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陈道胜川北医学院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陈道胜川北医学院发表论文

4课题。陈道胜是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的老师,主持4课题,分别为《中西方艺术嗓音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再创造研究》《多媒体在艺术歌曲教学中的应用》、《多功能声乐曲库》、《歌唱发声的“共振峰”研究》。

人的身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或标准差法来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矮小。即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2sd)以下,医学上称之为矮小。

百分位法:即相同人种、性别、年龄的人群的平均身高为第50百分位。如儿童的身高处于第3百分位即相同人种、性别、年龄中最矮的3%区间中,那么医学上称为矮小。通俗来讲就是把100个人从矮到高来排,最矮的3个人就是达到矮身材范畴的,医学上把它叫第3百分位。

标准差法:正常人有一个平均的身高,例如,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72米左右,那么它的离散程度就有一个标准,如果说是低于两个标准差或者两个标准差以上,就离正常值相差太远、达到矮小标准了。如果孩子3岁以前<7cm/y,3岁-青春期<5cm/y,青春期<6cm/y则应考虑生长速度减慢。

下面讲讲在矮小症这方面做得很好的成都西南儿童医院,是一家“以患儿为中心、以专家为科学”、以“儿童乐园”式就医环境为特色、以医教一体康复模式为亮点的医院,他们有矮小症专家门诊。

矮小症属于内分泌科,黄丽敏主任医师从事内分泌科,有40年的临床经验,擅长矮身材、生长落后、身高促进、性早熟、性发育异常、肥胖症、儿童营养、儿童保健、儿童青少年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毕业川北医学院,在国家级杂志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获科技成果奖一项。 曾就职于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国家三甲等医院、川北区域医疗中心、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任广元市中心医院分院院长和儿童保健康复科主任,担任医院行政管理和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17年被四川省广元市人民政府授予广元儿科名医荣誉称号,并获广元名医荣誉证书。

黄丽敏主任医师职务介绍:

川北医学院兼职教授

全科医学协作平台院士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儿科专委会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抽动多动学组委员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儿科罕见病分会委员

