上屡获佳绩,为'NSYNC谱写的抒情冠军单曲This I Promise You更让他跻身王牌制作人之列!畅销情歌合辑也总忘不了收录Richard Marx沧桑独具、沙哑有味的Right Here Waiting、Now And Forever等经典情歌!休息了七年祭出的全新专辑《My Own Best Enermy》,Richard想要表现的正是一个和自己争战的灵魂!首支单曲Ready To Fly是大家熟悉的动人情歌,Richard表示:“我透过Again向Coldplay和U2致敬,我逼自己面对一些事情,我不想让这首歌成为普通的流行歌曲。”并坦承:“爱情真的是世界上最难维系的东西,但我相信浪漫的精神。” 有“居家好男人”封号的Richard Marx日前接受“今日美国”访问时更大方地交代了“私生活”:“我已经拥有世界上最漂亮的妻子在身边,这几年来我终于可以好好的享受居家生活,现在三个小孩已经13岁、11岁和10岁。即使只是每天在睡前和他们说晚安、或是一起开车去麦当劳得来速买吃的,也让我觉得心满意足。”继曾写过一首Thanks to You献给母亲的Richard Marx,在新专辑中则是用一首The Other Side献给他最敬爱的已故父亲,和从事广告歌曲制作的父亲感情十分深厚,在音乐上,父亲更是他的良师,1994年Richard在美国巡回演出时,父亲甚至带了六人弦乐团跟着他四处奔,Richard的父亲逝世让他受到很大的打击,在他心目中,父亲是他心中最伟大的音乐家。2004年初葛莱美奖颁奖礼上,拿下“年度歌曲”的是好久不见的情歌圣手Richard Marx,他和Luther Vandross合写的Dance With My Father不但成为葛莱美上的焦点、Richard Marx也说:“这个奖本身对我很有意义、对Luther更是,我感到骄傲。” 在去年夏天加入EMI唱片的Richard Marx因为葛莱美光环加持身价水涨船高,钟爱Richard的歌迷更是难忘他愈发沧桑性感的“男人味”; Richard Marx的全新专辑《My Own Best Enermy》也将跟歌迷见面。刚做好新专辑的他坦言一做完就给老婆听:“你一定要先帮我听过!”,果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家好男人。2008:⒈“音乐坐标”(Vertical Horizon)的主唱Matt Scannell 与Richard Marx在08年合作举行了一系列演唱会,并合作演唱了许多双方的经典曲目并重新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包括理查德的最新专辑《Sundown》的“Always On Your Mind”,vertical horizon的“Give You Back”。这张专辑就是他们的合作曲目。他们仍然会合作一些演出,并打算在2010年发行一张电子摇滚的concert专辑现。(来自“电驴”)⒉录音室专辑《Sundown》是随着《Emotional Remains》一起在2008年10月31日数字发行的(今年的9月22日《Emotional Remains》已发行CD专辑),是理查德马克斯的第九张录音室专辑。包括了自己创作的几首歌,并与畅销歌手Toni Braxton、著名乡村歌手和歌手Vince Gill合唱。另外也包括了一些滚石乐队、披头士乐队的经典曲目。这是马克斯的第一张数字发行的专辑。“自己去演绎这些曲目(意思应该是那些经典曲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希望除了我自己以外,有更多的人会从歌中得到感动”理查德说。除了《Wild Horses》,还有著名乡村歌手和创作人Vince Gill合作翻唱的披头士经典歌曲《And I love her》;翻唱自Roberta Flack的 《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Sade的《Ordinary Love》,以及与流行歌手合作的原创歌曲《Suddenly》都展现了理查德的广阔的音域和独特的演奏手法。(来自“电驴”)2009:格莱美奖歌手,创作人、制作人,“情歌王子”理查德马克思暌违三年,发布他的最新个人专辑——《Emotinal Remains》。11首全新曲目将在9月22日在亚马逊官网,以数字发行和双CD的方式发售。“在创作和录制的过程中,我在想把音乐放在网上,不过这就不是仅仅出张专辑CD那么简单了,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更贴近地接触到我的音乐”Marx说,“亚马逊使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Emotional Remains》(翻译成“爱情碎片”“情感依然”,或者干脆叫张韶涵的那个“遗失的美好”??