本科始建于1960年,开设病床50张,有眼科和耳鼻咽喉颈外科两个专业组,各专业组均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疗专业技术队伍,所有的医生均毕业于正规医学院校,现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2名,我科还拥有全进口的先进医疗技术设备,能对本专业的各种疑难疾病做到准确的诊治,能开展本专业的各处高难手术,并有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有数十篇论文在国家级医学专业玩物上发表,取得科研成果两项,在达州市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是达县五官科的医教研中心。先进的专科 医疗设备德国易克斯公司鼻窦内窥镜手术操作系统食道镜美国捷迈公司鼻电动切割系统美国捷迈公司耳微动系统德国易克斯公司纤维鼻咽喉镜及工作站丹麦进口纯音测听仪眼科手术显微镜裂隙灯角膜曲率仪检眼镜三面镜直接间接眼底镜前房角镜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项目半喉、全喉切除术改良式乳突根治术腮腺浅叶摘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颌下腺、舌下腺摘除术腮裂囊肿切除上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鼾症手术治疗(腭咽成开术)鼓室成形术鼓膜修补术功能性鼻窦内镜术鼻息肉摘除术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鼻中隔偏曲矫正及鼻中隔穿孔修补术腺样体肥大摘除术扁桃体摘除术声带息肉摘除术喉裂开术食道异物取出术腭裂、唇裂修补术耳前痿管摘除术鼻腔咽喉纤维喉镜检查眼科可开展项目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视网膜脱离手术斜视矫正术上睑下垂矫正术睑内处翻矫正术球内民物取出术眼球摘除加义跟植入术泪囊鼻腔粘膜吻合术 内四科是全县感染及传染性疾病治疗的专业机构,现科室配备有25张病床,其中干部病床4张,消化道病床8张,呼吸道病床11张。本科室主要诊治各型肺结核、肺外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难治性结核、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重症肝炎、痢疾、伤寒、各种感染性腹泻症、钩体、出血热、流脑、乙脑、各种寄生虫感染及性传播疾病(梅毒、淋病等)及本专业的各种疑难病症,对粟粒性肺结核、重肝、中毒性痢疾等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有独到的治疗手段。 同时本科室还能结合中医理念,对上述疾病进行中西医并重治疗,以达到重大疗效。科室人才结构合理,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有主任1医师名,副主任2医师名,主治1医师名,均具在大学学历,科室分成肝炎和结核两个专业 组,每个专业组每年均按要求完成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其中《舒嘉表临床疗效观察》和《肝病治疗仪治疗乙肝的疗效观察》在医院获奖。目前正行传染病患者的心理调查研究。每年均在论文在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以及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在教学方面,按教学大纲对川北医学院、地区 卫校的同学进行教学和实习,同时也接受进修生。科室仪器除配备各科常用及抢救用的仪器设备以外,主要还有光量子治疗仪和肝病治疗仪,用于治疗慢性肺部疾病及各型肝炎。 内二科(中西医结合科)是一个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齐全的临床科室,开设床位38张,其中干部病床5张,拥有血液透析机,肺功能仪,血气分析仪,电子胃肠镜、光量子治疗仪,16层螺旋CT,核磁共振,远程会诊系统,支动态心电图、心电工作站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科室设有血液、呼吸、消化、中西医结合、肾病、中毒等专业组。各专业组医护人员均系正规院校毕业并接受过严格的专业知识培训,能对内科各种疑难重症,如大咯血、重症肺心病、肺气脑病、气胸、重症哮喘、ARDS、呼吸衰竭、休克、肝昏迷、各种胃肠道疾病、贫血、出血、溶血、血系肿瘤、DIC等各种血液系统病症,肾功能衰竭、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对各种中毒、昏迷、各种酸碱水电解质失衡等疾病能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我科还能针对上述疾病及慢性病恢复,运用中医理念进行辩证分析,配合中药治疗。并且我科还在国家级省级中西医结合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本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本着“一切以病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愿以满腔的热情,精湛的技术,舒适的环境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内一科系达县卫生系统重点学科之一,在科主任潘发光同志的带领下,全科同志团结协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设有心血管、神内、内分泌、内风湿及肿瘤等五个专业。科室现有医护人员 21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1人, 护理人员 12人,研究生1人,本科生7人,大专5人。现有床位53张。年治病人1500人。技术力量雄厚,行业作风正派 。 科室中刘兴富主任医师是达县乃至达州市内科界的老前辈,深得医学界同行的尊重与敬仰,常年在我科进行业务查房及业务指导;在神内、心血管专业上,潘发光副主任医师,王建评副主任医师在我县拥在较高的知名度及美誉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得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王晓波、刘锦、向大金、李芳等一批年青医生在刘兴富等医生的传帮带下逐渐成熟,尤其是在处理神内、内分泌、心血管等疾病的诊治上更是大胆创新,独具特色。由于科内医生业务能力出众,在外担任多项职务,是达州市内科界的中坚力量。设备先进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高超的医疗技术,不一定要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有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一定会提高医生的医术,增强患者的健康保障,该院拥有美国GE公司生产的新一代磁共振、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数字检机、彩超,及肿瘤治疗设备海扶刀,12导联心电图监测仪,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美国进口心电监护仪,体表心除颤仪、体表降压仪,脑电图,经颅多普勒等一流的医疗配套设备,使广大患者不必到大城市大医院就可以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为了患者的利益,全科医护人员表示,要待病人为亲人,视病人为朋友,敬业爱岗,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 外三科(骨科)成立于1979年,1990年1月从外二科中分支成立外三科。并在2000年分为脊柱专业组和关节专业组,是该院及全县的重点专科。设病床56张,医生8人,护士11人,年收治病人900余人,累计住院病人一万余人次。该科除了拥有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核磁共振,16层螺旋CT,500毫安X机等大型顶尖设备外,还拥有骨科特有的专用设备,如骨折愈合治疗仪、电脑腰椎治疗牵引床、床旁X光机、手提式X光透视机、上下肢CPM治疗器、C型臂X光机等先进设备。目前,除了能全部开展二级甲等医院开展的技术项目外,还能开展一些三级医院的技术项目,而且在某些领域里的技术填补了达州市多项空白,在达州市骨科界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该科室历来就有吃苦耐劳、深研业务的优良传统,每年至少有3~5篇专业论文在全国专业性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至少有2~3人次参加全国各地的医疗护理学术会议;至少能开展新项目新技术3-5项;至少能收到5~10面锦旗。累计培养进修生、实习生上百人。有着数项科研成果获市县级科技进步奖,数人获得医院及市县级表彰,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医德医风,骨科均是同行的楷模。 外二科是该院多专业的综合性科室,开设有肝胆、普外(含三腺:乳腺、甲状腺、胰腺)、腹腔镜外科、手外、显微外科、泌尿生殖外科、烧伤、整形及周围血管外科等专科,其中显微外科是我市重点专科,肝胆外科是达州市重点专科建设之一。设病床48张,干部病房4张。共有医护人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川北医学院副教授)5人,中级职称6人,有腹腔镜手术器械及胆道镜,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及气压弹道碎石手术器械、显微外科手术器械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手术设备 。建有显微外科、肝胆外科及泌尿外科实验室各一个,拥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烧伤专科病房。显微外科开展的手术有:率先在本地区开展断指(肢)再植,吻合血管的组织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带血管蒂组织移植;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桡骨缺损,常年开展四肢血管,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手足肌腱损伤的修复与功能重建,各种瘢痕畸形整形,烧伤切(削)痂植皮,大面积烧伤异体皮移植,乳房肥大整形,各种手部微形皮瓣移植,复杂手外伤的显微外科治疗等。其中断指再植、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及邻指皮瓣移植最佳断蒂时间的探讨获市级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肝胆外科开展的手术有:腹腔镜胆囊摘除,腹腔镜取活检,胰十二指肠切除、胆囊癌、胆管癌及肝癌手术,埋藏式肝动脉置器化疗,脾切除,小切口胆囊摘除,胰腺炎手术,门脉高压分流术和断流术,各种复杂的胆肠吻合,各种肝段(肝叶)切除术,术中术后纤维胆道取石,胆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应用研究获市科研成果三等奖,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市科研进步三等奖。泌尿外科开展的手术有:经尿道前列 腺电切手术,气压弹道气压术,输尿管镜技术,腹腔镜泌尿外科技术,膀胱肿瘤电切术,尿道损伤修复术,膀胱 癌的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手术,肾肿瘤手术,前列腺摘除手术,双侧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等难度较大的手术。 科室拥有颅脑监护仪,康诺降温毯、气垫床、超声雾化器等先进医疗设备,备有高、中、低档病房能满足不同需求的人,开设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儿外科,普外科等四个专业,各专业组医护人员均受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神经外科医生能熟练开展各种颅脑损伤手术、颅内肿瘤、脊髓肿瘤切除术及颅内出血的诊断治疗;胸外科医生能开展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肺段切除术,食管癌根治术,纵隔肿瘤切除术,二尖瓣分离术,心包剥离术,心包开窗引流术,肺动脉导管结扎术;儿外科医生能开展小儿的各种手术;普外科医生除了能开展一般的各种普外手术外,还能开展高难度的手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癌肝叶切除术,肝段切除术,肝外结石取出术,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肝管癌根治术。