翻译得有味道真难啊--译者注),是2004年的《My Own Enemy》发行以来的第一张专辑,与以往我们认识的Marx不太一样,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摇滚歌手——这丫曾经在全球卖出了3000万张唱片,同时也是创作人,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制作人~无论是《Better or worse》这样一首朗朗上口节奏轻快的摇滚民谣,或者是一首《From inside》这样快歌搭配上深沉而丰满的自白式的唱词外加摇滚味道十足的吉他,都展现了理查德多样的创作风格。即将到来的专辑还包括几首chart topper的最得意的个人作品(谁能告诉我chart topper是什么...译者)。Richard的大部分歌曲都是那么地感动,这也是他的标志之一。(but with a rock edge什么意思??)从《Through my veins》里对Richard父亲的父爱之恩的感谢,到《When the November Falls》里一对温馨的父子。《Emotional Remains》也有几位作者参与制作,分别是....(不翻译了..)(我极力推荐《Part Of Me》)Marx总结说,“这张专辑无疑会是我在这几年音乐事业上的一个标志,也是在音乐上的一个新的尝试。”2012Richard Marx于2012年6月1日推出这套双碟装的新作《Inside My Head》。第一张是几首新歌,剩下的是《Emotional Remains》和只在官网上卖过一阵的《Sundown》里的歌。第二张除了最后一首,都是老歌新录,跟沃尔玛版的《Stories to Tell》是一样的。Wouldn’t Let Me Love You为主打单曲,MV已发行。
答案是B、李大钊。
该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分别作了阐述。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檄告举世的劳工阶级联合起来,推倒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
文章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该文章是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名论文。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同时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备受鼓舞,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在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艰难环境中,李大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1972年,卡普发表了他的那篇著名的论文:“组合问题中的可归约性”(Reducibility among Combinatorial Problems,见由R.E.Miller和J.W.Thatcher所编纂,由Plenum出版社出版的Complexity Of Computer Computations一书)。卡普的论文发展和加强了由库克提出的“NP完全性”理论,尤其是,库克仅证明了命题演算的可满足问题是NP完全的,而卡普则证明了从组合优化中引出的大多数经典问题,包括背包问题、覆盖问题、匹配问题、分区问题、路径问题、调度问题等,都是NP完全问题。只要证明其中任一个问题是属于P类的,就可解决计算复杂性理论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即P=?NP。这就是卡普论文的主要贡献和主要意义。这篇论文还有另外一些贡献。其一就是对计算复杂性理论中的术语进行了规范和统一。把有多项式时间算法的问题命名为P类问题,就是卡普在这篇论文中首次采用的,现在已为学术界所接受并普遍采用,这为学术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其二是卡普在刻画NP类中的“最困难”问题类时,提出了与库克归约不同的另一种归约方法,称作“多项式时间多一归约”,有时直接把它叫做“卡普归约”。卡普归约的要点如下:对于∑上的两个语言L1、L2,在多项式时间可计算函数f:∑*→∑*,使得对任何x∈∑*,x∈L1当且仅当f(x)∈L2,则称L1多项式时间多一归约到L2,记为L1≤pmL2。这时,x∈Ll的判别可以通过计算f(x),转化成f(x)∈L2的判别。因此,Ll≤pmL2:更直观地理解为11的计算难度不比上2大。同库克归约中的≤pt类似,≤pm也可定义在任何语言类D上,若存在L∈D,使对于任何L'∈D,都有L',≤pmL,则称乙为D—m完全的。其三,卡普的论文给出了“多项式谱系”或叫“多项式层次”(polynomial hierarchy)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