本科室医疗技术精湛,服务态度热情,无论病人高低贵贱认识与否本科室全体工作人员都将以高度的责任和事业心热忱对待,真诚地祝愿您早日康复,早日出院。 达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成立于1998年,是川东北地区成立较早的血透室之一。占地面积180多平方米。拥有主治医师、主管护师、护师等职称的医务人员6名。穿刺技术熟练,能成功进行各种高难度的血管穿刺,减轻了病人痛苦,疗效显著。除了开展常规的血液透析外,还可以开展血液灌流,能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各种药物(如安眠药)中毒、毒物(如农药)中毒。设备先进:透析机从开始的1台发展到目前6台。拥有费森尤斯进口透析机、先进的全自动全不锈钢二级反渗水处理系统及伦拿创透析器复用消毒机。环境优美:血液净化室设在门诊三楼,布局合理,各功能用房齐全。透析治疗间宽畅明亮,可配置8台透析机,配备有冷暖两用空调机,让病人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治疗。 达县人民医院儿科成立于1992年,是全县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设备最先进的儿童专业诊治科室,2004年成立川北医学院教学医院儿科教研室,是我县儿科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科室现设病床37张(新生儿病床11张),科内医护人员18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1名,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对本专业的疑难病症作出准确的诊断。科室拥有婴儿暖箱、辐射台、心电监护仪、无创呼吸机等先进设备。开设小儿神经、呼吸、感染、消化、血液、新生儿等专业,各专业均具在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本科室在达州市率先开展了婴儿高压氧治疗,能开展小儿脑电图、TCD、CT、MRI等检测项目。全科著有论文数十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术会及医学刊物上交流发表,能及时得到川北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达县人民医院CT&MRI中心组建于1994年,本中心于2003年率先引进川东地区首台GE公司磁共振成像仪(MRI),填补了川东片区磁共振检查的空白,解除了患者长途奔波到外地检查、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的困境。2005年又率先引进川东片区首台16层螺旋CT,目前仍是达州市唯一的16层螺旋CT。该中心现有医生8名,并诚聘第三军医大学、川北医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影像专家常年指导和应诊。本中心集医疗、教学及科研于一体,开展的《磁共振对脑白质病的影像研究》荣获达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达县科技进步一等奖;《16层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SSD重建成像在脊柱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荣获达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达县科技进步二奖;《16层CTA对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获达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中心承诺,我们将以最优秀的医生、最精湛的技术、最先进的设备为川东地区广大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理疗科始建于1972年,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科室就医环境舒适,设备齐全,拥有多功能损伤治疗仪,数码中频络通治疗仪,中药薰蒸床,电动牵引床,机械牵引床,电脑中频治疗仪。并且技木力量雄厚,服务优质。开展项目:针灸,针刀,推拿,牵引,高频、中频、低频电疗,微波,光疗,中药薰蒸,中药贴敷,中医美容减肥等。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如脑卒中所致偏瘫失语、面瘫、截瘫、颈腰椎疾病、风湿关节炎、小儿脑瘫、乙脑后遗症、软组织急性损伤及劳损、骨折中后期康复、切口愈合不良或延迟愈合、妇科急慢性炎症等。 消化内镜中心始建于1990年,现拥有进口设备6台,可开展全部二级甲等医院的检查治疗、项目及10项三级医院的检查、治疗项目,在市内处于领先水平。消化内镜中心开展的介入治疗项目有: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息肉摘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扩张治疗、食管支架置入术、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等。 该院神经外科,为达县唯一的市级重点专科,能熟练地对急症颅脑疾病进行抢救和治疗,能开展各种类型的脑肿瘤手术、能开展颅脑和脊髓的先天性畸形手术、能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同时能通过对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行脑动静脉栓塞治疗,能行脑动脉瘤夹闭术,脑、脊髓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陈道胜老师发表的论文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4课题。陈道胜是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的老师,主持4课题,分别为《中西方艺术嗓音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再创造研究》《多媒体在艺术歌曲教学中的应用》、《多功能声乐曲库》、《歌唱发声的“共振峰”研究》。

郭晓兰川北医学院发表论文

在科研工作方面,主要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曾先后主持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GM-CSF 对HBV核酸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和《CD87对滑膜细胞功能的影响》;参与并完成了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软骨细胞抗原提呈功能在类风湿炎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锝二亚甲基磷酸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靶分子》等国家和省厅级课题。目前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等生物医学领域中国际热门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10篇, SCI收录3篇,分别发表在《Nature》、《EMBO J》和《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参与编写了《实用医学分析技术与应用》一书。2003年四川省医学会第七次检验医学学术会大会发言获“科华杯”优秀论文二等奖,2005年四川省第四届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壁报二等奖。2006年获得南充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南充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川北医学院郭晓兰发表论文

郭晓兰,女,。1991-1996年就读于医学检验系,1996年7月至今在川北医学院检验系担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00-200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四川音乐学院陈熹发表论文

芶。音gou,三声,做姓氏用,同“苟”。现代汉语少见。现代汉语辞典444页

芶gǒu姓。芶姓开放分类: 姓氏、姓氏文化芶(句、勾)[芶、句、苟、钩,读音作gōu(ㄍㄡ)]一.姓氏渊源: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帝少皞氏(少昊氏)之子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山海经》、《路史》记载,“古有困民之国,勾姓,为此姓之始。”勾,又写作“句”,其姓最早见于《山海经》。相传,帝少昊的一个儿子名重,死后被封为木正,为五行神之一,主管山林草木,掌管天地间植物的生老病死,号称勾芒。重的后代中有用他的神职官名“勾”作为自己的姓氏者,也有后裔加上“艸”为部首,称芶氏。芶氏同宗的勾氏族人在南宋初期,为避南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将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字头改为苟姓或芶氏,有加金旁改为钩姓。二.迁徙分布:今云南省的曲靖市宣威县双河乡割嘎村,四川省的古蔺地区,贵州省的金沙县岩孔镇唐家湾等地,均有芶氏族人分布。三.郡望:建宁郡:亦称益州郡、五尺道、味县、宁州、即曲靖市。曲靖在历史上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秦、汉时期的“五尺道”是最早开辟出的云南”内引外联“之通道,秦朝时期设益州郡。西汉五朝时期己在曲靖设置味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他派人入南荒,始知秦拓五尺道至西洱河而止于洱河口。张骞表奏汉武帝,以甸为滇,称西洱河为滇池,始于此。时庄有后人张仁果,为人忠厚,性慈,知其贤,立仁果为白王,以白崖(今弥渡红岩)为都。后传六王,改国号为建宁,迁都澄江(今祥云、宾川二县境)。至汉朝,位为大鬼主雍夺。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杀雍,封龙佑那为建宁王,赐姓张,立铁柱于建宁城,并立碑标记,并在蜀汉建兴三年秋改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移治至味县(今云南曲靖)。西晋王朝时期设为宁州,曲靖成为全国十九个州之一,其时辖地在今祥云、宾川县境内。之后的五百年内,曲靖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曲靖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撤地设市。四.家乘谱牒:宣威芶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县双河乡割嘎村村民委员会。八.历史名人:芶 涛:(生卒年待考),避帝讳改句涛。著名南宋朝大臣。进士出身,长于政务,秦桧曾多次对其进行拉拢,他辞而不就,朝臣及皇帝皆叹其忠。芶中正:(生卒年待考),避帝讳改勾中正。著名南宋朝文字学家。与芶涛同朝的著名古文字学者,曾与徐铉一起校订《说文》。芶清泉:(公元1917~今),四川邛崃人。著名原子分子物理及高压物理与合成研究主要奠基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了博士二十余人、硕士三十余人。先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东北物理所、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所、成都科大高温高压与原子分子科学研究所,均为首任所长。曾长期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及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从1984年起,任《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主编及国际重要刊物《固体的物理与化学学报》顾问编委。曾任《中国科学》编委及《高压物理学报》主编。曾任美国克里斯坦森公司超硬材料研究中心顾问。1990年左右曾三次应邀到日本筑波大学和日本科技厅无机材料所讲学。现为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学术领导人。长期进行原子解析波函数研究,总结写成《原子结构的变分计算》,获得了国家教委的优秀专著奖,深入研究人造金刚石,提出了创新性理论,写出了《人造金刚石合成机理研究》专着,对指导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先后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了《芶清泉论文选集》。为科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芶剑阳:(公元1937~今),四川成都人。著名颈椎病医学专家。现任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颈椎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医学辩证法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专家咨询中心传统医学研究会专家委员,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成都老龄科学研究所特约老年医学研究员。少年时随师学习中医伤科学,继承了多种具有临床特效的中国传统医术,有四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坚实的医学基本功。主治颈椎病,兼治伤科各病和有关疑难杂症。病员来自全国各省区,港澳台等地区,以及美、德、加、澳、瑞士和东南亚等有关国家,在全国和海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在对人体危害严重,临床医疗滞后的颈椎病发病机理研究和临床医疗成就突出,理论上有创新,治疗上有突破。以手法为主的非手术治疗颈椎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医学成就和传略被评审收编入《世界名人录》以及《全国疑难杂症名医辞典》和北京市医药信息问讯中心信息库。发表论文十二篇,其中六篇被评审获全国、省、市优秀论文,三篇被全文收入《中国传统医学荟萃》、《医务工作者思维之华》、《97国际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等书中。多次出席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宣讲论文。全国近四十家新闻单位向海内外作了报道介绍。他的医学成就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有关省市和军区党、政、军领导,以及有关学者、专家的肯定。曾先后多次应邀赴北京和十余个大城市医疗讲学,受到各方面普遍好评。芶永森:(公元1938~今),四川重庆人。著名民族音乐家。1964年毕业于四川音乐等院民乐系,现为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三十年虔心钻研二胡演奏教学科学化,研创出“三点式”二胡持弓演奏法及“快速连顿弓”等高难技巧与其在二胡演奏中的实际运用,并将之结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获悉科学教学的程序与手段,均见成效。1985年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二胡演奏教学经验交流会”,被选作《二胡演奏的科学》之一:《试论快速连顿弓演奏》学术宣讲并结合演奏示范。所教学生周钰、谭勇已成长为青年二胡演奏家,有多人次在国内、国际比赛中获奖。曾获院教学表彰奖状奖金。论文《二胡弓性能解析》和二胡曲《蜀乡春色》分别发表于院刊和《山峡随想曲》集;专著有《二胡演奏和教学的科学》。参加过二胡独奏、高胡三重奏、独唱重唱领唱及交响音乐《沙家浜》郭建光演唱等演出;曾由学院安排师从刘振汉教授学习美声唱法,所教声乐学生亦曾在国内比赛中获奖。芶大明:(公元1956~今),贵州遵义人。著名麻醉医学专家。教授,贵州遵义医学院麻醉系副主任,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贵州省麻醉学会常务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常委,民盟遵义市委副主委。1983年遵义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留校工作,198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已从事麻醉学教学、科研、医疗二十余年,主讲《麻醉药理学》、《临床麻醉学》、《外科学》,主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教改项目四项。在省内率先开展对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方面的研究,血液保护已成为我院麻醉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固定培养方向。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多项科研成果奖,目前承担多项省、市、院级科研课题。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遵义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心血管外科硕士学位。2000年7月~2003年7月,任遵义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副主任,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2003年7月~2005年7月,任遵义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2005年7月~今,出任遵义医学院麻醉医学系副主任。2002年12月~2006年12月,担任政协遵义市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常委。2006年12月~今,出任遵义市第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常委。2006年8月~今,担任民盟遵义市委副主委。2005年11月~2005年12月,赴奥地利格拉滋心脏中心学习心脏移植麻醉,回国后主授《麻醉药理学》、《临床麻醉学》、《外科学》。主要研究PBL教学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作用。所担任的科研项目有:“自体血回收时红细胞的损害作用与保护措施的研究”、“乌斯他丁体对外循环中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注射用复合辅酶对体外循环中缺血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乌斯他丁体对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L-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及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抑肽酶、辅酶Q10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效果”、“多沙普仑对失血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等。发表论文有:“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犬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及MDA水平的影响”、“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中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乌斯他丁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保护作用探讨”、“西维来司钠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作用”、“西维来司钠对体外循环中血浆弹性蛋白酶、补体C3C4及尿NAG的影响”、“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L-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左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内皮细胞及红细胞的保护作用”、“硬膜外镇痛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糖的影响”、“多沙普仑、多巴胺对失血性休克犬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辅酶Q10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膜及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嗜铬细胞瘤摘除术的麻醉处理”、“多沙普仑对犬失血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浓度的变化”、“辅酶Q10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等。编写教材专著有:《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指导手册》、《麻醉与心血管疾病》等。2001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得遵义医学院先进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遵义市市管专家、遵义医学院教学名师、遵义医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遵义医学院授课评比“二等奖”,获得遵义医学院教案及讲稿评比“三等奖”。1989年“对小儿术前禁食后血糖情况的观察”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1992年“肌苷和肌苷加SOD对体外循环下缺血心肌保护效”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1993年“心肌再灌注损伤与缺血性损伤的预防”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1999年“多沙普仑、纳洛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项目获得遵义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1999年度“辅酶Q10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1年“多沙普仑对失学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芶昭映:(生卒年待考),四川阆中人。著名食道癌症医学专家。

芶 gǒu 古同“苟”。

川音钢琴系首任系主任何惠仙教授为钢琴系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现任党总支书记王世才教授,系主任许兵教授,副系主任王雁副教授正带领钢琴系在新的征程上迅跑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钢琴系努力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各级党组织的亲切关怀下正迈着跨越式的步伐又快又好的发展。钢琴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4人(含返聘6人),其中杨汉果教授、李晓玲教授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陈军教授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秀美副教授获“区永熙”优秀教育奖。副高以上技术职称17人,中级职称32人,助教28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人,副博士1人,硕士学位获得者34人,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10人。客座教授3名,他们是:香港钢琴协会主席蔡崇力教授、著名钢琴家郎朗和著名的俄罗斯手风琴专家夏洛夫教授。钢琴系有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教授,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为该系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一批受到社会承认的钢琴家、钢琴教育家和优秀钢琴人才,钢琴主科能成为学院的品牌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课程,是近几十年来这批资深教授的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他们当中尤为突出的是前任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教育家杨汉果教授和曾在四川音乐学院任教的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他们对钢琴系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已退休的钢琴教育家郑大昕教授、郭幼容教授、李秀美副教授、顾馨副教授、彭时俊副教授、手风琴教育家吴守智教授等仍在该系任教,为钢琴系的继续腾飞而无私奉献。钢琴学术空气浓厚,对外交流频繁。杨汉果教授、李晓玲教授曾赴美国,郭幼容教授曾赴俄罗斯,均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出国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和讲学、进修一年。青年教师杨成刚留学美国十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教。吴驰、谢若莲、张静远、唐波、孙静雅等八位青年教师留学海外获硕士学位。郑大昕教授、许兵副教授、王雁副教授、杨成刚副教授多次赴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以及香港、台湾等地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活动。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钢琴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198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系设钢琴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设手风琴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钢琴专业被评为四川省重点课程。2004年钢琴专业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4年由杨汉果、郑大昕、李晓玲、李秀美、许兵五位优秀教师完成的《培养“高、精、尖”钢琴演奏人才体系的主科教学》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钢琴主科教研室被评为四川省首届“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钢琴系下设钢琴主科教研室、钢琴共同课教研室和手风琴教研室。开设钢琴、手风琴、双排键电子琴和钢琴调律专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求,除必修课外还开设了《钢琴教学法》、《钢琴即兴配奏》、《钢琴艺术史》、《世界钢琴演奏流派》、《器乐伴奏》、《声乐伴奏》、《室内乐》等课程。本科学制四年,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从2008年开始),艺术硕士两年半,均面向全国招生。1997年成功举办了“国际钢琴音乐周”。1998年举办了“‘美视’国际手风琴比赛”。2007年5月举办了中美国际钢琴节及中美首届钢琴年会。曾到钢琴系讲学的钢琴专家有: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的罗文泰尔、罗斯、特鲁、斯兰倩斯卡、班诺维茨、维阿杜;德国钢琴家庞蒂、豪尔;中国钢琴家周广仁、殷承忠、李名强、蔡崇力、李民铎、潘洵、盛原等;手风琴专家有:俄罗斯人民艺术家谢苗诺夫教授、功勋艺术家洛夫教授、德国汉诺威音乐与喜剧大学莫泽尔教授等。在科研方面,近几年,钢琴系教师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奖论文十余篇,三项省级科研项目正式立项。钢琴系的青年教师是一支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希望的队伍。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全系师生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将我系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为把钢琴系办成培养“高、精、尖”钢琴人才和复合型钢琴人才的基地而努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